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短线匹配法预制箱梁施工工艺正逐渐应用于我国大跨度预应力桥梁建设中,预制阶段的线形控制技术是其中的关键.在阐述短线匹配法预制箱梁施工流程的基础上,针对其施工控制特点,着重研究施工控制网的建立、线形测控点的布设、预制坐标系的建立、预制精度的分析、工程独立坐标与桥梁整体坐标的转换、预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与修正等线形控制方法.短线匹配法在南京长江第四大桥中的应用,体现了其在特大桥箱梁预制中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代桥梁分段施工建设中,短线匹配法因其占地面积小,流水线作业生产效率高,适用节段类型变化多等优点应用得愈发广泛。短线匹配法节段梁预制过程中,在使用前一梁段作为匹配梁段进行后一梁段浇筑时,为消除浇筑误差对整个箱梁结构及线形的影响,避免误差累计,必须进行精确匹配测量。据此,以固定端模中心为基准点进行匹配测量取代多个测量塔共同定向方法,用三角高程法代替传统几何水准测量进行高程控制。通过理论分析和具体工程实践表明,这种定向与高程控制方法完全满足生产的精度要求,大大提高了匹配测量效率。  相似文献   

3.
刘岭  郑勇峰 《测绘工程》2014,23(9):56-61
以分段施工桥梁——南京长江四桥引桥施工控制为例,针对悬臂拼装过程中的线形控制问题,明确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内容及相应的精度控制目标,着重对施工控制网的建立、架桥机挠度检测、几何控制数据基础的选择、梁段定位测量、误差修正等内容进行研究。以最终线形控制结果为依据,评价所用测控方法,为今后悬臂拼装施工技术在类似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跨径斜拉桥结构刚度小、变形大,为保证主梁顺利合龙,施工过程必须快速精确定位主梁上各个节段的平面和竖向线形。区别于传统的极坐标主梁平面线形测控方法,本文提出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法测控主梁平面线形;同时区别于传统的水准测量方法,提出采用全站仪间接高差传递的方法测控主梁竖向线形。介绍了两种新方法的测量原理,通过工程实例论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且能够大幅度提高测控效率,可为其他大跨径桥梁主梁线形的测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跨径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索塔都非常高,施工过程复杂,这对索塔线形测控的方法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考虑地球曲率影响,提出一种改化索塔设计坐标的方法;然后讨论了一种测定索塔区域大气竖直折光系数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用于改正索塔高程测控时单向三角高差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采用自由设站测量新技术来测控索塔平面线形。经过分析和计算,上述方法能够提高索塔线形测控的精度和效率,使索塔线形测控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本文对指导悬索桥和斜拉桥高大索塔施工测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跨度桥梁线形形变测量对桥梁结构健康安全监测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水准测量、连通管等形变测量方法测量频率低、成本高,单相机形变测量方法测量距离越远测量精度越差,难以满足大跨度桥梁线形形变高精度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集成惯性传感器和视觉测量的大跨度桥梁线形形变实时测量方法,使用相机高频拍摄桥梁测量靶标图像,同时利用惯性传感器纠正因相机振动带来的测量误差,通过多惯性相机串联延伸视觉测量的范围,采用联合解算获取大跨度桥梁线形形变,并研制了相应的测量设备,应用于某特大桥健康监测系统中。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均方根误差为0.38 mm。在桥梁实验验证中,惯性相机测量大跨度桥梁线形形变与静力水准测量结果高度一致,相关系数均优于99.90%,相互较差为4.94 mm。所提方法能高精度实时测量大跨度桥梁线形形变,具有良好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7.
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采用跨座式单轨列车系统,列车通过橡胶轮胎环抱梁体进行行驶,以保持行驶的稳定性。PC轨道梁不仅是承重的梁体结构,同时也是约束车辆行驶的轨道。轨道梁具有梁型多样、线形多变、精度要求高的特点,要求一次浇筑成型。因此,控制好梁体的线形是保证梁体制造精度的关键。通过运用测量新技术和新工装设备,介绍了PC轨道梁线形调整的顺序、方法、技术要求,阐述了曲线PC轨道梁在预制、变形观测及竣工测量过程中的线形控制技术,并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梁体进行扫描检测,提高了测量效率,满足了设计精度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修建同类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斜拉桥是一种采用强度很大的拉索将主梁直接拉在稳定的索塔上,组成一个组合受力体系的桥梁。索塔作为整个斜拉桥的主要受力构件,对施工和测量的精度要求很高,为了保证索塔的施工质量,需要对索塔的线形进行检测。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大桥索塔的工程实践,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拟合得到索塔表面的平面方程,再通过两个对应的平面求交得到所需要的索塔线形,最后利用Matlab对索塔线形进行三维建模得到所需要的三维模型。通过对三维模型与设计线形进行对比分析,得到索塔的实际线形与设计线形的偏差,达到检测索塔线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顾碧峰  蔡少云  蒋波 《测绘通报》2005,(1):44-46,60
结合润扬大桥北汊斜拉桥施工特点,介绍大桥施工测量的原则和方法,提出索塔测量的步骤和要求,论证箱梁线形控制的精度和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必要准备,毫米级测量精度是高速铁路工程成功的关键。高铁桥梁施工测量仪器配置、方案设计、流程细节的优化程度,决定测量精度和工程质量。桥梁桩基、承台、墩身、垫石支座、箱梁的施工放样测量,线下工程变形监测,是测量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是铁道测量工作的标杆。  相似文献   

