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天然石材的放射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南萍  王玉和  张明 《现代地质》1998,12(2):277-282
摘 要  天然石材用作饰面材料时,应按 《天然石材放射防护分类控制标准》(犑犆518—93) 进 行放射性评价。在石材矿山和石材产品放射性评价中,可采用核地球物理中地面 γ能谱和γ 总量 (照射量率) 检测方法,γ照射量率检出上限为5 2狀犆/犽犵·犺。石材产品按内外照射限制 值 犆 犚犪 和 犆犲犚犪 的高低分为犃、犅、犆3大类。犆犲犚犪 超过1000犅狇/犽犵的石材不可用作饰面材料。  相似文献   

2.
陈明华  邓毅  蒋良兵  邓小杰  史振华 《贵州地质》2023,40(4):408-417, 407
本文依托《中国矿产地质志·贵州卷·饰面石材矿》(下称《饰面石材矿》)相关资料,把贵州饰面石材的产出特征,矿产的赋存层位,形成环境资源等进行总结归纳,对贵州饰面石材的潜在资源进行预测,并对以往贵州不重视的饰面用砂石作为新的审视,以期为以后贵州饰面石材的规划与开发提供资料支撑。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石材资源十分丰富,花色品种多,质地很好。特别是雅安地区石材资源开发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全省特别是雅安地区的饰面石材保有储量及资源量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统计和初步预测,对全省石材工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雅安地区石材工业基地的建设规划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饰面石材磨削抛光工艺对光泽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贵  高岩 《吉林地质》1995,14(3):85-86
饰面石材的磨削抛光是整个加工过程中工作量较大的工序,操作不当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本文从岩石学的角度,探讨了影响光泽度的因素,并对磨削抛光工艺进行了讨论,可能对石材加工部门有一定益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修复及其美化,对各类生产行为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场地按照"自然恢复为主,重点部位工程治理"的原则实施规划、整治。露天矿山集中区特别是饰面石材矿山无序开发是整治、规划的重点靶区。通过对福建敖江流域(古田、连江段)所有饰面石材废弃矿山进行基础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阐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明确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全流域饰面石材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提出治理措施,分析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6.
饰面花岗石的评价与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饰面石材的装饰性与岩石的矿石物组成有关。在评价花岗石矿床时,应在标准剖面上等间距采取岩矿标本系统鉴定,并按矿物定量法划分石材品种及品级。研究岩体的断裂构造,确定原生节理与石材开采时三向断面的关系,为确定荒料规格、计算成荒率提供理论依据。对石材的研磨加工,建议采用统一的7级系列化磨具,精磨阶段采用微粉研磨,以提高石材的光洁度。制造磨具应选用无机、有机复合型粘结剂。  相似文献   

7.
曾献群 《福建地质》2015,34(2):142-149
永定洪山饰面花岗岩资源丰富,地表风化厚度大,风化裂隙发育,优质矿体埋藏较深,开发时对环境影响较大,对该区饰面石材资源状况进行初步评价,并对开发利用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灵宝市花岗石石材资源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灵宝市花岗石石材资源已发现了四大系列、14种主要品种和8种辅助品种,估算花岗石资源量可达数亿立方米,其质量符合国家建筑饰面材的工业指标,为地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9.
试谈花岗石石材的放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松森 《福建地质》2002,21(4):221-225
通过常见花岗石石材岩石矿物特征的论述,介绍了不同的岩石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对花岗石石材放射性强度的影响。指出选用饰面石材时,灰色系列和暗色系列放射性值低较为安全,对于浅色系列需要分别对待,使用前进行放射性活度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饰面石材的概念、分类和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石材资源丰富,有悠久的利用历史。但是,由于过去开采和利用的规模很小,没有引起地质和工艺学界的应有重视,因此研究程度很低。即使有过一些研究,也因各家研究的目的任务不同,对石材的概念、分类和命名原则亦各有差异,从而造成了我国目前石材文献中在概念、分类和命名方面的混乱,给石材工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实施,石材开采和加工工业也空前繁荣,为使石材工业迅速地发展,必须克服对石材概念、分类和命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加快石材地质找矿勘探工作步伐。笔者在对我国14个省(市)40多个石材矿区123件样品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饰面石材的概念、分类和命名方案,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蛟河市天岗饰面用花岗岩石材矿床地质特征,矿石性质,产品装饰性能及开发利用等。  相似文献   

