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杨嘉东 《海洋科学》1984,8(2):29-31
维生素B_(12)(C_(63)H_(90)CoN_(14)O_(14)P)又名钴胺素,是一种含钴的有机化合物。在动物的肝脏、肌肉、乳品、蛋黄和某些贝类中含量丰富。许多海洋生物能利用海水中的痕量钴来合成B_(12)。我国有关水产部门曾对毛蚶体内B_(12)的提取进行过研究,测得每克毛蚶鲜肉中含有B_(12)O.65—O.85微克。~(60)Co是海洋放射性  相似文献   

2.
等鞭藻的生长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记述了从我国山东沿岸海水中分离的一种适高温生长的等鞭藻(Isochrysis galbana Parke)3011,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用简单的无机盐加少量维生素B_1和B_(12)就能促其快速生长。其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灰分的含量分别占干重约46.8%,22.25%,22.54%和8.4%,氨基酸含量为33.37%。  相似文献   

3.
海洋维生素B12供求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皓文 《海洋科学》1980,4(3):51-54
维生素B_(12)是一类积极参与生理活动的物质,在细胞营养和机体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长期缺乏B_(12),会导致多种疾病。 B_(12)作为海洋中的一种生态因子,活跃在海洋生物生产力和食物链中,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盛衰和种群的连续。研究海洋中的B_(12)也能  相似文献   

4.
降低海水镁砂中硼的含量有许多方法,例如碱洗法、过碱法、吸附法和选择性吸硼树脂法等。我们先采用吸附法制得低硼海水(含B_2O_33ppm),再用改良过碱法进一步降低硼含量,可制得含B_2O_3为0.01—0.02%的低硼海水镁砂。比较结果,联合法降硼比单一法降硼优越。 用Mg(OH)_2作吸附剂,吸硼后变为含硼沉淀,经过碱洗脱硼后,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研究饵料中B族维生素Vit.B_1和Vit.B_6对对虾肝胰脏淀粉水解酶和类胰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从而阐述Vit.B_l和vit.B_6在对虾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Vit.B_1 6mg、Vit.B_6 6mg╱100g饵组对虾肝胰脏淀粉酶比活性最高,是对照组的1.7倍,是组Ⅲ的3.8倍。类胰蛋白水解酶的比活性随饵料中Vit.B_1和Vit.B_6含量的递增而升高。当实验全部改用对照饵喂养各组对虾时,其上述两种消化酶的比活性又分别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6.
于1989-1991年对深圳湾、大鹏湾海水及底记的维生素B1和B12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湾海水中维生素B1和B12含量绝大多数在10ng/L以下;在底泥中的含量最高也仅36×10-9,不会诱导赤潮发生。  相似文献   

7.
孙国清 《海洋科学》1986,10(2):24-28
海水氧化镁(烧结后亦称海水镁砂)具有纯度高、成份稳定,既可制得高质量产品,生产中又易于配料等优点,因而是炼钢炉碱性耐火材料的优良原料。 当用石灰乳以海水沉淀镁时,因Mg(OH)_2胶体带正电荷,海水中硼呈B(OH)_4-负离子,由于静电吸引,将硼一起吸附下来;若海水中硼全部被Mg(OH)_2胶体吸附,可使MgO中的硼含量达到0.7%(以B_2O_3计)。Byrne和Kestor指出,海水中B(OH)_4-负离子有部分与Na~+,Mg~(2+),Ca~(2+)等形成络合物NaB(OH)_4,MgB(OH)_4~+,CaB(OH)~+,它们不带电荷或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DOM)在δ-MnO2、粘土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在δ-MnO2、高岭石、伊利石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率随pH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在天然海水pH8.1条件下,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在这4种固体粒子上的吸附率大小为:δ-MnO2(32%)>伊利石(14%)>高岭石(4%)≈二氧化硅(3%)。根据统计热力学方法得到的公式能够很好地拟合海水中DOM在固体颗粒物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迅猛,无论在政策和技术上都取得了较大突破,但随之而来在管理上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文章介绍了我国海水淡化用海的发展情况和管理现状,通过分析海水淡化用海的海域使用特征,梳理出我国海水淡化用海的管理要点,并针对我国海水淡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海水中微量元素在悬浮颗粒上的吸附作用,对于海洋地球化学、海洋环境化学以及海洋资源的提取利用等都有重大的意义。水合氧化物颗粒对微量元素的吸附作用是海洋环境中微量元素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有关水合氧化物与海水界面上微量元素的吸附及其反应机理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吸附机理仍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元素在海水中的生物化学、地球化学行为不仅与该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而且与该元素在海水中的不同存在形态密切相关。近年来,对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研究颇多,但尚未涉及海水中铜存在形态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 ,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点带石斑鱼生长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 ,设计了 6个不同维生素C水平 ( 0、35、70、1 40、2 80、70 0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 ,对石斑鱼幼鱼进行为期 8周的生长实验 ,每个水平三个重复 ,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 1 0g左右的点带石斑鱼幼鱼 2 0尾。饲养实验在海水网箱 ( 1 .5m× 1m× 2 .0m)中进行。结果表明 ,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C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存活率显著低于维生素C添加组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的浓度为 70mg/kg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对鱼体生物学指标的分析表明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并不影响鱼体的肥满度和内脏比指数 ,却显著影响肝体比指数。鱼体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不受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影响 ,然而对鱼体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 ,石斑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显著升高。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 ,点带石斑鱼维生素C的适宜需要量为70mg/kg。  相似文献   

