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中美洲伯利兹陆架区3个孤立的全新世碳酸盐台地的发育E.Gischler,J.H.Hudson在伯利兹生物礁碳酸盐台地中,通过岩心可以识别出4种全新世岩相:珊瑚粘结灰岩相、颗粒砾状灰岩相、未固结的生物礁砂质和砾质以及泥炭质相。(1)珊瑚粘结灰岩相最为丰...  相似文献   

2.
浅水碳酸盐系统提供的沉积物和垂向加积的最大速率很重要,因为这一速率决定了礁或碳酸盐台地的生与死。海洋中大部分碳酸盐沉淀发生在水体的光照部分,因此大量的生产限于透光带,约在海洋100m水深以上。当台地顶部没于不透光深度时,碳酸盐的生产停止,台地将被淹没。礁或台地的生或死取决于一种平衡,就是相对海平面变化速率和碳酸盐系统加积并保持台地顶部位于透光区的最大速率间的平衡。在这个报告中,作者首次提出和评价了这个假说:礁和台地的生长潜力与碳酸盐平均生长速率遵循相同的尺度变化趋势。1 比率相关和沉积速率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从生物礁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孤立台地生物礁沉积模式2个方面对巴哈马滩与西沙群岛进行对比分析:巴哈马滩礁区主要沉积粒状灰岩、泥质灰岩、斜坡发育生物碎屑灰岩,海底文石和镁方解石胶结作用强烈,致大部分原始孔隙度阻塞,孔隙度降低;西沙礁滩海滩岩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地层主要发育生物碎屑灰岩和白云岩,各种藻类格架的杂乱分布增大岩石的孔隙度。巴哈马滩以孤立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为主,发育台地边缘斜坡及滩礁型孤立台地,西沙孤立台礁区主要发育永乐、宣德2类环礁沉积系统,以及台地边缘礁、塔礁、马趾礁、环礁、点礁等多种生物礁类型。大巴哈马滩具有侧向生长的潜力和周期性进积作用的特征,西沙陡坡高能带发育进积型与侵蚀型2种沉积类型,风暴潮与盛行风作用成为灰沙岛的主要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4.
Esso勘探开发公司的纳土纳D-Alpha区块位于南海纳土纳岛东北约125英里(200km)处,此区块包含一称为L构造的巨大中新世台地碳酸盐复合体。L构造的Terumbu组位于一更大得多的碳酸盐陆架前缘的孤立的位置上,与伯利兹(洪都拉斯首都)近海坝状礁复合体前缘发育的碳酸盐环礁相似。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可将陆架上和L构造中的Terumbu碳酸盐分为上、下两部份。根据电测井和地震特征将L构造的碳酸盐分为  相似文献   

5.
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中的-2价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1993年5月和1994年3-4月通过调查,用硫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中的∑S(-Ⅱ)及SO~(2-)_4,探讨泻湖内及礁外间隙水中-2价硫的分布特征,沉积物-海水界面间硫的扩散转移通量和-2价硫的热力学平衡控制体系。结果表明,该海区∑S(-Ⅱ)含量,泻湖间隙水中远比礁外高,人为活动剧烈的礁内泻湖高于人为活动少的泻湖,离礁近的礁外间隙水中的高于远离礁的间隙水中的。在礁外沉积物间隙水中-2价硫含量呈垂向增加的趋势,沉积物-海水界面间HS-,S2-均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海水扩散,SO反之。礁内泻湖的扩散量远高于礁外的,HS-扩散总平均为61.34μmol/(m2·d),SO为-0.41mmol/(m2·d);礁外泻湖的HS-总平均为14.96μmol/(m2·d),SO为-0.35mmol/(m2·d)。该海区的-2价硫主要由S+2e→S2-氧化还原电对控制,平衡时Eh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单质疏作为亚稳态可存在于沉积物中,并可与溶解铁继续形成自生黄铁矿(FeS2)沉淀。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岛屿周围珊瑚礁在抵御海啸灾害中的作用,采用激波捕捉类Boussinesq模型FUNWAVE-TVD,对孤立波在理想化三维岛礁地形上的传播及爬坡开展了现场尺度的平面二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入射波高、礁坪水深、礁坪宽度、礁前斜坡坡度、礁后斜坡坡度、珊瑚礁糙率对岛屿四周孤立波爬高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珊瑚礁的存在总体上可有效降低岛屿四周孤立波的最大爬坡高度;入射波高、礁坪水深、礁坪宽度、珊瑚礁糙率是影响珊瑚岛礁四周孤立波爬坡分布的主要因素,岛礁四周最大爬坡高度会随入射波高和礁坪水深的增大、礁坪宽度和珊瑚礁糙率的减小而不断增大;当礁坪水深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珊瑚礁主要会对岛屿背浪面的爬高失去影响,而当礁坪宽度和珊瑚礁糙率减小至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岛礁四周最大爬高高于无珊瑚礁时爬高的现象;礁后斜坡的变缓会使岛礁周围的最大爬高有所减小,而礁前斜坡坡度对珊瑚岛礁周围的最大爬高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两次在水雷营、牛鼻嘴、船坞进行3昼夜的潮汐和海流观测,及在水雷营岸北进行了1a的波浪监测和对威海湾南部近岸水域水深、地质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威海湾内外的潮汐类型属不规则半日潮,潮差平均为1.35m,潮流流速偏小,最大流速在牛鼻嘴附近海域为37cm/s(流向94°),水雷营附近海域为18cm/s(流向78°),船坞附近海域为10cm/s(流向210°)。2.牛鼻嘴、水雷营和杨家湾3处附近海域50a一遇H1/10波高分别为4.6m,4.3m和3.9m,对应的周期均为T=8.6s。3.威海湾南部海底地形虽然坡度较陡,但变化趋势较平稳,近岸水域具有岩石浅滩,并有明暗礁石分布。基岩高度起伏比较大,最大相差30m左右。4.没有外部固定输沙源,局部海岸侵蚀后退系古老片麻岩,经风化侵蚀下来的物质其量甚微,对未来海港及航道不会构成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间营养物质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主要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生态系中的营养 组份 NO3-N, NO2-N, NH4-N, PO4-P, SiO3-Si及其在沉积物一海水界面间扩散转 移通量,结果表明:(1)该海域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浓度较高,∑N/P礁外间 隙水高于泻湖间隙水,相对而言,泻湖间隙水中缺氮,礁外间隙水中缺磷,礁外 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垂直分布各异。(2)该海域沉积物活性明显高于东中国 海,沉积物中大量营养组份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H4SiO4是礁外界面扩散是最 大的组份,而在泻湖中NO3-或NH4+是最大扩散量的组份,礁外界面H4SiO4, NO3-扩散大于泻湖,这些扩散转移特征由组份本身的性质与环境特性决定; (3)该海域水温高是造成间隙水中营养组份大量产出并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 的主要原因,温度高,沉积物释放出营养组份的表现活化能降低,沉积物的活 性增强,从而释放扩散出大量的营养组份。  相似文献   

