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本文在“OH/IR脉泽源的空间分布和光度函数”一文的基础上,对其所用的127个已有光学或红外证认的OH脉泽源的空间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找到各类OH/IR脉泽源的视向速度与银河系较差自转运动的偏离以及各种速度分离下源的运动特点,同时利用文[1]所得的已证认OH/IR源的空间真实密度分布,导出了它们的速度分布模型N(l,v)。对与新证认的非IRC红外源(通常是在更长波长上观测到的)成协的OH/IR源发现有一以银心为心的约为50km/s的径向膨胀运动。文章最后对已证认和未证认的OH/IR脉泽源的差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Mira变星的光谱型、周期以及与之成协的OH脉泽频谱出发,按辐射压驱动恒星风的质量损失机制,计算了42个有OH脉泽双峰频谱资料的Mira变星的质量损失率,从而找出了Mira变星质量损失率与恒星光度、脉动周期以及成协脉泽源速度的关系.在质量损失率和表面有效温度之间未见明显的依赖性.文中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至今为止已发现的 2 0个河外H2 O超脉泽源的观测参数。多数河外H2 O超脉泽源的光度在几十至几百个L⊙ 之内 ,但TXFS2 2 2 6 - 184源的河外H2 O超脉泽源光度达 6 10 0L⊙ ,它属于射电星系类型 ,主要是由于其谱线轮廓较宽所造成的一种例外情况。所有 2 0个河外H2 O超脉泽源的系统速度约为几百到几千km·s- 1,16个河外H2 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小于 1Jy ,但有 4个河外H2 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大于 6Jy(6 .2~ 16Jy)。通过对这些河外H2 O超脉泽源的观测参数特征的分析和研究 ,得到这些观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 :河外H2 O超脉泽源的峰值流量密度的对数分别与系统速度的对数和距离的对数之间存在着反相关关系。而河外H2 O超脉泽源的光度的对数与距离平方和峰值流量密度乘积的对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许多观测表明,与Mira变星成协的SiO脉泽源具有与OH脉泽源不同的频谱特征,后者大多有明显的窄的双峰,用辐射压驱动的膨胀壳层模型可以解释它们,但SiO脉泽频谱却表现为较大的径向速度弥散,以及变化多样的频谱形态.本文根据扰动在可压缩流体中传播的原理,提出了恒星脉动对恒星大气速度结构影响的一种模型.计算表明,这一分析模型能较满意地解释与典型Mira变星成协的SiO脉泽频谱的平均速度范围,对SiO脉泽速度宽度与恒星光学位相的关系,本文也进行了分析,与观测现象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5.
张力  边霞  郑广生 《天文学进展》2001,19(2):205-215
对银道面附近(|b|<5°)未证认的伽玛射线源和年龄小于106年的银河系年轻脉冲星之间的成协的可能性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年轻脉冲星可能说明大多数未证认EGRET源,它们和超新星遗迹以及OB星协在位置上成协.其表现为有2/3是年轻射电宁静脉冲星,1/3是年轻射电脉冲星.对这些未证认γ射线源的变化性的研究发现,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不变的.同时我们预期,GLAST的空间探测将可能在银道面附近(|b|<5°)中检测到≈80N100颗射电脉冲星和≈1100N100颗未证认γ射线源,这里N100是以100年为单位的中子星生成率.  相似文献   

6.
俞志尧 《天文学报》2005,46(2):145-150
在银河系中,超新星遗迹的射电巡视揭示了19个伴有OH1720MHz脉泽发射的超新星遗迹.在从超新星遗迹膨胀到分子云的激波波面的后面产生了这一类不寻常的脉泽源.这个模型的重要点是从超新星遗迹来的X射线促使产生OH分子.研究伴有OH1720MHz脉泽发射的混合形态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特征是很重要的.研究了这19个伴有OH1720MHz脉泽发射的混合形态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特征.得到了这些源的X射线物理参数之间的一些相关关系和反相关关系.X射线电离率ζ与θ、D、r、r^2等物理量均不相关,而与Lx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另外超新星遗迹的X射线光度与相伴的OH1720MHz脉泽的最弱的束流量密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这些都说明从超新星遗迹来的X射线发射足够在激波波阵面后面分解水分子并产生OH1720MHz脉泽.  相似文献   