11.
在高精度卫星定位数据处理中需要对精密星历进行插值。文章利用滑动式拉格朗日插值法,分别探讨了插值阶数与北斗精密星历中的三类北斗卫星的插值精度的关系。算例表明,三类北斗卫星达到最佳插值精度的插值阶数不同;只要采用合理的阶数,三类卫星都可以达到毫米级插值精度。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适用于北斗卫星精密星历的内插。   相似文献   

12.
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在桥梁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林亚  王进锋  武东辉 《测绘科学》2010,35(3):198-199,202
尽管全站仪三维坐标法已在工程测量领域得到广泛采用,但其测量精度及其影响因素还需要深入分析,使之能合理地应用于具体工程。推导了三维坐标的精度计算公式,分析了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针对特定的测量仪器、测量条件和大气折光误差,计算和分析了测点所能达到的精度,阐明了控制和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将该方法应用于苏通大桥墩塔基础施工测量,根据具体的测量仪器和环境条件等,计算测点的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分别为±5.9mm和±6.9mm,其精度完全满足施工测量的限差要求,表明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GPS技术可获得精度优于1 cm的大地高,若能够获得相应点的高精度似大地水准面(高程异常),则可将大地高转换为相应精度的正常高,从而代替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文中介绍了清远市清城区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清远市清城区1 km格网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为1.3 cm.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提高北斗系统中低纬度无源定位精度的方法,利用星际间单差及高程约束来提高定位精度。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及较好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中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可达50~200M。  相似文献   

15.
自动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后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是对计算机自动提取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后处理,以提高信息提取精度; 研究方法是模板判断法,该方法有效 地改善了单像元判断的效果,提高了变化信息的提取精度,可以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应用最小信息量准则,提取了原始数据中的噪声信息并完整地保留变形信号,准确地估算了实际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无砟轨道铺轨控制基桩的设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砟轨道施工中,为了满足轨道的高直顺性要求,用来控制铺轨的任意三个控制基桩的角度中误差不能大于8″。由于控制基桩的设置方法将直接影响其定位精度,选用一个精度较高的控制基桩设置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极大的降低控制网布设的成本,因此,对控制基桩的设置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给出完整的精度计算模型基础上,以任意三个控制基桩的角度中误差为设计的精度标准,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对施工常用的极坐标法和导线法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在考虑原始数据误差的情况下,极坐标法难以满足无砟轨道控制基桩的测量精度要求,而采用附合导线法则可以满足控制基桩的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回波探测的原理和激光测高的计算模型出发,分析了激光测高的误差来源,认为主要影响因子是GPS差分精度、IMU精度和激光测距精度。通过对航高在1000m以下的实际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单个激光点的精度可以达到15cm,通过地面改正,最优精度可以达到5cm;2)在植被比较密集区域,根据激光点的扫面密度不同,其生成的DEM精度可以达到0.20m~1m。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利用特征星进行快速天文定向。借助星空模拟软件Stellarium构建了特征星星库,并结合天文定向中的主要误差源,研究了选星策略,提高了定向精度。实际观测实验表明,利用特征星快速定向的内符合精度可优于0.4",外符合精度可优于1.0"。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直接解法。该方法不仅不需迭代,而且由于顾及了二次项和三次项的影响,参数估值的精度优于传统的线性近似时参数估值的精度,且易应用传统的精度评定理论进行精度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