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1976年开始,我系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曾多次承担了用地震折射方法勘探海岸港湾海底基岩埋深和构测造特征的任务。由于海上条件比较困难复杂,有一些技术要求很难达到陆上工作的水平,例如激发点位置不准确就是我们曾遇到的一个困难问题,为  相似文献   

2.
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海底的泥底辟和泥火山构造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解释中,直接识别泥底辟构造存在一定困难,主要表现为泥底辟构造和火成岩侵入体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容易造成解释的多解性。本文就目前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存在的这些特殊技术问题,通过对海上高精度磁力测量技术方法研究,在南海北部东沙海域的海上试验,试验结果的系统研究分析以及磁测和地震剖面两种手段的综合解释,成功地尝试了用高精度海洋磁测成果中的磁力总场和梯度变化特征来识别水合物勘探中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的泥底辟构造真伪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海底的泥底辟和泥火山构造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在高分辨率地震剖面解释中,直接识别泥底辟构造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因为泥底辟构造和火成岩侵入体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容易造成解释的多解性。本文就目前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中存在的这些特殊技术问题。通过对海上高精度磁力测量技术方法研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四号”船在南海北部东沙海域的海上试验、对试验结果的系统研究分析以及磁测和地震剖面两种手段的综合解释,成功地尝试了用高精度海洋磁测成果中的磁力总场和梯度变化特征来识别水合物勘探中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的泥底辟构造真伪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1 前言自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处理技术引入地震勘探领域,无论是地震资料的采集,还是资料的处理解释都日趋于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勘探精度和可靠程度。但这仅限于反射波法地震勘探。而对于折射波法发展较慢,尤其是在资料处理解释方面更是如此。对于浅层初至折射波法,由于数据量较少,其资料处理解释工作仍用人工来完成。本文根据这一情况,讨论在IBM-PC机上对浅层初至折射波地震资料进行自动解释并在绘图仪上绘制解释成果图件的实现原理与方法。并对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经与人工解释的成果资料对比,两者非常接近。因此,用微机对初至折射资料进行自动解释代替人工解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从七十年代开始上海地质调查局在东海开展了以地震勘探为主要手段的地球物理调查工作,这项工作旨在搞清东海的地质结构和寻找油气田,我们对大量的地震资料作解释工作,大量的使人们对对海东的地质和油气情况有了在的认识。在东海地震资料解释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渤海矿区曹妃甸A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与沙垒田凸起的连接处,是渤海湾盆地重要勘探区块之一。工区内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时间较早,存在较强的采集足迹,尤其在目的层明化镇组下段,采集足迹与断层相互切割,严重影响断裂系统解释及构造认识,为油田下一步勘探、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Gabor滤波技术选取不同方位进行特定频率滤波,有效滤除了采集足迹对地震资料的影响,解决了由于采集足迹影响导致的地震数据成像差的问题。通过该方法滤波后的地震资料断裂系统展布清晰,能够满足地质人员对油田工区构造情况进行分析,满足地质人员的要求,为后续油田勘探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同时该方法的提出为其他油田相似情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梁传坤 《海洋地质前沿》2005,21(11):28-29,37
这是一个地震勘探实例。针对黄土塬复杂地形区、逆冲推覆构造带的复杂性,在冲沟区弯线数据采集方法、非纵测线数据采集技术方面,资料处理中的二维滤波、自动剩余静校正、静校基准面的选取等环节,以及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重一震联合反演技术上,都获得了明显进展。这对中国复杂区的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化,非常规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不断被发现,在实际的勘探过程中低阻油层的储量和产量都在不断增加。低阻油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层,其含油性受多个因素影响。常规测井解释方法评价低阻油层有很大的困难。针对闵桥油田断裂构造错综复杂、油层低阻特征典型、测井解释难度大等特点,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已知样本进行学习获得识别模式,并使用自编软件,成功识别了闵北断块阜宁组三段低阻油层。识别结果显示,该层新增油井8口,含油面积增加0.53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3.62万t,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深化了对该断块油气分布规律与油藏类型的认识,理论意义重要。  相似文献   

