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层气的形成和赋存与煤变质的古地温场条件密切相关。本文利用镜质组反射率Ro,max反演煤变质的古地温场,从而揭示出我国晚古生代煤层气的生成和赋存,与我国板块运动及其对区域地温场的控制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深熔变质作用既受早、晚古生代隆起(或坳陷中次一级隆起)的控制,又受中、新生代特殊地质构造(莫氏面抬高、岛弧、地幔隆起等)影响,导致地壳厚度减薄,由于上地慢及岩石圈放射性物质温度增高,体积膨胀,热能由深部向浅部长期传递,形成异常地热场,煤级偏高是由隆起相关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模拟煤下伏层厚度参数公式及古地温参数公式,通过定量计算结果,靠近隆起附近,煤曾受古地温200~247℃,形成高变质煤及无烟煤,远离隆起,古地温137~190℃形成中、低变质煤,这种规律显著,与矿区煤层实际所遭受古地温影响结果基本是相似的,故深熔变质作用在煤级成因类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煤变质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起  吴冲龙 《地球科学》1996,21(3):311-319
通过煤变质热源及作用方式的研究,总结了中国煤变质作用主要类型,动态地史-热史模拟表明,煤盆地的地热状态以非均-地温场影响深成变质格局,如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的地温高于前后时代,大地热流同盆地了中心增高,四川盆地中心莫霍面较浅,与高变质煤分布基本一致,区域岩浆热变质是形成中国大多数中高煤级煤的主因,模拟分析了湘赣中南部印支-燕山期花岗岩体与煤变质,煤热水变质作用以载热的深循环流体构成派生热绿岩侵入的增  相似文献   

4.
湘中地区中生代地温场及锑矿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汞、锑、砷矿床被称为远成低温矿床,与岩体无明显的时空关系。本文以湘中盆地为例,以煤变质程度和生油岩有机质成熟度研究中生代古地温场和古地温异常特征,并讨论锑矿空间分布关系,认为锑矿床(点)主要分布在高温的隆起区及其边缘。  相似文献   

5.
平顶山十三矿位于断块构造的凸起部位,矿井地温场与基底起伏有密切关系,地温异常的形成和地温场的变化是地壳深部的均匀热流上升至浅部时,因构造造成的岩石热导率侧向差异而形成的,是不均一传导传递的结果。梁北一井田地温场变化特点则与地下水对热量的对流传递有关,在岩溶较发育、承压水上升活动强烈的构造部位,地温梯度增高,形成地温异常.按照起决定作用的热传递方式划分矿山地温类型,前者属传导型地温场,后者属对流型地温场。  相似文献   

6.
Ikeda  T 王建新 《世界地质》1995,14(1):48-55
在日本南部柳井(Yanai)地区,泥质和硅质岩石中的石榴石晶体有正环带、反环带及均一体。正环带晶体中Mn的含量从中心到边部呈现连续下降,而反环带晶体Mn的含量在边部呈现富集。正环带石榴石生长呈现明显的机械加粗、成核和生长或碰接和增生。在泥质岩石中,从正环带到均一体和反环带伴随变质程度增加而系统变化,可认为是变质温度的增加而使内部扩散增强的原因。在Cord一I带,估算温度为560±30℃。泥质岩石中的石榴石粒度>2.2mm,而且保留环带。而硅质岩石中的石榴石则为相似大小的均一体。这说明石榴石的整个生长带被均一化的程度受两种岩石类型和颗粒大小因素影响。在硅质岩石中少量的黑云母(Bi)可以解释在这种岩石类型中细颗粒石榴石的形成。因此,很容易发生均一化作用。在硅质岩中粗粒的均一体石榴石形成于进变质作用过程中细粒晶体的碰接。这些集合体很容易经过内部和晶界扩散而均一化。  相似文献   

