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军民融合战略的背景和天基信息系统发展的现状,阐述了建设军民融合卫星通信、遥感、导航(通导遥)一体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的重大战略意义,提出了中国定位、导航、授时、遥感、通信(positioning,navigation,timing,remote sensing,communication,PNTRC)一体的天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构想,分析了系统建设目标、建设思路、路线图及应用前景,并对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PNTRC关键技术及相关建议,最后对中国PNTRC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通导遥融合的复杂环境实时感知服务以复杂环境空间为研究背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和感知设备为信息获取手段,以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遥感平台为服务平台。针对复杂环境态势,新型复杂环境实时感知服务充分运用通信、导航、遥感(通导遥)信息资源和智慧地球等技术,为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和社会域提供复杂环境要素保障。从复杂环境下的实时感知服务需求出发,剖析通导遥融合的创新思路,概述复杂环境设施感知服务范围,构建复杂环境实时感知服务平台,论述复杂环境实时感知服务架构,并对通导遥融合的复杂环境实时感知服务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论“互联网+”天基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仁 《遥感学报》2016,20(5):708-715
"互联网+"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互联网+"正深刻改造、影响多个传统行业。"互联网+"给卫星对地观测与导航创造了大众化、普及化、智能化和实时化天基信息服务的有力条件。无处不在的地球空间信息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速度快、模态多样和真伪难辨的特性,形成了"数据海量、信息缺失、知识难觅"的局面。要实现地球空间全天时、全天候、全地域服务于每个人的目标,根本上解决现有地球空间信息服务系统覆盖能力有限、响应速度慢、体系协同能力弱的问题,满足大数据时代对地球空间信息"4R"服务要求,需要构建与地面网络深度耦合的"互联网+"天基信息服务体系。结合中国空天信息技术发展情况,介绍了"互联网+"天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思路,分别对实现"互联网+"天基信息服务3个不同级别的特点进行了重点阐述。面向"互联网+"天基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对地球空间信息学的重点支撑技术和系统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尤政  赵开春 《遥感学报》2018,22(6):917-925
偏振成像技术已经成为有效提升空间遥感信息应用能力的有力工具。通过模拟自然界的昆虫、鸟类及鱼类偏振视觉系统的信息感知与高精度导航机制,探索基于仿生偏振视觉环境信息感知与位置姿态测量中的科学问题。构建基于偏振成像目标特征与导航信息融合的仿生态势感知系统,建立了仿生信息感知与导航解算模型,提出基于生物偏振视觉的仿生信息感知与导航的信息融合与误差分析关键算法,设计实现一种空间环境特征感知及导航信息融合的态势感知系统原理样机,数据更新率高于25 Hz,角度测量重复精度优于0.05°。  相似文献   

5.
翟国君  黄谟涛 《测绘学报》2017,46(10):1752-1759
从学科研究内容拓展与交叉融合发展、海底地形测量与海岸地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与海洋磁力测量、海洋测量信息应用等方面,对我国海洋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论述了边缘学科增长点的兴起、多维立体测量平台的建立、测量设备的国产化研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以及信息的应用等方面。基本概括了海洋测量技术发展的全貌,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数据中蕴含丰富的地理信息,其无处不在、形式与结构多样的特征决定了感知和融合面临许多技术难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泛在地理信息分类和特征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其感知和融合技术的总体现状,总结了服务快速准确发现、深层网络数据高覆盖度采集、非结构化文本中位置信息提取和关联图像空间语义提取等感知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异源几何数据匹配关联、地址标准化处理、同名实体语义对齐、地理实体关系构建等融合处理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展望了互联网泛在地理信息感知融合技术在开放地理数据网络、城市治理与应急管理、网络监测与地理空间情报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李强 《测绘文摘》2013,(3):11-15
阐述了国内外航天测量系统的发展脉络,指出了天基测量是航天测量系统发展的趋势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未来航天任务应用需求,探讨了我国天基测量系统发展目标和总体思路,规划了天基测量系统的技术体系结构,分析了关键技术问题,探索我国天基测量系统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根据海洋部门在倾倒区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现行倾倒区管理方法及标准,充分利用Flex技术,设计开发了上海市海洋倾倒区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有效地将倾倒区环境监测信息、倾倒监视管理信息及分析评价、水深地形监测、倾倒许可证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历史资料比对、模型预测、监测信息分析与评价,为倾倒区管理提供更科学、全面的依据,实现了海洋倾倒区管理的信息化,为海洋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展望大数据时代的地球空间信息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德仁 《测绘学报》2016,45(4):379-384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推进,地球空间信息学应运而生,推动了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建设。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度集成发展,出现了物联网和云计算,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本文论述大数据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特点(无所不在、多维动态、互联网+网络化、全自动与实时化、从感知到认知、众包与自发地理信息、面向服务)和必须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全球空天地一体化的非线性地球参考框架构建技术、星基导航增强技术、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技术、多源成像数据在轨处理技术、天基信息智能终端服务技术、天基资源调度与网络安全、基于载荷的多功能卫星平台设计与研制)。本文最后给出大数据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新定义,即地球空间信息学是用各种手段和集成各种方法对地球及地球上的实体目标(physical objects)和人类活动(human activities)进行时空数据采集、信息提取、网络管理、知识发现、空间感知认知和智能位置服务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从这个新定义出发,地球空间信息学将在构建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大数据时代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艰巨的任务,必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低轨巨型星座是国家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也是当前航天领域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通过分析卫星集群与地面资源的“云-边-端”动态优化协作,开展面向低轨巨型星座的协同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围绕“一星多用、星群组网、协同感知、自主管控、智能服务”的目标,分析了地面中心云智能管控与高精度处理、天基边缘云协同观测与融合处理、卫星端与用户端实时处理与智能服务等关键技术,探讨了面向即时任务的“云-边-端”协同智能服务模式,能够为典型即时应用场景提供“快、准、灵”的时空连续信息服务,实现智能对地观测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Dim an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issues based on space-based detector. Original space-based detector only uses infrared bands, and the target information is limited in one-band image, so that detection error rate is high.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target information, we suppose 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o the space-based detection system. Use bands of stronger radiation of targets than that of background as detection bands theoretically; the detection bands also can be called as the characteristic bands of targets. On these bases, the paper proposes methods of fuzzy fusion and fusion segmentation to achieve the target detection. Fusion is a combination of imag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bands, which can eliminate background, restrain noise, and enhance the target. Threshold segmentation and fuzzy algorithm assisted fusion algorithm to complete the final detection. In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missile plume is considered as the detection target, atmosphere, cloud and jet plume is considered as the detection background,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detection an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re verified from SNR, SCR, ROC curve, and time.  相似文献   

12.
