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招掖金矿带焦家式金矿的矿床分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矿化、蚀变、构造岩、矿物组合、元素组合、矿床类型等方面,论述了招掖地区焦家式金矿矿床分带规律问题。认为该区焦家式金矿矿床分带以脉动、逆向、不对称为特征。可分出叠加式和更替式两类分带,分别与控矿断裂断面的递进式迁移和跳跃式迁移相联系,反映了构造活动中心的间歇性迁移。论文最后提出了最佳分带组合,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安化县天明金矿地处江南造山带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在综合研究区域资料和勘查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地质资料,对比分析了天明金矿与邻区典型金矿的成矿地质环境、矿体展布、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特征,探讨了天明地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并初步建立了天明地区金矿的成矿模式和综合找矿模型。天明金矿目前已揭露3条近EW向的破碎蚀变带,其成因类型为造山与重熔岩浆热液混合型金矿,且在垂向分带上显示出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的分带特征。研究成果可以为天明金矿及同类型金矿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试论焦家式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家式金矿,又称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近几年在胶东半岛发现的一个新类型金矿床.由于它的规模大,矿化稳定、集中,探采条件好,引起地质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作者就焦家式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作一初步分析,旨在促使这方面的讨论. 地质环境焦家式金矿位于郯城-庐江断裂(山东境内称沂沭断裂)的东侧(图1),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胶东隆起区.区内最老地层为太古代胶东群,自下而上分为:①蓬夼组,岩石以黑云  相似文献   

4.
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在河北地质5队工作基础上,于河北青龙地区发现了新类型金矿“长城式”金矿。矿体赋存于中一晚元古界长城系和蓟县系钙镁质碳酸盐地层的角砾岩带中。角砾岩带延长几十公里,宽100—300m,普遍有金矿化,富集地段可形成金矿体。该类型金矿特点与卡林型金矿或国内外其它类型金矿具有显著区别,因而命名为“长城式”金矿。  相似文献   

5.
浙江湖州三天门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志龙 《浙江地质》2002,18(1):41-44
本通过对湖州三天门地区四种类型金矿地质特征分析,认为本区金矿类型总体上属于风化淋积型金矿,并就其成矿条件作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及次生富集作用是本区金矿成矿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东至地区金矿类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省东至地区位于扬子陆块北缘,跨下扬子前陆带和江南隆起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造就了本区有利的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形成多种类型的金矿床,其成因类型主要包括岩浆热液型和风化壳型,工业类型主要有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微细粒浸染型及红土型。各类型金矿分类聚集,形成两个主要的金矿成矿带。沿赵家岭断层带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伴有含金石英脉型,中畈—戴家一带,赵家岭—杨家山一带均具较大找矿潜力,是本区金矿勘查重点地区,九华庄等地也具一定的找矿潜力;沿高坦断裂以微细粒浸染型为主,伴有破碎带蚀变岩型及红土型,查册桥地区是其重点勘查区,铜锣尖、小河等地找矿潜力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康古尔地区金矿成因类型及其控矿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康古尔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独特,是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成矿有利地段。金矿成因类型多样,有韧性剪切带型、超浅成低温火山-水热型、中低温火山水热型、中低温岩浆-水热型等。剪切带型金矿是本区主要成矿类型。大地构造、地层岩性、侵入岩、火山岩和韧性剪切带等均与金矿形成有着密切关系。中酸性火山岩是本区主要成矿母岩,韧-脆性剪切带是金矿形成的重要导矿构造。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和下地壳。主要成矿时代为晚  相似文献   

8.
赣东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背景优越,金矿床类型多样,有6类16型,其中主要工业类型为次火山斑岩型伴生金矿、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和冲积型砂金矿。这四种工业类型中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和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均有较好的勘查前景,尤以后者找矿潜力巨大。在叙述赣东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金矿类型划分、金矿主要工业类型和典型金矿床实例的基础上,阐述了金矿成矿规律,提出了今后勘查的主攻矿床类型,找矿远景区,预测并指明了主要金矿类型的未来找矿潜力。为赣东北地区金矿的进一步勘查与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秦岭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的讨论 ,认为区域变质、混合 (花岗 )岩化等促使基底岩系中金被多次活化析出 ,在变质核杂岩持续隆升背景下 ,成矿流体向控矿剪切带运移沉淀 ,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金矿富集定位创造了热—构造环境。提出金矿分布与变质核杂岩构造具有对应性 ,本区金矿化具垂向构造分带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论述了湘西凤凰—吉首—带重晶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汞矿的相似性后,认为可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对比。又据湘黔汞矿带南延的贵州三丹汞矿带在汞矿床附近已发现有卡林型金矿床,其矿床地质特征与本区汞矿带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本区存在着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地质前提,并指明了本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等方法,研究总结了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金矿的基本特征和各类型金矿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该区的中深成热液金矿(包括韧性剪切带型及岩浆热液型)和浅成热液金矿分带相邻产出;前者受康古尔—黄山缝合线为主体的推覆隆起带控制,后者受推覆带后侧的石英滩—雅满苏同碰撞伸展带(喜马拉雅型伸展带)控制;成矿时代相互对应,都形成于碰撞造山期(295~244 Ma)。将这样的两个矿带统称为成对金矿带。  相似文献   

