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国外最新实验资料,经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绘图,给出了R134a的制冷及热泵理想朗肯循环性能计算的公式及结果,以及压力比、单位制冷量及热力性能系数对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关系曲线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可供设计和研究采用这种工质的制冷设备和热泵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外最新实验资料,经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绘图,给出了R134a的制冷及热泵理想朗肯循环性能计算的公式及结果,以及压力比,单位制冷量及热力系数对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关系曲线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可供设计和研究采用这种工质的制冷设备和热泵时参数。  相似文献   

3.
为达到开式煤粉制备系统清洁、安全和经济生产的目的,对传统的二步法开式煤粉制备系统工艺进行优化,撤除原先制粉工艺中的集粉器,平衡风管直接架设到布袋除尘器的进口管道上;针对优化后制粉工艺,通过工艺计算,探讨烘干机进出口温度、漏风率、平衡风风量、原煤水分烘干率对系统含氧量、烟气湿度、引风机负载以及热风炉燃料能耗的影响规律;依据计算分析的结果提出制粉系统经济性和安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能取得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已被社会广泛认可。但它的开发利用是通过热泵系统,从地质体中汲取地温资源与建筑物间进行能量交换,必然打破地质环境的自然生态平衡。该文分析了地源热泵工程对岩土体和地下水的温度、地下水水位、水质、微生物生存环境等产生的影响。介绍了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前端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控制系统,重点介绍了地埋管和地下水2种不同换热方式热泵工程各自前端数据采集系统中地质环境监测点(孔)平面布置位置和数量、垂向上监测仪器的深度和间隔距离、主要的监测项目、监测精度、频率要求,以及利用监测数据可进行分析的内容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A.C.Cleland提供的制冷工质热力学参数曲线拟合方程编写程序,对新制冷工质HFC134a应用于理论回热循环的性能指标进行模拟计算和特性评价,并与CFC12回热循环性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用的工况范围内,与制冷基本循环相比,以HFC134a为工质采用回热循环可提高循环的理论制冷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与CFC12对比,HFC134a回热循环的理论制冷系数较CFC12回热循环的理论制冷系数为低,在蒸发温度较高的工况下,HFC134a回热循环单位容积制冷量大于CFC12回热循环单位容积制冷量,在蒸发温度较低的工况下,HFC134a回热循环单位容积制冷量小于CFC12回热循环单位容积制冷量。  相似文献   

