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俊朋  吴鹏  韩润生  郭忠林  王雷  龚红胜 《地质通报》2019,38(11):1899-1911
高家阱勘查区位于云南会泽铅锌矿床北东侧,是矿山厂断裂NE向延伸的有利成矿地段。在1∶5000构造地质填图基础上,结合典型构造面力学性质分析,认为高家阱勘查区受NE向矿山厂背斜、矿山厂断裂控制,NE向左行压扭性层间断裂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印支晚期,在NW—SE向应力持续作用下,形成NE向牵引褶皱,构成高家阱控岩控矿构造格架——逆冲推覆构造,为成矿流体的运移提供通道。通过蚀变指数计算,提取肉红色粗晶白云岩、米黄色粗晶白云岩、灰白色粗晶白云岩蚀变信息,划定3个强蚀变地段。通过构造地球化学因子分析,绘制Pb-Zn-Cd-Ag、As-Sb-Hg元素组合异常图,提取异常信息并圈定4个主要异常区。除石炭系外,异常还分布在震旦系、泥盆系,具多层位找矿潜力。综合控矿构造-矿化蚀变-构造地球化学勘查技术组合,提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云南毛坪铅锌矿床位于著名的川滇黔铅锌成矿带的北部,严格受地层岩性与断裂构造控制。矿体主要赋存于上泥盆统宰格组与上石炭统黄龙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受控于近北东向毛坪逆断裂与石门坎倒转背斜。然而,近来野外地质调查发现,与区域主构造线(北东-南西走向)呈大角度相交的近南北向横向断裂与铅锌矿化也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与构造蚀变岩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从地质与地球化学两方面论证了该类横向断裂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其与铅锌矿化、热液蚀变的关系。构造解析表明,毛坪铅锌矿床横向断裂表现为近南北走向、陡倾向东的正断层;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近南北向断裂带的构造蚀变岩具有极其显著的Pb、Zn异常以及较明显的Ge、Cd、Ga、In异常。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近南北向横向断裂控制了白云石化、热液角砾岩化、铅锌矿化的空间产状与展布,是主要的导矿构造;近北东向石门坎背斜的层间破碎带是主要的容矿构造。  相似文献   

3.
运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在野狼沟圈出Ag、Mo、Zn、W、As、Sb、Bi、Au、Cu等组合异常,其中Ag、Mo、Zn、W、As、Sb异常峰值较高,吻合程度较好,有一定连续性。该组合异常受断裂、褶皱构造复合控制明显,尤以断裂构造蚀变带的发育为特征,在构造蚀变带部位,成矿元素异常峰值较高。指示元素岩石地球化学异常面积不大,但成矿元素强度高。在野狼沟地区,主成矿元素Zn的Zn11原生晕面积约0.11 km2,Zn含量几何平均值为1 368.51×10-6,有3个连续样品中w(Zn)>3 000×10-6,为矿致异常。Zn、Ag、As指示元素在矿带上形成较大规模和连续性较好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对成矿成晕研究和主成矿金属元素远景预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国发 《地质与勘探》2023,59(5):946-960
广西寒武系地层建造边缘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沉积不整合面之上古风化壳或碳酸盐岩建造中,呈浅成中-低温热液类型,具有多阶段成矿及围岩蚀变分带特征。通过成矿构造岩相特征分析,认为矿床成矿建造以碳酸盐岩地层有利岩性、层间滑脱面或层间破碎带叠加区域大断裂为主,控制着层状矿体空间分布,古风化壳层、区域大断裂伴生的次级断裂次之,控制着脉状矿体的空间分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碎屑岩中的元素迁移。矿床围岩蚀变可划分为强蚀变岩带和弱蚀变岩带,强蚀变岩带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硅化、白云岩化、方解石化为主,偶见重晶石化、绢云母化、铅锌矿化。弱蚀变岩带蚀变以黄铁矿化、毒砂化、方解石化为主,偶见重晶石化。地质找矿标志为方解石脉、重晶石脉、蚀变岩带及古风化壳与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为Pb、Zn、Cd、Hg、As、Ba等元素异常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乌珠日特多金属矿化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的突泉—林西、孟恩套勒盖—布敦花银铜铅锌成矿亚带上,本文通过分析其化探异常特征及矿化蚀变特征,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化蚀变主要分布在下二叠统寿山沟组中,元素异常分布与地表矿化蚀变吻合性高,强硅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综合分析显示,乌珠日特多金属矿化区异常区是寻找Ag、Cu、Pb、Zn多金属矿及金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6.
