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增生型构造带之一,其形成与古亚洲洋关系密切,然而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和闭合时限还存在争议。阿拉善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侧,是揭示上述问题的重要区域。本文对阿拉善地块北大山次井子一处花岗斑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岩石形成时代、成因及区域构造背景。次井子岩体SiO2含量为75.04%~76.97%、MgO含量为0.15%~0.24%、TFe2O3含量为1.62%~1.76%,显示富硅、贫镁铁的特征。岩石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Eu强烈亏损,Rb、Th、U、K元素富集,Ba、Sr、P、Ti元素亏损,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U-Pb测年显示,花岗斑岩的侵位年龄为326.3±1.2 Ma。锆石的εHf(t)值为-3.53~-1.2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在1 561~1 414 Ma之间,表明岩体的源区主要为古老的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阿拉善地块石炭纪和二叠纪—早三叠世岩浆岩形成环境存在...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新的资料,对内蒙中部乌拉特中旗图古日格角闪石岩进行了角闪石电子探针分析、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其岩石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两件测年样品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73.5±1.3 Ma(MSWD=0.48) 和274.4±4.3 Ma(MSWD=0.041),属于早二叠世晚期.角闪石岩贫SiO2、Na2O、K2O,富Al2O3、TFe2O3、MgO和CaO,Mg#值为46.95~63.53,M/F比值为0.87~1.7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和原始地幔相比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而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相对亏损,Th、U同样显示出相对亏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岩中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具有幔源角闪石的特点.角闪石岩中锆石的ε Hf(t)值为-0.3~8.5,锆石Hf单阶段模式年龄(t DM1)为580~920 Ma.研究表明其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上涌过程中与富集岩石圈地幔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富集地幔特征岩浆.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认为角闪石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可能与俯冲板片的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龙首山东段青山堡花岗闪长岩的形成时代、岩石类型及其构造环境,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年龄为(451.5±3.2)Ma,属晚奥陶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青山堡花岗闪长岩中w(SiO2)为67.06%~68.23%,全碱含量为6.36%~6.93%,w(Na2O)>w(K2O),A/CNK值为0.99~1.02,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具有Al2O3含量中等、富钾、钠而贫镁、铁、钛、锰的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微量元素Rb、Th、U而亏损Nb、P、Ti,表明岩浆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青山堡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北祁连洋板块向阿拉善地块俯冲的环境下,说明至少在451Ma之前,北祁连洋板块在龙首山东段仍处于俯冲阶段,但已消减殆尽,为北祁连洋的闭合和陆弧碰撞阶段的开始提供了年龄上限约束。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北大山西北部地区出露少量原属"龙首山岩群"的前寒武纪岩石,其形成时代和同位素特征对于了解该地区的基底性质和探讨阿拉善北部构造格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大山西北部海森楚鲁地区出露的片麻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并对其构造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海森楚鲁片麻岩为一套具有片麻状构造的长英质正片麻岩。锆石核部的LA-ICP MS分析结果显示,207Pb/206Pb年龄相对集中,并在U-Pb谐和图上获得了1 408±29 Ma(MSWD=13)的上交点年龄,表明海森楚鲁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1. 4 Ga。海森楚鲁片麻岩的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εHf(t)值变化范围为-4. 38~+6. 68,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 091~1 624Ma,反映了片麻岩原岩岩浆可能来自相对年轻的地壳物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龙首山-北大山北部出露的前寒武纪岩石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及以后,而不是以往认识的中太古代-古元古代;龙首山-北大山北部可能不是阿拉善地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漠河盆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绣峰组作为漠河盆地最下部层位,其形成时代、物源区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等对研究漠河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漠河盆地西南缘绣峰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147组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于778~181 Ma之间,显示出一个主峰约为198 Ma,分为778、528~393、252、223~181 Ma等4个年龄组,分别与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拼合岩浆活动事件、古亚洲洋俯冲闭合岩浆活动事件和蒙古—鄂霍茨克俯冲闭合岩浆活动事件相对应。砂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w(SiO2)为70.59%~73.29%,w(Al2O3)为13.91%~14.93%,Al2O3/SiO2值为0.19~0.21,K2O/Na2O值为0.66~1.22,化学蚀变指数(CIA)值为52.58~56.04,平均为5...  相似文献   

6.
