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黄成彦 《地层学杂志》1991,15(2):155-157
<正> 《地层学杂志》第13卷第2期刊登了龙金发同志撰写的“江西早二叠世硅藻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简称“早二叠世硅藻”),提及在江西早二叠世(鸣山层)的硅质岩中发现了硅藻土(岩)层,文后附2个“硅藻”图版。现就此文的基本点——硅藻和硅藻土的确认提出  相似文献   

2.
3.
<正> 江西上高、高安地区下二叠统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厚度一般为550—750m,它与下伏的船山组呈整合关系,与上覆的乐平统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一)鸡公岭组 组名是赣西地质大队覃兆松等(1984)提出,岩性为深灰色含生物泥晶灰岩或深灰色厚层含燧石灰岩,厚55—117m。分布于上高南港带源、高安风顶、鸡公  相似文献   

4.
江西早二叠世晚期一晚二叠世早期的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钟惠  武法东 《现代地质》1997,11(3):283-289
根据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将原乐平组的官山段和下老山段划归茅口阶,编制了 一时期的沉积断面图,并对这一时期的沉积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新疆半岛湖地区晚二叠世与早三叠世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颜喀拉弧后盆地西端的半岛湖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复理石建造,以往一直认为其属三叠世沉积。近期笔者在该区上述地层中发现了牙形石和孢粉化石,首次厘定该区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的存在,对完善该区的地层系统和沉积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田景春 《矿物岩石》1993,13(2):67-70
本文详细讨论了贵州织金地区早二叠世第一旋回海底喷发玄武岩浆对海相碳酸盐岩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玄武岩浆喷发热事件导致了碳酸盐岩的δ~(1(?))C、δ~(18)O及~(87)Sr/~(86)Sr值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龙金发 《地层学杂志》1994,18(3):232-232,T002
早二叠世硅藻辨龙金发(江西省煤田地质研究所,江西向圹西,330201)《地层学杂志》第15卷2期发表了黄成彦撰写的"对'江西早二叠世硅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一文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现对"质疑"提出的问题作以回答。"质疑"(1991,156页...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新疆伊宁地区早二叠世地层的古地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早二叠世时,伊犁地块已增生到欧亚大陆之上并同塔里木地块连在一起;2)早二叠世后伊犁地块相对欧亚大陆北部稳定区发生过大规模顺时针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9.
李昌全 《贵州地质》1990,7(4):345-351
本文叙述了黔西南地区晚石炭至早二叠世早期的Nephelophyllum—Pseudotimania群落和Kepingophyllum群落在不同相区的地层剖面,讨论了三个珊瑚组合的性质,分析了这两个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区的环境关系。  相似文献   

10.
山东淄博地区早二叠世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克勤 《地层学杂志》1993,17(1):56-63,T002
<正> 山东淄博含煤盆地大地构造单元属泰山—沂山隆起的北缘,二叠纪地层发育,剖面完整,植物化石丰富。 1.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东黑山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剖面 剖面位于八陡镇北约500m处北大沟。 上覆地层 上石盒子组(P1/2)灰、灰绿、紫色等杂色泥岩  相似文献   

11.
新疆早二叠世古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早二叠世古气候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气候区,即准噶尔温带气候区和塔里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准噶尔早二叠世的气候特点是间歇性地出现炎热气候,这些气候变化大致可以划出两个气候旋回。塔里木早二叠世由潮湿环境转变为比较干旱的环境,晚期。红层普遍发育。影响准噶尔早二叠世气候的主要因素为全球气候变暖和火山作用。影响塔里木早二叠世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处于偏低纬度的地理位置、古特提斯洋暖流、周缘火山活动,海退使整个塔里木运动远离海洋。  相似文献   

12.
龙金发 《地层学杂志》1989,13(2):148-150
<正> 江西早二叠世的硅藻土(岩),比较纯的呈白色,呈砂、粉砂粒状,结构疏松,质软而轻,孔隙度大,吸水性强,镜下具生物结构,大多具水平层理。有的呈黑色,因为含较多的有机藻类。如乐平就有20m厚的黑色硅藻岩。有的呈淡黄色,细如面粉。镜下观察主要为圆心目硅藻:直链藻、三角藻、双菱藻、盒形藻、伞藻等,羽纹目硅藻有针杆藻等。 由于江西的硅藻产出的地质时代比较老,原来的蛋白石均重结晶为石英,使壳面的显  相似文献   

13.
14.
15.
四川南部古宋下二叠统的双切尾虫(三叶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润业 《地质科学》1989,16(3):302-304
本文研究的双切尾虫Ditomopyge是一个新种,定名为四川双切尾虫Ditomopyge sichuanensis (sp.nov),标本产自四川南部古宋下二叠统铜矿溪组。该组过去很少发现三叶虫化石,故四川双切尾虫的发现,不仅对铜矿溪组的划分、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三叶虫化石依据,而且对研究双切尾虫的地质地理分布,提供了新的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6.
四川康定金汤一带的早二叠世地层,通过地层清理发现,前人所测康定金汤石喇嘛剖面和野牛沟剖面的顶、底完整,层序及接触关系清楚,有较丰富的生物化石,岩性特征明显,且有别于金川小区的“东大河组”、“三道桥组”、具备建立岩石地层单位条件。故在本区新建立铜陵沟组。本文对该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峡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早三叠世早期沉积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晚二叠世长兴期时长江三峡地区位于浅水碳酸盐台地怀深水盆地结合带,沉积相变化大,主要有五种沉积类型:灰峄型;灰岩-炭质灰岩-泥岩型;灰岩-硅质岩-泥岩型;炭质灰岩-泥岩型;硅质岩-泥岩型;第一种类型为台地边缘沉积,第二,三种为台前斜坡沉积,第四,五种为深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