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沁水煤田坪上井田充水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河泉域北部的坪上井田 3号煤层和 15号煤层的充水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将该井田和突水严重的山东淄博矿区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隔水岩层厚度、断层导水作用、含水层的富水性诸方面进行对比 ,分析煤层底板突水的可能性。由此得出结论 ,3号煤和 15号煤的开采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近断层煤层开采时,防隔水煤岩柱的正确留设是防止断层突水事故的重要措施。山东济宁三号煤矿12301(南)工作面西邻的F8断层落差较大,可能会沟通底部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含水层,为确保工作面安全回采,需要进行F8断层防隔水煤岩柱尺寸计算。考虑煤岩层真实产状、断层面与煤层产状的空间关系和底板承压水威胁,对《煤矿防治水细则》中断层导水条件下的防隔水煤岩柱尺寸计算方式进行改进,推导出水位到安全防隔水煤岩柱宽度(Ha)在断层面垂足处的水头高度计算公式及改进后的断层防隔水煤岩柱尺寸计算公式。对比计算结果发现:《煤矿防治水细则》原有计算公式在将煤岩层理想化为水平岩层,且取偏小的煤层底板水压值计算的情况下,计算出的F8断层煤岩柱尺寸为112 m,改进公式的计算结果为128.5 m。因改进公式考虑了实际煤岩层产状及与断层面空间关系,且水压取值位置准确,计算结果更为精确,将为矿井安全回采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黄陇煤田煤层采动引起的顶板水害问题,以煤层顶板不同覆岩结构采动导水裂隙为研究对象,概化了煤-软-硬-软-硬(组合一)、煤-软-软-硬-硬(组合二)、煤-硬-软-硬-软(组合三)及煤-硬-硬-软-软(组合四)4种典型的岩性组合结构,运用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等方法,分析了不同覆岩组合采动破坏特征和覆岩导水裂隙与覆岩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了覆岩结构对导水裂隙发育高度(简称“导高”)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的采高条件下,煤-软-硬-软-硬型覆岩结构导高最小,煤-硬-硬-软-软型覆岩结构导高最大;工程实例表明,黄陇煤田煤层开采导高与采高之间并非简单线性关系,利用覆岩结构效应预测的导高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4.
邯邢地区是铁矿和煤炭生产基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清。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长石石英砂岩及燕山期闪长岩类,为矿泉水赋存的主要含水层。由于受SN及NNE向断层的切割,岩层被分成若干块段。各块段间含水层互不联系,构成独立的含水系统。由F_22和F_23断层构成的白岗块段,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白岗矿泉水水源地。矿泉水受区域奥陶系下层灰岩水沿断层的顶托补给,单井最大允许开采量达51.23m ̄3/h。地下水在径流途中对岩石的溶滤作用,使特征组分H_2SiO_3和Sr富集起来,各项指标均符合国标(GB8537-87)的要求,形成锶-偏硅酸型饮用天然矿泉水。  相似文献   

