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牙鲆鱼耗氧率、氮排泄率与体重及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个体重2.5~34.5g的牙鲆幼鱼在不同水温(12、17、22、27℃)下的耗氧率和氮排泄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的耗氧率和氮排泄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牙鲆幼鱼的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增加,但仅27℃组与其他3个温度梯度组分别比较,出现差异极其显著(P<0.01),后3个温度梯度组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P>0.05);牙鲆幼鱼的氮排泄率也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其差异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作者认为,在牙鲆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水体溶解氧应维持在3mg/L以上,养殖水温以不超过27℃为宜。  相似文献   

2.
试验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陆海接力"养殖模式的可行性、养殖操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山东荣成爱莲湾海域,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5月,当海区水温上升至12.0℃以上时,将陆基工厂化培育的适宜规格苗种转运到海上,利用自行研制的方形钢结构鲆鲽类平底网箱养成褐牙鲆商品鱼。其中,2009年养殖平均体质量为59.3,136.0和202.0 g的褐牙鲆各1箱,经过174 d的养殖,平均体质量分别达到614.0,885.3和1 030.0 g,转运成活率100%,网箱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3.3%,87.5%和93.3%。结果表明,方形钢结构鲆鲽类平底网箱适合鲆鲽鱼类养殖,"陆海接力"模式养殖的褐牙鲆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成本低,而且该模式操作简单、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2年8月7~8日对虾工厂化养成中后期A、B代表池的实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时期养殖水体中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水体水温、盐度和溶解氧含量适宜.日变化幅度不大.但pH值略为偏低,而COD值明显偏高.与该时期投饵量大,残饵及排泄物明显增加有关.但对A池来说,生物作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对B池而言.则以化学过程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牙鲆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台湾海峡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的养殖技术。经过在室内水泥池189d的饲养,共获得平均全长32.20cm,平均体质量402.10g规格的牙鲆11.5万尾,养殖成活率达96%。养殖结果表明,台湾海峡牙鲆的生长速度快于黄、渤海牙鲆;水温与牙鲆的生长关系密切,台湾海峡牙鲆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27℃左右;饲料中添加适量中草药对提高牙鲆的成活率有较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和野生褐牙鲆的外观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生长环境下褐牙鲆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学价值。结果显示:网箱养殖的褐牙鲆体形、体色更接近野生褐牙鲆,即有眼侧呈深褐色,无眼侧呈白色;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有眼侧体色较暗,无眼侧有黑斑。网箱养殖褐牙鲆脂肪含量(2.5%)远低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4.2%),而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1.4%);网箱养殖褐牙鲆水分含量比工厂化养殖的高,也更接近野生的褐牙鲆。3种生长环境的褐牙鲆,氨基酸组成是一致的,而且各项比值也都符合FAO/WHO的标准。对比分析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和EPA+DPA、SFA、MUFA、PUFA等指标,网箱养殖褐牙鲆均要高于工厂化养殖褐牙鲆,接近而又优于野生的褐牙鲆。在矿物质含量方面,3种生长环境下的褐牙鲆差异不明显。综合各项指标分析,在褐牙鲆的3种生长环境中,网箱养殖的褐牙鲆要优于工厂化养殖的褐牙鲆,而更接近于野生的褐牙鲆。  相似文献   

6.
养殖牙鲆卵巢发育及其调控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工厂化养殖雌性牙鲆的性腺发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验鱼体长范围为28~38cm,卵巢发育较迟缓,均处于Ⅱ期;实验中给予外源激素进行调控,结果发现单独注射LHRH—A2(25μg/kg体重)、hCG(1000IU/kg体重)和这两种激素的联合注射(LHRH—A2:12.5μg/kg体重,hCG:500IU/kg体重),均未能有效促进牙鲆性腺的进一步发育。  相似文献   

7.
荣成市采用工厂化鲍鱼育苗、养殖,建成了鲍鱼育苗、中间育成、商品鲍养成的配套体系,育苗水体5000m~2,养殖。 工厂化养鲍,使鲍鱼养殖摆脱了自然条件中不利因素,提高了成活率,缩短了养成期。  相似文献   

8.
报道杜氏鰤(Seriola dumerili)人工苗养殖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研究结果。在海区水温6-30.5℃。海水盐度14.33,溶解氧6.5-7.3mg/L,pH7.5-8.1,水流为15-35cm/s的网箱中,杜氏鰤人工苗叉长40-50mm,体质量1.5-1.7g,经208d养殖,叉长达到330-388mm,体质量达到950-1400g,饲料系数为11,成活率为71.7%;养殖720d,体质量达4.5-6.5k,饲料系数为8;养殖l080d,体质量达7.5-11.5kg,饲料系数为7;养殖l440d,体质量达13.,15.5k异,饲料系数为6;养殖l800d,体质量达15.5-18.5kg,饲料系数为5。第4年性腺发育成熟,4-5月份,海上网箱人工催产,平均每尾雌鱼可产卵1.8kg左右。  相似文献   