研究区发育火山成因块状黄铁矿矿床和铅锌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及其相应的两类矿化蚀变带.黄铁矿矿化蚀变带以亏损Pb,Zn,Cu,Ag,Sr,Ba,Mn及K,Na,Mg等元素,且多为负异常,元素无明显共生组合规律为特点;多金属矿化蚀变带则以富集多金属元素及伴生元素,富K,Mg,贫Na为特征,而且多元素共生组合好,异常强度高而宽度窄,下盘晕强于上盘晕.同时,总结了两类矿化蚀变带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对区内主要蚀变带进行了含矿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7.
得耳布尔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耳布尔银铅锌矿床位于额尔古纳成矿带得耳布尔干成矿亚带,产于陆相火山岩分布区,与次火山岩关系密切,矿体受断层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断裂构造、热液蚀变、铁帽、物化探异常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是川滇黔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赋矿的后生热液型铅锌矿床的代表之一。针对该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不清的现状,基于矿区内1884 m、1944 m、2004 m、2064 m中段1∶200矿化-蚀变岩相学填图,精细解剖了蚀变类型、强度及蚀变岩组构,总结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元素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揭示了不同矿化蚀变带特征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构建了从铅锌矿体中心向赋矿围岩的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中等硅化+白云石化角砾状铅锌矿石相带(Ⅰ带)→中等硅化+白云石化网脉状铅锌矿化相带(Ⅱ带)→强硅化+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细脉至星点状黄铁矿化相带(Ⅲ带)→方解石化+炭质+黄铁矿化相带(Ⅳ带)。基于成矿元素、特征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矿化指示元素在不同蚀变带中依次具有Pb-Zn-Cd→Pb-Zn-Ag-Cu(Sb)→Ag-Cu-As-Sb→As-Sb的水平分带规律,总结了矿化指示元素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该矿床深部找矿勘查和同类矿床矿化蚀变分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呼玛县西部兴隆-基座山地区为瓦拉里-兴隆金矿带中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区内水系沉积物测量主要组合异常区地质特征与呼玛矿集区已知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地质特征具有可比性,在岩性条件、构造环境、矿化蚀变等方面和矿集区矿床地质特征相一致。区内水系沉积物及土壤测量均发现存在Au、Ag、As、Sb、Bi、Cu组合异常,异常分带清晰,具有明显的浓集中心。水系沉积物主要异常元素组合与矿集区已知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周围异常元素组合相一致,金异常及其伴生元素异常均受次级断裂构造、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及破碎带控制。依照类比结果,区内划分了3个异常远景区,对部分远景区进行工程揭露,发现蚀变矿化带金含量明显增高,局部可见金矿化体,表明区内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通过牟定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两类典型矿化的围岩蚀变类型、空间分布、蚀变矿物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该矿床存在成岩期与改造期两期热液蚀变。成岩期热液蚀变分布于浅紫交互带浅色砂岩一侧,呈现大范围面状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并具蚀变分带:全浅色砂岩中的强硅化、黄铁矿化亚带;浅紫过渡砂岩中的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弱硅化亚带,并具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金属矿物分带。改造期热液蚀变主要分布于断裂、节理旁侧,表现为带状、网脉状的硅化、碳酸盐化。以1580 m中段实测剖面为研究对象,采集各蚀变亚带的代表样品,以紫色砂岩为原岩,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组分迁入、迁出计算,结果显示各亚带组分的迁入、迁出特征与镜下观察的蚀变矿物组合吻合。分析表明,蚀变矿物组合与组分迁移特征还间接指示了不同亚带的形成条件:成岩期紫色砂岩(围岩)呈氧化-碱性条件,浅色砂岩呈还原-酸性条件,浅紫过渡矿化带则处于氧化还原-酸碱转化面上;改造期构造热液属还原-中偏碱性的中温构造流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期成矿流体分别形成层状矿体及脉状富矿体的机理,为深化研究该类矿床的"矿源-构造-流体耦合成矿"机制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1.
