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空间关联规则是空间数据挖掘的重要内容,其结果表明了各种空间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本研究以福州地区作为试验区,以DEM、坡度、坡向等地形特征以及2009年福州地区土地利用现状作为基础数据,利用Apriori算法从中提取出地形特征与土地利用现状之间的关联关系,讨论并分析两者之间关联规则的提取结果及空间关联规则提取方法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了2009年福州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即林地多,耕地、住宅用地等偏少的情况,林地分布在各种地形上且与坡向之间无强关联性;而且对于不同的最小置信度和支持度,该算法所提取的结果有所不同,如何提高算法效率、合理的设置最小置信度和支持度以及提取结果的评价与解释等将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地形特征与山地气候变化空间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省的地形、气候为研究对象,针对山地地形特征与气候变化研究中,传统的统计分析、非线性拟合等方法缺乏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和提取隐含信息能力的问题,提出将关联规则数据挖掘与栅格图像处理、地形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该方法利用栅格图像处理和地形分析技术,对地形和气候栅格图像进行坐标转换、裁剪、分类、因子提取、离散化等预处理,再用Apriori算法对提取的地形特征因子和气候因子进行分析,得到反映两者之间相关性的强关联规则。通过对60余万组数据的分析,得到22条满足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的关联规则,并由此综合分析得到6条复合关联规则。实验证明,这些反映地形特征与气候变化幅度之间关联性的关联规则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陆地边界地形剖面谱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根据DEM绘制的中国陆地边界地形剖面作为底图,分别叠加气候区划、土壤区划、植被区划和民族分布,构建了中国陆地边界地形剖面谱.在此基础上,结合4个地形剖面谱及统计结果,分析了各地理要素沿陆地边界的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的关系,并阐释了各图谱之间的关联关系.中国陆地边界地形剖面谱具有直观性、简洁性、可量测性、可对比性、图谱性五大特征,为研究线状地理对象地形和其他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王占韵  邓伟  张少尧  张昊 《地理科学》2022,42(6):1091-1101
以宜宾市长宁县为研究区,基于多源数据,在栅格尺度上量化了土地利用功能。利用景观叠加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明确了土地多功能性的空间分异特征,并揭示了土地功能与地形要素之间的地理空间过渡性关联。结果表明:① 山区过渡性地理空间土地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具有多组合性,空间异质性较强。② 长宁县土地多功能性在空间上由北部平原向南部山区过渡递增,多重和双重功能主导的土地主要分布在中部槽谷和南部山区,占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③ 地形因子对土地多功能景观的形成发挥较大的作用,海拔650 m、地形起伏度200 m、坡度15°是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临界值,超过此临界值土地多功能性趋于减少,但生态功能占居主导。  相似文献   

5.
关中地区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勇  任志远 《地理研究》2010,29(1):154-162
基于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现状,结合关中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建立了关中地区的土地利用综合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空间关联指数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关中地区的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和自然生态综合指数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的自然生态综合指数高值集聚区主要位于秦岭北麓,以城区为中心的渭河平原是社会经济最为聚集的地区。结合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和自然生态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布,以县区为基本单元把关中地区的土地利用分为5种类型区。最后根据定量评价结果和三大地貌单元,对关中地区土地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形特征点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是反映地貌空间形态的重要点位。通过对不同地形特征点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能够较好地探讨地形特征点群间的空间结构关系及其关联模式,并进一步映射地貌演变过程与发育机理。该文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提取山顶点、鞍部点与径流节点作为地形特征点,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研究地形特征点间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地形特征点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其地貌类型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其等级无明显相关;2)不同特征点存在较为固定的空间关联尺度,这种尺度对地貌类型不存在依赖性;3)在地貌演变的多个时期,不同特征点间的空间格局指标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而空间分布类型由于受地貌影响存在差异性。运用点格局研究中的相关方法,探索了地形特征点单点及多点间的格局特征,对地形特征结构及其模式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入GIS空间分析和数字地形模型(DEM)技术,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和地形数据,定量分析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土地利用转移和土地利用变化速度3方面总结地形因子对深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影响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在深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中,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作用明显,在不同地形级别上土地利用分布、土地利用转移和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等均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山地丘陵地区不同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研究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上的分布特征。同时,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地形环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形梯度特征,较高地形级别主要分布着林地和草地,其分布指数在较高地形级别占据优势位;而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较大的城乡建设用地、采矿用地、耕地、园地和水域的优势位分布在较低地形级别上。移动窗口法得到的景观格局指数的分布定性显示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随地形变化的梯度特征,典范对应分析结果定量显示出典范对应分析排序的前4个轴的累计土地利用景观指数—地形解释变量为96.98%,地形因子第1排序轴与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格局指数特征第一排序轴的相关系数达到0.671,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与地形因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由此可见,高程、坡度和地形起伏度这三类地形因子对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婷  汤国安  王峥  陈莉  王春 《山地学报》2004,22(4):415-420
不同的地形因子从不同侧面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或空间变异,各因子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程度与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地形发育与空间变异的内在本质,因而是地形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他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16个样本地区为实验样区,以高分辨率、高精度的1:1万比例尺DEM为基准数据,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探讨地面坡度与其他地形因子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可以有效评价地形因子对地面平均坡度的关联性。该研究方法为进行地貌多定量指标的的选择和多因子之间关联性的量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宋戈  王盼盼 《地理科学》2017,37(8):1218-1225
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DEM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明确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地形梯度特征及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在地形因子的作用下存在明显的梯度特征,旱地、水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主要分布在较低地形级别区,林地主要分布在较高地形级别区。除林地以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优势地形位均位于较低地形级别区,林地分布的优势地形位位于较高地形级别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优势区域不尽相同。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及均衡度变化趋势相同,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信息熵、均衡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服务业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廖伟华  聂鑫 《地理科学》2017,37(9):1310-1317
信息技术与电商平台的发展,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在城市服务业中,商家在电商平台上注册自己带有坐标的信息,构成了空间服务业的空间大数据源。首先建立限定距离阈值的空间关联规则数据模型,介绍该模型产生频繁项集和关联规则的方法与步骤。最后利用Python爬取糯米网南宁站的商家信息,用Apriori算法做出了10~1 000 m 6种距离阈值的空间关联规则和服务业空间频繁项集。  相似文献   

