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开发平潭岛旅游资源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潭岛作为我国的第五大岛,具有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文章采用SWOT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平潭岛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外环境及其开发的机遇与挑战,笔者据此提出对平潭岛的海岛旅游资源持续性开发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平潭综合实验区为研究应用案例,从海岛地区风暴潮灾害的独特性出发,采用非结构网格的有限体积法建立了平潭岛二维风暴潮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平潭岛风暴增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提出了平潭岛在台风风暴潮期间的预警报和应急疏散对策,旨在为平潭岛及其相似类型海岛地区的海洋主管部门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福建平潭岛的风沙地貌与海岸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谦  蔡爱智 《台湾海峡》2009,28(2):163-168
在台湾海峡众多的海岛中,平潭岛以风大、沙多著称.风沙作用发生在2400a B.P.左右至今,风沙作用使该岛增加了90km^2的土地.本文论述的海岛东部风沙地貌系列受NNE优势风控制,是泥砂在风和水动力作用下复合搬运与沉积的产物,以堆积型为主,伴生侵蚀-刻蚀型.风沙在七里埔、苍海造就了约14km2的土地,在岛的中部建造了淡水湖泊“岚湖”,在田美沃留下了风蚀刻痕微地貌.此外,风沙活动还影响了海岛东部地区海岸沙滩的冲淤变化.平潭岛风沙地貌系列是台湾海峡一个独特的地质景观,其对海岸带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中国东部极具代表性,在我国沿海风沙地层学和地貌学上均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平潭岛的地理环境及气候因子等特点,分析了危害平潭岛的风暴潮、赤潮等主要海洋灾害及其形成原因,并根据主要海洋灾害的总体情况及特点,提出防灾减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经济-产业综合分析的平潭岛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平潭岛生态、经济和产业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建立了海岛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方法,对平潭岛生态-经济适宜性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宜性分区,将平潭岛分为不适宜开发区域、限制性开发区域和适宜开发区域,面积分别为61.87、107.48和112.19 km~2,分别占全岛面积的21.98%、38.17%和39.85%。而后通过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和产业发展分析进行了产业适宜性分析,将11个乡镇分成产业一类和产业二类两大类:其中产业一类主要包括芦洋乡、中楼乡和岚城乡,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区域,适宜发展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二类主要包括潭城镇、苏澳镇、澳前镇、流水镇、北厝镇、敖东镇、平原乡和白青乡,主要分布于沿海丘陵区域,适宜发展渔业、旅游业。本研究评价结果可以为平潭岛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客观评价平潭岛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生态安全动态状况,对实现海岛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依据平潭岛的实际情况,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34个评价因子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与变异系数法计算出熵权权重与变异系数法权重的组合权重,分别采用关联系数平均值法与赋权法计算得到生态安全灰色关联度,对平潭岛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依据关联度平均值发现2006~2009年平潭岛的生态安全状况处于临界状态,其中2007年的关联度平均值最小,只有0.570 0;2009年7月正式建立平潭综合实验区之后,随着大量开发资金的投入,越来越重视海岛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2010~2015年海岛生态安全状况一直处于良好状态之上,其中2011年关联度平均最大达到0.825 9,生态安全状况处于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西部近海潮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永青  潘爱军 《台湾海峡》2011,30(4):483-488
