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1996-1997年春、秋渔汛季节,在山东青岛、日照沿海采集日本鬼,分离毒腺,提取毒腺粗提液,对大鼠后肢进行肌肉注射,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放射免疫学方法观察和检测局部皮肤和肌肉的组织结构改变、注射局部肌细胞内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神经肌肉连接处的已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变化以及神经肽--P物质和生长抑素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毒腺粗提液局部注射可造成大鼠肢体麻痹;局部皮肤和肌肉组织明显肿胀,肌细胞有损伤,其内SDH活性显著降低,肌细胞及其间质水肿、血管扩张、伴有出血现象;神经肌肉连接处AchE活性显著增强;局部肌肉组织中P物质含量显著升高,而生长抑素含量显著降低. 提示毒棘螫伤造成的剧烈疼痛和肿胀可能与P物质有关,造成肢体麻痹可能与肌细胞损伤及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分解过程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于1996-1997年春、秋渔汛季节,在山东青岛、日照沿海采集日本鬼鲷,分离毒腺,提取毒腺粗提液,对大鼠后肢进行肌肉注射,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放射免疫学方法观察和检测局部皮肤和肌肉的组织结构改变、注射局部肌细胞内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神经肌肉连接处的已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变化以及神经肽-P物质的生长抑素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毒腺粗提液局部注射可造成大鼠肢体麻痹;局部皮肤和肌肉组织明显肿用  相似文献   

3.
1997年 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头附近海域收集日本鬼 ,采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了注射毒腺粗提物大鼠局部肌肉组织、血浆、脊髓、延髓、中脑、下丘脑及免疫器官内P物质和生长抑素含量变化 ;用MTT法检测了毒腺粗提物在整体和离体条件下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用生化方法检测了毒腺组织中透明质酸酶活性。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 ,实验组大鼠局部肌肉及延髓、中脑、胸腺和脾脏中P物质含量增加 ,而下丘脑中P物质含量下降。生长抑素在中脑、延髓、脊髓、胸腺中显著增高。毒腺粗提物对胸腺细胞和脾细胞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日本鬼蜇伤造成局部症状及其伴随的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全身症状和继发感染可能与P物质和生长抑素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1997年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头附近海域收集日本鬼you,采用放射凤学方法检测了注射毒腺粗提物大鼠局部肌肉组织、血浆、疹髓、延髓、中脑、下丘脑及免疫器官内P物质和生长抑素含量变化;用MTT法检测了朱粗提物在整体和离体条件下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用生化方法检测了毒腺组织中透明质酸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实验组大鼠局部肌肉及延髓、中脑、胸腺中脾脏中P物质含量增加,而下丘脑中P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Ti鱼油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了Ti鱼鱼油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分布范围。脂肪酸组成从14碳到22碳。其中具有生理功能活性物质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量的21%左右。比较了东海14种鱼的鱼油中EPA、DHA含量的高低,得出Ti鱼鱼油中的EPA、DHA含量降低于鲣鱼外,均高于乌贼、小黄鱼、白姑鱼、银鲳鱼、鳓鱼和黄姑鱼等名贵海鱼。  相似文献   

6.
分析测定了鱼是鱼鱼油的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分布范围。脂肪酸组成从14碳到22碳。其中具有生理功能活性物质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量的21%左右。比较了东海14种鱼的鱼油中EPA、DHA含量的高低,得出鱼是鱼鱼油中的EPA、DHA含量除低于鲣鱼外,均高于乌贼、小黄鱼、白姑鱼、银鲳鱼、鳓鱼和黄姑鱼等名贵海鱼。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nobilis(Reeve)、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tensii(Duuker)、翡翠贻贝Pernavirldis(Linnaeus)的软体部、肝胰腺和生殖腺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3种贝的各组织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丰富,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相当高,占总脂肪的25.26%-27.21%。3种贝中,翡翠贻贝的油含量最高(13.68%),软体部的EPA和DHA含量也较高(26.95%),最具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1种微藻脂类和EPA/DHA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11种微藻在可比较的条件下,其生物量、总脂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有组成。结果表明:卡德藻(Tetraselmis sp.)的生物量最大,细胞干重可达0.140g/(L.d);南极冰藻(Berkeleya rutilans)次之,可达0.074g/(L.d)。以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总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秋茄幼苗对低温的反应及钙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银鹏  林鹏 《台湾海峡》1998,17(3):324-329
本文研究了400mmol/dm^3NaCl及不同CaCl2浓度培养28d的秋茄幼苗,在低温4℃、0℃、-4℃处理48h后叶片SOD、POD活性,MDA含量,以及电解质渗漏率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秋茄幼苗叶片在4℃和0℃处理后电解质渗漏率均低于50%,-4℃造成叶片死亡,表明秋茄幼苗对零上低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不能耐受较长时间的零下低温,培养液中适宜的Ca浓度能够缓解零上低温造成的电解质渗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30种常见水产品油脂的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珍  梁惠 《海洋科学》2000,24(8):30-31
