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院保定工作部,在进行地质矿产调查时,于保定西部太行山区,曲阳县境内灵山沉积盆地的寒武纪石灰岩地层中,发现罕见的星状迹化石。近日,经国内古生物学者共同鉴定,一致认为属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阴家润  张周良 《现代地质》1996,10(4):427-436
宁夏石嘴山石炭系纳缪尔期的砂 泥岩互层中赋存有低分异度的遗迹化石群落,但这套岩系中的砂岩层和泥岩层各具有不同的遗迹种。PlanolitesmontanusRichter仅限于保存在砂岩的下层面,形成表生迹;它们的造迹生物是泥质沉积物中潜穴生存的、营沉积摄食方式的蠕虫类。仅限于砂岩上层面的遗迹化石是Monocraterionningxiaensis(n.ichosp.),系本文新建立的一个遗迹种,均为底生迹。其造迹生物是营悬浮滤食方式的蠕虫类。导致这两种遗迹化石交替出现的因素是半咸水条件和沉积物粒度的变化。这两类造迹生物都属于在高环境压力下所形成的爆发性繁衍的机会种群,并由此指示着具有最低生物分异度的、其含盐度在05%~09%的中盐度域的沉积环境,同时也表明这一时期古气候潮湿温暖并伴之以周期性的大量降水  相似文献   

3.
研究遗迹化石对于恢复古生物活动方式、习性和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双湖地区中新统发现了遗迹化石。经鉴定,研究区的遗迹化石主要包括2大类4属4种:居住迹Palaeopycus heberti(赫伯特古藻迹),Skolithos verticalis(垂直石针迹);进食迹Scoyenia gracilis(纤细斯柯茵迹)和Taenidium satanassi(箱形条带迹)。根据研究区的遗迹化石分布及沉积环境分析,该地可划分出一个遗迹组合:Scoyenia-Taenidium-Skolithos遗迹组合, 代表了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浅湖环境。当前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双湖地区中新世遗迹化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河北鳞片云母矿的开发利用问题韩文华(河北省地质矿产局石家在综合地质大队)鳞片云母(碎白云母)是河北优势矿产之一。几年来,地质工作者相继在灵寿、行唐、阜平、曲阳、唐县、赤城、滦县等地发现和评价了一批鳞片云母矿产地。尤其是灵寿县境内,先后由河北省地质矿产...  相似文献   

5.
世界钻石之最黄镜友(湖南省地质矿产厅长沙410011)关键词钻石,发现,商贸TheMostInterestingAspectsofDiamondintheWorld¥HuangJingyou(HunanBureauofGeoogicalExplora...  相似文献   

6.
新疆北部的古板块构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新疆北部的古板块构造杨树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InstituteofGeologyandMineralRecourses,BGMR,Xinjiang)新疆古板块构造的划分及其演化特征,一直为我国地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部与邻区地质及成矿条件对比王广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Instituteof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BGMR,Xinjiang)新疆北部邻区主要是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部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成守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地质矿产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0)(Instituteof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BGMR,Xinjing)1新疆北部古构造轮廓新疆北部...  相似文献   

9.
在北祁连西段柳沟峡铁(铜)矿田发现牙形刺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北祁连西段进行铁(铜)矿研究过程中,在柳沟峡铁(铜)矿田原定长城系朱龙关群含铁(铜)矿火山沉积岩系和青白口系大柳沟群中相继发现了早古生代牙形刺化石。经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问玉梅工程师和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王志浩研究员鉴定为:Phakeloduscf.fenuis(M  相似文献   

10.
河南登封的中寒武世徐庄组中,采获丰富的遗迹化石,共有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对其均作了系统描述。还讨论了CruzianabarbataSeilacher—RusophycusramellensisLegg遣迹群落在国内外的地理和地质分布,以及遗迹化石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张传福 《湖南地质》1996,15(4):204-205,245
稀土浸取率的影响因素浅析DiscusiononThreFactorsWhichAfecttheLeachingRateofRareEarthElements(REE)张传福ZhangChuangfu湖南省地质矿产厅湘南地质勘察院郴州423000Ins...  相似文献   