9.
于1993年5月和1994年3-4月通过调查,用硫离子选择电极法研究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中的∑S(-Ⅱ)及SO^2-4,探讨泻湖内礁外间隙中中-2价硫的分布特征,沉积物-海水界面间硫的散转移通量和-2价硫的热力 学平衡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洪都拉斯首都伯利兹的沿海区域是一处杰出的世界海洋遗产,这里有北半球最大的堡礁系统、海上环礁、几百个沙洲、红树林、沿海湖和河流入海河口。该系统的7个站点能够完整地展示堡礁一些生存受威胁物种的发展和进化,包括一些海龟、海牛和鳄鱼等。伯利兹大堡礁保护区,北起墨西哥边境,南靠危地马拉国土海域。伯利兹海底  相似文献   

11.
点礁是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的礁体,是一种重要的珊瑚暗礁地貌类型,南海南沙群岛北部海区的一系列环礁发育有众多的珊瑚点礁。目前,对点礁地貌的形态特征、发育过程和机制的研究相对匮乏,南海地区的珊瑚点礁地貌定量研究尚为空白。以南沙群岛北部郑和环礁西南端的小南薰礁发育的点礁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波束水深实测数据结合Google Earth WorldView-2遥感影像,对所识别的123个点礁的顶底水深、高度、顶底直径等形态参数进行量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底部最大水深为35.05 m,顶部最小水深为7.89 m,平均高度2.62 m。其中,88个点礁(占71.5%)分布于水深25~35 m(深水点礁),27个(占17.9%)分布于水深10~18 m(浅水点礁)。点礁顶部和底部直径的平均值分别为8.49和19.13 m,形状因子和顶底关系因子的平均值分别为0.15和0.42,其剖面形态呈峰丘型(21.1%)和礁坪型(占78.9%),且多呈孤立型分布,亦见少数以群落型分布。浅水点礁以礁坪型为主,其顶部和底部直径较大,而形状因子较小,反映了波浪动力的控制作用;峰丘型仅见于深水点礁,其形状因子较大(>...  相似文献   

12.
南海生物礁及礁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南海是我国生物礁最发育的海区,在地质历史上,中新世已发现生物礁有百余个,第四纪生物礁有118个。生物礁类型有塔礁、补丁礁、块礁、台地边缘礁、环礁。其中中新世发育的各种类型的生物礁很多成为重要的油气聚集的场所,如曾母盆地的L礁油藏、珠江口盆地的流花11-1礁油藏。进一步研究南海生物礁形成的特征与成藏的条件,为今后南海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宫古群岛外陆架和陆坡上受潮流影响的高能环境和与红藻石有关的碳酸盐沉积YoshihiroTsuji宫古群岛位于日本琉球岛弧南部。沉积在开阔陆架和水深900m陆坡上的沉积物泥质含量低(<5%),而沉积在潮流受阻水深20m的浅部陆架区的沉积物泥质含量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圆柱体阵列来模拟珊瑚礁面的大糙率,通过波浪水槽实验研究礁面糙率对孤立波传播变形及岸滩爬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礁面的存在显著削弱了礁坪上孤立波的首峰和礁后岸滩反射造成的次峰,同时降低了波浪在珊瑚礁面的传播速度;垂直于岸线方向沿礁相对波高随着入射波增大而减小,随着礁坪水深的增大而增大,粗糙礁面上波高沿礁的衰减更为...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周缘珊瑚礁的基本特征和成礁时代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海南岛周缘分布的珊瑚礁,是陆地边缘围绕基岩海岸和岛屿发育起来的不成熟型岸礁礁体,具有进积序列的沉积相序。不存在堡礁(或堤礁)礁体类型。依据碳、氧稳定同位素和其它地球化学资料,这些珊瑚礁的主体是末次冰期阶段发育起来的,与放射性碳等年代资料相悖。  相似文献   

