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配合地质找矿工作,1957年我们在清原矿区跳石背地区及矿区外围进行了4.8平方公里物探精查和120平方公里物探普查工作.在全部测区内进行了金属测量工作,获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为进一步开展金属测量工作,提高普查找矿的效果和质量,现将此次工作成果及作法做如下介绍,供大家参考.一、区域地质简述矿区主要构造有浑河大断裂(约呈东西向),并有与其成锐角、近乎平行的"羽毛状"断裂(多在北侧).这组北东走向的断裂与浑河大断裂的形成有  相似文献   

2.
张婷婷  黄勇  唐晓倩  刘飞 《地球学报》2012,33(4):654-662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是在冈底斯成矿带中发现较早,勘探工作也开展较早的大型铜金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具有代表性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床,对该矿床的深入研究,为在相似地质条件下寻找"雄村式"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总结雄村铜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的基础上,以该矿床的地质描述模型为依据,以矿区勘探资料为数据基础,将三维地质建模和可视化这一高新技术应用于该矿床,建立了雄村铜金矿的数字矿床模型,充分展示了立体模型对地质体空间特征的有效表达,实现了该矿床的数字化、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同时,将数字矿床模型与矿区的大比例尺高精度磁测数据结合,开展多源信息三维综合分析,为矿区深部和外围三维定位定量预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 红岩黄铁矿区位于广东省英德县大湾区境内。我们曾对矿区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搜集了大量的地质资料。本文仅就矿区构造及对成矿控制作用提出一些看法,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正>笛给矿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是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重要组成部分,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大量以斑岩型为主的矿床。1矿区地质背景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二叠系下统洛巴堆组、二叠系上统旁那组、古近系典中组,及第四系。矿区位于麦隆岗-旁那断片,构造发育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次级裂隙与矿化关系密切。矿区二叠系地层和古近系地层中火山岩均较发育,二叠系火山岩主要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及熔岩,主要岩石类型有:安山岩、  相似文献   

5.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三维预测是大比例尺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文中以内蒙古柳坝沟矿区313号脉为例,探讨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进行大比例尺三维深部综合找矿预测的技术流程和方法,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脉、矿体和蚀变带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原生晕三维异常分析,建立了矿区钾硅化蚀变岩型金矿的综合找矿模型;通过三维块体建模及三维成矿预测因子的量化运算,采用要素叠加法完成了矿区3个预测靶区的圈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柳坝沟313号脉中东部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的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方法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6.
三中全会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冶金地质工作方针,加强对地质工作的领导,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收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和济经效果. 四年中,围绕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的生产矿山及其外围,深入开展地质研究,发挥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优势,找到了4个大型矿床;评价了12个矿区;提交了7个生产矿区的评价报告:解决了3个矿山接替资源危急的问题;提供了宝钢前期建设所需锰矿资源;为12个矿山延长生产寿命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源条件. 四年中探获的铅锌、钨、锑、锰、伴生金和银的储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还找到11处有望矿点.下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海南矿区,是一个以盛产优质铁矿石和铜、钴等多种矿产而著称的矿区.现据前人工作成果,结合我们几年来的地质勘探工作,对矿区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提出以下认识.一、矿区地质简况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华准地台华夏褶皱带南海隆起的西北部.地层除第四系冲积、坡积层外,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奥陶系(?),为一套由砂页岩、白云岩、泥质自云岩互层的浅海泻湖相沉积,岩相和厚度变化大,并受到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两淮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采煤、采石活动影响,两淮矿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沉陷区、积水域和采石场遗迹地。针对两淮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多元综合整治的地质环境治理理念,在矿区内采用沉陷区复垦、设立特色矿山公园、山地地质环境治理等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多元治理技术模式,提出采煤沉陷区的“两大层次、三大类型、六种模式”复垦技术,因地制宜设立了淮北矿山公园及采石场遗迹的治理技术等模式。   相似文献   