7.
用中科院射电联合实验室上海天文台25米望远镜,对19个已知水脉泽源和20个HII区候选源进行了水脉泽观测和搜寻,共测到水脉泽辐射21个,包括2个首次测到S/N≥3σ的源.结合已知脉泽资料求出了脉泽时变,发现峰值流量的变化比较普遍,包括同一峰强度变化及不同成分置换引起的变化两种情况,峰值速度变化多数由不同成分置换所造成.证认了对应的IRAS源并探讨了脉泽辐射与红外参量的关系,表明红外辐射的强度对脉泽产生率的影响比颜色分布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106个OH megamaser源。经典的OH megamaser模型给出宿主星系的强的远红外辐射抽运非饱和的OH megamaser。抽运效率(S1667/S60)对于非饱和OH megamaser及其宿主星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研究了什么物理量与抽运效率有关,得到无论OH megam aser的光度还是OH megamaser 1667MHz的流量密度都与抽运效率相关。但是主线强度比,主线 1667MHz的光学深度绝对值,主线1665MHz的流量密度均与抽运效率不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39个不同类型的恒星脉泽源的近红外测光结果。以所获得的J、H、K波段流量密度,结合IRAS分光测量数据及低分辨光谱指数等资料,得出了各类源在不同波段的双色图上的分布特点。计算了光谱斜率和红外光度,同时从红外及射电幅射得出了中心星质量损失率及质量损失历经时间。并对不同源的各类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在AGB上的演化,中心星质量损失率不断增加,脉泽源的红外特性和包层结构呈系统变化,进一步说明了从SiO和H2O脉泽,经Ⅰ型OH/IR脉泽,到Ⅱ型OH/IR脉泽,是相互关联的有序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能量守恒的方法,对光学厚Mira变星NV Aur在其相位0.206处的光学及红外波段的观测值进行模型拟合处理,得到其中心星有效温度值T_*=1750K,亮层有效温度T_d=250K。我们发现富氧AGB星的25μm处的光度和周期有很好的相关,通过此周光关系,算出了NV Aur的距离d≈590pc,中心星光度约为9.4×10~4L_⊙,中心星半径为3.4×10~3R_⊙,尘埃壳层光学厚度τ_v=2.7,显示其为一光学厚Mira星,中心星为一红超巨星。我们所得质量流失率(?)=3.1×10~(-6)M_⊙/yr,与Knapp等人从CO观测得到的5.7×10~(-6)M_⊙/yr在量级上相符。在本文中还给出了NV Aur的球对称壳层黑体谱模型。  相似文献   

11.
吴月芳  张华伟 《天文学报》1994,35(3):288-304
本文给出了39个不同类型的恒星脉泽源的近红外测光结果,以所获的的J、H、K波段流量密度,结合IRAS分光测量数据及低分辨光谱指数等资料,得出了各类源在不同波段的双色图上的分布特点,计算了光谱斜率和红外光度,同时从红外及射电辐射得出了中心星质量损失率及质量损失历经时间,并对不同源的各类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在AGB上的演化,中心星质量损失率不断增加,脉泽源的红外特性和包层结构呈系统变化,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IRAS LRS表中0°<δ<66°0~h<α<12~h的未被证认的2n、3n类源的光学证认图、近红外测光及近红外位置,并应用近红外和远红外双色图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大部分源是AGB或RGB星,但还有几个特殊的源,我们分别对它们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渐近巨星分支恒星 (AGB星 )是一种晚期演化恒星 ,它是恒星作为以核反应释能为发光能源的天体的最后演化阶段。AGB星阶段的恒星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 ,如很大的质量损失率 (因此形成很厚的拱星尘埃气体包层 ) ,光变 ,热脉动 (或He闪耀 ) ,强的红外超量发射 ,分子脉泽发射等 ,弄清AGB星的演化规律是研究恒星演化理论的重要任务。目前人们所知道的AGB星的演化图景是 ,恒星经过漫长的主序演化之后 ,将经过红巨星 (RGB)阶段 ,然后才进入AGB阶段 ,在其演化过程中AGB星的光度和质量损失率要逐渐增大 ,它的光变周期也逐渐变长 ,在其中心星经历了一系列的由He核反应不稳定性引起的热脉动之后 ,它的质量损失很快停止 ,恒星开始向行星状星云 (PN)演化 ,最后行星状星云将会变成一个白矮星 ,这将是许多初始质量不很大的恒星的最终结局。OH/IR星阶段是AGB星演化的一个阶段 ,OH/IR星是那些质量稍大的恒星在AGB阶段后期演化而成的天体。现阶段人们对OH/IR星的具体演化过程还知道得很少。我们利用了球对称包层中的尘埃辐射转移模型来研究OH/IR星的演化性质 ,并且收集了尽量多的具有可靠距离的OH/IR星来研究他们的光度和质量损失率的演化性质。在本文的研究工作中 ,我们主要讨论了OH/IR星在远红外双色图中的分布规律 ,还发现  相似文献   