12.
徐钰林  孙镇城 《现代地质》1998,12(1):49-55,T002
报导了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陆相第四纪盐湖沉积中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它们主要是:Gephyrocapsaoceanica,Cocolithuspelagicus,Calcidiscusleptoporus,C.macintyrei,Reticulofenestraminutula等。上述钙质超微化石群具有以下特征:(1)化石丰度中等,属、种分异度低,化石保存差;(2)赋存化石的层位均为富含石膏盐层的微咸水咸水的沉积物,或为盐湖沉积;(3)产出化石地点远距该地质时期时的古海岸线。它们与古海域既无通道相连,亦非残留海。中国西北地区盐湖沉积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说明了中国东部地区第三纪沙河街组某些层位中的钙质超微化石不能作为“海相生物”的标志,否定了这些化石层位与“海侵”或“海泛”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笔者依据北祁连山西段柳沟峡铁铜矿田原定长城系朱龙关群含铁(铜)矿火山沉积宕系中新发现的牙形刺化石Phakelodusoffenuis(Muller)Proacontiodus;(∈2-3、∈3)和青白口系大柳沟群碳酸盐岩中新发现的Tripodus?Sp(O1),并与青海郭密寺地区中寒武统黑茨沟群中所发现的牙形刺化石(∈3-O1)属种相类似而论,认为上述原定地层还有可能重新厘定为寒武一奥陶系和奥陶系。这一发现为研究和恢复北祁连西段区域构造格架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早古生代化石依据,对查明铁(铜)矿等的形成环境、总结成矿规律、扩大找矿效果具有较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地勘局攀西地质队区调所承担的四川省地调院大调查项目 1∶5万固增乡幅、博科乡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 ,在位于木里县瓦厂瑞环山原划分为三叠系曲嘎寺组的深灰色微晶大理岩、浅灰色生物碎屑灰岩中采获丰富珊瑚 :Acanthochaetetes (?)sp .、Milleporellasp .,以及Cladocoropissp .、CladocoropsismirabilisFelix等化石 ,其时代均属晚侏罗世—白垩纪。化石样品由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金淳泰、范影年等人 (2 0 0 1年 8月 )鉴定。这些富含生物的海相侏罗纪—白垩…  相似文献   

15.
Phycodes等遗迹化石在吉林南部早寒武世地层中发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4,13(1):24-30
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浑江北线公路的北侧五台山(水洞西山)的早寒武世水洞组中发现了Phycodespedum等遗迹化石。从国际上近年来研究上前寒武系(“新元古Ⅱ”)─寒武系界线的一些重要成果,均以全球的一些典型剖面的实际材料,讨论了遗迹化石组合和序列特征,都说明含此类遗迹化石的岩石地层,其地质时代应为早寒武世早期。而从遗迹化石组合表明应属Skolithos遗迹相,指示古沉积环境为潮间带。  相似文献   

16.
文章简述了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中的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述了1新种(Claraiajiangyouensis)和1新亚种(Claraiasongpanensismagnus),划分出两个双壳类化石带(Pseudoclaraiawangi带和Eumorphotismultiformis-Claraiaaurita-Claraiastachei带)刊出了主要化石图版。  相似文献   

17.
安徽贵池地区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池市郊区桂畈、古潭湖一带上白垩统宣南组中恐龙蛋化石——粗皮蛋(OolithesrugustusYang)的首次发现,给贵池地区晚白垩世地层的对比与划分提供了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8.
罗惠麟  张世山 《地质学报》1997,71(2):97-104,T002
本文简要报道了在昆明市海口地下寒武统竹寺阶发现的澄江动物群化石,及其组合面貌和产生层位的地层剖面,重点描述了其中的三叶形虫:LeanchoiliaasiaticaLuoetHu(sp.nov.),YohoiasinensisLuoetHu(sp.nov),ZhongxiniaspeciosaLuoetHu(gen.etsp.nov),XandarellaspectuculumHouetal.Dia  相似文献   

19.
陕南震旦系灯影组瓶状微化石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录易 《甘肃地质》1994,3(2):1-8,T002
在张录易、李勇(1991)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再次系统采集化石并研究,进一步查明了陕南晚震旦世高家山生物群中瓶状微化石的产出层位、地理分布、宏观特征和属种组合,计有ProtolagenaZhangetLi,p.gaojiashanensisZhangetLi.P.Papillata(Zhang),P.cylindrata(sp.nov.);Sicylagenaformosa(gen.etsp.nov,),S.latistuma(gen.etsp.nov.)和一未命名的化石。同时借用电子探针能谱分析和激光分子拉曼微探针等设备对壳壁特征和壳壁物质成分做了尝试性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科研人员在兰州盆地刘家峡附近的下白垩统河口群地层中发现了大型恐龙骨骼化石,包括两节尾椎、几乎完整的荐骨、肋骨碎片以及左肩胛骨,推测身长约20m,宽达1.1m,肩胛骨最宽处达83cm。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尤海鲁和甘肃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李大庆等专家研究,确定为一种新的巨龙形恐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