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利用文献[1]给出的由深井水位变化反演地壳深层应力变化的方法和华北地区井水位变化资料,反演了唐山7.8级地震前后大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了应力场的动态调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唐山地震前2年,在震中区及附近出现应力下降异常区,临震前异常幅度增大并且异常区向外围扩展,震后异常区收缩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2.
张北6.2级地震近震区前兆异常特征及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仙  刘桂萍 《地震》2000,20(1):53-58
1998年1月10日发生在张北的6.2级强震,是华北地区自1989年大同6.1级震群后的又一次较为显地震。在汇总首都圈及其周围地区各种前兆异常的基础上,研究了近震区(200km范围内)前兆异常的空间、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前兆异常的发展过程存在较明显的阶段性和成组性,反映了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增加过程。还对这些肖兆异常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3.
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形变异常的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山西大同-阳高1989年6.1地震的震例总结中,共收集了23项形变异常,经过对资料的整理研究,又发现了13项。经过进一步总结形变异常的演化特征及物理机制,表明形变异常在震前具有多样性,震源区出现了闭锁现象。中期趋势异常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短临异常反映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异常的空间分布是震源应力场和区域应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淑亮  李冬梅 《山西地震》1999,(3):31-34,38
以《中国震例》中所收集的距大同一阳高6.1级地震震中300km范围内的27项信度较高的地下流体异常为样本,利用统计的方法对地下流体异常点的时空特征及异常过程与场源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异常点所展示的特征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指出,地下流体的中期异常主要是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短临异常的出现反映了震源应力场的变化,异常的空间分布,主要是区域应力场的震源应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区域中长期地震危险性数值分析研究,需要对其初始构造应力场有所了解,但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仍无法直接观测到深部孕震层区域的应力场状况.本文首先基于岩石库仑-摩尔破裂准则,利用青藏高原及邻区百年历史范围内的强震信息,来反演估算该区域的初始应力场.然后,考虑区域构造应力加载及强震造成的应力扰动共同作用,重现了历史强震的发展过程.然而对于初始应力场的反演估算,本文仅能给出区域其上下限的极限值,并不能唯一确定.因此,采用Monte Carlo随机法,进行大量独立的随机试验计算,生成数千种有差异的区域初始应力场模型,且保证每种模型都能令历史强震有序发生,但未来应力场演化过程不尽相同.最后,将数千种模型在未来时间段内的危险性预测结果集成为数理统计结果,据此给出了区域未来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布图.初步结果显示未来强震危险性概率较高地区集中在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及鲜水河断裂带地区.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2014年以来山西夏县台多项前兆同步异常变化的原因,从对异常测项周边观测环境做调查,与周边相邻台站资料进行对比,运用震源机制解和GPS资料得到的区域应力场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夏县台多项前兆异常变化受周边环境干扰较小,异常区域范围为山西中南部及晋陕交界区,异常变化主要由区域应力场调整所致。  相似文献   

7.
长期性前兆异常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献智  余素荣 《地震》2000,20(3):102-106
对长期性前兆异常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①长期性前兆异常的开始和结束及其发展变化一般与地震活动幕的起止和强震活动有关;②近年出现的长期性前兆异常的开始时间一般是先东后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有序性,与强震依次由东向西发生一致。长期性前兆异常展示了区域应力场的演化、扩展、转移的图像,以及地震间的相联系和相互影响,并有可能判定地震幕的起止和预测后续地震。 因此,该结果为研究和判定地震趋势提出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强地震活动中汞的异常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康春丽  杜建国  李圣强 《地震》1999,19(4):352-358
在对几次6级以上强震震例资料的整理及不同构造应力场中汞的异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大陆汞的前兆异常分布特征与区域构造特点之间的关系。表明在地震活动过程中,汞的空间异常分布特征不仅与震级、震中距有关,还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及震源与测点之间的介质环境有关。处于不同应力场及介质环境中的汞量观测点,其震前异常特征有明显差异。华北地区汞异常波及的范围较近,持续时间也较短,西南地区汞异常波及的范围较远,西北地区不仅汞异常波及的范围远,而且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9.
综合前兆异常月频次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献智  李纲 《地震》1999,19(4):323-330
依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周、月会商会和年度会商会所提供的综合前兆异常,即震前所提出的各类前兆异常,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区内的综合前兆异常月频次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和时空演化特征。该结果有利于预报水平的提高和对前兆异常实质的进一步认识,并可从中了解大区域应力场的加强过程和空间演化过程,为研究地震动力学、地震活动幕提供了前兆方面的资料。此外,由于是应用震前提出的前兆异常从大区域内进行的地震总结,不同于以往震例总结中的以具体地震为目标的局部总结,因而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模拟水氡异常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丽霞 《内陆地震》2008,22(2):143-150
阐述了模拟水氡测值的影响因素,并以福州乌鸦嘴泉点为例阐述了模拟水氡异常的判识方法,为模拟水氡的异常判识提供了实例。对模拟水氡异常进行判别,充分了解水点的基本情况及所有影响因素,并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对水氡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干扰因素加以排除,同时用同一水点其他测项的同步变化特征来佐证该异常不是观测过程中人为及仪器因素造成的,最后进行区域背景场对比分析,再用同一区域其他水点同测项测值的同步变化情况加以佐证,以判断是否是该区域应力场所致。分析结果表明,乌鸦嘴泉出现水氡年动态畸变异常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区域应力场发生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山西代县中小地震与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活动的相互联系,发现几次中强地震前3~1a,山西代县地区均出现过小震增强活动异常,该地区可能是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应力调整窗口。分析表明,岱海断陷带和山西断陷带的形成和演化有着相同的机制,具有统一的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归一化变化速率(NVRM)方法,研究了2017年九寨沟M_S7.0地震周边800km范围内25个地电阻率台站2012—2018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震中区周围的地电阻率时、空演化过程.结果显示:(1)25个台站中共有14个台站在震前出现了地电阻率变化,结合本次地震震源机制等分析其时空变化,认为邻近地震破裂带的临夏、通渭、武都和宝鸡台地电阻率在震前出现了下降—折返回升型的变化,符合前人已总结的强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变化过程.(2)地震发生前震中区周围大区域内出现了地电阻率负异常变化,且以震中区为中心呈条带分布,异常区的长轴方向与地震断裂带走向或地震烈度分布的长轴方向几乎垂直,与地震主压应力轴方向吻合.本文认为九寨沟M_S7.0强震发生之前,震中区周围出现的区域性地电阻率异常空间丛集现象是很好的中期和短临前兆;地电阻率震前异常动态演化、各向异性等特征对认识本次强震发震断层活动以及震源区应力场分布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1970年四川大邑6.2级地震后,我省开展了水化城震预报的探索。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水化观测资料和几十闪中强以上地震的成功与失败的预报经验和教训。水化地震预报思路经过了单个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中多项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和“八五”攻关的从异常群体的演变过程提取前兆信息对应及预报地震几个阶段。本文简要回顾了水化地震预报思路的发展过程,列举了各阶段水化异常对应及预报地震的典型震例。针对  相似文献   

