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第三纪惠民盆地的沉积相和沉积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惠民盆地中所堆积的厚达7000米的第三系地层,主要是陆源碎屑沉积,其次是碳酸盐沉积。解释这些沉积物的沉积环境,显然有助于预测盆地中有利的生、储油相带。我们在分析多项指相标志的基础上,首先总结了主要沉积相的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然后概略地描述了不同时期盆地中沉积相的展布,最后将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沉积特征相结合,进行沉积大地构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华北石炭纪含铝建造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在铝土矿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显微成因结构类型。依据这些标志提出了一个铝土岩的沉积学成因分类。并划分了主要微环境的铝土岩微相类型。作者鉴定出四种铝土质沉积序列。综合上述研究,作者建立了华北石炭纪钼土矿沉积模式。在这一模式中风暴浊流对铝土矿形成富集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动力学与金-多金属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维萱  黄转盈 《沉积学报》2012,30(3):405-421
采用沉积盆地构造-古地理位置恢复重建和构造-岩相学等新方法研究认为,凤太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属于受板块斜向俯冲碰撞动力学控制下的拉分盆地。在中泥盆世初期,凤太沉积盆地被周缘垂向基底隆起分隔,其成盆构造动力学主要受四组同生断层,晚古生代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不断发生迁移。中泥盆世中期在盆地北部形成了北西向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晚泥盆世末期沉积盆地萎缩,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收缩于沉积盆地中心。石炭纪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从盆地中心迁移到盆地四周边缘的同生断裂带附近,在沉积盆地北侧边缘商丹带南侧,形成了石炭纪-早三叠世与俯冲消减带有关的楔状沉积充填体。在凤太拉分盆地中形成的近东西向、北北东向、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网状同生断裂带系统共同控制了凤太泥盆纪拉分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其中,商丹带(西段)、礼县-凤县-凤镇-山阳同生断裂带(中段)和酒奠梁-镇安-板岩镇同生断裂带(西段)三个主控同生断裂带不但在泥盆纪期间对于凤太泥盆纪拉分盆地形成具有显著控制作用,而且石炭纪-早三叠世拉分盆地演化过程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石炭纪-早三叠世同生断裂带发生构造反转并控制了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采用沉积盆地动力学和构造-岩相学等新方法研究认为,在凤太晚古生代拉分盆地具有分级特征,西部凤县二级盆地为金-多金属成矿集中区,东部太白二级盆地为金矿成矿集中区。在八方山-银母寺三级拉分盆地中,八方山和银母寺等多金属矿床与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具有矿田尺度上成矿分带,主要由于三级盆地、同生断裂、热水沉积岩相和构造热流体叠加岩相控制了矿田和矿床尺度上金与多金属成矿分带。凤太拉分盆地北部和东部金矿矿源层和初步富集成矿形成主要与泥盆纪钠长岩相和钠质热水沉积岩相有关,并受钠长碳酸质角砾岩-铁白云石钠长石角砾岩等石炭纪构造-热流体岩相叠加;凤太拉分盆地南部温江寺三叠系浊积岩系中热水硅质岩相和层状英安质凝灰岩是卡林型金矿重要赋矿层位;凤太拉分盆地中部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主要与硅质岩相和菱铁矿铁白云岩相等热水沉积相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4.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热水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镇宁乐纪泥盆系重晶石矿床地质储量3 302万t,属大型矿床类型。通过对矿床沉积结构、构造特征研究发现,矿床(体)中分布:纹层状构造、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碎屑状构造、块状构造等,它们与天柱-大河边重晶石矿、广西古潭热水沉积重晶石岩及北秦岭二郎坪群热水沉积重晶石岩类似,海底热水喷流形成的热水喷流通道相、单一热水沉积岩相及热水混合同生沉积相在镇宁重晶石矿层中广泛分布,共同构成了热水浊流沉积相,这与秦岭泥盆系热水沉积岩(矿)类似,矿层沉积结构、构造及岩相特征很好的记录了海底热水喷流、演化的信息,沉积韵律特征说明了热水喷流由弱-强-弱的变化过程。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的镇宁重晶石矿中热水沉积结构、构造及热水沉积岩相发育,是研究古热水喷流沉积成岩、成矿、划分热水沉积岩相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5.
 地表钙华,是喀斯特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沉积体,是陆相碳酸钙沉积的重要类型。长期以来陆相碳酸钙沉积的水动力成因观点为大多数人所熟悉(1)(2),生物成因观点则研究较少,在实际中生物作用过程也是不可忽略的,特别是藻类的沉积作用。论文以几种典型的蓝藻为例,通过对自然界水动力条件的模拟,对蓝藻藻类进行了几种水动力条件下的碳酸钙生物沉积试验研究,对比研究了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蓝藻钙化沉积过程。试验得出了钙藻生长与钙化沉积的最适宜水动力为0~60 rpm,在过强的水动力条件下,蓝藻的生长将受到抑制,从而降低蓝藻的钙化沉积速率。文章讨论了在瀑布条件下的陆相碳酸钙沉积是以水动力成因为主导,而在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河流中以生物成因为主导,从而提出了,陆相碳酸钙沉积的水动力-生物双成因观点。文章还探讨了在静止状态下,藻类沉积对碳酸钙沉积的贡献大小,叠层石所指示的安静的沉积环境。   相似文献   