北澜沧江结合带花岗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印支期,对白垩纪花岗岩却鲜有报道.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藏东类乌齐地区新发现的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2件花岗岩样品成岩年龄分别为75.06±0.82 Ma(MSWD=1.90)、74.89±0.65 Ma(MSWD=1.05),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花岗岩含白云母(~5%),具高SiO2(69.07%~69.39%)、富K2O(5.31%~5.77%)、低Mg#(0.30~0.33)的特点,A/CNK比值为1.11~1.15,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和HREE,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馏,负Eu异常显著,属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源岩为变泥质岩和变质杂砂岩.岩石具分布较为分散的锆石εHf(t)值(-4.6~1.1)和古老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1.07~1.43 Ga).综合分析认为,北澜沧江结合带晚白垩世花岗岩是拉萨-南羌塘地体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下,由加厚岩石圈...  相似文献   

7.
为加深对华南地区东部白垩纪构造演化及壳幔作用的认识,对浙江省治岭头地区发育的玄武岩进行了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分析。玄武岩呈块状构造,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角闪石为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年龄为101±1 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整体具有富碱、高K2O/Na2O、高K2O+Na2O值和高Al2O3含量的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等)及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f等),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整体右倾,具有微弱的正Eu异常,应属于钾玄岩系列。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Th/La、Th/Ce、Lu/Yb等值更接近于幔源岩浆的比值;(87Sr/86Sr)i=0.70729~0.71029,εNd(t)值及εHf(t)值范围分别...  相似文献   

8.
笔者等以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段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岩性分别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岩石SiO2含量为65.45%~70.04%、Al2O3含量为15.30%~16.69%、K2O/Na2O为1.10~1.5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4~1.11之间,显示弱过铝质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相似的曲线特征,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的“V”型右倾特征。岩石明显富集Cs、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两个岩体的锆石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在217.9~216.3 Ma之间,指示为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n(176...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青藏高原北拉萨地块纳木错西缘变质辉长岩和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变质辉长岩和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分别为720±6Ma和732±7Ma,相当于新元古代中期。变质辉长岩为钙碱性系列,具有Nb、Ta和Ti负异常,与岛弧玄武岩类似。变质辉长岩中锆石具有较高的εHf(t)值(+5. 2~+9. 7),应当是源自俯冲环境下相对亏损的地幔楔。花岗片麻岩原岩为I型花岗质岩石,并且具有较为均一的锆石εHf(t)值(-3. 3~+0. 3),可能形成于地壳内古元古代变质火成岩的部分熔融作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变质辉长岩和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应当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的洋壳俯冲消减过程。北拉萨地块上的前寒武纪岩浆和变质记录与东非造山带的活动时限较为一致,因而北拉萨地块可能与东非造山带具有亲缘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拉萨地块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动力学背景,对梅巴切勤斑状二长花岗岩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工作。利用LA-ICP-MS测得2件斑状二长花岗岩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2.3±2.2)Ma (MSWD=2.6)和(203.2±1.6)Ma (MSWD=0.24),表明其岩浆活动发生在晚三叠世。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硅[w(SiO2)=70.78%~76.69%]、高铝[w(Al2O3)=12.93%~14.97%]、富钾[w(K2O)=4.14%~5.06%]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1.28,为过铝质花岗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不相容元素Zr、Hf,亏损Ba、Ta、Nb、Sr、P、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在(124.63~306.19)×10-6之间,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12~0.68);岩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碧溪岭片麻岩综合研究表明,岩石化学成分高硅(SiO2=73.18%~75.60%)、低铝(Al2O3=11.93%~12.79%)、富碱(Na2O+K2O=6.11%~7.23%)和高钠(Na2O/K2O=1.51~1.94); 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等和Pb,贫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 稀土元素含量范围变化较大(TREE=142.38~308.44×10-6),富集轻稀土(LREE/HREE=5.93~6.01),和铕负异常明显(δEu=0.42~0.64)等。造岩矿物中斜长石聚片双晶常垂直晶体延长方向,以及继承锆石大部分是不同时代的岩浆碎屑锆石等,暗示其寄主岩是沉积岩; 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 1)获得超高压变质锆石U-Pb年龄为242 Ma; 2)继承锆石U-Pb年龄,除了有比较多的属于元古代(768~639 Ma),还有大量的属于古生代(590~358 Ma)等,表明其寄主岩的时代不会早于古生代。  相似文献   