6.
分别探讨了紫外线和温度对享氏仿对虾和斑节对虾快速自溶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和梯度温度都可提高蛋白质的水解率,紫外照射以30min效果最佳。梯度温度比非梯度温度水解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采用面心立方设计(CCF)研究了温度(16~32℃)和盐度(15~55)对亚心形四爿藻生长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温度与盐度的一次、二次效应及互作效应对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影响都极显著(P<0.01),温度对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的影响大于盐度。响应曲面法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和盐度同时升高时,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构建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与温度、盐度间的模型方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87 3,拟合度极高;预测决定系数为0.882 4,表明可用于预测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的变化。通过模型优化及验证实验,在温度、盐度组合为26℃/33时,亚心形四爿藻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综合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的特点,设计了基于Triple DES与RSA公钥体制的混合加密算法,其安全性能不低于RSA的安全性.以一类二进制文件作为加密对象,加密实例表明,新算法在速度上比RSA提高了37倍,同时具有密钥管理方便、便于进行网络传输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小球藻(Chlorella sp. CHX-1)为实验材料,采用外切中心复合设计试验法(CCC)研究了温度(16~34 ℃)和盐度(15~45)对小球藻生长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温度与盐度的-次、二次效应对小球藻比生长速率都有极显著影响(P 〈 0.01),温度、盐度之间的互作效应对小球藻比生长速率影响显著(P 〈 0.05),温度的效应大于盐度的效应.响应曲面法分析发现,随着温度和盐度的升高,小球藻的比生长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建立小球藻生长与温度、盐度的回归模型方程,该模型的决定系数0.991 7,矫正决定系数0.985 8,表明模型的拟合度极高;模型的预测决定系数0.949 8,可用于预测小球藻比生长速率的变化.通过模型优化和验证实验,得到在温度、盐度组合为25.9 ℃/28.4 时,小球藻比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0.652,满意度为0.981.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现地热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实现地热资源采灌均衡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已成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地区重点研究内容。该文根据庆云县某典型小区(以下简称小区A)一个采暖季的开采、回灌监测数据,总结了水温、开采量、回灌量、水位及回灌率变化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及调查可知,庆云县回灌工程普遍存在地热尾水温度偏高、热利用效率偏低、地热尾水直接回灌引起管道腐蚀影响供暖效果等问题。针对地板辐射和暖气片采暖两种模式提出了换热技术和增加热泵机组的改进措施建议,既可提高热利用效率,又可保证供暖效果避免设备腐蚀,对庆云县地热供暖工程的升级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A mobile in-situ testing equipment used to detect geotechnical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was developed. The equipment is composed of a heat pump, frequency pumps, an electric tee joint regulator valve, some sensors, an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system, which can do tes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tracting and storing subsurface heat. Applying the line source and the cylinder source heat transfer model, and combining the parameters estimation, the average thermophysical property parameters of rock and soil will be calculat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designing the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A mobile in-situ testing equipment used to detect geotechnical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was developed. The equipment is composed of a heat pump, frequency pumps, an electric tee joint regulator valve, some sensors, an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system, which can do test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tracting and storing subsurface heat. Applying the line source and the cylinder source heat transfer model, and combining the parameters estimation, the average thermophysieal property parameters of rock and soil will be calculate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designing the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在查明区域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鲁西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和地下水地源热泵两种方式的开发利用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并按不同类别,将鲁西地区浅层地温能开发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等3个区。该项目对制定长远能源区划,指导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促进鲁西地区新兴接替能源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近年来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受到烟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该文在系统搜集烟台市城区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抽水试验、回灌试验、现场热响应试验等工作手段,基本查明了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涉及的地下水富水性特征、地下水回灌系数、岩土体热物性参数及岩土体结构等系列基础条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法对烟台市城区地下水源热泵与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其中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区分布于牟平城北部,面积约53.66km~2;较适宜区分布于黄垒河、柳林河、夹河、辛安河等河流下游地区,面积约91.99km~2;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区分布于调查区大部分地区,面积约739.09km~2;较适宜区分布于区内冲洪积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261.58km~2;不适宜区分布于福山邢家山、王家庄一带,面积合计2.29km~2。经概算烟台市城区100 m以浅,浅层地热容量为165.41×10~(12)kJ/℃,其中适宜区浅层地热容量为120.76×10~(12)kJ/℃,较适宜区浅层地热容量为44.26×10~(12) kJ/℃。城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冬季换热功率为24.40×10~5 kW,夏季换热功率为48.80×10~5 kW;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夏季换热功率为1.04×10~8 kW,冬季换热功率为0.79×10~8 kW。该成果为促进烟台市节能减排,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翔实可靠地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现场热响应试验是获取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为试验场区地源热泵工程地埋管换热器类型及长度的选择,浅层地热能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该文系统介绍了现场热响应试验的目地任务、试验装置、原理、内容和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并以位于汶泗河冲洪积扇中上流地区的兖州市南郊试验场松散层现场热响应试验为例,介绍了试验场区水文地质条件,试验过程、试验数据分析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对影响地下岩土体传热的地埋管换热功率、持续时间、热泵机组运行的方式与模式、换热器规格、管外回填材料以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周围岩土体热响应范围大小与换热功率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管外回填材料和周围岩土体导热性能高低呈正相关性,热泵机组间歇运行方式有利于地温场的及时恢复,冬季制热夏季制冷模式能削弱单一负荷聚集产生的热影响程度,同等能条件下双U型De32地埋管较单U型De25地埋管热影响范围要大。由于地埋管换热器吸热或放热不平衡而引起的冷热量累积效应,渗流速度越大,热影响范围则越大。济南东部碎屑岩区某模拟夏季工况试验表明,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8 k W换热功率持续运行,以换热孔为中心,岩体温度响应速率和影响幅度与径向距离成负相关性,距离越近,响应速率和影响幅度越大,反之就越小;47天后,地埋管换热器热影响范围大于5m。  相似文献   

17.
现场热响应试验是获取岩土体热物性参数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为地源热泵工程中地埋管换热器类型及长度的选择、浅层地热能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该文系统介绍了现场热响应试验的目的、技术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并以位于山东省茌平地区的现场热响应试验为例,介绍了试验现场的实验过程、试验数据分析及应用。确定了在钻孔间距4~5m时单位延米换热量最佳,并以2号孔为例,采用非稳态数值模型计算了冬季延米换热量为-29.4W/m、夏季延米换热量为41.3W/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