14.
地电阻率变化与孕震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6,16(4):396-402
在分析唐山7.8级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地电阻率异常量△ρ/ρ0与应变的关系,给出了地电阻率异常量△ρs/ρ0对应变ε的转换关系式;分析和研究地电阻率异常发展,演变特征与地震孕震,发生过程的联系及其前兆异常标志。  相似文献   

15.
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LURR)是根据岩石介质本构关系的动态演化特征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县发生6.4级地震,震前以Benioff应变为响应量观测到明显的LURR高值异常,异常出现于2019年初,持续1年后发生地震,意味着震源区介质的应力状态在2019年发生了明显改变。进一步,以地电场为响应量,计算了距震中280km的和田地电场长、短极距共6个测向的LURR异常时序曲线,结果表明:和田地电场长、短极距的NS向和NW向共4个测向在震前1~3个月出现了LURR异常逐渐增大的同步变化,这种现象可能反映了孕震区介质因微裂隙的产生和扩展导致流体在裂隙中的运移引起的动电效应。综合分析2种不同响应量的LURR异常演化特征,有助于更深入地认知地震孕育过程,更准确地评估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异常频次累加法和异常频次变化速率法研究了水化群体异常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方法可以对水化异常性质进行判别,证明该方法对震情的判别和地震预报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其它类型前兆观测项目异常性质的判别,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ursory deformation anomalies and strong earthquakes is vital for physical earthquake prediction. Six months before the 2021 MS7.4 Maduo earthquake in Qinghai province, China, the vertical pendulum at the Songpan station was observed to tilt southward with a high rate and large amplitude. Studies conducted before the 2021 MS7.4 Maduo earthquake inferred the tilt anomaly to be an earthquake precursor. However,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arthquake and the anomaly became controversial, partly because the Songpan station is located at a great distance from the epicenter.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deformation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ismogenic fault and the fault near the anomaly, and associated quantitative analyses, we concluded that this anomal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2021 MS7.4 Maduo earthquake. The duration and amplitude of this anomaly matched with the magnitude and epicenter distance of the Maduo earthquake. We have also interpreted the reason why the anomaly occurred near a fault that is obliquely intersected with the seismogenic fault and why the anomaly is located far from the earthquake epicenter.  相似文献   

18.
邢台5.4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和地磁异常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测值空间变化等值线和时序变化曲线,分析了2002年邢台5.4级地震前流动重力和流动地磁异常的动态演化。两种异常震前表现出如下特征:①流动重力、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均有较为明显的前兆异常反应;②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的“0”等值线附近;③流动地磁部分点位测值呈现趋势性异常,震前全部点位观测值整体上升,形成完整的高值异常区。  相似文献   

19.
选取1970年至1999年晋冀蒙三省交界4次中强地震事件,进行地震视应变演化分析。得出,地震视应变异常与晋冀蒙三省交界区中强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震前,晋冀蒙三省交界区地震视应变演化模式有:增强-减弱-发震、增强-减弱-迁移-发震、增强-减弱-消失-增强-发震、增强-减弱-维持-发震。"大同窗"必是异常区,其震前地震视应变演化模式有:增强-维持-消失-发震、增强-减弱-发震、增强-维持-减弱-发震。异常区多形成于震前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扩散或向特定方向(震源方向)迁移的特征。中强地震多发生在视应变高值异常区、视应变高值异常迁移区、视应变高值异常区迁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Earthquake is closely tied up with gravity on the basi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crustaldensity change.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stress around the epicenter, the spatial position ofground point and density crustal medium will change with strain during the seismogenic processof an earthquake. All these factors will bring about the change of gravity field. Since the Xingtaiearthquake in China in 1966, mobile gravity measurements in a large scale and the studies ongravity v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