5.
闫鼎熠  郝勇 《云南地质》2011,30(4):476-478
通过对矿山充水水源、充水途径的分析,认为矿山淹井是因为导水断层,及采空区的塌陷破坏了隔水地层的完整性。提出矿坑充填及帷幕灌浆的处理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75口断层井勘探成效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阳新统内逆断层有效裂缝分布于脆性岩层接触的断层面附近,储集流体性质随断点层位的新老变化而变化,即断点层位新以产气为主、层位老以产水为主的客观地质现象。这一规律的发现对提高勘探获气率和控制断层气井的无水采气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包括断层影响带及断层破碎带的断层活化模型,以此开展安徽某井田SF15断层活化研究。通过对模拟过程中监测点数据统计分析,探究了SF15断层影响带、断层破碎带与断层上下盘位移、水压变化规律,并结合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水压变化规律,明确了SF15断层活化机制。研究表明: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断层上下盘位移、水压及位移差、水压差变化幅度均较小,受采动影响不明显。断层破碎带和断层影响带水压变化范围为0~0.89 Mpa,远小于太灰水初始水压,表明断层内水不是由断层导入;太灰水一直向顶部岩层导升,但没有发育到SF15断层,即采动影响下SF15断层没有活化。该结果对指导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上白垩统姚家组发育与地震相关的震积岩。通过岩心观察,在大庆长垣上白垩统姚家组识别出2种震积岩的主要类型: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液化砂岩脉、砂球-砂枕构造、液化卷曲构造和重荷构造)和硬岩层脆性变形构造(阶梯状微断层、角砾状构造和地层破裂构造),共计7小类。通过对取心井(DQ-N1井、DQ-N2井、DQ-N5井和DQ-N7井)的系统观察,总结了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软沉积物变形垂向组合序列,并讨论了震积岩在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发育情况。在阶梯状微断层现象(见于DQ-N2井)和地层破裂现象(见于DQ-N5井)发育的井段中均发现油迹显示,说明震积岩本身确实可以作为潜在的油气储集体,地震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储集层的孔渗性、增加新的油气运移通道,对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淮南煤田阜凤推覆构造带导水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张性的正断层导水,而压性的逆断层不导水。阜凤逆冲断层是—压性断层,使寒武系灰岩、砂泥岩推覆于二叠纪煤系地层之上。该断层是否导水,对推覆体下安全采煤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测试了阜凤推覆体岩石化学成份并进行了含、导水性分析;研究了阜凤断层带构造岩的微观特征,并通过崩解试验分析了断层带介质的水稳定性及地下水迳流的有利条件:最后利用灰岩浸溶试验及碳酸平衡原理进一步研究了阜凤断层带的开放性与封闭性,结论是:阜凤推覆构造带属开放系统,具有地下水补给和迳流的必要条件,是导水的。其导水性随煤矿开粟规模的扩大而增强,此结论已在煤矿生产实跋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0.
组合硬岩层顶板破断规律及导水裂隙带电法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组合厚硬岩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合理设计区段防水煤柱尺寸参数,文章利用并行电法测试技术探测了两关键层临近赋存顶板破坏特征及其破断规律,结果表明:两关键硬岩层呈现非同步破断特征,当下部关键层出现一个以上破断周期后,引起上部关键层破断;1622(3)工作面组合厚硬岩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50 m,为平均采高的12.8倍。研究结果为同类地质条件下采场围岩控制及防水煤柱尺寸设计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场底板突水相似材料模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模拟了采场底板突水机理。实验表明,在无断层构造条件下,底板在承压水作用下呈O-X型破坏,并且在O与X的交点处最容易产生突水通道;在有断层构造条件下,断层突水的实质是在承压水作用下断层两盘的关键层向上产生相对移差。当断层越易产生最大位移差时,越容易突水;在突水的同时还伴随着断层带充填的冲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界河金矿中石英的成分、晶胞参数、天然热发光、红外谱、包裹体、同位素、矿物学填图的研究,表明其石英富含Al、K、Na其a_0、c_0大于理论值;其天然热发光具多峰,并且由Ⅰ到Ⅲ成矿阶段强度增大;由无矿到富矿,其红外谱相对光密度D_2/D_1变大;其包裹体富含K、NaCl、F、CO_2、H_2O,pH=7.08-7.13,Eh=-6.1--6.2V;其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小;其热发光积分强度填图显示矿体向深部变大,并分枝。用上述研究方法预测了几个矿体,其中的一个矿体已被证实。  相似文献   

13.
岩石强度对冲断层形成特征影响的砂箱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通过地形变化的砂箱模型模拟了两盘岩石强度差异对冲断层形成特征的影响作用。模型设计为在基底收缩参与的情况下 ,变形前地面坡度递增的单侧挤压系列。实验结果显示 ,当变形前地形水平乃至初始地面坡度很小 (<7°)时 ,挤压作用形成两组倾向相反的冲断层。若初始地面坡度显著 (>7°) ,则只形成倾向与挤压方向相反的一组冲断层。结合应力分析认为 ,若两盘岩石强度均一或相近 ,挤压作用形成两组对冲断层 ;当强度明显差异的两盘发生碰撞时 ,强度大的一盘优先向能量弱的方向释放能量 ,形成向另一盘仰冲的一组冲断层。实验结果与陆陆碰撞带剖面断层形态上有较好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胡文君  张杰  王燕 《云南地质》2013,32(1):119-120,105
狼泥塘金矿区附近无较大地表水体,岩层富水性弱,地表水对矿坑充水无较大影响.矿区内水位、涌水量变幅较大,区内两条重要容矿构造为导水断层,开拓时应严加防范.  相似文献   

15.
赵岩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6):16-18,57
黄陵二号井开采煤层能否引起上畛子及百药沟水源地破坏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地质问题,倍受业内人士的关注,但目前观点仍不统一。依据地质勘探资料,运用水文地质学相关理论,在分析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直罗组上段隔水性能的基础上,通过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计算,得出了煤层开采对水源地无影响的结论,并提出了矿井建设期间应注意的事宜。  相似文献   

