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对地电场观测系统和观测环境的检查,认为蒙城地震台数据变化与电极故障有关,非地震前兆异常.分析数据变化原因,叙述蒙城地震台本次电极更换的全过程,成功消除数据的不正常变化.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基准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受环境干扰影响,N41°E无法观测;外线路和电极多处老化导致的漏电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影响观测数据的精度.为此,呼和浩特地震台于2005年4月开始对地电观测装置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包括外线路、电极和观测室内布线、电源和线路的避雷.本文用可靠的数据资料对此项改造工作的过程,和具体实施步骤进行分析,经过多次实验及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结出地电改造的成功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对延庆地震台地电阻率的观测系统进行改造后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介绍了电极和外线路改造技术环节,并通过改造前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改造后的观测系统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甘肃武威南营地电场正常和异常情况的波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就2018年3月10日出现的数据异常状态,通过主、备用观测仪器的并行观测,固体不极化电极的更换以及观测线路的替换等方法,最终找出此次故障是由于测量外线路氧化虚接造成,按照规范进行了相关处理后,观测数据恢复了正常。此次故障排除过程,可以为地电场观测台站的观测故障判定及排除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可靠的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总结近几年来河北省地电场台站地电场电极故障出现的数据变化,认为河北省地电场数据在无干扰情况下变化形态稳定,部分台站图像中可见“峰-谷”形态,且相关系数及差值良好。地电场电极故障时,共用该电极的两测道数据有同步干扰主要表现在:①两测道数据相关系数减小、差值变大。②图像上同步出现台阶、突跳、长趋势变化。根据数据变化的同步性可以初步判断电极故障及故障电极位置,另外还需非电极故障的排除,首先对观测环境、仪器、外线路、线路接头、配线板等进行检查,其次用对比试验法,即预埋新电极接入备用地电场仪器与故障电极并行观测,通过对比确定电极故障。最后运用化学及数学方法Butler-Volmer方程及Nernst方程对电极故障造成的数据现象进行分析解释。该研究结果为台站及时进行电极故障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1地电阻率短期干扰因素(1)观测系统故障。2010年2月8~9日,大柏舍台霜冻天气引起外线路局部漏电,EW向地电阻率出现大幅突跳上升变化,最大变化幅度为7.27?·m;2014年7月8日6~13时,大柏舍台北供电电极引线遭受腐蚀,NS向地电阻率发生突变,最大变化幅度为0.74?·m。(2)大风干扰。大柏舍台和兴济台观测系统外线路采用架空方式,地电阻率易受大风天气影响。2010年4月大柏舍台有8天大风天气,地电阻率出现数据突跳变化,突跳值与正常值(无大风天气的月均值)  相似文献   

7.
新疆和田地震台地电场电极更换前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0月,对和田地震台地电场测区内的所有电极进行更换,简要介绍电极的更换过程,并从数据相关性和差值方面评价更换前后的数据资料。分析表明,电极更换后的观测数据质量有较大提升,但测区内农田灌溉和外线路老化成为影响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河北三河台数字电扰动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13年12月17日开始,三河台数字电扰动观测的NS和EW两测道交替出现了背景值增大的高值异常,现场调查和分析表明,这种高值脉冲异常主要是受仪表厂的供电干扰所致,仪器本身的工作正常;对观测系统数据采集软件的数据存储格式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出现缺数,可能造成两个测道的数据出现互换的现象,应尽快改进数据采集软件,把两个测道采集的数据改为两个数据文件;同时,模拟观测的对比结果表明,同时间段模拟观测未出现异常;通过更换东西向线路和电极,观测数据恢复正常。综合分析认为,三河台数字电扰动出现的高值异常是干扰造成的,并非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9.
对大柏舍地电台地电阻率的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台站台址条件、观测系统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观测数据连续、可靠,年变化主要受地下水位的影响;背景场观测系统外线路采用地埋敷设方式,减小了地表干扰对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影响,观测精度有所提高。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文昌翁田台地电场数据质量自2019年3月开始下降,地电场数据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日相关系数偏低、北南向长极距与短极距数据曲线呈反向变化、绝缘度趋向于零等情况.2019年3月—2020年10月,我们分别对观测室装置系统、室外外线路、连接口等逐一进行详细的排查工作和电极、电缆的对比实验工作,最终确定影响因素为电极故障和...  相似文献   

