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生态环境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注重产业的合理发展,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运用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了1994-2013年乌鲁木齐市生态人口承载力,该指标代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建立与城市产业结构、生态保护的VAR模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人均占有资源量持续扩大,可承载生态人口数量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视角对可承载的生态人口起到抑制作用;第三产业从短期来看对城市可承载的生态人口具有负向影响,但长期视角则呈正向影响;城市水资源量及城市绿化面积对可承载的生态人口呈长期正向影响,但具有滞后效应。最后,对城市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可持续进步方面提供可借鉴的成果依据。  相似文献   

2.
厦门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福建省沿海开放城市,随着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出现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厦门的可持续发展进程.本文基于城市建设现状和有利的自然条件,提出建设厦门生态城市的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作为新常态时代下我国推进生态流域文明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推进黄河流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选取我国黄河流域唯一被干流贯通的省会城市兰州市为研究对象,根据2010—2019年黄河流域兰州段统计资料,构建了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环境及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构建耦合度模型,全面解析和综合评估了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水平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兰州段生态环境水平并不高,呈“恶化-好转-恶化-好转”的态势,而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降-升-降-升-降-升”的波动态势。总体来看,兰州市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协调性有待加强,应充分考虑黄河流域整体性特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原则,同步推进产业的专业化整合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在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上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布局,最终实现人居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郑州城市生态旅游空间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给城市旅游发展带来了障碍.因此,寻找一种基于生态和谐的旅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郑州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优势条件和旅游空间结构,从网络、板块以及环城游憩带3个方面构建郑州城市生态旅游的基本体系,并提出发展郑州城市生态旅游必须注重加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实施城市旅游承载量管理、增强城市生态保护意识、进行旅游与其他资源整合、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产业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转型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了甘肃省产业发展轨迹以及不同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不同产业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计算了1980年以来该省产业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得出以下结论:1980年以来,甘肃省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经历了2次产业转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影响属于中等,1980年以来出现2次大的波动,存在降低后又反弹现象;产业转型轨迹与产业转型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轨迹在变化趋势上存在着一致性,都呈明显的 "波浪形";产业转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滞后于产业转型;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转型任务相当艰巨,亟需实施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是西部大开发再造秀美山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阐述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现状及其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了影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的可行对策,即注重协调人地关系,建立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建立统一的管理与培训体系,科学发展小城镇.  相似文献   

7.
通过应用焦点小组法和深度访谈法等方法,对京张区域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京张区域之间的发展应以张家口的发展为核心,尤其是张家口的生态环境治理对京张区域的影响更为深刻.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北京与张家口关系中最重要的纽带,在其发展产业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区域生态治理这一现实基础.通过对京张之间的探讨,提出京张区域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战略:张家口发展生态旅游;京张区域优势互补,进行农业合作;张家口利用优势发展物流业;张家口为北京输送劳务人员.  相似文献   