利用2006年夏、冬季和2007年春、秋季实测海床基水位资料,基于统计方法和潮汐调和分析方法给出了台湾海峡西部近海的潮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平潭岛北部至漳浦近海属正规半日潮,汕头近海一带属于不正规半El潮,惠来近海属不正规日潮.全日潮波传播路径为从平潭岛南下至惠来近海,半日分潮传播路径也是如此.汕头一惠来近海由于海峡内南北向两支半日潮波相互抵消,故使得日潮成分占优.最大潮差分布为从平潭岛北部到泉州近海变化不大,厦门东南到惠来近海呈线性递减,原因是台湾北部的旋转潮波系统的南下潮波和从吕宋海峡进入南海的北上潮波在南日岛一带相遇形成驻波,平潭岛北部至泉州近海基本都在波腹内,而厦门东南至惠来近海则不在驻波影响范围之内.以春季为例,平潭岛北部的最大潮差为6.02m,南日岛近海为6.23m,泉州近海为5.98m,厦门东南近海为5.08m,漳浦近海为4.32m,汕头近海为2.28111,最大潮差还呈季节变化.平均潮差的统计结果依旧以春季为例:平潭岛北部3.92m、南日岛近海4.14m、泉州近海4.02m、厦门东南近海3.30m、漳浦近海2.74m、汕头近海1.22m.另外,平潭岛北部至漳浦近海的潮周期均为12h25min左右,且涨落潮历时几乎相等.汕头近海的潮周期约为12h30min.但涨潮历时比落潮历时多1h20min左右.原因是不正规半日潮一个太阴日内的两个涨潮历时和两个落潮历时一般不同,分点潮期间涨落潮历时虽然差较小,但回归潮期间差较大,故会形成汕头近海测站涨潮历时比落潮历时多1h20rain左右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福建平潭岛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及其改善后所获的气候、土壤和经济效益,并根据现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台湾海峡西北部福建平潭岛附近海域33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进行分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有孔虫优势种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G.ruber、Globigerina bulloides的分布及底栖有孔虫组合受到不同水团的影响。根据浮游有孔虫上升流指示种G.bulloides、底栖有孔虫组合和高营养盐深水种的分布特征,对研究区受夏季沿岸上升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进行评估。研究区沿岸上升流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水深大于40m的海域及平潭岛东部水深20m附近,最远可达水深低于10m的海湾内部分区域,但强度相对减弱,水深较浅的陆地和岛屿边缘附近未受沿岸上升流影响。平潭岛东北部到南日岛西南部水深10~30m部分区域由于受到冬季浙闽沿岸流的影响,沿岸上升流在该区域的沉积记录缺失。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蛤仔不同地理群体生化遗传结构与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福建平潭岛、浙江象山港、江苏海州湾和辽宁辽东湾4个海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野生群体的生化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62.5%~75.0%,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在0.274 3~0.338 7之间,与平均杂合度期望值相近;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489 1~1.632 5之间,遗传变异水平较高;杂合子缺失不显著.比较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和群体每代迁移数发现,平潭岛、象山港和海州湾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而辽东湾群体与3个群体间出现遗传差异.聚类分析同样表明,平潭岛群体首先与象山港群体聚类,再与海州湾群体相聚,最后与辽东湾群体相汇.讨论了杂合子缺失不显著原因和群体间遗传分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建民 《海洋世界》2004,(3):44-45
福建是山和海的世界,山在海的作用下会生成各式各样的石头,所以福建沿海多奇石,福州的鼓山石、泉州的老君石、厦门的鼓浪石、东山的风动石……都非常有名。然而,最大最奇特的石头却不在陆上而在岛上,这个岛就是被誉为“海峡明珠”的平潭岛。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4月在台湾海峡西岸东北部的平潭岛上空采集了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样品中的多氯联苯(PCBs)、类二噁英类多氯联苯(DL-PCBs)等浓度及组成,研究了海岛大气的污染特征及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平潭岛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质量浓度为0.223~21.658 pg/m3,平均值为4.820 pg/m3.28个PCBs同系物单体中以PCB138和PCB189为主.颗粒物中PCBs的组成以六氯取代和七氯取代的高氯取代为主,平均约占总浓度的44.5%和32.2%.11个DL-PCBs的毒性当量范围为0.008~215.576 fg/m3,其中对毒性当量贡献较大的为PCB126、PCB123和PCB189.CPCBs-27和CDL-PCBs-11均呈现出冬季1、2月浓度相对较高,春季3、4月较低的趋势.气团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平潭岛地区冬春季大气颗粒物中PCBs可能来源于北方城市地区的供暖和工业排放.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西部沿岸上升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分析了台湾浅滩至闽江口南近海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等要素的分布特征,获知夏季海峡西部沿岸存在着上升流。上升流最强的位置有两处:其一在平潭岛附近海域,另一处位于台湾浅滩西北侧东山岛以东海域。文中从底层海流逆坡爬升及风生海流引起的海水涌升等动力学因素方面,对台湾海峡西北部沿岸上升流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并用等密度线位移估算了平潭岛附近海域上升流的速度为1.6×10~(-3)cm/s。  相似文献   

14.
