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1986年在我国大陆相续发生了32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在地震发生的前后过程中,地震系统有的单位能在震前加强震情监视工作,较准确地预报出中强地震;有的单位在震后能及时、准确地速报并对震后地震活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判断;有的单位准确地预报了强余震;有的单位在震后及时奔赴地震现场,积极开展工作.上述工作对稳定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秩序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赞赏.  相似文献   

2.
归纳总结安徽省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至1998年20余年弱震、少震的时期里地震谣传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紧急平息地震谣传的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对地震谣传的长期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加利福尼亚洛杉矶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地震社会学”研究的特纳(R.H.Turner)教授等人1979年6月22日撰写了一篇题为《关于一次小震的谣传取代权威方面解释的调查备忘录》的文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作者等三人曾于这次地震后赶赴现场,以其所了解的情况,介绍论述了这次地震的基本概况、地震部门的工作、几个科学问题、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加强的工作等。本文和后两篇文章反映了对这次波及到人口稠密和工农业生产发达地区的地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地震部门有效地采取了应急对策,很快恢复了震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余震情报”变成了谣传1978年1月14日,在伊豆大岛近海发生了地震。震后第四天,静冈县灾害对策本部就震后余震的预测情况发表了“余震情报”。但是,该情报在传递过程中,变成了谣传。在部分地区竞传成“今晚将发生烈度六度的地震”,而独自行动起来。在听到该谣传的居民当中,有不少人以为真的发布了地震警报而忐忑不安,其中有人用电话向行政机关和报导机关等询问,也有少部分人开始避难。此事件被称为“余震情报恐  相似文献   

6.
谈地震预报     
地震是威胁人类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在人口稠密地区,地震的袭击往往造成巨大的劫难,并使人们在心理上留下恐惧地震的阴影.因此,地震预报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虽然地震预报至今仍是一个科学难题,处在探索阶段,但根据现阶段的科学水平,是可以在地震的短临预报、工程地震、地震速报和震后趋势判断,平息地震谣传、误传,维护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秩序的正常化等方面,以一定的可信度为社会提供服务,并取得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地震预报的现状我国地震预报工作是1966年邢台地震后才正式开始的,经过20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综观国际地震预报现状,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在国际上已居先进行列.比如,在短临预报方面,我国对几次大震在震前作了较好的预报,而在国外至今还未见到类似的成功的短临预报的报道.应当指出,我们虽然对少数几次大震  相似文献   

7.
1 震情灾情速报是震后当务之急1.1 正确的震情趋势判断和及时准确的地震速报令各级政府满意1989年山西北部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全国会商结论指出该区域当年或1~2年内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地震局的报告,国家地震局还派以孙其政司长为组长的检查组到原雁北、大同市检查当地防震减灾准备工作情况,引起了省、市政府和原雁北行署的高度重视.地震发生前的9月份,省地震局主要负责同志又带领工作组深入到当年6.1级震区范围的几个县检查落实震前预防工作.10月18日6.1级地震发生后造成8度破坏,80%以上房屋倒塌,但人员伤亡无几.有的领导同志说,之所以灾情重,人员伤亡轻,在于6.1级震前1小时发生了5.7级地震,群众被吓了出来.对此,我们反问,为什么在严寒的夜晚,广大乡镇干部在5.7级震后知道阻止群众回屋呢?经过解释宣传取得了共识,即主震前有前震是人员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主  相似文献   

8.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我国的地震活跃期,以华北地区为重点,全国各地先后发生数起大地震,造成几十万人的伤亡和国民经济的严重损失。同时,伴随大地震而发生的数十起地震谣传事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甚至还造成了少量人员伤亡。当前,正值国际减灾十年之际,而我国又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期,我们在全力抓好监测预报的同时,应该把防止和平息地震谣传事件纳入防灾工作的日程,深化防灾领域的研究。一、地震谣传是地震派生的社会灾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1988年2月25日彰武地区Ms:4.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对发震断层的走向和有关参数作了分析和估算。认为北东22°节面为断层面,破裂长度为5千米左右,破裂速度为3.2 km/秒,平均错距为5 cm,平均应力降为9×10~5帕,同时,对彰武地震无前、余震的孕震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彰武地震前的小震活动特征作了分析。最后,对彰武地震后的震情趋势作了讨论,认为彰武地震后,1988年~1989年内,辽宁省及其附近地区发生5~6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
近一时期,社会上关于上海地区要发生地震的谣传颇多.上海市地震局曾通过报纸、电台多次说明: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没有迹象表明上海在近期内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但是,谣传并未止息,特别是7月11日南汇等地发生了30年来最大的龙卷风后,上海地区要发生地震的传闻又多了起来,不少人流露出“恐震”心理.这是没有必要的.当然,“恐震”心理的产生,是有一定原因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群众对地震的前兆知识和地震造成的破坏有所了解,每当出现闷热、暴雨天气,或者某些异常现象时,就把它们与地震联系起来.其实,地震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自然现象,地震预报要通过对各种地震前兆现象和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才能作出.  相似文献   

