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广西2016年苍梧5.4级地震、2019年靖西5.2级地震、2019年北流5.2级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粤桂琼流体台网观测资料进行梳理,认为该台网最显著的映震特征是趋势性和群体性,具体表现为同一条断裂带或同一组平行的断裂带上多井水位出现同步(或准同步)长期的背景性趋势异常、中期的年动态畸变异常和震前半年的高水位异常,且水位年动态畸变与累积重力异常呈现出时间上的同步性、空间上的叠加性。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及水位应力反演显示,3次地震前压力增强、孔隙度减小、渗透系数增大、水位上升,均符合水文动力学机制,表明粤桂琼流体台网能够真实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震前水位年动态畸变及加速上升是区域应力增强的表征。综合分析认为粤桂琼流体台网对区域中强地震反映灵敏,具备较好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采样率水位同震响应能力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同种仪器不同采样率水位资料同震响应记录情况,发现存在很大差异,不但形态上明显不同,响应能力及响应幅度上也差别很大.在此基础上认为,秒采样率数据能更好记录同震响应.指出,为了记录到真实完整可靠的同震响应,观测仪器应在采样率、数据存储容量、GPS授时、触发阈值、时值及分钟值取值方式等方面作改进.最后指出,同震响应分析可能是今后地震分析预报有所突破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利用P波、SV波、SH波初动及其振幅比联合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了2009年7月9日发生在云南姚安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对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性质和震区应力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析表明:(1)姚安6.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NWW—SEE向的直立右旋走滑断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主震CMT解节面基本一致,也与余震优势方向分布一致,证明结果可靠;(2)震区主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NNW—SSE向,与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NNW—SSE向一致,表明主震应力场主要受到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同时还有一些小的余震与主震应力场不同,表明震区应力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结合本次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震源机制解特征、震区断裂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综合判定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马尾箐断裂。  相似文献   
4.
使用福建东南沿海地壳速度结构模型,利用双差定位方法(hypodd),对2010年8月—2013年12月福建仙游地区震群序列进行重新定位,讨论仙游震群序列的变化特征。定位结果显示,仙游震群序列主要围绕金钟水库蓄水区周缘活动,震源位置和深度表现出一定时空阶段性分布特征,并具有一定水库地震性质。  相似文献   
5.
2009年云南姚安6.0级地震震源机制与发震构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波、SV波、SH波初动及其振幅比联合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计算了2009年7月9日发生在云南姚安6.0级地震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对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性质和震区应力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分析表明:(1)姚安6.0级地震发震断层为NWW—SEE向的直立右旋走滑断层,与美国哈佛大学的主震CMT解节面基本一致,也与余震优势方向分布一致,证明结果可靠;(2)震区主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NNW—SSE向,与其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NNW—SSE向一致,表明主震应力场主要受到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同时还有一些小的余震与主震应力场不同,表明震区应力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结合本次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震源机制解特征、震区断裂构造特征综合分析,综合判定姚安6.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属于马尾箐断裂。  相似文献   
6.
不同型号仪器水位记震能力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地震时不同型号仪器及不同采样率获取的水位观测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数字化水位观测的两种主要观测仪器ADP系统与LN-3(A)在记震能力上的差别主要是由采样率不同引起的,与仪器性能及水井的深度关系不大.由于水震波的持续时间一般只有几分钟,因此只有加大采样率,才能记录到波型更为完整的水震波和更为丰富的水震波震例.分析认为,数字化水位观测必须最终向实时记录的方向发展,才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地球内部应力的瞬时变化的真实信息,不至因采样率不足而使短周期信息遗漏,同时也更有机会捕捉到前驱波及区域应力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福建地区流体对2007年4次4级地震映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丽霞  王玫玲  陈莹  陈昌泳  关玉梅 《地震》2009,29(2):123-132
通过对2007年福建地区4次4级地震的震例分析, 认为福建地区流体对内陆中等地震具有如下映震特征: ① 地震前兆表现为不同测项在时间上呈有规律的层次发展且均以短临、 临震和短期异常为主; ② 模拟观测井孔的映震效能好于数字化观测井孔, 其中水氡、 水质是福建地区的特征灵敏组分; ③ 温泉井孔的映震效能好于普通井孔; ④ 异常台项数取决于震级和震中周围的观测点数目。 同时指出今后要根据区域特征, 有重点地加大映震灵敏井孔和灵敏组分的观测、 科学布网、 合理建点, 使各种前兆观测成场成网; 建立一批符合地震监测预报要求的高质量水观测点, 更有效地为地震分析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水平和实效,在中国震例及日常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并在日常震情跟踪工作中进行检验,以2019年广西北流5.2级地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的异常与干扰及会商机制等进行反思。结果表明:①指标体系中的空间指标、地球化学指标存在应用的局限性;基于M_L4.5震例基础上建立的震级强度指标在震级的判定上存在一定的偏差;②任何单一的预测指标用于地震预测时,都应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并结合多测项及其它学科资料进行综合判定,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判定结果;③空间分析不能只关注一条断裂带,应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对成组断裂带进行分析;④地震异常和干扰有时是共生或伴生关系,不能因周围有干扰就直接否定其构造成因;异常分析不能仅局限在省域范围,应加强片区内各省学科间的交流协作,搭建一个可以充分勾通、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华安汰内井水氡对闽台地震的映震特征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丽霞  郑永通  袁丽雯 《地震》2010,30(4):133-139
通过华安汰内井水氡对1987年以来福建地区ML4.5以上地震、 台湾地区MS7.0以上地震的映震特征分析, 认为该井水氡对福建和台湾地区地震的映震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其差异性表现为对福建地区的地震, 其异常特征一般表现为突跳及振荡, 且异常多发生在震前20天左右, 同时异常持续的时间也较短; 对台湾地区的地震, 其异常特征表现为高值异常且异常持续时间长, 异常多发生在震前11个月左右。 据此可以在华安汰内井水氡发生异常时对未来的发震地点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小波分析在永安地震台前兆观测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对永安台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数据波动、脉冲干扰和地震同震波从原数据中分离出去,并且能够得到清晰的前兆数据原始变化趋势,可以使今后各种长短期震前异常的识别变得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