11.
山东地区地电场观测资料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山东地区7个地电场观测台的概况,选取各台2007~2011年的观测数据,从资料的完整性、内在质量(包括相关系数和归零差值)、数据变化及受干扰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各台地电场观测资料保持了较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数据能够满足分析预报使用的要求。从数据质量来看,郯城、菏泽、陵阳和大山台的数据较好,其相关系数大于0.95,更换电极后归零差值控制在1mV/km左右,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在数据变化形态方面,山东地区地电场变化形态多数属于潮汐型地电场,日常观测中,主要受到了地电暴、雷电及外线路故障等干扰。  相似文献   

12.
观测场地漏电导致的地电场观测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弥渡地震台地电场观测系统及观测环境相关项目进行逐项核实、分析,结合观测资料的异常变化特征,进行重点排除、查找,找到引起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原因是观测场地附近路灯线路漏电所致,判定该异常不是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同中心地震台YRY-4钻孔应变仪出现的短周期数据变化问题,通过分析异常数据的变化特征和自洽性,结合台站对数据变化原因的排查,排除了地球物理异常和仪器故障等因素的影响,认为该数据变化应为观测室电源内部线路磨损漏电导致.更换电源后,观测数据曲线恢复正常,提高了数据精度和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山东地区地电场观测的基本情况,选取2007~2015年的观测数据,对地电场观测干扰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日常观测中主要受到电极老化、外线路接触不良、雷电、降雨、高压直流输电、与地电阻率同台观测、游散电流等干扰。针对各类干扰机理提出应对措施,为地电场观测识别干扰及应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集宁2017年4月1日-5月31日地电阻率原始观测数据曲线常规分析发现,NS、EW测道数值差异明显,采用电测深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测道电阻率数值基本一致。在同场范围内,地电阻率与电测深曲线应同步变化。对集宁地电阻率布极区、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装置系统进行系列检查、测试,发现NS测道导线线芯与导线铠导通,导线铠与避雷箱箱体接触导致线路漏电,造成数值出现误差。通过对外线路以及电极引线等进行优化改造,集宁地电阻率观测数据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1月肥乡大地电场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利用逐步逼近法和排除法,对观测系统及场地环境进行巡检,通过对比主、备用观测仪器同时段数据,查找本台站历史干扰数据并对比其他台站相似数据干扰特征,排除地球物理异常,判定此次数据异常变化由农田灌溉机井漏电所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延庆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以此说明观测系统进行改造的必要性,介绍了电极和外线路改造的过程和技术环节,通过改造前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改造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山西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临汾及其周边地区发生4.0级以上地震时的异常变化、异常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阻率对于捕捉该区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有积极的意义;对2008年4月以来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变化形态做了分析,其结果可为场源外区域地电异常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22年1月28日肇东地震台观测井水温出现低值异常,在现场核实过程中,逐一排除观测系统、观测环境、气象因素、地源热泵系统等干扰因素的影响。引入1套相同型号的水温观测仪进行同层水温比对观测,并与同井水位测项数据变化进行对比,且选取观测井周边200 km范围内震例进行水温日均值映震异常分析,结果发现,水温数据异常具有发生不规律、数据变化幅度较大等特点,应为观测技术系统故障影响所致,分析认为此次水温数据异常主要由水温仪老化所致,非地震前兆异常。此次异常核实工作可为地震台站观测资料异常的现场核实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地电观测系统中的外线路如何保养和维护进行了介绍。其次,对影响地电观测资料的外线路漏电、测量电极漏电、线间漏电分别从根源、表现特征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确保地电观测资料的连续、可靠、完整,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