6.
荆襄地区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类型、成因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3,(4):392-401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初步研究成果并结合有关地质资料,分析、讨论了荆襄陡山沱组含磷岩系的磷块岩类型、成因和沉积环境。通过分析可知,组成磷块岩的磷灰石有不同的形成方式;磷块岩沉积在海退旋回中粘土和硅质沉积向碳酸盐沉积的转变阶段;磷块岩矿床形成在陆缘海内与深水有联系的浅水地带。 矿区含磷岩系特征综合于图1。  相似文献   

7.
湖北当阳白垩纪风成石英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振强 《地质科学》1983,(3):303-305
风成沉积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下的一种典型产物,包括石漠戈壁滩,沙漠和风成黄土。世界上研究得较详细的古代沙漠沉积的地质时代是侏罗纪、二叠-三叠纪、泥盆纪、下寒武世和前寒武纪,尤其是二叠纪最佳。在我国,已经报道的古风成沉积时代不老于白垩纪。1963年张步春和王景钵首次报道在广东河源红色盆地地层中,发现了风成斜层理和风棱石。后来,笔者在湖南沅麻红色盆地的白垩系中也发现有风成砂。  相似文献   

8.
涠西南凹陷南坡H 1井区流二段发育了一定规模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在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沉积学分析方法和技术,对滩坝砂体分布规律及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沉积模型控制和钻井资料标定的基础上,地层切片属性分析能够较好的反映滩坝砂体的分布范围,并且能够较好的对坝砂和滩砂沉积进行区分和识别。地层切片分析表明MC1旋回内滩坝砂体早中期表现为进积特征,滩砂和坝砂沉积范围均明显扩大和迁移,中晚期表现为加积特征,坝砂厚度和范围明显增加;MC2旋回内滩坝砂体沉积过程中分布范围变化不大,滩砂和坝砂均呈明显的垂向加积特征。两个旋回内坝砂沉积主要呈相互平行的条带状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及中部。为了增加钻井成功率和探明滩坝砂体主体发育特征,建议目前的勘探重点应放在研究区东南部及中部坝砂沉积发育区。  相似文献   

9.
河南某矿床岩浆热液成因菱铁矿的标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菱铁矿有产于伟晶岩脉、热液矿床及沉积矿床中等多种产状。目前,我国对许多矿床内菱铁矿的成因有沉积论、热液论和沉积热液改造论等不同观点的争议。本文对河南某斑岩型钼-多金属硫铁矿床中菱铁矿的成因标型特征研究初步成果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
叶连俊 《地质科学》1960,3(6):286-300
一、引論沉积相和沉积建造都是沉积岩层或沉积矿层形成条件的綜合物质反映,它們在空間上和时間上的組合关系代表着地壳发展的过程、規律和历史。它們是研究沉积矿床学、地史学、大地构造学不可缺少的根本手段,因而对于相和建造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地貭学家的重視。特别是最近20-30年来,在苏联地貭学家们的努力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最近关于沉积相及沉积建造的研究已渐渐形成为地貭学中的两个专门分科。 1.沉积相和沉积建造的概念沉积相和沉积建造都是沉积分异的形成物。但沉积相主要是沉积作用室间分异的結果,是横的概念。一定地貭历史阶段的沉积相的自然組合描繪着古地理景观。  相似文献   

