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半红树植物通常生长于红树林向陆边缘、不规则高潮可及的生境。由于自然分布的限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影响,对半红树植物的分布格局、群落组成和立地条件等方面的了解比较有限,导致目前对半红树植物的保育和管理还有明显缺陷。以粤西沿海地区17处典型半红树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半红树植物种群分布、生境特点、生境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对策。在野外调查中,发现3处中国大陆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和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种群新分布点,以及广东省科级植物分布新纪录--须叶藤科(Flagellariaceae)。研究结果表明,粤西沿海地区半红树植物群落以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和银叶树为优势种,伴生种和陆生植物分别以露兜簕(Pandanus tectorius)和楝(Melia azedarache)较为常见,半红树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主要受土壤盐度和淹水条件影响,自河口的上游至下游逐渐变化,其土壤环境特征与真红树植物群落相似,表现为低盐度(土壤盐度为0.84‰~6.59‰)、土壤酸化(pH为6.01~6.09)和高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质量比为19.12~44.44 g/kg)的特征。现阶段对半红树植物仍然缺乏综合研究,其包括碳存储在内的生态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半红树植物保护地位在国内尚未明确,建议开展建立保护小区、实施迁地保育和人工恢复等保育手段。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湿地保护现状及我国湿地保护立法规定,比较国外先进的湿地立法,根据我国湿地保护的实际情况,提出湿地保护法律完善的对策,促进专门的湿地立法建设。  相似文献   

3.
野生动物关键栖息地保护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从立法保护的视角对美国濒危物种保护最新司法判例——"密西西比林蛙案"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社会濒危物种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应当建立系统的栖息地保护制度,加强环境影响评估及信息披露工作,构建生态保护优先的价值取向,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为我国湿地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沿海地区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使得我国滨海湿地面积急速减少。近30年来,美国政府引进市场机制、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注重公众参与、采取湿地补偿政策,使美国湿地基本达到"无净损失"目标。美国湿地保护与恢复的立法过程及政策,值得我国决策者学习,也为我国滨海湿地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赴美考察团通过考察与学习美国滨海湿地保护与管理、迁徙水鸟保护与管理、滨海湿地恢复与入侵物种治理等方面的经验,为我国滨海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制改革对湿地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湿地保护过程中存在湿地保护法规缺失、保护不到位、监管缺失、信息不公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不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湿地保护法规、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督、促进全面信息公开、重视环境保护等湿地保护对策,探索我国湿地保护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还存在一些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试图提出一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经济和城市化高速发展,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巨大需求进一步吞噬耕地资源,使原本相对稀缺的耕地逐年减少,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体系追在眉睫.而发达国家在耕地保护、土地用途管制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对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及日本两国耕地保护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为我国的耕地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是世界红树林的天堂,红树林在澳大利亚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我国的红树林保护在理念、意识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与澳大利亚存在较大差距。分析了中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的不足,为我国红树林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湿地保护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是近年来我国湿地遭受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给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带来了困难。对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与湿地保护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着重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冲突和矛盾,最后讨论了国外发达国家的湿地保护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有近60年的历史,并成为我国最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网络。如何对已建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快速演变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进行评估已成为我们面临的最紧迫任务之一。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其认定的保护区开展评估已有多年,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此知之甚少。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以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十年评估为案例,介绍了该组织对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方式与过程、特点,提出了我国湿地自然保护区今后如何开展保护成效评估的3点启示:1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必需转型到重建设和保护成效的新阶段;2对保护对象的科学研究和长期监测是提高保护成效的重要基础;3要特别重视滨海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