9.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养殖品种,目前已形成工厂化生产规模。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海水污染程度的日益严重,养殖牙鲆出现了各种疾病(曲凌云等,2000; Mo Zhaolan et al.,2001).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999~2000年,山东省荣成、威海、青岛胶南及黄岛地区养殖牙鲆大面积发病,疾病发生时间多在每年的6~11月.病鱼多为3~10月龄。本文作者对以上牙鲆发病地区进行了临床病症的调查,并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鲍与牙鲆工厂化养殖普遍存在的设施配套标准差、养殖容量低、生产成本高、病害日趋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工厂化养殖设施适应性技术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要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比较了大菱鲆与牙鲆人工育苗的异同,在人工繁殖、发育特征、苗种培育、营养与饲料、疾病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为大力发展大菱鲆与牙鲆的人工育苗、提高苗种数量和质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线粒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为代表研究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雄夏鲆P. dentatus及其杂交子一代间线粒体DNA的遗传特性。母本与父本序列差异较大,属种间差异,在590个位点中有28个变异位点,而且全部为简约信息位点。使用同一对引物扩增亲本与杂交子代,在杂交子代中未检测到父本的线粒体DNA类型,11个处于两种生长阶段的杂交样本仅检测到一种单倍型,而且与母本的一个单倍型为同一种,表明褐牙鲆与夏鲆杂交线粒体DNA遵循母系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3.
五种海洋鱼类消化道G细胞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胃泌素多克隆抗体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黄鳍鲷(Sparus lat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褐篮子鱼(Sigauns fusces-ens)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消化道胃泌素细胞(G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别和定位。结果显示:中华乌塘鳢G细胞主要分布在小肠,直肠偶见。黄鳍鲷G细胞仅在小肠发现。牙鲆G细胞大量位于幽门胃和小肠。褐篮子鱼G细胞在幽门盲囊和小肠有少量分布。大弹涂鱼G细胞在贲门胃、幽门胃和小肠均有出现,大量分布于幽门胃。5种鱼类G细胞主要出现在胃和小肠的分布状况,与胃泌素调节胃肠消化吸收的功能相一致。5种鱼类G细胞形态类型多样,提示了胃泌素以不同的内分泌方式参与消化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脂多糖的制备及其对牙鲆的免疫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酚水法提取的副溶血弧菌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 PS) ,经 SDS- PAGE电泳及银染色后表明这种方法提取副溶血弧菌脂多糖显示出 4 1 .3KDa,30 .7KDa,2 5 .4 KDa以及 1 1 .8KDa 4条主要脂多糖带。用此做免疫原 ,采用加强腹腔注射法免疫牙鲆 ,测定牙鲆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和白细胞吞噬活性。结果表明 ,免疫后的牙鲆对副溶血弧菌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有显著提高 ,第 3周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值 2 5 6 ;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加强 (P<0 .0 5 )。  相似文献   

15.
牙鲆嗅上皮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显示: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嗅上皮的边缘为非感觉区,内侧为连续的感觉区,属嗅觉鱼类。非感觉区由表皮细胞、粘液细胞及基底细胞等组成,表皮细胞在游离面相互连接形成似指纹状的嵴的结构。感觉区由纤毛感觉细胞、微绒毛感觉细胞、纤毛非感觉细胞、支持细胞及基底细胞等组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2016?2017年在长山列岛邻近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和环境季度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可加模型分析了该海域褐牙鲆资源丰度的时空分布及其与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长山列岛邻近海域褐牙鲆资源丰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秋季资源丰度高于冬、夏季;褐牙鲆春、秋季主要分布在120.5°~122.5°E水域,夏、冬季...  相似文献   

17.
微生态制剂对生物挂膜及牙鲆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滤池去除有害污染物质的核心问题,采用单因素梯度设计,添加50(1#),100(2#),250(3#),500(4#),1000(5#),1500(6#)g微生态制剂辅助自然微生物在生物载体上进行人工挂膜,挂膜2周后,进行40 d循环水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  相似文献   

18.
作者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褐牙鲆受精卵及仔稚鱼的发育、行为及理化环境对其生理生态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在人工养殖环境中,水温、盐度、水质、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褐牙鲆卵的孵化及仔稚鱼的发育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褐牙鲆仔稚鱼不同发育阶段对各种理化环境的耐受范围和阈值。探讨人工种苗和天然种苗在形态发育及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对今后褐牙鲆的集约化健康养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The test organisms (Paralichthys olivaceus) were exposed to CB-28 with differentspiked concentrations. After 72 h, EROD activities in livers of the test organisms were measured. It wasfound that EROD activities significantly mounted up with the increase of spiked quantity. Therefore,there existed a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ROD activities and specific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In the meantim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the analysis of EROD activity were discussed. The limita-tion of EROD activities as a monitoring parameter was also analyzed.  相似文献   

20.
刘云  姜国良  姜明  杨栋  张士璀 《海洋科学》2000,24(11):45-48
运用电镜技术,在牙鲆肠淋巴样组织鉴定出4种无颗粒白细胞,即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样细胞。它们的形态均比在造血器官中多样化。巨噬细胞形态极其有规则;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较多空泡;淋巴细胞具多且细长的伪足,而浆细胞样细胞是以内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为其主要特征。同时,作者对无颗粒白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