据刘玉军等1988年报道 ,近年来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受到广泛关注 ,水产品油脂中含有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对增进微血管壁的健全 ,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鱼油资源的利用 ,本研究测定了山东地区常见的水产品中油脂提取物的脂肪酸构成及n 3系列 (EPA DHA)的百分含量 ,旨在为新食物、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样品的采集青岛、烟台和济南等地区1.2样品处理鱼 :洗净去鳞 ,取鱼体一侧肌肉 ,制成肉糜。贝类及甲壳类 :洗净 ,去壳后取可食部分打碎1.3脂肪酸含量的测定[1]1.3.1脂肪…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究环境低氧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指标的影响,为军曹鱼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设置低氧胁迫–恢复实验,将军曹鱼幼鱼(平均体质量(220.67±20.73)g)在低氧((2.64±0.25)mg/L)胁迫3 h及复氧((6.34±0.15)mg/L)8 h、24 h和48 h后,测定其肝脏和肌肉组织的氧化应激与能量利用指标。结果显示,低氧胁迫后,肝脏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肌肉中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se,LPO)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LD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复氧过程中,肝脏和肌肉中MDA、LPO、SOD、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GR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肝糖原在复氧24 h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48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糖原在复氧8 h、24 h和48 h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低氧胁迫能够对军曹鱼幼鱼机体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肝脏和肌肉组织的酶活力和能量供应发生变化;低氧胁迫后的再复氧环境,对机体造成更为强烈的氧化损伤,可通过自身生理调节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幼鱼在不同光照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和体色变化特点。设置白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五个光照试验组,每组三个重复,试验周期120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幼鱼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重率在红光组和绿光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鱼红光组红色皮肤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蓝光、黄光和绿光组(P0.05);白光组红皮中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蓝光组(P0.05);在眼、肝、肌肉和白色皮肤组织中胡萝卜素含量在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光组肝组织中酪氨酸酶活性活性显著高于红光组(P0.05);在眼、皮肤、肌肉组织中各试验组酪氨酸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白条双锯鱼在红光环境下体表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而酪氨酸酶活性减弱,有提高鱼体色泽鲜艳度的作用,此研究结果可为人工养殖海水观赏鱼的体色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水养殖亲鱼的营养研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水养殖亲鱼的营养和饲料研究 ,国内基本上是空白。近年来 ,国外已有较多报道 ,特别是对亲鱼营养状况和生殖的关系、亲鱼营养在改善生殖性能和卵子质量以及仔稚鱼生长与存活等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视 ,已取得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主要研究成果有 :(1)在金鲷(Sparusaurata)、狼鱼 (Dicentrarchuslabrax)等鱼类的研究表明 ,饲料蛋白质 (主要是必需氨基酸 ,EAA)和脂肪 (主要是n 3多不饱和脂肪酸 ,n 3PUFA )的成分与含量显著影响雌鱼的生殖性能及卵子的成分和质量 ,进而影响仔稚鱼的生长和存活[4 ,10…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海绵共附生微生物中寻找天然高效抗污损活性物质,本文针对前期研究获取的4株具有显著抗硅藻附着的活性菌株进行活性验证和比较,选出其中最优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比较了活性菌株对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咖啡双眉藻(Amphora coffeaeformis)、碎片菱形藻(Nitzschia frustulum)附着的抑制活性,确定菌株UST050418-715为最优菌株;通过16S r DNA的测序分析,结合平板的菌落形态和扫描电镜下菌体特征,鉴定活性菌株UST050418-715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为优化该菌株的培养条件,选择了酵母粉、蛋白胨、Na Cl、p H值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对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发现选择的4个因素对应的菌株发酵产物对硅藻附着的抑制活性大小不同,影响显著性顺序是酵母粉蛋白胨Na Clp H值,综合菌株发酵产物活性、粗提物产量和菌株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确定菌株UST050418-715基于海洋2216E培养基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蛋白胨含量7.5 g/dm3,酵母粉含量3 g/dm3,Na Cl含量10.45 g/dm3,p H值9.5.  相似文献   

15.
