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两千四百多年前,孔老二妄图挽救行将灭亡的奴隶制,为奴隶主贵族统治永恒化制造理论依据,抛出了“生而知之”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反动谬论,竭力吹捧奴隶主是“生而知之”的“上智”、“至贵”,而广大奴隶是天生的“下愚”、“小人”,只能俯首贴耳地听任奴隶主贵族的宰割;他还恬不知耻地把自己打扮成是“天生德于予”的“圣人”。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以达到他建立林家父子法西斯王朝的罪恶目的,完全继承了孔老二的衣钵,把唯心主义的“天才论”作为他搞“克己复礼”的理论纲领。林彪,这个不读书、不看报,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党阀、大军阀,狂吠什么:“不承认天才,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他和孔老二一样自称“天才”、自比“天马”,厚颜无耻地吹嘘自己是“脑袋长得好,和别人的不一样、特别灵。”的“超人”。反过来,他恶毒诬蔑劳动人民想的是“怎样搞钱,怎样搞米”,说的是“恭喜发财”的“愚昧无知”的“群氓”、“阿斗”。这完全是颠倒历史,混淆黑白的一派胡言乱语。  相似文献   

2.
论裸眼井中的“共振纵波”和“共振横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文献[1]和[2]指出,充流体裸眼井中存在频率确定、波速恒定、且沿传播方向不衰减的“共振纵波”和“共振横波”。本文的目的在于论证并指出,这两种波是不存在的。 二、论证 设一点源位于z=0的井轴上,则井轴上z处的声波频率响应为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身不停顿地运动的结果。认识和掌握地震及其规律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的斗争。 能不能“知天”?孔丘、孟轲之流大力宣扬“天命论”鼓吹“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胡说什么“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老聃、庄周之辈则大谈“至人无为”,什么“死生、存亡、穷达、贫富……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总之,他们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让奴隶们永远受压迫和剥削。因此,他们就欺骗人民,愚昧人民,他们利用人们当时对“天”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三维重磁场“曲化平”的一个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勘探地球物理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出发,探讨了重磁位场解析延拓的数学提法,给出一套较为实用的数值解法。所论述的原理、方法适用于三维空间任意起伏地形条件下的重磁位场曲化平计算,可做“上延拓”计算,也可做“下延拓”计算。在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模型上所做的方法检验表明“上延”和“下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黎元  张宇 《地球物理学报》1975,18(3):149-152
最近,一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九星成线”灾难说:当太阳系九颗行星在太阳同侧排成一线时,将会骤然“刹住”地球自转,引起灾难性的大地震。本文对这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 根据中国二千七百多年历史地震的丰富记载,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共发生过一百二十多次,同期“九星成线”有十五次,可这百余次大震没有一次发生在“九星成线”的年份上。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地震,既与“九星成线”无关,也并未“摧毁地球”。对地球引力的主要影响来自太阳和月球,其他行星影响总和的最大值,不过是月球的万分之一而已。地震是地球内部的一种矛盾运动,不能把行星间引力对某些地震的影响片面夸大加以绝对化。“九星成线”灾难说,缺乏事实根据,在科学上是说不通的。 这种错误观点的提出并非偶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为一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早在我国西汉末年(公元一世纪初年),孔孟之徒曾对这同一种自然现象宣扬过“五星联珠”吉祥说,妄图挽救反动奴隶制的崩溃。同儒家曲解自然现象的下场一样,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灾难说,欺骗人民,以掩盖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危机,也必然是完全徒劳的。  相似文献   

6.
充流体的裸眼井中弹性波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具有有限大小的柱状声源下充流体的裸眼井中弹性波的传播,给出了弹性波场的解析结果,表明在某些条件下可发生共振,提出了所谓“频率-功率测井”及“频率测井”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瑞利波勘探中“之”形频散曲线的形成机理及反演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对瑞利波勘探中“之”字形频散曲线形成的物理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诸波模的传播特性及相互关系.指出在地表下存在具有水平界面的软弱夹层和地层裂缝时,瑞利波频散曲线中的“之”字形结构是低速夹层或地层裂缝中出现多模现象的结果.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和遗传算法对瑞利波频散曲线反演介质参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最小二乘法不适合瑞利波“之”字形反演问题研究,而用遗传算法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车用太 《地震地质》1994,16(1):79-82
关于地下流体学科“九·五”科技攻关的几点想法车用太(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当前地震预报的科学探索正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九·五”期间科技攻关方向问题,已引起有关人员的密切注视。笔者就地下流体学科的发展与深入攻关问题,提出“建设第三代  相似文献   

