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明矾脱水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振敏 《盐湖研究》2000,8(3):27-31
根据硼酸铝晶须合成工艺要求 ,研究了以工业一级品明矾作为反应原料的可行性 ,确定了明矾筛选、脱水、球磨及筛分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水氯镁石脱水反应的热力学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氯镁石脱水制备无水氯化镁是一个多反应的复杂过程,文中对水氯镁石脱水制备无水氯化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各函数进行了计算,对脱水反应机理进行探讨,并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无水氯化锶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青海锶资源优势,以次等品碳酸锶和工业盐酸为原料,制备了无水氯化锶。并对除钡、除铁、除硫、脱水干燥等工艺进行了研究。产品能达到一般工业品的要求。氯化锶的制备不仅丰富我省锶产品的种类,而且增加了锶资源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硝酸镁基熔盐逐渐引起关注。通过六水硝酸镁煅烧法制备无水硝酸镁,采用拉曼、DSC与XRD表征脱水产物,系统研究了环境压力、脱水温度与时间对六水硝酸镁脱水和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水硝酸镁在煅烧过程中水解为碱式硝酸镁Mg_3(OH)_4(NO_3)_2,在水溶液中进一步分解为Mg(OH)_2。随着煅烧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脱水产物中的含水量逐渐减少,同时水解产物Mg_3(OH)_4(NO_3)_2含量逐渐增加。真空环境下煅烧,可显著降低硝酸镁的水解反应。六水硝酸镁在真空环境下230℃煅烧1.5 h,所制备的无水硝酸镁中水解产物含量为3.63%。制备的硝酸镁可进一步用于硝酸镁基熔盐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水氯镁石-石灰乳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石灰乳-水氯镁石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工艺进行了总结,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探讨了沉淀反应温度、晶种添加量、沉淀反应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氢氧化镁沉淀品质及性能的影响,给出了试验结果;并对已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使得到的氢氧化镁具有较好的粒度和纯度,改进后的工艺有较好的工业前景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水氯镁石脱水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几十年以来水氯镁石脱水研究的进展,给出了该项研究在热力学,动力学以及相平衡等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并介绍了脱水过程中关键技术难题以及该项目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预测了该研究项目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该论文为硕士学位论文 ,于 1999年 5月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完成。该论文采用 XRD、TG、DTA、显微照相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明矾在等温 (空气气氛 )和非等温 (氮气气氛 )条件下的热脱水行为 ,并对明矾的生产工艺提出“两步脱水”的参考性建议。论文运用等温法研究明矾脱水后物相组成和脱水失重的关系 ,讨论明矾恒温脱水过程的机制 ,拟合各个脱水阶段所适用的动力学方程 ,并计算了相应的动力学参数。根据非等温的热分析曲线探讨了与热效应相对应的化学反应及每个脱水阶段的活化能。论文研究发现 ,明矾在脱水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反…  相似文献   

8.
低水合氯化镁吸水过程的气相色谱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迎头气相色谱分析、量热法、热重法、X -衍射法和化学分析相结合 ,对氯化镁水合物吸水和脱水过程进行了热力学研究。在不同温度下对MgCl2 ·4H2 O和MgCl2 ·2H2 O对水的吸附等温线所进行的数学模拟结果表明 ,Bolzmann函数是描述该等温线较为理想的方程。两种氯化镁水合物对水的吸附热分别为 -1 3 0 6kJ/mol和 -1 6 1 1kJ/mol。也给出了该吸附过程的吸附平衡常数。从所获得的数据来看 ,以部分脱水的氯化镁水合物为吸附剂来吸附水氯镁石脱水设备尾气中的水蒸气 ,从而使保护性气体HCl得以循环使用 ,从热力学角度而言存在这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盐湖水氯镁石制取金属镁及高纯镁砂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盐湖水氯镁石用溶剂络合 ,NH3 螯合结晶脱水 ,制取无水氯化镁 ,电解制镁技术。用螯合物(MgCl2 ·6NH3 )脱氨后的NH3 与MgCl2 溶液作用生产高纯镁砂 ;直接用NH3 与MgCl2 溶液作用生产高纯镁砂 ,副产的NH4Cl再与水氯镁石作用后制取铵光卤石 ,熔融脱氨后 ,无水氯化镁熔体电解制镁。这两种生产方法 ,对开发青海盐湖水氯镁石的综合利用是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0.
《盐湖研究》2001,9(1):35
20 0 0年 1 2月 2 0日 ,国土资源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相关专家 ,在北京对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三个专题进行了鉴定验收 ,专家们经过认真审查和讨论一致通过验收。三个专题分别为 :“制取硫酸钾新工艺工程化试验研究”,“盐湖老卤提锂新工艺试验研究”和“盐湖水氯镁石脱水制取电解用无水氯化镁试验研究”。“制取硫酸钾新工艺工程化试验研究”对盐田光卤石和无水芒硝制取硫酸钾新工艺进行了改进和提高 ,使工艺对原料的适应范围更广 ;对过滤设备进行了选型试验 ,确定了适合该工艺的设备类型 ;选择了两种…  相似文献   