12.
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系统研究了北衙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并从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入手,分析其形成条件,认为是本区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对矿区增储和区域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南前寒武系金矿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前寒武系金矿主要分布于湘西NE-NEE向雪峰弧形构造带、湘东北NE向幕阜山-九岭隆起构造带和湘中E-W向构造-岩浆岩带按其控矿构造和载矿岩石类型,可划分为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两个主要类型文章在对不同类型金矿地质特征进行述评的基础上,归纳了研究区内金矿成矿控制因素与成矿规律,指出:区内地层、岩浆岩、矿产分布严格受到深断裂控制,矿床的成矿具有显著的层控效应,沿倾斜发育较深与侧伏成矿和柱状富集规律,以及垂直分带现象,这对于找矿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矿床成因类型主要为变质热液型,部分矿床受岩浆热(动)力作用或后期叠加成矿作用影响使其富化.此外,尚可能存在斑岩型或含金斑岩型矿床.文章提出湖南前寒武系金矿主要找矿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次为石英脉型,同时还应对含金斑岩或斑岩型金矿作深层次的找矿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东疆地区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疆地区具有良好的成金地质条件,有金矿产地近百处,分布较广。金矿类型初步分为5大类12小类。基于板块构造理论,将本区划分出7个金矿带,区内金矿主要形成于石炭纪,严格受构造系列控制,并与地层、岩相、岩性和华力西中—晚期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康古尔—赤湖—镜儿泉金矿带和金山—苇子峡金矿带其成金前景最好。以蚀变岩型金矿工业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绿岩带金矿与浅成热液金矿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1)绿岩带型、浅成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机制是相当复杂的,矿化类型是多样的,各自矿化类型间构成一成矿系列;2)绿岩带金矿受绿岩带的特点及发展演化规律的控制;3)以浅成热液金矿矿化与蚀变分带为基础建立了更接近于客观的成矿、找矿模式;4)对上述两大类金矿的具体的分析,明确和扩大了金矿的勘查找矿标志与范围.从认识矿床之间的联系入手,为认识矿床成因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常福龙沟金矿位于内蒙古大青山中段,矿体产于中元古界渣尔泰群浅变质岩系中,金矿体主要受NW向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金矿化围岩蚀变包括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钾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根据常福龙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属构造蚀变岩型.本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金异常区内的断裂构造及断裂构造中的多种蚀变组合(如黄铁绢英岩化)是金矿形成的重要标志,提出了本区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岩坝桥岩体外接触带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近年来在湘西鹤-锑-砷-金矿带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具有矿化厚度较大,品位较低,矿化较均匀的地质特点。它的发现进一步展示了本区元古宇及其中发育的剪切带的成矿潜力,具有一定的找矿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鲍振襄 《黄金地质》1995,1(2):21-25
岩坝桥岩体外接触带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近年来在湘西钨-锑-砷-金矿带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具有矿化厚度较大,品位较低。矿化较均匀的地质特点,它的发现进一步展示了新本区元古宇及其中发育的剪切带的成矿潜力,具有一定的找矿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着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的分布,以及与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有着空间上的密切联系.具有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薄脉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桂北地区成矿条件好,与国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剪切带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认为,在桂北地区找矿应转变找矿思路,在老矿山深部及周边地区,具有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胶东焦家式金矿类型及其成矿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胶东焦家式金矿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类型,是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型金矿,可分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破碎带石英网脉带型、硫化物石英脉型、层间滑动构造带型、蚀变砾岩型和盆缘断裂角砾岩型等亚类。金矿成矿时期为早白垩世,成矿物质来源于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常具有绢英岩化、黄铁矿化、硅化、钾化等矿化蚀变,金矿体产出具有尖灭再现、分支复合、侧伏、斜列、叠瓦规律。岩浆热隆、流体活动、伸展拆离是导致胶东大规模金矿形成的三大关键要素;早白垩世壳幔同熔岩浆活动分凝和激活的围岩流体是金矿迁移、富集的载体;岩浆上隆产生的伸展拆离构造为金矿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据此,提出了焦家式金矿“热隆-伸展”成矿理论。焦家式金矿形成于早白垩世中国东部岩石圈大规模减薄阶段,受伸展构造系统控制。控矿构造沿倾向呈现陡缓相间的倾角变化规律,金矿主要沿断裂倾角变化的平缓部位和陡、缓转折部位富集,构成“阶梯式”分布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