张旭  郝向阳  李建胜  李朋月 《测绘学报》2019,48(11):1415-1423
监控视频的动态前景目标智能分析是平安城市、智慧园区等安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将监控视频与地理空间数据融合可为静态的地理数据赋予动态属性。针对传统监控视频与地理信息数据集成仅仅将视频数据投射至地理空间,造成存储难、视频内容理解难度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前景动态目标与地理空间信息的融合模型,通过推导出的映射模型将图像空间中的动态前景目标及跟踪轨迹映射至地理空间中,达到将监控视频与地理信息有机融合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本文设计了4种多图层融合显示模式,实现了监控视频中的动态前景目标在地理空间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监控视频中动态目标的精准定位与跟踪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已成为监控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视频动态目标检测仅依赖图像特征数据,忽略了与地理坐标系精准匹配,特别是对于多个摄像机覆盖的区域,拍摄的角度不同,投影后形成的图像空间分辨率也不同,因此,难以满足智能监控在复杂的地理场景中全方位时空信息感知。本文提出一种多摄像头协同的视频监控图像与地理空间数据互映射模型构建方法来获取动态目标的轮廓和地理位置等时空信息,首先建立监控图像信息与地理空间数据的互映射关系,将观测角度不同、尺度不同和空间分辨率的监控图像置于同一坐标系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Canny算子与背景减法来检测目标的边缘信息;然后采用质心偏移算法还原目标在该场景的实际位置,从而实现多角度下连续跟踪,提升地理场景的时空理解力和分析力,提高动态目标的精准定位与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14.
Landsat7 ETM+影像的融合和自动分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徐涵秋 《遥感学报》2005,9(2):186-194
利用SFIM、MLT、HPF和修改的Brovey(MB)等遥感影像融合算法对Landsat 7 ETM 影像进行融合和自动分类研究,并就融合影像的光谱保真度、高频空间信息融人度和分类精度对这些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FIM变换几乎完全保持了原始影像的光谱特点,并具有最高的平均分类精度;MB变换具有最高的高频空间信息融人度;MLT变换也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只有HPF变换的各项指标都不突出。所有4种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都较原始影像的分类精度有明显的提高。这表明,源于同一传感器系统的不同分辨率影像的融合可以避免异源传感器融合影像所常见的各种参数、时相和配准误差,所以能够明显地提高影像的自动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5.
监控视频在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安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视频数据具有实时、直观、丰富的特点,但与地理信息的耦合分析程度不高,无法有效利用视频本身的空间信息。同时,地理信息实时性差、更新慢,无法反映动态变化的场景。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国内外很多学者、行业人员综合两者的优势,对监控视频与地理信息的融合开展研究。本文介绍了监控视频与地理信息融合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两者融合的研究现状及应用领域,最后结合遇到的瓶颈和困难,指出了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联合地基GPS和空基COSMIC掩星的可降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1~2月的COSMIC掩星气象观测数据和IGS地面跟踪站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利用现有可获取的地面CORS网络和中国区域IGS跟踪站联合COSMIC掩星事件进行了处理分析,研究并设计了基于网络的大气可降水量估计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7.
多源信息融合中小波变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钟志勇  陈鹰 《测绘学报》2002,31(Z1):56-60
研究了小波变换在多源信息融合中的应用,主要涉及高分辨率全色影像与低分辨率多光谱影像融合问题及合成孔径雷达与光学影像的融合问题.主要方法是基于地物光谱信息特征的彩色融合与基于几何特征的融合.利用小波技术对整个融合过程加以改进.获得的融合结果表明基于光谱特征信息的融合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多光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而基于几何特征的融合方法,可以提高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效果.视觉效果上就是将高分辨率影像的细节加入到了低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中,并同时保持原始影像的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8.
顾俊凯  刘聪  崔建军  魏宏安 《测绘科学》2010,35(4):142-144,119
本文借助于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以Lidar点云数据为数据源,对交通信息系统基础空间数据进行快速采集和更新。文章并且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四维Hough变换的Lidar数据的提取和分类方法,对提取的道路信息进行重构。实践证明,此方法较之传统Lidar数据分类和提取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其计算量过大、噪声过于敏感、道路边缘方向不平行等问题,实现道路的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热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对比度低,容易出现边缘细节、目标等信息丢失或减弱的现象,提出一种顾及区域特征差异的热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多尺度融合方法。首先采用自适应PCNN(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和二维Renyi熵相结合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别对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进行区域分割;然后利用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对原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根据区域的特征差异设计不同的融合规则,融合热红外与可见光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融合热红外图像的目标特征,还能更多地保留可见光图像丰富的背景信息,融合图像对比度高,在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上优于传统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