9.
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是油气勘探开发行业最常用的一种图件。通过对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图所展示的复杂地质构造进行建模,并对其进行三维可视化查询和显示,可以有效地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重点海域地质体三维模型构建及可视化方法的研究,建立了一套模型构建流程,基于Open Inventor平台开发了地质体三维建模及可视化软件,结合实际海洋地质地震勘探解释成果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模型构建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地质体三维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前碎屑岩储层地震解释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带来的多解性。根据碎屑岩储层特征主要受控于沉积相的基本特点,提出了"相控储层预测"的解释方案,即高分辨率目标处理与储层预测技术结合、地质沉积演化分析与储层预测技术结合。该研究思路的核心就是在充分挖掘地震资料潜力的基础上,将地质和地震方法结合起来,遵循整体规律到局部雕刻的储层预测思路,可以避免因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带来的多解性问题,提高地震储层预测解释的精度,有效地服务于勘探开发。通过亚诺斯盆地A油田碎屑岩储层预测实例展示了该解释方案的应用效果,充分证实了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最后提出了碎屑岩储层预测解释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石臼坨凸起为渤海海域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复杂的油气成藏导致录井资料在全井对比上差异性非常大。随着勘探的深入,在石臼坨凸起东部斜坡带解释符合率较低。对石臼坨凸起东部斜坡带的19口井534层储层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资料包括气测、地化、电测、试油等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错误主要集中在新近系的明下段和馆陶组储层,生物降解、荧光、气体组分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将生物降解分类,优选参数,建立适应本地区的解释图板和阈值,符合率达到87.7%,效果非常好。东部斜坡带所建立的解释方法对整个石臼坨凸起以后的录井综合解释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勘探领域,利用纵波(P-w)、横波(S-w)、转换横波(PS-w)进行联合多波勘探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文中主要介绍了将陆上三分量横波勘探方法引入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首先介绍横波勘探在陆上地震中的成熟技术和勘探优势,并结合我国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特征和成矿特点,给出了技术应用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方案。最后介绍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2000年以来进行三分量海底横波勘探天然气水合物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叠前深度偏移在速度复杂或构造复杂地区的成像具有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地震数据处理领域的标准流程.对叠前偏移处理数据进行后续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思路:时深转换到时间域进行解释、直接在深度域进行解释.在深度域进行解释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难点:褶积模型的适用性、井震标定的适用性以及深度校正问题.在前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深度域进行解释的方法,尽量适应目前解释系统、工作习惯、工作思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构造圈闭的落实程度,降低了油气的钻探风险。但在三维地震资料未完全覆盖且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区域,如何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准确落实构造囤闭,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困难。针对这些难点,综合应用时间切片技术、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联合解释技术、地质模式指导下的构造解释技术、精细构造成图技术,在锦州20-A构造的识别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经钻探也获得了很好的油气发现。该套技术组合在类似地区的构造圈闭识别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78年期间,我们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规划院大力支持下,通过岩芯观察及各项分析资料的综合对比,完成了东营凹陷沙三上(沙河街组第三段上部)—沙二(沙河街组第二段)时期古河流体系的划分和水文状况的恢复工作。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是本区的主要油田之一,沙三上—沙二时期沉积的含油砂岩体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搞清这一时期的古河流体系能为本区沉积岩相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从而对东营凹陷型盆地的油田勘探工作和稳产高产地开发油田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深海勘探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深海海底蕴藏的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资源远不止多金属锰结核一种矿物资源,基因资源就是更具商业开采价值的另一种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起,几个有关工业化国家就开始了对基因资源的研究和勘探工作。近几年,他们加大了研究和勘探的力度,在技术上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由于有人预言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先于区域中多金属结核的开采,因此,就在大力进行开发利用这种资源的现场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勘探和开发这一资源的法律问题也已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一、深海海底生物基因资源海…  相似文献   

17.
多次波问题是海洋地震勘探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多次波的存在影响地震成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干扰地震资料的解释.尤其在海底起伏不平时的鸣震干扰,至今还没有很有效的办法.研究提出的两步法预测反褶积压制海底鸣震方法,就是利用基于精细海底调查的结果获得预测步长或由直达波、折射波反演求取预测步长,在共炮点域和共检波点域分别应用预测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大洋锰结核矿床特征,国外锰结核勘探工作现状以及陆地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讨论大洋锰结核矿床的勘探方法,勘探密度、边界丰度和工业品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勘探程度的加深,对资料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表层结构调查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资料的可靠程度,常规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已无法满足复杂地表勘探的需要。目前,岩性调查在表层结构调查中愈加重要。波速测试技术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岩土测试技术。概述了单孔检层法的工作原理、现场施测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过程,并结合LJ地区波速测试的调查实例,简述波速测试方法在第四系冲击平原覆盖区的应用,将其解释结果与岩性取心资料进行对比说明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子洲气田榆30井区精细地质建模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地质特征模型是油气藏描述的重要手段,对子洲气田榆30井区进行了精细地质建模,在地震解释、测井解释、沉积微相、小层对比、录井解释、物性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该井区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实现了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剩余油分布和勘探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