11.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3年1月1日至1988年11月5日云南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资料,获得了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前震源及附近区域多个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图像,初步揭示了震前震源区应力状态.结果表明:澜沧—耿马地震之前,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参数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不均匀性特征.澜沧7.6级地震震源区以低于0.7的异常低b值、低a值以及整个研究区最短的局部复发间隔Tl值为特征,表明震源所在断裂段在震前已处于高应力闭锁状态,具有发生大震的应力条件.  相似文献   

12.
应用山西电磁波台网2009年1月1日-2017年11月30日期间,山西省发生的M_L4.5以上8次地震获得的震前12个正常运行的电磁波测点震前异常资料,得出一些震前电磁波短临异常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地震前存在电磁波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1989年第二季度,麦夸里岛发生8.3级大地震,全球地震活动增强。亚欧带东段继续有地震活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发生强震。根据美国 PDE 月报资料统计,1988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深、浅震频数比较高,美洲带地震活动减弱,亚欧带地震活动同时增强。  相似文献   

14.
1989年4月1日,国家地震局颁发了“地震监测预报成果申报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的暂行规定”(详见89震发科字第133号文件),并从1989年起试行。文件明确指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是地震工作主战场,为鼓励在监测预报第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做此暂行规定,以便统一地震系统的各类专项评比及奖励问题。现摘要报道:  相似文献   

15.
引言洛马普列塔地震前,沿该破裂带至少已出现了20年的地震活动性。洛马普列塔地震前,沿该断层段观测到仅有的异常事件是发生在次级平行的圣安德烈斯和萨金特断层交叉点附近(洛马普列塔主震北北东11公里处)的两次中强地震:1988年6月27日.M=5.0和1989年8月8日 M=5.2的莱克埃尔斯曼(Lake Elsman)地震。本文分析了这一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分布,试图更多地了解该破裂带的断裂力学和地震孕育过程。洛马普列塔地震前10年期间的地震活动性相对于该震的余震被重新定了位,对此我们提出了下述问题:洛马普列塔地震主震附近有任何前震吗?莱克埃尔斯曼地震与洛马  相似文献   

16.
用小波包识别地震和矿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能检测到天然地震和矿震的区域,这两类地震的快速识别无论对于区域台网和矿区台网都具有现实意义。这两类震动都是非稳态信号,用传统的Fourier变换不能提取出信号的特征信息,小波包分析方法却能很好提取出信号的特征信息。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非参数识别算法,即把信号变换到频域,然后再用奇异值分解作为统计工具,提取出信号的特征信息,作为识别天然地震和矿震的识别因子。以辽宁抚顺2001年1月1日到2003年6月30的18个矿震和16个天然地震,以及北京门头沟2001年1月1日到2002年12月31日的15个矿震和14个天然地震为样本,提取出识别因子。最后,用其它的天然地震和矿震资料检验了识别因子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7.
1991年2月1日《中原地震科普报》详细报导了汤阴“一场谣传平息的始末”。同年3月17日《北京日报》头版又登载了一条醒目的“传言北京要发生大地震没有根据”的消息。类似的报导与消息,还多次见诸国家地震局的机关报《中国地震报》。可见,舆论对这种“无震自扰”的地震社会现象是极为重视的。并且,在用词上着意分出有关地震的“传言”、“谣言”以及两者兼而有之“谣传”。前不久,吉林省有位台站朋友来信与我探讨:地震传言、谣言与谣传这三个词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在英语中有无对应词汇? 为此,我查了一下英汉与汉英词典,并请教了有关专家的意见。他们认为,从字面上理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要发生大地震的谣传是毫无根据的,请群众不要相信.”这是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10月15日对记者讲的话.目前国家地震局掌握的情况表明,北京地区近期没有发生大地震的迹象.国家非常重视北京地区的地震预报和监测工作,把最好的仪器、设备安放在北京,并派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大地震的劫难,使人们普遍存在恐震心理,因此,错误的预报、谣言或误传事件,都可能引起巨大的社会、经济问题.1984年2日,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出现地震误传,短短几天内,市民从楼房搬入平房,各类食品被抢购脱销,城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杨志荣 《内陆地震》1989,3(4):368-371
1987年1月24日新疆乌什发生了6.4级地震。震前乌什地震台RZB—1压容式钻孔应变仪记录到的短趋势异常和短临异常十分明显,曾据此作了成功的预报。这次地震位于乌什县城东北英阿瓦提乡一带,震时乌什县强烈有感,东至阿克苏、拜城,西到阿合奇一带也感觉强烈。震区房屋破坏较严重,所幸无一人死亡。  相似文献   

20.
1981年1月24日道孚6.9级地震是继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的又一次强烈地震。其震前地震活动与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盐源、宁蒗地震、1975年永善地震有所不同,没有观察到震源区周围在震前几年内地震活动增加。因而对这样的地震怎样利用地震活动作可能的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