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目前全国最大的围垦工程——温州市瓯飞淤涨型高涂围垦养殖用海规划为例,浅谈在该工程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总方案制订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和思考,系统阐述了方案设计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工作内容,并根据工程特点提出采用地面测量和遥感技术相结合、列表分析法筛选年度监测重点、趋势性监测和专题监测相结合等工作方法,以期促进围填海工程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方案设计的进步,并为相关技术规程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对比海洋环境跟踪监测和海域使用动态监测工作内容,总结动态监测工作内容,明确工程流程,优化报告格式,确定方案设计和验收工作重点,为相关技术人员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展动态监测和项目验收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提升海域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笔者依据东海分局《填海项目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技术规程》(试行)和《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总体实施方案》,结合近年来从事填海工程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经验,探讨施工期海域使用动态地面监视监测工作内容,为依法、规范开展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福建南部沿海海洋经济发达,涉海工程建设项目数量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加强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管理意义重大。文章列举了福建南部海域在建涉海工程情况,试从分析海域使用动态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入手,探讨规范、完善涉海工程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旨在推进海域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烟台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实际情况,通过分析航空遥感在海域动态监管工作中的优缺点,将航空遥感技术应用于海域使用动态监测中。监测结果表明:航空遥感可以实现海域空间资源监测、区域建设用海规划监测和重点项目监测等海域使用动态监测,可以满足海域动态监管的各类型监视监测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6.
海底电缆铺设施工既是重要的用海方式,也是常见的海洋工程类型。对海底电缆铺设施工的动态监测更是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重要内容,但常用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等手段无法满足此类涉海工程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需求。文章基于海底电缆铺设施工的工程特性分析,在总结相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海底电缆铺设施工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现场监督与监测、综合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调查走访等动态监测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的需求,对唐山市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的海域变化进行了2个期次的遥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唐山市海域变化数量多、面积大、频率高,海域变化的原因主要为填海造地、基础建设和围垦养殖等人类开发活动。针对海域动态变化遥感业务化监测的需要,从海域变化信息管理模型、监测频率、时间和业务体系等方面研究了海域动态变化遥感业务化监测体系,建立了海域变化遥感信息模型,提出了海域动态变化遥感业务化监测体系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研究南海区国管填海项目海域使用与海洋环境动态监测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动态监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包括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法律地位模糊的问题,监测进度与施工进度不能同步的问题及监测与执法脱节、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细化海域使用管理措施,建立管理、执法和技术部门三方联动等几个方面提出有效开展海域使用与海洋环境动态监测工作的一些对策和建议,为依法、规范开展海域使用与海洋环境动态监测和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要求,填海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海域使用动态监测。填海工程界址和面积以及岸线变迁监测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GPS测量、水深测量和水下侧扫等。文章结合Google Earth海量免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优势且支持二次开发特点,探讨Google Earth在填海工程动态监测内、外业工作中的应用;基于Google Earth开发一套外业数据采集及Google影像下载软件,为其在填海工程动态监测中的常规化应用提供便捷工具。应用结果表明,Google Earth可为填海工程动态监测外业测量工作提供实时定位及快速叠加分析,Google影像可为填海过程分析提供参考数据并为成果图件制作提供底图数据,Google Earth可作为填海工程动态监测工作中高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0.
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协管员是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的最前沿,可以第一时间掌握用海信息,是海域使用动态监管系统中的关键环节。文章从连云港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的实际工作角度出发,论述乡(镇)协管员产生的背景,分析乡(镇)协管员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建设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重要工作内容,对提高各级海洋管理部门科学决策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有重大作用。在研究上海市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上海市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海域使用业务管理、海域巡查管理、重点海域海岛监视、海底管线管理等功能,从而促进本市海域使用的科学管理、海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工程与工作实践出发,对填海造地工程、跨海桥梁、水利工程等海洋工程施工围堰用海方式界定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针对施工围堰与项目申请用海方式不一致的情况,提出了分阶段确权的解决方法。期望为海域管理和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艺 《海洋信息》2015,(2):30-33
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对实现海域开发管理规范化有着重大意义,而地面监视监测是其重要的数据采集手段,是海域管理的基础工作。介绍了海域使用动态地面监视监测在用海测量实施中的技术方法与步骤,总结归纳了其在界址定位的方式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监测方法要求、方案的设计、制定测量数据处理的过程和报告编写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等,并给出了报告的主要目录结构,为完善相关的技术规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域动态监管业务是实施海域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海域监管工作模式、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海域资源调查、分析评价与决策支持成果等方面对江苏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业务进行梳理,以期为全国海域动态监管业务化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围填海海域使用后评估工作是国际上动态地对海洋工程进行监测管理方面应用较为成熟的一种管理方法。但在我国还处于空白。开展海域使用后评估工作,能够总结项目建设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海洋项目决策、工程实施和管理水平,使资源更加合理利用和管理。文章对于指标的挑选是以合理的准则为基础的,先是进行了构建海域使用项目这一步骤,然后在对项目进行评估之后创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框架,从而结合层次分析法的综合模型确定了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文章采用分项设计和定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从预期目标、执行情况、社会影响、可持续性4个方面19个指标构建后评估指标体系,对于围填海项目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与业务化运行的最终目标,海域使用动态综合评价对提高海域管理水平,促进政府科学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对海域使用的综合评价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海域使用评价存在较大差异,不能客观反映实际情况。通过探讨海域使用动态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技术,规范海域使用综合评价工作,为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服务海域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进而为我国海洋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工岛作为一种较为生态的填海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围填海类工程中,文章以漳州开发区双鱼岛工程为例,总结自2009年起对其实施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以来发现的问题和经验,从技术手段、专业力量、督查工作和海域使用动态监测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为更好地开展重点涉海工程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业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业务是实施海域综合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海域使用现状监测、海域空间资源监测、综合评价与决策支持和监视监测业务管理等方面对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业务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的深入运行和业务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舟山群岛海域潮能丰富,近年来大面积的围垦工程影响了邻近海域的潮流结构与潮能分布特征。基于FVCOM(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选取1984年、2010年、2019年三个代表年份,探讨围垦工程影响下舟山群岛海域潮流结构与潮能分布的时空变化状况。结果显示:1984年至2010年间围垦面积相对不大,且较为分散,主要改变外海进入杭州湾各通道的潮能分配,对能量耗散的影响较小。2010年至2019年间的围垦工程缩窄了潮汐通道,流速增大使得螺头水道及邻近水道的潮能增加,近底流速增大与较强湍流涡旋的产生,使得围垦工程周边海域能量耗散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南汇咀岸滩围垦工程潮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汇咀岸滩地处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是长江河口淤涨速度最快的岸滩,是上海市规划围垦的重点区域。目前上海在南汇咀岸滩上已实施了围垦工程,围垦工程改变了长江口南汇岸线,也改变了南汇咀的水动力条件。为了解围垦工程实施后的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本文利用Delft3D-flow建立了长江口-杭州湾垂向平均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在对现场实测资料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对南汇咀海域围垦工程前后的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就围垦工程对周边海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对比南汇咀围垦前后的海图,采用GIS方法分析地形变化,利用地形变化来进一步验证海域的水动力变化。结果表明:工程后,杭州湾北岸流速增强,地形冲刷加剧;南汇东滩流速减弱,地形淤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