16.
突水是复杂地质区域隧道修建时常见的地质灾害。掌子面前方隔水岩层是阻止突水发生的重要安全屏障。本文主要对隧道前方隔水层临界安全厚度的确定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构建了隔水岩层剪切破坏力学分析模型并得到相应的隔水岩层安全厚度的计算公式;其次,对于深埋隧道,构造应力场对水平应力影响更明显,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安全性角度分析,发现利用竖向应力计算法向应力更合理;然后,考虑隧道开挖对初始地应力的影响,对上述模型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最后,结合跃龙门隧道工程突水灾害的特点,利用区间非概率可靠性以及概率分析两种方法对隔水岩层厚度进行分析,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工程案例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模型是有效的。本文的研究成果既是对现有的临界隔水岩层厚度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为后续的风险评估、风险对策的制定提供辅助信息。  相似文献   

17.
《岩土力学》2017,(11):3163-3172
华北地区深部开采矿井,高地应力作用下煤层采动诱发断层活化引起的承压水突涌是矿井水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借助相似材料模拟试验台,通过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以五沟煤矿F13断层为工程背景,研究承压水上煤层开采的覆岩运动破坏形态、底板裂隙发育扩展特征、断层带应力和结构演化规律,再现断层活化导水全过程。以工作面距断层带的距离为时间参照,采动诱发断层活化导水存在4个明显阶段:断层带应力超限屈服、断层带拉裂延展、两盘错动滑移、承压水导升。以承压水沿断层带的导升高度为基准,寻找承压水导升高度的相关性因素:工作面距断层带的距离与导升高度近似呈负线性关系;水压力、断层带宽度与导升高度具有正相关性,试验过程中水压力与导升高度的相关性呈现强-弱-强的变化趋势;根据试验结果和规律设计断层防水煤柱宽度为40 m,现场观察未出现明显突漏水现象、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断层活化突水机制、指导矿井防治水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动及渗流作用下隔水土层破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  杨涛  田云鹏  王斌 《岩土力学》2015,36(1):219-224
为了研究土层隔水层在采动及渗流作用下的破坏规律,采用了固-液耦合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和土层破坏理论分析。试验表明,在采用的长壁间隔式开采中,浅埋煤层中的组合关键层破断后进入裂隙带,隔水土层协调运动进入弯曲下沉带。该开采方法改变了岩层的运动破坏规律,抑制了采动裂隙在隔水土层中的发展,避免了导水裂隙与含水层贯通,达到了保护土层的采动隔水性目的。土层变形、破坏理论分析表明,组合关键层的破断距亦即对应土层的跨距,在弯曲下沉过程中没达到变形破坏极限跨距,不会产生导水裂隙,满足保持隔水性能的判据。现场开采实践证明,试验工作面开采后未出现潜水渗漏。该方法并已成功实现多个工作面的保水开采。  相似文献   

19.
潘北矿位于潘集背斜北翼,区内发育了不同尺度断层和裂隙,且切割了不同深度的灰岩含水层.其中,太原组C2Ⅰ组灰岩含水层,直接影响A组煤层安全开采.通过放水试验,获得大量基础试验数据,分析了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并采用总恢复和总放水作为模型的识别和验证阶段,结果表明:井田内太原组C2Ⅰ灰岩含水层为非均质性,边界条件是复杂的,含水层内部的断层具有不同程度导、隔水性等;并验证了在局部地段与奥陶系、寒武系灰岩含水层之间存在水力联系,以及灰岩露头区中F1、DF1均为导水断层等,为下一步A组煤层安全开采,防治灰岩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断层两盘岩溶水化学特征判断其导隔水性对于我国华北型煤田水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以顾北矿F104断层两侧太原组岩溶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断层两盘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用Piper三线图、离子组合比和主成分法,分析了主要组分来源及水-岩作用差异性,并采用PHREEQC软件对岩溶地下水进行反向水化学模拟。结果表明:南北区岩溶水均存在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和沉淀现象,南区阳离子交换吸附和脱硫酸作用程度强于北区,而北区黄铁矿氧化和岩盐溶解作用较南区明显,南北两区水化学环境及水-岩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进而推断F104断层具有较好的阻水性,且影响了其两侧的氧化-还原环境及温度差异,控制着地下水径流方向和水-岩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