9.
抚顺采煤已有百余年历史,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一系列地质灾害:滑坡、矿震、地表沉陷和地裂缝等。矿区的中部和西部的形成带状的地表拉裂和建筑物破坏;软岩区形成大面积的地表沉陷,硬岩区形成脆性和线性拉裂,这些现象与矿区地质结构是分不开的。通过对矿区地质结构和矿区地层构造演化研究,认为抚顺矿区地质灾害是发生在花岗岩与火山岩之间的"凹槽"内,是有限的。根据矿区主断层F1、F1A交汇点位置,将矿区地质结构类型划分为三种类型,并通过FLAC二维数值计算对三种类型的典型剖面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验证,合理地解释了矿区地质灾害的产生机理和发展趋势,为抚顺矿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采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采用地质结构控制论来研究城市地质灾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登红  刘新星  刘丽君 《矿床地质》2015,34(6):1143-1154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这一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即"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与思维都面临着大变革。文章基于"大数据"思维,探讨了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以期地质大数据能够在成矿规律及成矿系列的研究中得到更好地应用。首先,从"大数据"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入手,结合地质矿产研究中的现实问题,阐述了地质大数据的概念及其外延。然后,综合"大数据"与成矿规律、成矿系列研究相关各地质专业的特点,浅析了矿产资源领域地质大数据的10个特点;其中,除了从地质矿产的视角解释了"大数据"的大量性、高速性、多样性、价值性4大特点外,还基于地质矿产专业提出了地质大数据的6大新特点:"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空间性与非空间性""时间性与非时间性""因果性与非因果性""主体性与非主体性"及"客体性与非客体性",并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作了新的诠释。最后,总结了地质大数据在成矿规律、成矿系列、成矿体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注意事项,期望地质大数据能为成矿理论和成矿预测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深埋矿山开采岩溶通道的突水致灾问题,依据近年淮南潘谢矿区揭露资料,讨论了该区岩溶类"地质异常体"特征;在分析宏观地质背景基础上,从沉积史、构造史、古岩溶发育史及地下水流作用等方面追踪其演变过程;通过分析古地貌与矿区不同深度放水试验水文地质特征,间接分析深埋条件下的古岩溶信息,并预测潘谢矿区岩溶类"地质异常体"分布位置,从而为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灰岩水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宋普洪  吴才进 《贵州地质》2009,26(2):129-132
国土资源大调查《贵州以那架-小猫场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中,通过重点成矿区的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提出了在地表遭受人为破坏的铅锌矿地区开展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红石岩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并针对与矿区成矿关系密切的绿岩的岩石特征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区的绿岩具有贫Al_2O_3、K_2O、Na_2O,而富TFeO、MgO、CaO的组成特征,Nb、Ta等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呈"大隆起"型,稀土元素呈现富轻稀土的右倾模式,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综合分析认为,矿区绿岩原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其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为俯冲背景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4.
李社宏 《地质与勘探》2009,45(4):358-366
瑶岭钨矿由北矿区、东矿区和白基寨矿区3个矿区组成,其中北矿区是主要生产矿区,以石英脉型黑钨矿为主.在对北矿区大比例尺填图过程中,我们发现矿区地表地层单一,主要为寒武纪沉积的变质砂岩和板岩.针时这种情况,我们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物探磁法测量、钻探等工程方法对寒武纪地层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了矿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磁法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在对矿脉水平分布、矿脉垂直分布、蚀变矿物因素、构造因素、热接触因素和成矿因素的外在表现,从而建立起矿区寒武纪地层对矿化的指示体系表,并指出瑶岭钨矿北区深部和东南部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是值得继续找矿的有利目标地段.  相似文献   

15.
矿区地质填图的关键是大量使用以岩石单位为主体的非正式填图单位,侧重表现矿区成矿作用这一特殊地质作用的地质特征,其重点是树立“矿区统一物质系统研究思想”,采用了“详尽的实体填图方法”及以岩石单位为主体填图多种填图单位并存的非正式填图单位划分与命名方法,突出了“矿产有关信息”,客观评价成矿为布置下步勘查工作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6.
榆神府矿区由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及地质背景,生态环境、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加之采矿工程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新增土地沙漠化和新增水土流失等环境地质问题。本次研究利用先进的神经网络模型对矿区综合地质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在采煤条件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神府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以差为主,榆神矿区以中等为主,采煤后总体上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新疆阜康市白杨河矿区煤层气开发利用先导性示范工程是新疆第一个煤层气示范工程项目。白杨河矿区总体构造为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大,煤层多且间距大。该示范工程开发方案主要井型为丛式井。经过多年钻井实践,丛式井钻井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区块已经非常成熟,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该地区煤层气开发的丛式井钻井技术。由于白杨河矿区地质条件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各区块相比差异大,特别是存在地层倾角大、煤层多且间距大等地质特点,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原有的丛式井钻井技术。本文依据白杨河矿区地质资料,分析了白杨河矿区煤层气丛式井钻井难点,对解决该区块钻井难点的技术对策和攻关思路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白杨河矿区大倾角厚煤层的丛式井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18.
煤炭地质保障技术贯穿于煤炭工业的全生命周期,是实现煤炭资源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的基础和前提,在灾害防治、隐蔽致灾因素探查、煤炭智能开采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地质透明是提高智能分析与决策、自动精准控制与高效采煤能力的关键核心任务。以乌海矿区为例,为解决矿区智能化建设面临的地质条件复杂、透明地质保障能力薄弱的问题,采用以随掘地震、随采地震为代表的智能探测技术,获取采掘工作面实时地质数据;通过构建数据底座,利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实现海量地质数据的融合分析;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结果,构建三维地质几何模型和水、火、瓦斯等多属性模型,利用实时地质数据驱动模型更新,实现构造、水、火、瓦斯等隐蔽地质规律与分布特征的数字化表达。以地质模型为基础,融合地质异常体空间位置、几何大小、属性信息等,构建透明地质保障系统,实现隐蔽致灾因素的地质预报,为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智能决策。研究成果为实现乌海矿区煤炭智能化开采提供地质保障,对于推动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湘西花垣铅锌矿田李梅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剖面实测、构造测量,分别从成矿背景、赋矿特点、矿区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组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明确了李梅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对李梅矿区成矿控矿因素进行了相应探讨,分析了构造作用在矿床地质特征中的诸多响应,认为构造断裂和裂隙构成了矿区的主要导矿、容矿空间,是该铅锌矿区主要的控矿要素,而且很可能是区域成矿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实地调查,首先介绍了云南省东川铜矿因民矿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构造与岩性以及土壤植被等地质环境背景,接着概括了该矿区的主要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重点就矿山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类探讨。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复杂、旱季大风少雨、处于落因破碎带、地表岩石破碎松散、山体风化剥落强烈等环境地质特点是该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利条件;该矿区主要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分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破坏与复垦、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以及地面塌陷等,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矿区特殊的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等以及长期矿业活动的共同影响。为防止矿区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继续扩大,提出了治理这些问题的3点建议: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