11.
1982、1983年,笔者在广西来宾、合山地区进行考察时,在该区地层中先后发现了比较丰富的遗迹化石。这些发现,无疑会丰富我国遗迹化石方面的实际资料,并对判明该区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概貌,起着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先伊迪卡拉期的淮南生物群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廿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于先寒武纪的生物化石发现得很少,除藻类遗迹化石及一些可疑化石外,几乎没有什么可靠的生物化石。与此相反,在古生代地层中,特别是在早寒武世的地层中,却发现了极其丰富的发育较为高级的多门类的生物化石。当时,人们为了解释这种所谓突变现象,就提出了多种假说。但是,在廿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陆续地在晚先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许多较大的生物化石、微古植物与微体化石等。由于晚先寒武纪生物化石资料的不断丰富,使得“灾变说”等不攻自破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的古老动物群及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忠华 《地质科学》1977,12(2):118-128
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皱节虫科(Sabelliditidae)的化石(图版Ⅲ,图2)在前寒武纪和寒武纪沉积内均大量发现,最近此种化石还发现于苏联的中里菲界(约11亿年),被认为是一种可靠的最古老的后生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4.
沙蠋粪化石保存在豫西荥巩煤田西部晚石炭世太原组(C_3)上部泥晶灰岩中。化石完整、形态逼真、十分罕见。该灰岩动植物化石((竹蜓)、腕足类、有孔虫等碎片)丰富,推测其古环境可能是潮坪上低洼积水的潮池(与现代生活在潮坪环境中的沙蠋一致),因此地层中的沙蠋粪化石的出现,可作为鉴定潮坪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辽宁复县震旦系高家屯组皱节虫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顶、底界线清楚,厚度巨大,生物化石丰富,并为中、外地质学家所重视,但是其地层对比一直是争论的问题。有的认为偏老,属青白口系以下,有的认为偏新,属青白口系以上。微古植物、可疑化石Chuaria、叠层石的研究结果受到怀疑;南关岭组底部所产的后生动物化石“水母”、“海绵骨针”和“遗迹化石”,现被查明是非生物成因的;同位素年龄的数据也是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6.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79,14(3):279-282
我国寒武纪早期含磷岩系中产出丰富的小壳动物化石,其层位居于含老三叶虫动物群的层位之下。这个动物界早期演化的第二阶段--从软身躯演化而来初具硬骨髂的阶段,目前研究甚差,绝灭种类甚多,许多化石是分类位置未定的。1975年后,笔者和其他人先后在四川省峨眉县麦地坪,贵州省织金大院及湖北省宜昌县天柱山的寒武系底部含磷岩系中,用化学法处理出大量图钉形态的小壳化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部西沙群岛地区第四纪地质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俊仁 《地质科学》1978,13(1):45-56
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镶嵌在烟波浩淼的祖国南海西北部。主要由30多个沙岛、沙洲和礁滩所组成。按其地理分布特点,又将这些岛屿分成永乐群岛、宣德群岛和其他诸岛(图1)。西沙群岛和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就在这里从事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8.
对泥河湾地层的认识与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河湾地层之命名乃巴尔博(C.B.Barbour)、桑志华(E.Licent)、德日进(P Teillhard de Chardin)等人于1924-1926年在我国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一带进行新生代地质调查时所定。当时认为其时代属保德期之后黄土期之前。  相似文献   

19.
有关辽东五行山群“水母化石”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东五行山群的“水母化石”(以下简称“化石”)是刘桂芝1974年冬首先发现的。后经邢裕盛、刘桂芝(1979)以及段吉业、林蔚兴(1980)的研究、描述并发表。 澳大利亚M. F. Glaessner到化石产地进行考察后认为,五行山群的“水母化石”乃是气体逃逸或水渗漏形成的构造而非水母化石1)。这引起国内地质界的广泛注意。 1981年9月,笔者实地考察了五行山群“水母化石”产地,采集了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并观察了沈阳地矿所和辽宁省地质局科研队的丰富标本和薄片,得到了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藏北路线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的形成和发展一向为中外地质学家所关注。藏北断块地处青藏高原的北半部,南以班公错-东巧大断裂为界,北至昆仑山南侧。该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困难,人迹罕到,至今仍是地球上研究最差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