11.
戴立新 《盐湖研究》2006,14(3):63-66
阐述了近年来高纯锂盐产品在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及其制备工艺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详细介绍了微粉碳酸锂、单晶级碳酸锂、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和无水高氯酸锂等几种高纯锂盐产品应用和工艺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柴旦天然沉积钠硼解石矿物(Na_2O·2CaO·5B_2O_3·16H_2O)的热分析研究确定了热脱水反应的阶段、温度和产物,并由DTA、TG、DTG和DSC确定了钠硼解石脱水、重结晶和熔融的温度,给出了脱水过程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各个脱水阶段产物的X—ray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结果。  相似文献   

13.
魏美丽  张元明 《中国沙漠》2010,30(6):1311-1318
通过脱水对生物结皮中齿肋赤藓叶绿体结构特征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脱水过程中,齿肋赤藓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体结构变化特征表现为4个阶段:①启动期,脱水0~2 h,光合色素含量与完全湿润时差异不显著(P>0.05),此时透射电镜下叶绿体中基粒片层结构和类囊体清晰,纵向排列,叶绿体双层膜系统保持完好;②快速增加期,脱水2~6 h内,光合色素含量快速升高,在脱水6 h 时达最大值,此时叶绿体结构发育最为充分,嗜锇颗粒数量最多且集中分布;③相对稳定期,脱水6~10 h,光合色素含量在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叶绿体结构依然完整;④缓慢衰退期,脱水10 h后,直至完全干燥,光合色素含量逐渐降低,完全干燥时叶绿体趋于解体。研究还表明,齿肋赤藓光合色素含量变化明显滞后于形态结构变化,其含量在完全湿润时并非最高,而在脱水6 h时(RWC为26.4%)达最大值,而后随含水量降低而降低,与种子植物光合色素含量随含水量降低不同,这可能与其内部结构修复有关,再水化后光合色素完全恢复,说明齿肋赤藓光合色素对水分的响应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4.
申玉铭  邓秀丽  任旺兵  黄霖 《地理研究》2012,31(7):1269-1279
创意产业从提出开始,就引起世界高度关注,并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在新一轮的全球竞争中,各国纷纷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和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梳理,总结创意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进一步构建了创意产业发展支撑条件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5个主要中心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支撑条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提出现阶段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战略:因地制宜、发挥特色、科学规划;聚焦若干重点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增强集聚效应;强化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龙头带动作用;鼓励中西部地区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将创意产业与本地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结合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创意中心。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化经济体,都将提升信息产业竞争力作为关注焦点。中国和印度均高度重视信息产业,但在促进产业发展的策略和模式上截然不同。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运用附加值贸易数据测算中、印两国信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并从国家产业政策和区位条件的角度比较两国信息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机制和效果。研究发现:加强“硬件”制造能显著提升中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而“软件”优先的政策导向并未改善印度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中国优先发展“硬件”并兼顾“软件”的产业政策更有利于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区位条件来看,印度缺乏全面发展“硬件”制造的基础条件,中国则为“硬件”制造和“软件”服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地理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十年来,软件产业作为高效、低耗的绿色产业正在全球蓬勃发展。软件产业作为先导型的高技术产业,不仅顺应了当今“绿色”发展的国际潮流,也非常适合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世界软件产业的特征、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状况,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会展经济特性与都市功能的提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会展经济已成为新经济的亮点,文章探讨了会展业的经济特性,并分析了会展经济的发展与都市功能的提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指出都市功能的提升为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会展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升都市的辐射与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8.
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划分区域旅游业地域发展类型是一个新的尝试。文章以滇西北旅游区大理、丽江、迪庆、怒江 4个旅游片区为旅游业发展地域单元。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结合各地域所处的发展阶段 ,以各地域的发展特征和定量指标为依据 ,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将滇西北旅游业发展划分为起步型、成长型和成熟型 3个地域类型 ,为进一步的普遍适用的旅游业地域系统发展类型划分提供实证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A hypothesis for the seismogenesis of a double seismic z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eismogenesis of a double seismic zone, in particular the lower layer of a double seismic zone,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explained 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seismic data and geothermal structures along three well-studied cross-sections in the Kuril-Kamchatka and Japan subduction zones, we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pressure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seismogenic structures of the double seismic zones. the corresponding T/P loci seem to suggest that earthquakes observed in the lower layer and in the lower part (below approximately 130 ± 20 km) of the top layer of a double seismic zone were caused by metastable phase transition-a mechanism similar to that responsible for deep-focus earthquakes only at lower temperature/pressure conditions. Under this hypothesis, the wedge-shaped configuration of a double seismic zone is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the loci of the kinetic boundary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According to theoretical/experimental studies and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by our observations, a likely candidate for such a phase transition is the metastable Al-rich enstatite decomposing into the assemblage of Al-poor enstatite plus garnet. Earthquake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top layer were most probably due to conventional mechanisms such as dehydration of subducted materials and/or facies change from basalt to eclogite. That the top layer involves more than one seismogenic mechanism is also implied by the distinct behaviour of seismicity in the vicinity of 130 ± 20 km. Because the presence of deviatoric stress is critical to the reaction rate of a metastable phase transition, it is inferred that single seismic zones are also caused by the same mechanisms, except that the implicit layer of a supposed double seismic zone is missing, due to the insufficient amount of appropriate metastable minerals or to the lack of appropriate deviatoric stresses in the sourc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