12.
海水中元素在悬浮物上的固-液界面作用是控制海水中元素迁移变化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海洋化学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海水中金属元素在粘土矿物、氧化铁、氧化锰上的交换作用已有许多报道。本实验室也系统地研究了几种重金属元素分别在不同形态的粘土矿物、水合氧化铁和水  相似文献   

13.
海水中~(60)Co,是由于核爆炸或反应堆运转时,中子与外界环境和装置的元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在海洋生物及底质中,钴的量值通常比在海水中高几个数量级。钴离子在低级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是一种很活泼的生原要素。它能有效地被浮游细菌吸收而合成维生素,而且一旦被吸收,就难以从生物圈中完全解吸出来。它长期存在于有光合作用的表层中,反复被引入生物链,经海产品摄取后,往往进入食物链成为公害。所以,在海洋环境中,对~(60)Co的监测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小知识     
人工海水和标准海水 当不易得到海水或进行某些特殊研究时,将盐类溶于蒸馏水中制出组成上接近海水的溶液,作为海水的代用品,叫做人工海水。 人工海水的配方有好几种,下表给出了制备氯度为19‰的人工海水的三种配方。 海水氯度的测定是用硝酸银的标准水溶液滴定海水中的卤素(Cl、Br、I)实现的。为  相似文献   

15.
海水倒灌(海水入侵)是一种人类在沿海经济建设与生存活动中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灾害。狭义上的海水入侵是指现代海水的直接入侵,即海水通过尚未设防的河口—河谷、松散沉积层中的通道或埋藏基岩层中的断裂、裂隙及其它通道侵入内陆或淡水区。这种海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从港湾沉积物释放到海水中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100级洁净实验室中研究了厦门港沉积物中Pb、Cd、Cu、Zr、Ni和Co的释放与去除行为。沉积物加入海水后,Pb、Zn、Cu在8小时内释放达最大值,Co在12小时内达最大值;随后海水中Pb和Co的浓度逐渐下降接近背景值,Zn浓度略低于背景值,Cu的浓度变化不大;海水中Cd、Ni的浓度未见明显的变化。结果表明:弱结合态的重金属可能从沉积物中通过解吸或交换释放到海水中,同时它们又在海水中形成络合物或沉淀物,吸附在胶体或颗粒上被载带下来。这两个过程同时存在,随时间和条件变化而异。  相似文献   

17.
海水化学模型或海水中元素溶存形式的研究在海洋化学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研究海洋中元素分布、迁移和变化规律等等“元素海洋地球化学”的基础,而且也是研究海洋污染和防污、海水化学资源开发等的基础之一.迄今文献报道研究海水化学模型的方法均属化学平衡法[1-7].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04年9月至10月对南海北部水域的现场调查,分析了表层海水中溶解氧、叶绿素a、pH值和营养盐等水质因子的空间分布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南海北部海区的表层海水中,各水质因子在空间分布上大多呈现块状分布,且东西两侧的海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海水中的溶解氧、pH值均表现出与海水温度相反的分布趋势;海水中的叶绿素a(Chla)和众多的水质因子表现出多元相关性,说明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是众多水质因子在南海北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Chla和水体中亚硝酸盐的高相关性,说明南海北部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亚硝酸盐有着比其他营养盐因子更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在针铁矿上的吸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6年3月在青岛小麦岛采得天然海水样品,在实验室合成针铁矿样品。用振荡平衡实验和紫外/过硫酸钾法测定了海水中溶解有机物在针铁矿上吸附的等温线和交换率--pH曲线,并讨论了天然溶解有机物的吸附对海水中溶解有机碳分布的可能影响。测定结果表明,溶解有机物在针铁矿上的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当吸附达到最大值时,在针铁矿表面能够形成有机物单覆盖层。pH能影响溶解有机碳(DOC)在针铁矿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用次溴酸钠氧化法测定海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氨在海水中主要以铵离子形式存在,也含有适量的水合氨分子和游离氨分子,其比例随海水PH、温度而不同。海洋化学上所称氨含量或铵氮量是指三者含氮量的总和。海水中氨的含量甚微,年变化约在5~50毫克/立方米之间。一般采用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氨—氮为海水中生原要素之一、是海藻类的主要氮素营养盐,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