蔡文焰 《台湾海峡》1993,12(2):189-195
本文分析了福建江阴岛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今后,该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应以发展农业为主,适当兼顾乡镇企业发展,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为此,作者提出了解决水源、封山育林和调整土地生产结构等措施,可供该岛今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盐城滩涂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1999年对盐城滩涂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的调查,对盐城滩涂的土地资源,水产资源,农业资源,盐业资源,港口资源及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对盐城滩涂不同地域的资源特征进行评价,针对目前盐城滩涂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盐城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这可为合理利用盐城滩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海岛的开发日益剧烈.动态评价海岛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安全状况是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前提;深入分析影响海岛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准确调整海岛发展政策的客观依据,对缓解海岛开发建设与生态安全的矛盾,实现海岛建设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平潭岛的实际情况筛选出34个评价因子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涵盖社会、经济、环境3个方面.采用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通过主成分投影法对平潭岛2005—2015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评价,探讨了平潭岛生态安全的变化状况.其中生态安全状况最差与最好的年份分别为2006、2011年,2006年的生态安全投影值最小,只有0. 004 1; 2011年的生态安全投影值最高,为0. 178 1.绘制生态安全状况趋势图发现2009—2011年生态安全投影值的变化最为明显.通过灰色关联法进行驱动力分析发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财政总支出、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工业总值增长率、接待旅游人数、城镇人口失业率、水产品总产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耕地年均损失率等9个社会经济指标对平潭岛的生态安全状况起到关键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以宏观研究为主线,在全面总结国内外滩涂资源利用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沿海滩涂资源利用类型及其景观生态特征;在分析我国沿海滩涂土地资源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沿海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98年8月台湾海峡表层温、盐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1 998年 8月台湾海峡表层温、盐度的观测结果 ,分析了调查期间所出现的几个低温高盐区 ,结果表明 :(1 )东山和南澳近岸海域出现 2个低温高盐区 ,温度低达 2 3 5℃ ,盐度接近 3 4 0 ,而且在此低温高盐区的南侧存在明显的温、盐度锋面 ,其强度分别可达 0 1 8℃·km- 1 和 0 1 4·km- 1 ;(2 )平潭岛以南及其东北部近岸海域存在范围较大的低温高盐区 ,其中平潭岛以南近岸的表层水温比邻近海域约低 1 5— 3 0℃ ;(3 )在泉州外海也出现一个低温高盐区 ,温度低于 2 7 0℃ ,盐度高于 3 4 0。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海岛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遵循的原则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并以辽宁省的海岛县长海县为例,提出海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是发展“飞地”经济在大陆建立工业园区,开发无居民海岛发展旅游业,开发滩涂资源、浅海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建立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在规划中加强对产业发展方向的管制,依法治渔,科技兴渔,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福建海藻名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岸线曲折蜿蜒,沿岸天然岩礁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其中较大的岛屿有平潭岛、金门岛、厦门岛和东山岛,自然条件适宜于各种海藻的固着与生长。关于福建海藻的研究,以往有曾呈奎的《厦门之海藻》、周楠生的《东山岛之海藻》和周贞英、陈灼华的《平潭岛海藻调查报告》等。为了全面了解福建省沿岸海藻的种类、分布及经济海藻的种类等问题,我们从1963—1981年间,着重对潮间带的海藻进行了较全面的采集调查。除定点采集外,我们足迹所涉,北起福鼎的南镇,南至东山岛,包括八个县的沿岸及一些大小岛屿,共采得标本1837号。从这些标本中己鉴定的计有217种,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