12.
廖伟华  聂鑫 《热带地理》2018,38(6):751-758
同位模式表示不同类型的实体在空间邻域内共同频繁出现的规律,是城市实体空间关联的主要表达形式,但不能挖掘出指定实体的空间关联,需要寻找新的计算方法。在城市计算的视角下,通过引入粗糙集研究城市空间关联问题发现:1)该方法能把复杂的地理空间关联问题转换成信息决策问题,在信息决策表中计算城市实体之间的空间关联等拓扑关系,计算过程和结果可以挖掘城市行业之间的空间集聚和关联问题。2)通过属性约简得到属性核可以把高维空间数据降维,找到影响空间关联的重要因子。3)该方法拓宽了城市计算的理论方法体系和粗糙集方法的行业应用。最后,通过Python爬取南宁市城市服务业数据,进行方法的验证,计算结果与成熟的Apriori算法结果,以及南宁市服务业空间关联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证明了粗糙空间关联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562,自引:23,他引:539  
史培军  陈晋  潘耀忠 《地理学报》2000,55(2):151-160
利用1980、1988、1994年的遥感影像,通过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弛法对深圳市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分类结果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了深圳上1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深圳市土地利用纺要表现为原有农田、果园用地显著减少,城镇用地沿海岸和主要公路干线迅速增加。这一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开放政策、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外资大量涌入和以房  相似文献   

14.
基于CA-ABM模型的福州城市用地扩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中国海西地区重要门户福州市为研究区,结合其地理位置多层次约束性条件,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作为元胞自动机(CA)层的转换规则,同时以2000-2015年多期LandsatTM/ETM+影像的城市用地情况为参照,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CA和多智能体(ABM)相耦合的城市用地扩张模型进行改进。然后利用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多角度、多层次地模拟福州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城市用地扩张在微观格局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的整体精度均在80%以上,模拟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改进的 CA-ABM模型模拟的点对点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高于传统的CA-ABM模型,而且模拟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的城市用地扩张分布情况。结论可为平衡城市化进程和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供重要的理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上海及周边主要城镇城市用地扩展空间特征及其比较   总被引:45,自引:10,他引:35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运用缓冲分析法对上海市区及其周边主要城镇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扩展过程主要受距中心市区(CBD)的距离的影响;2)城市用地扩展在距CBD10km范围内主要表现为上海市区扩展的空间异向性,距CBD10km范围之外城市扩展的异向性则源于不同时期、不同方向上周边城镇的异速扩展过程,并受河流、渠系等小尺度地貌格局差异的影响;3)上海主要郊区城镇扩展可分为标准型、被动扩展型、平缓扩展型和不规则扩展型。  相似文献   

16.
近30a来福州盆地中心的城市扩展进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涵秋 《地理科学》2011,31(3):351-357
位于福州盆地中心的福州市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空间快速扩展。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IBI建筑用地指数获得的建筑用地信息表明,福州市建成区在1976~2006年的30a间面积增加了105km2,增幅达到3.2倍。由于金山、快安等新城区的形成和马尾区的扩展,整个福州城区从西到东几乎连成一片,城市扩展经历了先慢后快,先北、后东、西的扩展历程。研究发现,福州城市的空间扩展并不属于工业主导型,而是第三产业推动型。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已给福州带来了一定的环境资源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建筑用地总量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空间数据关联规则挖掘缺乏不确定性处理及度量的局限性,将空间数据的不确定性和空间数据挖掘的不确定性有机结合,初步建立了空间数据关联规则挖掘的不确定性处理模型及度量指标,包括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的Monte Carlo模拟、基于不确定性空间数据的空间自相关度量和关联规则不确定性度量等,并以我国某地区环境调查数据为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Spatial relations,reflecting the complex association between geographical phenomena and environments,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solution of geographical issues. Different spatial relations can be expressed by indicators which are useful for 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issues. Urbanization,an important geographical issue,i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indicators concerning urbanization are expressed with a decision table. Thereafter,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indicator rules are extracted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rough set theory.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spatial relationship indicator rules is illustrated with data from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Shenzhen and Hong Kong,locat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Land use vector data of 1995 and 2000 are used. The extracted spatial relationship indicator rules of 1995 are used to identify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Zhongshan,Zhuhai and Macao. The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is approximately 96.3%. Similar procedures are used to extract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indicator rules of 2000 for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Zhongshan,Zhuhai and Macao. An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of about 83.6%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5~2009年抚州市域范围内普通商品住房价的数据资料,通过计算Moran’s,和LocalMoran's,系数值对抚州市域范围内普通住宅房价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域范围下商品住宅房价在整体上未表现出空间自相关性;但在局部范围不同年度间少数城镇存在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房价空间自相关特性与研究区域的空间范围,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交通网络发达程度、区域内购房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