12.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多伦地区记录了强烈的早白垩世早期岩浆作用,构造环境的确立有助于解决其是受控于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还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上的争议。本文对多伦地区南炮台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6±1) Ma,代表南炮台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锆石εHf(t)值变化于-8.1~+1.9之间,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044~1680 Ma。南炮台花岗斑岩属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富SiO2(70.53%~72.72%)、富碱(K2O+Na2O=9.09%~9.48%)、贫MgO(0.19%~0.39%)、CaO(0.55%~0.67%)和P2O5(0.19%~0.39%),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Cs和Rb)、亏损高场强元素(Nb...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川西九龙白台花岗岩成因及其与稀有金属成矿的关系,笔者等对白台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Hf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白台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高SiO2(69.01%~70.55%)、高K2O(3.86%~4.99%)、高碱(K2O+Na2O=7.41%~8.18%),低CaO(1.49%~2.2%)、低MgO(0.44%~0.57%)等特征,里特曼指数σ=2.03~2.43,A/CNK=1.07~1.14,为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相对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P、Hf等高场强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明显的轻稀土富集和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白台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13~212)Ma,εHf(t)值为-7.4~-1.1,Hf同位素二阶模式年龄TDM2为(1.6~1.2)Ga。研究结果表明,白台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伸...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类乌齐地区的花岗岩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类乌齐花岗岩成岩年龄为(73.75±0.58) Ma。岩石具有高硅[w(SiO2)=71.02%]、富碱[w(K2O+Na2O)=8.09%]、FeOT/MgO比值高等特征。富集Rb、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样品具有强烈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特征(LREE/HREE=13.39),稀土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表现出Eu负异常,配分曲线呈右倾,样品锆石εHf(t)值主要介于-1.1~-7.9之间,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640~1202 Ma,指示其由中元古代壳源物质熔融形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类乌齐花岗岩属于晚白垩世A型花岗岩,其岩浆来源于中元古代下地壳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与前人研究,文章认为类乌齐地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与岩石圈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县普洛岗乡花岗岩岩体进行了原位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2个花岗岩样品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4.3±1.1)和(44.5±1.1) Ma,代表该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始新世。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花岗岩SiO2质量分数为60.53%~65.28%,K2O+Na2O质量分数为6.53%~7.98%,Al2O3质量分数为15.52%~16.13%,铝饱和指数为0.86~0.91,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花岗岩轻稀土元素相对较富集,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中亏损Nb、Ta、Ti和富集Rb、Th、U、Pb。锆石Hf同位素初始比值εHf(t)值为8.8~11.1,176Hf/177Hf 为0.282 994~0.283 060,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为422~557 Ma,反映了其岩浆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普洛岗乡花岗岩的形成与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俯冲板片折返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阿拉善西部的北大山北部出露一些古生代侵入岩,这些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和源区物质组成特征对于确定北大山北部的构造属性以及探讨阿拉善西部的构造划分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北大山北部乌布日布特地区腰泉和沙枣泉两个花岗质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年龄为261.8±1.2 Ma,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年龄为303.1±1.6 Ma,均形成于晚古生代。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与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相似,均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并显示有微弱—中等的Eu负异常。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与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均具有正的εHf(t)值,腰泉黑云母正长花岗岩的εHf(t)值为+1.93~+7.40,沙枣泉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值为+0.52~+10.00,这与北大山北部其它古生代酸性侵入岩的锆石Hf同位素相似,表明北大山北部酸性岩浆的深部源区以新生地壳物质为主。北大山北部深部地壳物质组成特征与阿拉善中东部宗乃山—沙拉扎山地区相似,而与北大山南部和阿拉善中东部雅布赖—诺尔公—红古尔玉林地区具有明显差别。结合区域研究资料,推测北大山北部可能不属于阿拉善地块,而与阿拉善中东部的宗乃山—沙拉扎山地区具有相同的构造属性,是中亚造山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小兴安岭八里桥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兴安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之间的构造带上,区内构造演化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本文通过对八里桥地区晚古生代碱长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旨在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碰撞拼合时限提供新的约束。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八里桥地区发育的中粒碱长花岗岩形成于(295.3±0.7) Ma,属早二叠世侵入体。碱长花岗岩w(SiO2)为75.27%~77.71%,w(Al2O3)为11.48%~13.28%,w(Na2O+K2O)为6.96%~8.72%,Na2O/K2O比值为0.27~1.05,A/CNK值在1.00~1.51之间,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116.46×10-6~321.52×10-6,ΣLREE/ΣHREE和(La/Yb)N比值分别为3.07~9.65和1.70~6.91,显示轻稀...  相似文献   

18.