12.
朱诚 《黑龙江地质》2000,11(3):28-32
本文对甘南县新建村辉绿岩岩性、产状、形态,以及做为饰面石材矿的性能、块度等做了简单介绍,最后,对该矿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磐石市圈岭透闪石饰面石材位于磐石市石嘴镇圈岭一带,矿床产于上石炭统石嘴子组大理岩中,矿体由透闪石岩、透闪石化大理岩组成,矿石资源储量为262.79万立方米,饰面石材荒料储量为39.42万立方米。资源可靠,节理密度较低,加工工艺简单,市场前景好,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刘聪 《江苏地矿信息》1999,24(4):114-116
针对目前普遍关注的建筑石材放射性问题,论述了我国天然石材的类型,成分,市场上常见石材的类型及其特点,花岗岩,大理岩放射性的成因和测定,我国相关标准的制定及研究,同时也介绍了目前市场上石材放射性检测的情况,并对杜绝高放射性石材流人市场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苏仁奎  姜杉  于建波  褚耀君 《吉林地质》2006,25(1):31-35,46
本文阐述了黑龙江省巴彦县黑山大理岩饰面石材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的花色品种、产品的装饰性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新疆博乐市桑金布拉克饰面石材花岗岩矿的主要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和矿石的类型、品种及物理性能、放射性、荒料率、加工技术性能等质量特征,以及工作区水、工、环地质勘查,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估算了花岗岩矿石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7.
川西北龙门山地区三叠系天井山组灰岩分布广泛,为传统优质水泥和饰面用材料,其利用方式较为单一,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通过研究天井山组灰岩的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探讨了各类用途的可行性。区内灰岩w(CaO)为51.78%~55.20%,密度为2.51~2.73g/cm~3,硬度为3°,天然吸水率为0.2%~0.8%,抗压强度为27.51MPa~82.4MPa,抗折强度为14.5 MPa~30.68 MPa,坚固性在2%~3%之间,压碎指标值在8.6%~9.6%之间,耐磨度为28/cm~2~64/cm~2,天然放射性比活度内照射指数(IRa)为0.03~0.34,外照射指数(Ir)为0.02~0.19,可广泛运用于石材、溶剂、水泥等各个领域。总结了天井山组灰岩的利用模式:饰面石材→溶剂、制碱、电石灰→重钙粉→水泥→米黄色马赛克、人造大理石板材。以期为灰岩矿产的综合利用和绿色矿山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就市政建设过程中使用石材的优越性、选用石材的原则以及对石材质量的要求进行了论述,并对如何在市政建设中推广使用石材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饰面石材放射性检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着放射性物质,它们来源于铀系,钍系,锕系三个放射性系列和钾等不成系列的天然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物质广泛分布于我们的周围的岩石,土壤,水分和空气中。花岗岩是一种酸性侵入岩,它具有放射性。花岗岩饰面石材γ射线剂量当量率与其品种,面积和厚度有关。室内装饰时要加强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20.
微波等离子体炬质谱技术快速鉴别天然石材与人造石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然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岗岩等;人造石材多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料,添加适量的无机物粉料和添加剂固化制成。由于石材种类繁多,并且各种石材的岩体所含矿物成分也有差异,当前很少应用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准确、快速鉴别天然和人造石材,仅有的红外光谱法由于对待测物纯度的要求较高而具局限性。本文基于微波等离子体炬源(MPT)同时具有热解吸与强电离能力,能在短时间内离子化待测物的特点,采用微波等离子体炬质谱(MPT-MS)技术,无需样品复杂预处理直接对天然与人造石材进行分析,获得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在m/z 50~1000之间的石材的指纹谱图,并运用化学计量学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处理所获取的数据,实现了不同建筑石材的区分。结果表明,MPT-MS能够获得石材丰富的指纹谱图,结合PCA方法能够快速鉴别天然石材与人造石材,天然石材中解吸出的物质主要为CO2和H2O的团簇分子;而人造石材中解吸出的主要成分为有机物(人为添加的黏合剂等)。本研究采用的MPT-MS技术无需采用喷雾、激光、基质和加热等方法辅助,并且无需对石材进行任何复杂的处理即可进行质谱分析,从而获取石材表面及内部物质的质谱信息,为快速直接鉴定石材样品提供了一种新的质谱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