14.
李永生  苏步美 《天文学报》1999,40(2):206-212
使用澳大利亚AT对6个近距中等红外光度的IRAS星系在双频上同时进行了观测.其中IRAS20272-4738、IRAS23156-4238探测到射电发射.获得了它们的射电流量、峰值位置、源的大小、频谱指数等射电参数,用红外、射电、光学资料对射电源进行了证认.并结合以前的观测资料讨论了这类星系射电发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极亮红外星系(ULIRGs)是指红外(IR,8~1000μm)光度L_(IR)10~(12)L_⊙的一类星系。研究表明,红移z≈2处极亮红外星系是大质量(M_*10~(11)M_⊙)、富尘埃和强恒星形成(大于100 M_⊙·a~(-1))的特殊星系。极亮红外星系可分成活动星系核起主导作用的源和恒星形成占主导的星系。恒星形成主导的源,中红外光谱有明显的多环芳香烃辐射;而活动星系核主导的星系,光谱呈现出幂律形式并有很强的硅线吸收。极亮红外星系的静止光学波段形态存在多样化,既有并合结构特征,又有椭圆形态。这类星系很可能是近邻大质量宁静星系的前身星系。介绍了红移z=2附近极亮红外星系的各种物理性质的研究进展,如形态和结构、光谱特征、成团性、尘埃分布和形成机制等,以及阐述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银河中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唯一的天体物理实验室来用以研究各式各样的天体物理过程。在文中 ,我们总结和归纳了关于SgrA 观测的最新结果 ,主要涉及源的结构和在流量密度方面的变化。SgrA 现象代表着在低光度活动星系核中围绕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低辐射率的吸积盘外流的典型例子。从SgrA 观测得到的许多天体物理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对现存的天体物理理论是一个挑战。对SgrA 的最新理论模型也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1968年9月22日北京天文台在新疆喀什用波长21厘米射电望远镜进行日食观测所取得的结果.分析了射电局部源和光学活动的对应关系,给出了一些局部源的流量,一维半功率角径,高度和平均亮温度.计算了谱斑上空局部源的辐射标度■L≈1.8×10~(23)电子~2/厘米~5.  相似文献   

18.
银河中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唯一的天体物理实验室来用以研究各式各样的天体物理过程。在文中,我们总结和归纳了关于Sgr A^*观测的最新结果,主要涉及源的结构和在流量密度方面的变化。Sgr A^*现象代表着在低光度活动星系核中围绕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低辐射率的吸积盘外流的典型例子。从Sgr A^*观测得到的许多天体物理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对现存的天体物理理论是一个挑战。对Sgr A^*的最新理论模型也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电子回旋脉■和太阳微波毫秒级尖峰辐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由非热电子(60keV)的空心束(hollow beam)分布激发回旋脉降作为太阳微波毫秒级尖峰辐射的产生机制。文中求得了非常波模二次谐波的增长率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脉泽的饱和时间、饱和波能密度及脉降辐射的方向特征。 结果得到,当磁场强度B=507G,等离子体数密度n_(?)=4×10~9cm~(-3),电子温度T_e=1.4×10~6K,非热电子数密度与热电子数密度之比(n_s/n_e)≈4×10~(-5),磁场标高时,将在2.84GHz频率上产生高亮温度(T_b≈5×10~(15)K)的毫秒级尖峰辐射。  相似文献   

20.
碎片盘通常被描述为贫气盘, 其气尘比显著低于原行星盘, 因此很少在碎片盘中探测到气体. 得益于各种灵敏的望远镜, 探测到气体的碎片盘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 寻找更多的含有气体的碎片盘成为碎片盘研究的重点课题. 然而大范围的搜寻非常耗时且低效, 因而为了更快更好地遴选探测的目标, 需要根据这类源的特性择选更小范围样本. 通过统计探测到气体的碎片盘及其宿主恒星的参数总结出这些源的总体特性. 为此搜集了已经发表的探测到气体的碎片盘的文献, 总计找到37个源, 包括探测到CO等冷气体的12个源、CaII等热气体的14个源以及冷热气体共存的11个源. 通过统计其宿主恒星的光谱类型、年龄、离地球距离和碎片盘的相对光度、气体质量、尘埃质量等信息, 得出了主要结论: 宿主恒星多为B型和A型恒星, 年龄大部分都小于50Myr, 相对光度分布相比于已知碎片盘更为集中, 在$10^{ -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