9.
亚洲中东部地区塑性流动波(“慢波”)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绳祖  张宗淳 《地震地质》2004,26(1):91-101
根据先前相似模型实验的结果 ,在板块边界驱动下 ,沿岩石圈下层 (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 )传播的塑性流动波包括“快波”和“慢波” ,二者均属于黏性重力波 ,并分别由主波和辅波叠加而成。“快波”以 10 0 ~ 10 2 km/a量级的速度传播 ,已为塑性流动波控制下地震迁移的研究所证实。文中根据 7级以上强震的条带状分布图像 ,证明在喜马拉雅弧驱动下还存在着波速仅为 10 0 ~ 10 1m/a量级的“慢波” ,其中对 7级以上强震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慢波”的辅波 ,其平均波长为 4 45km ,波速为 0 81~ 2 80m/a ,周期为 0 .16~ 0 .5 5Ma。“慢波”的边界起波时间距今约 1.34~ 4 .6 6Ma ,相当于上新世中期至早更新世中期 ,与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主要活跃期 (幕 )之一相吻合。以喜马拉雅弧西段和东段为波源所形成的2个“慢波”系统的波峰带相互重叠 ,为 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背景  相似文献   

10.
西格尔(H.O.Seigel)从理论计算得到导电颗粒含量为25%的极化球体有最大异常,因此认为:激发极化法只宜于寻找中等浸染程度的矿体,对于含量很高的矿体或良导致密型矿体,激发极化法是不行的。据称这种“饱和效应”的理论得到野外结果的证实。 本文根据我国激发极化法在良导致密型矿体上大都能获得明显视极化率异常的事实,说明西格尔的“饱和效应”理论与事实不符。本文认为良导致密型极化体不存在“饱和效应”问题,激发极化法对它们的勘探也是有效的。可能由于西格尔把低含量理论公式,不计条件地推导到高含量、甚至良导矿体,因此他的结论是错误的。本文最后讨论了电阻率因素对浸染型球体视极化率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工神经网络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整个网络的信息处理,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等一系列优点,因而用它来进行地震活动性研究是可行的。针对地震活动性问题,初步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计算分析系统,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极区电子沉降对电离层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极区电离层模式中,考虑了软电子沉降引起的电离,并对差分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改进意见.模拟了不同特征的沉降电子对极区电离层的影响,发现平均能量低的电子束能够形成明显的电离层F层,平均能量较高的电子束能使得最大电离的高度下移,形成明显的E层,甚至其电子浓度高于F层.将电子沉降的卫星测量结果作为电离层模型的输入,所得F层临频与观测结果符合较好.通过分析中山站电离层统计结果,综合电子沉降在极隙区的分布特征和上述模拟结果,认为中山站磁中午现象主要由电子沉降所致.  相似文献   

13.
1 PROBLEM DEFINITION Owing to the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the initiation of motion many researchers began to tackle this problem eve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e.g. Kramer (1932, 1935), Casey (1935)). Shields (1936, Fig. 1) developed a non-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Casey, Kramer, USWES and Gilbert, together with his own data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with succinite sand, lignite, granite chips and heavy spar. Despite the different material p…  相似文献   

14.
地下流体水位观测地震前兆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锦州沈家台汤池子观测站地下流体数字化水位的年、月、日动态特征及数字化资料映震性能分析。检验理论固体潮与实际观测水位的潮汐因子、相对误差,排除气压对水位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水位观测水动态中较大幅度的脉冲和突变、阶变、潮汐畸变,水位上升打破年变等因素,提高利用地下流体观测地震前兆的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15.
老虎山活动断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老虎山全新世活动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古地震和大震复发间隔等的最新活动状况,应用第四纪研究的最新成果,较好地解决了老虎山地区第四纪微地貌的年代问题,并获得了可靠的活动断裂参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研究和分析环境因子对断层测量年周变和季节性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归纳出断层形变测量年周变的变化规律,并针对不等周期观测资料,建立了形变测量的准线性动态数学模型,最后,对门源地震有异常的扁都口资料用上述模型进行了处理,结果是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以区域内已有城市的易损性矩阵为样本,选取主要震害影响因子,通过相似度计算得出抽样城市的基础易损性矩阵,再由普查资料统计出各影响因素下的比例,通过计算得出区域内均匀分布各城市的当前建筑易损性矩阵,最后将各城市的建筑面积比例进行权重加权平均,建立起该区域内与实际相符的易损性矩阵.建立福建闽南地区的易损性矩阵,并与现有的南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现场考察资料论述了阿尔金山中段南侧地震形变带的基本特征,对地震断层剖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阿尔金山中段南侧大地震的基本参数及其地震成因。  相似文献   

19.
罗山东麓断裂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山东麓断裂全新世活动强烈,古地震现象丰富。探槽揭露出晚更新世末或全新世初以来,已发生过5次7级左右的古地震事件,除最早的一次时间不明外,其它4次分别发生在距今约8400年、5400—5020年、3900年和2260年。全新世早期古地震重复间隔在3000年左右,晚期为150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0.
走向21世纪的实用地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用地震学包括地震勘探、深部地震测深、工程地基与质量勘查以及浅部地质灾害预测等,在国民经济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中起着并将继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即将迈向21世纪的今天,我们探讨一下实用地震学未来发展的道路是很必要的.实用地震学在21世纪仍将在地学研究和国家建设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且对它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而它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诸多疑难问题要研究.本文就其发展现状、未来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