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太阳风对地球自转可能影响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自转的长期减速原因一般归结为日-月潮汐摩擦,而非潮汐因素会引起地球自转的加速。本计算了由太阳风引起的地球磁层力矩的上限值,其量级为2.56×10^22cm sec^-2。结果表明:估算非潮汐加速度的量级为·/Ω=0.33×10^22cm sec^-2,它比推算出的·/ΩNT=1.6×10^22cm sec^-2要小。由于造成地球自转变化的非潮汐因素是一个经典而又复杂的问题,所以由太阳风引起的地球磁层的力矩作为非潮汐变化的机制是模棱两可的,但它表明:太阳风力矩可通过太阳风舆到地球并渗透到地核响应地核运动,因此它可以作为本计算的几千年时间尺度的地磁场向西漂移的最可能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火星非球形引力位田谐项联合摄动分析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垂红  喻圣贤  刘林 《天文学报》2012,53(3):205-212
火星非球形引力场模型与地球有明显差别,其非球形引力位中的田谐项系数基本都要比地球的相应值大一个量级,尤其是J2,2项(赤道椭率项)的大小接近它的动力学扁率项J2.对于低轨探测器,若要使轨道外推1 d弧段的精度达到500 m(相当于标准单位10-4量级),在构造环火探测器的轨道分析解时,田谐项与J2项以及田谐项与田谐项之间的联合摄动不容忽视.根据摄动量级分析和构造的摄动分析解证实,上述联合摄动对轨道沿迹方向的影响可超过10-4,并给出了数值验证.结果表明,与地球低轨卫星不同,在类似的问题中,构造环火卫星摄动分析解时,必须考虑这些联合摄动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夏一飞  成灼 《天文学报》1997,38(4):359-369
本文利用Hamilton方法研究弹性地球自转运动,采用地球模型PREM参数,给出了形状轴的章动序列.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是可行的,计算是可靠的.弹性地幔对地球章动的影响仅在毫角秒量级上,它相对液核对地球竟动的影响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4.
夏一飞  萧耐园 《天文学报》2001,42(3):266-271
采用较完善的地球模型PREM,通过求解弹性体的基本运动方程,得到形变位移矢量,由此分别计算出因日月引潮力势和地球自转离心力势引起的地球的弹性形变能,它将为弹性地球运动的Hamilton表达式提供摄动项的量级估计,并将是理论上探讨地月系演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极移对重力测量的影响在前人的研究和工作中已得到了充分的考虑并有不同形式的改正公式。但是由于地轴转动速率变化的重力效应的量级很小,且限于以前的测量精度以及资料处理方法,因而常常被忽略。随着着重力测量精度的提高以及资料处理方法的改进,有必要重新讨论该影响。本文从推导地球瞬时自转极运动对地面台站重力测量值影响的公式入手,将地球自转角速率变化的重力效应和极移的重力效应分离来来,并对它们的量级分别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弧长差推算天球参考架局部形变的基本原理,并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三个最新版本的河外射电源表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的天球参考架在部分天区存在毫角秒量级的相对形变,文章简要分析了产生形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一种近地卫星联合摄动的计算方法,给出近地卫星轨道在地球形状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同量级时的计算公式。它适用于近地点地面高度在160公里≤z_0≤250公里,轨道偏心率在0≤e≤0.01的近地卫星。  相似文献   

8.
地震引起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地震引起地球内部质量重新分布将影响地球惯量量矩的变化,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即日长的变化。一般说,大地震产生大的附加位移违抗和。它对地球自转特性有影响。本文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产的地震有关参数,和根据地震激发地球自转的变化理论及Dahler和Lambeck有关公式计算了地震引起地球辆向惯量矩的变化。结果表明:由单个地震引起的日长变化要比观测值小几个量级,它的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中微子质量不为零可能导致的一种新天体——中微子天体(记作NAO)。探讨了这种天体的形成机制和它与星系形成间的关系,确定了其内所含e,p,He~4等物质的含量,这些物质的存在可以给出一系列观察效应.NAO是尺度在100 pc量级、中微子总质量在10~(14)Me量级、其内所含e、p、He~4等物质的质量在10~9M。量级的一种特殊天体,具有丰富的新性质。  相似文献   

10.
基于IEC-4G冰期后地壳反弹模型,和地球上Laurentia,Fennoscandia,Antarctica,andGreenland四大冰盖最近21000年以来的冰融参数,计算了对地球最大主转动惯量的影响△I33,并进而由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资料分析得到的地球自转非潮汐加速项为约束,估计了地球平均下地幔(670km以下)粘性vLM为(0.9~2.5)·1022Pas,这个结果表明了vLM应具有1022Pas量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实验室所用的原子钟和频率标准的稳定度,比在不同引力势的地方进行时频测量时所要求的相对论改正量要高得多。因此,在高精度(准确度和稳定度接近10~(-13)量级)时频测量中,需要考虑相对论效应改正。这已经不仅是理论概念问题,而是实际应用的需要,特别对空间技术的应用尤其如此。因为在那里将遇到很大的相对速度和不同于地球表面的引力势。本文将简要介绍同时频测量有关的一些相对论概念和改正公式。  相似文献   