吉林中部烟筒山早白垩世辉长闪长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林中部烟筒山地区辉长闪长岩中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 具有均匀的震荡生长条带和较高的 Th /U比值(0.63~1.49) , 暗示其具有岩浆成因。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 206 Pb /238U 年龄为(118 ±1)~(125 ±1) Ma ( n = 24) , 其加权平均年龄为( 122 ±1) Ma (MSWD = 415) , 代表了岩体的侵位结晶年龄-早白垩世。岩体的SiO2含量为52.41% ~53.38% , TiO2 = 1.27% ~1.95% , MgO、TFe2O3含量分别为3.34% ~4.27%和8.42% ~9.48% , Mg#值为44~47。Na2O含量为3.99% ~4.31% , K2O含量为1.54% ~1.97% , Na2O /K2O为2.05~2.75, Al2O3 = 16.87% ~19.60% , 具有相对富钠、高铝的特点。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其具有富含轻稀土元素(LREE) 、贫重稀土元素(HREE) 以及微弱的Eu的正或负异常的特点。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 岩体具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 , 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和Ti) 等特点。烟筒山辉长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地幔楔的部分熔融, 其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形成的类似弧后盆地性质的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9.
近期在燕山期岩浆活动缺乏的黔西南地区发现了罗悃二长花岗斑岩,为厘定其形成年龄,明确黔西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活动机制,本文对其进行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18颗柱状锆石年龄为(157.8±0.4)Ma(MSWD=1.4),代表二长花岗斑岩的侵位年代为晚侏罗世;锆石的176Hf/177Hf值(0.282 390~0.282 478)和εHf(t)(均值为-8.17)表明二长花岗斑岩的岩浆源区主要以富集地幔为主;岩石的SiO2含量为65.91%,CaO为1.44%,Al2O3为15.67%,MgO为0.57%,TFe2O3为4.23%,K2O为4.19%,Na2O为5.72%,σ为3.76~4.98,A/CNK为0.93~0.96,显示富碱、准铝质的特征,应为I型花岗岩类;岩石的∑REE(32...  相似文献   

20.
研究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的关键部位,可能代表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位置.在嘎顺地区首次识别出花岗闪长岩,通过对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获得LA-MC-ICP-MS锆石U-Pb年龄为294.8±2.7 Ma,形成于早二叠世.SiO2含量介于64.69%~67.64%;Al2O3含量介于15.00%~15.52%;MgO含量介于1.14%~1.77%;Na2O含量介于1.41%~3.61%;K2O含量介于3.25%~3.98%.∑REE值介于157.89×10-6~174.43×10-6;LREE值介于147.86×10-6~149.55×10-6;HREE值介于9.34×10-6~11.8×10-6;右倾稀土配分曲线,呈轻度负Eu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大,轻稀土相对于重稀土明显富集.明显富集Rb、K,亏损Ba、Sr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Th,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锆石176Hf/177Hf值介于0.282 673~0.282 791;εHf(t)值介于2.7~7.0,其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861~1 129 Ma,176Lu/177Hf值介于0.000 486~0.000 734,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套岩石形成于岛弧岩浆作用,证实了早二叠世古亚洲洋仍未闭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