16.
结合区域构造、地层概况、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背景资料,对宣汉盘龙洞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地层剖面进行了观测描述。通过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识别出主要岩石类型为礁灰岩、礁云岩、生屑灰岩、颗粒灰岩及晶粒白云岩。根据露头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结合岩石学、古生物等沉积相标志的研究,认为该剖面发育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和台地边缘浅滩三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台地边缘生物礁发育,可进一步识别出礁基、礁核和礁前亚相,礁核以骨架礁和障积礁为主;台地边缘浅滩进一步划分为粒屑滩、鲕粒滩等亚相。初步总结出了该剖面的沉积相模式,并对该剖面的沉积演化序列和识别标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永暑礁西南礁镯生物地貌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海上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南沙群岛永暑礁西南部礁镯并非传统的开放型环礁,而是一个封闭型的小环礁,封闭的泻湖能够为高分辨率古环境重建提供原生生物沉积。该小环礁可分为礁前斜坡活珊瑚林带、外礁坪珊瑚生长带、礁突起珊瑚枝块胶结堆积带、内礁坪枝状珊瑚生长-砂质沉积交互带、泻湖坡枝状珊瑚生长-细砂沉积带和泻湖盆底粉砂质生物沉积带共6个生物地貌和沉积带。12个礁坪原生滨珊瑚和2个礁岩滨珊瑚的^14C和TIMS U-Th测年结果表明永暑礁礁坪面形成于近代,它们没有提供中全新世高海平面的证据,约950aBP的中世纪暖期南沙群岛可能有过非常强的风暴潮。此外,1000年以内的珊瑚常规^14C未校正年代与TIMS U-Th年代存在显著差异,在环境解释中需要特别小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海礁凸起地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将海礁凸起划分为性质截然不同的南、北两个部分,推测南部海礁凸起尤其是东南翼具有较好的油气潜力。因为南部海礁凸起紧邻主要生油凹陷(即西湖凹陷);储集性能较好的渐新统花港组可能在凸起的东南翼分布较厚;NWW向的深部断裂为南部海礁凸地区的断块圈闭、潜山和披覆构造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起着油气运移通道的作用。从地化异常指标来看,该区油气运移的方向也是从SE向到NW向。因此,加大对南部海礁凸起的勘探力度,并重视南部凸起区可能具有的油气潜力,将有可能发现类似于流花11-1、崖城13-1和绥中36-1的大型油气田。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露头观察与镜下薄片鉴定,综合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以下简称塔西南盆地)阿尔塔什剖面石炭系和什拉甫组生物礁沉积特征和成礁模式,认为研究区生物礁为开阔台地内部发育的点礁,分为高凸起型点礁和低凸起型点礁2类;造礁生物为四射珊瑚,附礁生物种类较多,包括腕足类、腹足类、海百合与?类等;生物礁在地貌上呈隆起状,其礁基、礁核、礁盖等亚相清晰。综合研究区生物礁发育特征及古地貌和海平面的演化过程认为:高凸起型点礁是生长在台地内地貌高处的生物礁,随着海平面下降暴露死亡,主要由珊瑚骨架灰岩、含生物碎屑颗粒灰岩组成;低凸起型点礁为在台地内部较为平坦地貌处发育的礁体,因海平面上升被淹死,礁体厚度薄,横向展布广,呈条带状,主要由珊瑚骨架灰岩与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组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波浪水槽中采用概化的珊瑚岸礁物理模型来研究珊瑚礁海岸附近波浪增水的变化规律,包括平均自由表面的沿礁变化以及礁坪上的最大增水值。物理模型实验分别测试了不同礁面糙率密度影响下的一系列不规则波工况。结果分析表明:礁面粗糙时礁坪上的透射波高和最大增水值均相对于礁面光滑时减小;通过两个无量纲参数分析表明光滑礁面时,礁坪上最大增水随波要素的变化规律与此前研究数据基本吻合,前人研究推荐的无量纲数■和■需考虑礁面粗糙度的影响;礁面粗糙程度不同时,礁坪上的透射波高随礁面糙率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礁坪上的最大波浪增水则随之增大;最后通过沿水深积分对波浪求平均的水平一维动量方程解释了本实验的观测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