12.
地球重力场的海潮效应可以看作是一种负荷影响,海潮负荷对重力场的影响在某些台站(例如大洋中的岛屿以及沿海岸地区)可达微伽的量级,因此在高精度的地球重力场的研究中必须加以改正.从理论和方法上研究了海洋负荷潮汐对地球重力场的影响,在推导过程中回避了将点负荷密度展开为球谐函数,而是直接以负荷引力位为基础,并将海潮潮高引入表达式中,推导出了海潮对地球重力场影响的有关公式,同时探讨了在毫微伽精度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由地震引起地球内部质量重新分布将影响地球惯量矩的变化,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即日长的变化。一般说,大地震产生大的附加位移场。它对地球自转特性有较强的影响。本文采用Harvard目录中1977-1994年间的地震有关参数,和根据地震激发地球自转的变化理论及Dahlen和Lam-beck推出有关公式计算了地震引起地球轴向惯量矩的变化。结果表明:由单个地震引起的日长变化要比观测值小几个量级,它的累积效应表现出长期的变化即日长减小,就是地震活动加速地球自转。地震使地球自转能量随时间稳定地增加。并表明,虽地震活动影响日长,但它不是十年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它可能是地球自转非潮汐加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李培俊  周济林 《天文学报》2006,47(4):394-401
介绍了N体模拟的Hermite算法,并利用该算法研究了不同质量行星在小行星主带上轨道的演化情况.采用的演化模型是太阳系N体模型(N=7),即把水星、金星、地球的质量加到太阳上,忽略冥王星,同时在小行星主带附近增加一个假想行星,系统演化时间为1亿年.数值模拟显示能够稳定存在于小行星主带上的单个天体的质量上限其量级为10~(25)kg.模拟同时还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假想行星与木星之间的低阶共振可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灰色模型用于卫星钟差长期预报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模型对GPSRb钟和Cs钟进行了长期预报,并与常用的二阶多项式模型预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灰色模型对GPSCs钟进行长期210d(天)预报时精度高达ns量级,对GPSRb钟的预报精度在10ns量级,明显高于二阶多项式模型的预报精度,满足实际应用中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地球低轨道卫星 (LEO)轨道设计中的摄动力模型进行了分析 ,并估计了其量级。然后针对用于GPS无线电掩星的LEO卫星轨道设计对掩星地面测点稳定性的要求 ,对力学模型进行了取舍 ,同时估计了各摄动力模型对轨道设计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简要说明了天文地球动力学范畴内所研究的潮汐现象,包括由日月引潮力引起的固体潮、海洋潮、大气潮和由于地球自转轴的极移引起的极潮,以及这些潮汐对地球自转和地球自转的测量产生的效应。重点阐述中国天文学界在这一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潮汐影响地球自转的机制,也就是各种潮汐效应与极移、自转速率变化和章动的关系,包括构建这类关系的理论模型,分析潮汐对它们的影响,利用中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计算地球自转的长期减慢,计算弹性或滞弹地球的洛夫数,依据某一地球模型计算潮汐效应或章动序列等等。研究也涉及在测量地球自转参数的不同技术中各种潮汐效应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及其改正,并涉及与潮汐有关的观测方法的优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改进。最后介绍了中国学者所发现的脉冲星的周期和周期变率测量中的潮汐效应,尽管它们的量级甚微,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基卫星测控系统(Tracking Telemetry and Command, TT&C)系统对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lk ary Earth Orbit, GEO)卫星在空间和时间覆盖上的局限性, 提出小倾角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 LEO)多星组网天基平台对GEO卫星进行跟踪定轨的方法. 根据空间环境和光学可视条件对仿真数据进行筛选以模拟真实的观测场景, 利用光学测角数据, 使用数值方法对GEO卫星的轨道进行确定. 结果与参考轨道进行重叠对比, 在平台轨道精度5 m、测量精度5rq\rq、 定轨弧长12 h的情况下, 两颗LEO卫星对GEO卫星进行跟踪定轨的精度可达到千米量级, 4颗LEO卫星对GEO目标进行跟踪定轨的精度可达到百米量级. 随着LEO组网卫星数量的增加, 定轨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LEO卫星轨道设计中的主要摄动源影响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地球低轨道卫星(LEO)轨道设计中的摄动力模型进行了分析,并估计了其量级。然后针对用于GPS无线电掩星的LEO卫星轨道设计对掩星地面测点稳定性的要求,对力学模型进行了取舍,同时估计了各摄动力模型对轨道设计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高轨卫星广播星历精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GPS广播星历参数具有物理意义明确、参数少、精度高等优点,可以考虑将它应用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但是GPS系统的卫星构成比较单一,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可能包含中地球轨道 (ME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和地球静止轨道(GEO)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中高轨卫星。分析了采用GPS广播星历参数时,MEO、IGSO和GEO卫星的广播星历拟合精度,特别讨论了轨道倾角接近于0的GEO卫星的广播星历拟合精度,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计算表明,对于 MEO卫星,2 h的广播星历拟合精度(三维位置)可达厘米级;对于IGSO卫星和轨道倾角较大的GEO卫星,4 h的广播星历拟合精度约为0.1 m,径向位置误差在厘米量级;而对于轨道倾角接近于0的GEO卫星,若不采取特殊措施,由于轨道倾角和升交点经度统计相关,其广播星历拟合精度很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坐标转换方法。采用此方法后的广播星历拟合精度可达0.1 m,径向位置误差为厘米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