罗卜岭矿床是与晚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体有关的隐伏斑岩型铜钼矿床, 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的东北部; 铜钼矿体主要产于绿泥石化-绢英岩化和(弱)钾化-绢英岩化带中, 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辉钼矿; 少量过渡类型矿体产于高级泥化带中, 矿石矿物组合为蓝辉铜矿+铜蓝+辉钼矿。罗卜岭矿区的原生晕地球化学三维模型显示, 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分带特征, 低温元素Au与高温元素组合W、Sn、Bi分布于矿体上方, 中低温元素Pb、Zn、Ag分布于Cu、Mo元素之间; 元素直观垂向分带序列大致为: (As、Sb、Hg)-(W、Bi、Sn)-Ga-Au、Ba-Cu、Ag-Pb、Zn-Mn-Mo; 前缘晕的元素与氧化物组合为As、Sb、Au、Ga、Al2O3, 矿体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g、Pb、Zn, 缺失尾晕元素组合; Cu、Mo可直接作为找矿指示元素, Au、Ag、Pb、Zn、As、Sb、Ga、Ba、Mn可作为间接指示元素, 矿床深部K2O正异常与Al2O3负异常可作为斑岩型铜钼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这一规律对紫金山矿田深部和外围隐伏斑岩型矿体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内蒙古靠山屯勘查区银铅多金属矿床找矿前景,对该勘查区进行了地质、航磁激电和化探综合找矿信息的提取。结果表明,靠山屯银铅多金属矿床是以银为主,伴生有铅和锌的中型矿床,产于早白垩世钾长花岗岩和晚侏罗世凝灰岩内。蚀变和矿化特征显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脉型。上侏罗统玛尼吐组火山岩富含Pb、Ag等成矿元素,是有利的容矿围岩,产于火山岩和岩体接触带附近的断裂构造是有利的控矿构造,绢英岩化和硅化是近矿的围岩蚀变。成矿后区内存在差异性抬升,中部和北东部矿化以方铅矿和共伴生银矿物为主,矿床保存条件好,如Ⅱ和Ⅲ号蚀变带。南西部以闪锌矿(含黄铜矿)为主,矿床剥蚀较大,如Ⅰ号蚀变带,中高极化、低阻或中高阻、低-中高磁异常的物探异常总体为矿致异常的特征。Pb、Zn、Ag异常套合好,Pb和Ag异常面积大,强度高的异常KHt4-11分布区矿床保存条件较好,找矿前景较好。Zn异常面积大,外侧的Pb和Ag异常面积小的异常KHt1 KHt3分布区矿床剥蚀较大,找矿前景较差。  相似文献   

13.
槐树坪金矿床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是豫西熊耳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本次研究对槐树坪金矿区地表及井下不同类型的较新鲜围岩、蚀变岩和矿石以及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采样,分析29项微量元素,从岩石和土壤两种采样介质来确定槐树坪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指示元素。一方面基于较新鲜围岩的元素含量特征确定每个微量元素在该区岩石中的异常下限,进而分别计算了蚀变岩和矿石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与异常下限的比值,即异常衬度。按照异常衬度大于1.4的标尺确定了蚀变岩与矿石中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组合。另一方面,基于Au与28项微量元素在较新鲜围岩、蚀变岩、矿石三种介质中含量关系散点图直观确定了指示金成矿的微量元素组合。综合二者确定出槐树坪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Sn、Mo、Bi、Cu、Pb、Zn、Cd、Nb计13项。针对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调查,采用上述岩石中异常衬度为1.4作为土壤异常下限绘制了槐树坪金矿区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剖析图,以槐树坪金矿区已探明鸡公山一带的主成矿段为模型确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Bi、Cu、Pb、Zn、Cd、B计11项。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在找矿指示元素组合方面土壤对岩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基于岩石与土壤介质中共同的10项找矿指示元素,构建了归一化的综合异常指标,以鸡公山矿段为标准对整个槐树坪矿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槐树坪矿区内马蹄沟、秦佛爷沟、姜疙瘩和天坪西4处具有类似鸡公山矿段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朱阳关-夏馆断裂是一条长约400 km,深达上地幔的超壳深大断裂带,沿断裂带出露有较多的燕山期花岗岩(脉)体及一系列Cu、Au、Ag、Pb、Zn异常,有色金属、贵金属成矿作用明显。高庄金矿床赋存在二郎坪群含放射虫黄铁矿变细碧岩内,矿体成群成带分布在朱阳关-夏馆断裂次级断裂中,明显受断裂控制,近地表以石英脉型金矿为主,向下渐变为蚀变碎裂岩型金矿,矿体自地表向下明显变厚,金品位增富。其成因为海底火山喷流-岩浆热液-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形成的含金石英脉-蚀变构造岩型金矿。二郎坪群蛇绿岩套横贯河南省西南部,连续延伸约400 km(图1),含放射虫黄铁矿层广泛发育,Cu、Au、Ag、Pb、Zn异常分布较多,朱阳关-夏馆断裂的次级断裂中黄铁矿化、硅化、多金属硫化物蚀变明显,随着深部地质找矿的进一步开展,本区可成为我国重要的金多金属矿产基地。  相似文献   

15.