从浙江沿海地区赤潮多发区分离获得一株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具有高效溶藻作用的细菌DH-e,研究该菌的溶藻作用方式和对东海原甲藻的生理功能与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其溶藻作用方式为间接溶藻,溶藻效应呈现出作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作用浓度0.5%~2.0%,时间为32 h时,溶藻率均达80%以上,具有短期高效的溶藻效应;溶藻活性物质分子量小于2 k Da,具有耐低高温、强酸碱的特性;代谢产物对叶绿素a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分解,并改变胞内总糖含量,影响生理代谢活性;SEM与AO/EB双染检测发现溶藻活性物质能够破坏藻细胞膜完整性,显著改变藻细胞内部结构,造成内容物大量释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肝胰脏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parvovirusdisease,HPVD)是一种广泛流行于中国对虾中的危害性较大的疾病。由于该病没有特异的肉眼症状,因此早期、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就十分重要。作者曾完成了SPA协同凝集试验法和免疫金银染色法的诊断研究。本文用直接荧光抗体法进行研究,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是,将抗HPV的荧光抗体滴加到对虾肝胰脏组织涂片以后,在某些样品的肝胰脏上皮细胞中出现了圆形、椭圆形,大小6~13μm的黄绿色荧光物。经比较,该荧光物的大小和形状与同一样品病理组织切片上经H-E染色后上皮细胞中出现的HPV包涵体是一致的。由此认为,这些存在于肝胰脏上皮细胞内的荧光物是HPV包涵体,而直接荧光抗体法用于诊断中国对虾HPV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试验对象,设计两种饲料:鱼粉组和无鱼粉组,在池塘网箱中投喂70 d,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肝胰脏转录组表达的差异。同鱼粉组相比,无鱼粉组黄颡鱼特定生长率下降了30.25%(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加了83.94%(P0.05),全鱼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转氨酶活力显著增加(P0.05)。肝胰脏转录组结果显示,总计有12 020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差异表达上调的基因有5 020个、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有7 000个。同鱼粉组相比,无鱼粉组分别有1 013个基因表达显著上调、2749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将组间具有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GO Term、KEGG pathway分类,结果显示:无鱼粉组的肝胰脏细胞组成、细胞生物过程、细胞分子功能等绝大多数基因差异表达下调,提示肝胰脏的细胞组织结构和功能受到很大的影响;KEGG通路富集到15个显著差异代谢通路。本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鱼粉可能含有某些生理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以神经分泌、激素调控、代谢信号通路等为作用靶点,通过对这些代谢信号通路的调节,对鱼的整体生理代谢强度、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健康状态等产生明显积极促进影响。缺乏这些物质则会造成黄颡鱼生长性能下降、部分器官组织细胞(肝细胞、神经轴突)受到损伤、鱼体抗应激能力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其性腺组织发育滞后于个体生长,但在性腺发育开始后生殖能量积累显著。为研究茎柔鱼脂肪积累对组织能量积累的贡献,采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组织脂肪萃取技术对茎柔鱼卵巢、输卵管卵子、肌肉和消化腺4个组织脱脂前后的组织能量密度、单位质量脂肪含量及脂肪能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脱脂前各组织的能量密度以消化腺最大,为(27.34±0.85) kJ/g;脱脂后的能量密度则以输卵管卵子的最大,为(20.01±0.56) kJ/g。各组织脱脂后的能量密度值均下降显著,尤以消化腺的下降最大,达31%。消化腺的单位质量脂肪含量最高,为(413.83±96.81) mg/g,其次为输卵管卵子和卵巢,肌肉组织的最低。在生理性成熟后,卵巢组织脂肪积累较大,输卵管卵子、肌肉和消化腺等组织则维持较稳定的脂肪积累水平。4个组织的脂肪能量占比的平均值在10%~32%之间。综上研究表明,脂肪是茎柔鱼卵巢、输卵管卵子、肌肉和消化腺等组织的重要能量物质,在组织能量积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粉砂是现代陆架和河口沉积物最主要的粒级组分,但由于其复杂的沉积动力学行为,我们对于不同粉砂粒级的沉积学特征和行为并没有完全掌握。本文分析了山东半岛近海表层沉积物中不同粉砂粒级组分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周边近海沉积物类型以泥质沉积为主,但不同粉砂粒级组分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极细粉砂、细粉砂与黏土组分的含量变化一致,表明了其相似的沉积动力学行为。粗粉砂组分的含量空间变化最大,在山东半岛的北部泥质条带、东部“泥楔”和南部近岸具有明显的高含量,其含量与其他各粉砂组分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从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组分与分布规律,可以证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主要以黄河携带物质为主,但流入本区的一些中小型河流也明显提供了部分物源,只是其提供物质的扩散范围有限。结合水动力分析和物理海洋学等方面的认识,我们认为造成不同粉砂组分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原因主要受物源、区域水动力学条件、局部地形(底形)等因素控制。另外,还发现了山东半岛“泥楔”沉积物的粗粉砂组分含量偏高、现代沉积速率也偏大,这些现象在空间上与“海洋锋面”位置一致,对于海洋锋面的沉积学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数值模拟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溶藻菌对赤潮甲藻的作用机制,本文从胶州湾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耐盐菌株Zobellella sp. B307,并研究了该菌株对太平洋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pacificum)的抑制效果,从细胞结构、生理水平和分子水平探究了该菌株的抑藻途径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抑藻途径为分泌胞外活性物质的间接溶藻,72 h的溶藻率高达91%。溶藻过程中藻细胞壁破损,叶绿素a和总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藻细胞的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溶藻物质对藻细胞造成的强烈氧化损伤是导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热休克蛋白基因(HSP)表达量显著上调,说明溶藻物质激发藻细胞产生的ROS在激活抗氧化系统的同时诱导产生HSP70,二者联合清除ROS以减缓藻细胞受应激损伤的程度;A.pacificum的网格蛋白基因(Clathrin)表达量显著上调,表示由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作用明显增强,进而说明为减轻光合营养功能受损造成的影响,藻细胞的异养功能增强。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诠释菌藻关系,更为探究赤潮治理的生物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