8.
珠海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珠海市的生态旅游资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开发生态旅游的优势条件,认为目前珠海市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发展存在一定问题,生态旅游开发应注重科学定位,以生态旅游作为珠海市的旅游品牌,旅游产品设计要突出海洋海岛和生态城市特色;加强保护意识,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努力发展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是科学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和谐性、高效性和持续性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架构包括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等,四者分别是生态城市建设的环境基础、安全保障、经济命脉和发展的灵魂。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以建设生态城市基本架构为途径,构筑生态友好的城市空间体系,建立生态化产业园区,整合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促进城市的生态转型,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建设策略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生态城市是通过倡导生态理念,采用生态技术,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从而达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人文生态和谐的城乡统一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论述生态城市的内涵,提出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的城市管理制度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前提,强调只有自然生态、人文生态两手抓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广州市工业郊区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建华 《热带地理》1996,16(4):345-349
本文在介绍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广州市市目前的工业活动正由市中心区向外延伸,且趋势越来越明显,称之为工业郊区化现象。作者认为工业发展与内部结构调整,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改造旧城区,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建设广州市等,都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郊区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城市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梅林  杨青山 《地理科学》1999,19(2):186-188
运用城市经济区理论与产业系统理论,分析了哈尔滨城市经济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哈尔滨城市经济区调整与优化的战略举措和产业结构的基本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3.
区域非均衡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表现为区域的产业空间集中化和中心城市增长,以及产业活动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聚集并形成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海南应结合“十一五”规划,顺应空间非均衡发展的客观规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以中心城市带动全省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丁娟  焦华富  李俊峰 《地理研究》2014,33(10):1966-1976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借助GIS等手段,对黄山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并结合黄山市1978-2012年城市产业发展的动态数据资料,就黄山市产业演进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城市产业演进,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和组织形式的演化与更替,影响了城市空间的物质与功能要素,进而推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旅游城市的功能,从而引起城市用地结构的变迁;旅游产业的升级改变了生产资源在城市产业间的流动,引发城市产业空间格局的变化;旅游产业组织方式的优化进一步促使城市产业空间的融合和集聚。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演进对旅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理模型和相应的逻辑函数。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城乡过渡地带产业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城乡过渡地带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发展问题,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以北京市为例,探讨了北京市城乡过渡地带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了其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特征,揭示出影响城乡过渡地带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以及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北京城乡过渡地带产业发展方向并提出简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专业化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研究--以独山子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工业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产品,具有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多种特点和优势,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发展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几年逐步成为一个新的开发热点。专业化城市是我国数量众多的一类城市群体,其工业旅游开发的主要特征是工业与其所在的城市融为一体,形成典型的工业和城市复合型旅游产品。本文以独山子为例,通过对其工业旅游开发条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开发思路、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企业与政府间合作等方面探讨了这类城市的工业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高度化对城市生产性空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途径--产业结构高度化为切入点,在分析产业结构高度化实现的两种方式,即产业结构横向高级化和产业结构纵向高级化的基础上,仅以空间经济为视角,运用阿隆索(W.Alonso)的竞标地租理论,分析了产业结构横向高级化、产业结构纵向高级化分别对城市工业和服务提供空间的影响,指出了城市生产性空间布局的演变有其内在规律性,以及违背产业发展规律而强行重组城市空间的危害性.只有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实现方式并结合产业类型,有针对性地提供发展空间才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安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空间热点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维维  陈田  马晓龙 《地理科学》2020,40(3):437-446
判识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热点的空间规律,对于高效配置旅游休闲要素和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机构兴趣点(POI)数据,结合Getis-Ord G *指数等方法探究西安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空间热点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显示,西安旅游休闲总体业态热点区分别位于钟楼中心区、曲江-小寨区域和高新区电子城3个区域,各热点对应的业态集聚等级和空间尺度依次递减;与总体业态热点分布基本一致,各细分业态空间热点也主要集中在钟楼、曲江-小寨和高新区电子城等城市核心区。本质上,城市旅游休闲热点形成是由城市发展导向所决定的,即作为地理要素的城市空间在服务转型导向下,结合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等城市核心区发展优化过程,对作为人文要素的旅游休闲业态施加作用,使其向城市核心区定向集中的结果。通过合理引导旅游休闲业态集聚发展,则可有效实现旧城区增长活力重塑和新城区空间品质优化。  相似文献   

19.
北京工业结构与布局调整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北京地区发展工业最突出的优势是智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雄厚。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缺乏,环境质量要求高。北京工业分布呈同心圆状从城区、近郊向远郊扩散,城区与近郊工业过于密集,远郊工业又过于分散。根据北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存在问题,作者建议:应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省水、占地少、污染轻的工业部门。根据这一原则,调整现有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部门。同时,尽快建设远郊工业卫星城镇和相应的交通通讯系统。  相似文献   

20.
现代物流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机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广泛应用使现代物流业作为继资源和人力领域后的第三利润源,与信息化一起快速整合到所有产业形态中,并通过物流系统的优化和高效的物流服务对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角度分析现代物流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机理,指出现代物流业的产业特性使其具有特殊的企业组织与产业关联效应,不仅影响城市产业布局,而且通过由此产生的空间特性,即物流业区位偏好、物流园区建设以及网络化城市物流节点布局模式的构建参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