7.
多环带中值滤波法实现重力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力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划分是重力资料解释中的重要步骤之一。在考察空间域和波数域划分重力区域场与局部场常用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多环带中值滤波法。该方法以计算点为中心建立多个环带, 计算出各个环带的中值和均方差, 按照事先设定的条件进行筛选, 将满足条件的环带中值作为该点的区域场值, 从重力异常中减去区域场后得到局部场。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 该方法适应性强, 划分出的场畸变小, 并且能够很好地保留异常之间的界限特征。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拓扑学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石榴石成分环带 (剖面 )的现代测试技术 ,强调了二维成分填图在当代成分环带研究中的重要性。根据石榴石成分环带 (剖面 )的变化特征 ,将其划分为匀变连续型成分环带和突变间断型成分环带。匀变连续型环带形成受平衡生长控制 ;突变间断型成因复杂 ,其中的台阶型可与多期变质、变质条件大幅度改变、变质反应性质改变或深熔作用干扰等过程有关 ;脉冲型又可分生长型环带(剖面 )和扩散型环带 (剖面 ) ,后者是变质顶峰后石榴石与包体矿物反应导致石榴石某种成分的晶内扩散有关。东昆仑小庙岩群石榴石的岩相学、主量微量元素环带和稀土元素配分环带特征表明其是两期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阜平群的退变质作用:石榴石的生长和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龙 《矿物岩石》1992,12(1):108-114
本文通过阜平群下部基性麻粒岩中石榴石变斑晶的矿物化学、成分环带,包含变晶结构和冠状体结构的研究,结合石榴石生长前后温压条件估算,确定石榴石生长于区域麻粒岩高峰变质作用之后的近等压降温的热背景中,并由于后期阜平群的快速抬升而发生降压分解,最后利用石榴石的生长成分环带和降压分解现象揭示阜平群在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之后的退变质PTt轨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煤的燃烧变质作用与煤层自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煤的燃烧变质作用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煤层自燃主要发生于我国西北地区中生代侏罗纪中、低变质煤层中,范围广。煤层自燃一般经过由浅入的发展过程。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向周围扩散形成异常地温场,使上覆岩层经烧变形成烧变岩,在垂直及水平方向上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1.
辽东宽甸地区早元古代石榴黑云片麻岩是早期地壳演化的产物,其石榴石矿物成分环带记录了早期地壳演化史。早元古代地壳演化集中表现在区域变质作用上。该区石榴石(DFD9)成分环带记录着2期变质作用过程,其热力学条件的演化规律均表现在PTt 轨迹上。其中,早期区域变质作用发生在1900±Ma,与相应全球性构造-热事件密切相关,是一次峰期达到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晚期变质作用发生在1600±Ma,是一次峰期达到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两期变质作用PTt 轨迹均显示顺时针的演化趋势,反映地壳沉降、抬升过程中的变质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湘赣中南部地区煤的岩浆热变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伟尔  杨起 《现代地质》1993,7(3):326-336,T002
湘赣中南部地区的煤主要是高变质煤。虽然深成变质作用存在,但煤本身变化显著,煤与石墨、天然焦同层异矿,煤层围岩蚀变和煤变质带展布与侵入岩体及火山岩的分布密切相关等,都证明岩浆热变质作用是湘赣中南部地区煤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印支—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形成广阔的高温区,从而形成这一地区大量的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侵入岩体周围形成煤变质正向环带,岩体群之间则形成反向环带;接触带煤变质呈现向石墨或天然焦两个不同的演化方向;叠加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的岩浆热变质作用控制了这一地区煤变质带展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3.
杨勇  陈能松 《岩石学报》1994,10(4):401-412
陕西商南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周缘的榴闪岩中的石榴石和角闪石保存着良好的成分环带.这些成分环带及其矿物世代的成分变异表明,榴闪岩经历了区域绿片岩相和高压角闪榴辉岩相两期变质作用.高压变质作用的P-T趋势呈特征的发荚型轨迹,这种样式的P-T轨迹可为晋宁期间秦岭带局部存在板块构造体制提供重要的变质作用证据.  相似文献   

14.
汝箕沟煤系脉石英包体与煤变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汝箕沟无烟煤是中生代变质程度最高的煤,该区煤系中广泛发育大小不等的石英脉。通过石英脉的宏观与微观观察,尤其是脉岩矿物包体的研究,可以确定该区煤变质热的来源,热传导方式及古地温场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阜康大黄山煤矿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山前坳陷东段,多项煤变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煤变质程度沿煤层走向分带较为明显,沿煤层倾向上煤变质程度虽未突变,但挥发份却随深度加深明显减少.结合煤矿区域构造特征,煤层的变质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动力变质作用为辅.同时推测深大断裂有利于隐伏热异常形成,它的多期次活动可为地下水从地壳内部获得热量提供通道,并为煤层变质提供热源.  相似文献   

16.
石榴子石为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带中的常见矿物。从外形上可分为两种 类型,一种是晶形发育较好的石榴子石,为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另一种是破碎状、裂纹 发育的石榴子石,为早期热变质作用形成,呈残留状出现。二者在空间上共存。对于晶形较 好的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石榴子石发育生长环带,在晶体粒径与核部MnO的含量 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其峰期MnO的含量反映了递增变质带变质温度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造山带清水泉超基性岩已蚀变成蛇纹岩,部分浸染状铬铁矿颗粒具有环带结构,这将为研究铬铁矿形成后所经历的变质过程及其寄主岩体的构造演化提供可靠的信息.通过对铬铁矿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得出:所研究铬铁矿的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缘依次为铝铬铁矿、高铁铬铁矿和铬磁铁矿,被绿泥石所包裹.从铝铬铁矿到高铁铬铁矿,Cr2O3,Al2O3和MgO含量下降,Fe2O3和FeO含量升高;Cr#,TiO2含量,YFe值以及Fe2+#值明显具有升高的趋势,而Mg#值却急剧下降.以上变化规律表明本文所研究的铬铁矿经历了由高温到低温,同时氧逸度上升的过程,并伴随有蛇纹石化作用、热液流体以及区域变质作用等改造,最终形成环带结构.此过程与铬铁矿寄主岩体经历的由地幔抬升至浅部地壳以及相关的变质作用过程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鸡西煤田煤的变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列克  金伟 《地球科学》1996,21(6):641-644
鸡西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类比较齐全,针对鸡西煤田煤的变质作用复杂,各种变质作用叠架的特点,从煤岩学,煤化学及岩石等几方面着重分析了煤的深成变质和区域岩浆热变质的特点,并进一步明确了深成变质作用奠定了鸡西煤田煤变质的基础,而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是形成中变质程度烟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辽北太古宙层状变质岩系中石榴石、黑云母的成分分析发现,其中存在明显的振荡型矿物环带。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表明,这是矿物在结晶过程中由于偏离理想状态而形成的一种非平衡态自组织现象,即耗散结构。矿物内部成分的振荡性并不是由于外界条件的周期变化所造成的,而是体系内部固有属性的反映。这种认识对研究变质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中还就这种振荡性矿物环带在变质作用研究中的意义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内蒙卓资出露了大面积太古宙矽线石榴黑云二长片麻岩,其中石榴的Mg,Mg/等呈明显的环带特点,研究表明,石榴石既存在生长环带,也具有扩散环带,其成分环带与石榴石长生过程和变质条件有关,不同成分环带的势和学计算,可以确定变质作用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