着重论述了丁家山铅锌(银)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磁法找矿的特殊作用,总结了建筑梅仙式矿床的物化探异常标导。  相似文献   

16.
广东英德东山楼金银矿区处于东西向佛冈构造岩浆岩带和北北东向吴川-四会深大断裂带交汇部位旁侧、大镇铜多金属矿田北部,成矿条件十分有利。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显示了较好Pb、Zn、Au、Ag、As等异常。对1∶5万异常进一步解析,在异常浓集中心开展1∶1万土壤测量,共圈定两个综合异常,主要异常元素为Au、Ag、As、Pb,其次为Zn、Sb。通过对1∶1万土壤测量资料进行剖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该区土壤综合异常AP1、AP2具有较大的金银矿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崔家庄铅矿区地处黑沟—栾川断裂带与瓦穴子—乔端断裂带之间,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区1∶1万土壤化探剖面成果显示,宽坪群四岔口组下段主成矿元素Pb、Ag富集强烈,分布极不均匀,元素间相关性显著,成矿潜力大;单元素异常及综合异常均显示,异常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经异常查证及追索,目前发现3个铅矿体(伴生银、锌)及1个矿化点,丰...  相似文献   

18.
巴彦高勒银多金属矿是大兴安岭南段新发现的一例小型银多金属矿床,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产于古元古界锡林郭勒杂岩中,受NE向断裂控制。矿石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辉银矿、黝锑银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萤石、毒砂、石英、绿帘石、绿泥石等。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通过在该矿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出编号为Ht-1至Ht-4的4个矿致组合异常区,并发现了对应的矿脉和蚀变带。根据矿体发育部位和围岩蚀变分带特征,推测成矿与热液活动有关,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型。通过分析成矿地质特征,得出该矿床浅表以褐铁矿化,深部以硅化、高岭土化为重要的找矿标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是重要的控矿构造,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圈出的Ag、Pb、Zn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及Ag-Sb-Sn-Cu-Pb-Zn组合异常是十分有效的化探标志。  相似文献   

19.
白银厂矿田折腰山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崇民 《地质与勘探》1999,35(5):28-30,35
论述了白银厂矿田折腰山铜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的主要指示元素是Cu,Ag,As,Sb,Hg,Pb,Zn,Au,Cd,Ba,进而讨论了这些元素在区域,矿床的异常特征以及垂直分带规律,最后总结出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陕西商洛马角寺钼矿位于小秦岭多金属成矿带西部,矿区出露元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区内褶皱和断裂较为发育。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圈出Mo、Pb、Zn等元素异常,指示有多金属找矿前景。在区内开展1∶10 000土壤测量工作,并对取得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总结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Mo、(Au)为成矿元素,Ag、Pb、Zn等为指示元素;同时,在区内再次圈出Mo、Ag、Pb、Zn等元素异常,异常再现性较好。运用1∶2 000地球化学剖面对土壤异常进行查证,发现一条含钼矿化构造带(Q1),从中圈出Mo矿体多条。综合研究1∶10 000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仍有Mo、(Au)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