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8~1999年南极夏季期间,中国组织实施了第三次南极内陆冰盖科学考察,深入冰盖内陆1128km,成为世界第一支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A区域开展科学考察的国家队。本文着重介绍有关考察的测绘保障工作及其成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极中山站至DomeA内陆冰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声享 《地图》1999,(3):28-30
  相似文献   

3.
4.
5.
汪汉胜  张赤军 《测绘学报》1996,25(4):247-251
本文假设地球具球对称,完全弹性和各向同性,推导了冰融相对海平面变化方程,采用汪汉胜等根据PREM模型计算的地表弹性负荷勒夫数,估算了在今后50年内,当南极冰盖消融10米时所产生的全球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6.
程晓  张艳梅 《遥感学报》2006,10(1):118-122
由于可以探测到视线向的微小形变量,重复轨道雷达干涉测量(INSAR)成为探测极地冰流的有效手段。基于ERS-1/2SAR影像的INSAR已经成功获取了南北极许多地区的冰流信息。采用最新的ENVISAT ASAR影像,利用干涉方法获得了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的首幅ASAR干涉条纹图(其中包括地形信息和冰流信息)。其与利用该地区1996年ERS-1和JERS-1数据所获得的干涉条纹进行对比表明,在格罗夫山角峰群内分布有两个冰流子系统,且状态较为稳定,ENVISAT ASAR数据在冰盖干涉测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南极冰盖部分消融对海平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假设地球具球对称、完全弹性和各向同性,推导了冰融相对海平面变化方程,采用汪汉胜等(1996)根据PREM(1981)模型计算的地表弹性负荷勒夫数,估算了在今后50年内,当南极冰盖消融10米时所产生的全球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8.
南极冰盖表面冰流速是准确估算冰盖物质平衡和预测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关键参数之一。针对冰流速提取中存在的流速过估现象,采用东南极20世纪60-80年代历史冰流速重建数据集,分析了整个东南极冰盖及不同海洋扇区、冰架/冰川过估改正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统计结果表明,东南极过估改正量的平均值约为28 m/a;在接地区和冰架前缘附近,过估改正量峰值高于其他区域,其中接地区最大过估改正量超过300 m/a。在海域尺度上,东印度洋海域在接地区和冰架区冰流速过估的现象较其余海域更加明显,其冰架区的平均过估改正量约为62 m/a;在冰架/冰川尺度上,Shirase冰川、Holmes冰川、Ninnis冰川、Publications冰架以及Totten冰川的平均改正量均超过50 m/a,高于整个东南极改正量的平均值。结合过估改正量与历史冰流速提取结果,证明改正量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冰流空间加速的规律。流速改正已应用于东南极20世纪60-80年代历史冰流速产品,对研究冰架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全球变暖影响下的南极冰盖动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图》2010,(5):12-13
近期.一座大型岛状冰山从格陵兰岛冰川脱落。这座冰山的面积大约是纽约曼哈顿岛的4倍多,可能是历史上有记录以来从冰川上崩离的最大一座。  相似文献   

10.
中山站至A冰穹考察及沿线GPS复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极中山站至A冰穹(Dome-A)考察沿线布设有GPS等精度定位点,通过用高精GPS静态定位处理软件GAMIT/GLOBK对三期观测数据的处理可知,考察沿线的GPS点以8-25m/a的速度向西北方向(冰盖边缘方向)流动,越接近冰盖边缘,运动速度赵快,最快达到100m/a;而且冰川整体上以1-5m/^2的加速度流动。同时,由冰盖的流动,引起了垂直方向0-2-1m/a的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山站至Dome A条带区域,利用2002-10~2007-09的Envisat RA2数据,对交叉点分析中的单一法、静态法与动态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动态参考算法优于其他两种算法;②反射能量是影响卫星测高确定冰盖高程变化的重要因素;③研究区域冰盖高程长期变化整体处于平衡,但其分布不均匀,恩德比地地区存在明显正增长,与ICESat一致。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介绍了GRACE和GOCE重力卫星在地球重力场模型以及局部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卫星测高的检核与校验、全球和局部海平面变化监测、内陆湖和水库水位变化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综合利用卫星重力、卫星测高以及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等技术方法监测冰川和冰盖变化的成果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南极冰盖变化监测的研究成果。对综合卫星重力、卫星测高、DInSAR、GNSS/水准、GNSS等多种技术在冰川冰盖、局部形变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于秀 《测绘通报》2007,(10):73-73
问鼎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十二勇士重返DomeA,选址建立中国南极第三站。2007年10月,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活动又将启程。拓普康凭着历年对南极科考的热情、过硬的产品和大力的支持,2007年7月24日正式人选“中国南极科考官方指定产品”。就在科考队员进军南极之时,拓普康在青岛贵都大酒店隆重召开了“拓普康携手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14.
利用ICESat交叉点分析探测恩德比地冰盖近年高程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改进卫星激光测高地面轨迹交叉点高差时间序列算法,利用各期ICESat观测值的交叉点和不同期间交叉点的高差组成高程变化的时间序列,探测东南极恩德比地地区近年来冰盖表面高程变化趋势,得到恩德比地2003~2007年冰盖高程变化趋势为4.79±0.13 cm/a.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极冰原地貌的特殊性,探讨了世界地势图上南极洲及格陵兰岛的特殊表达方式,分析了特殊高程对表达冰盖地貌形态的作用,从地图认知功能的角度,研究高程模型中高度表色彩设计的意义,表现出冰盖、陆缘冰及海洋的接触关系,最终确定南极洲与格陵兰冰川等区域的设色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南极为例,评估了不同空间分布的观测点(包括规则格网和近似等面积格网以及是否向海洋泄露区域延伸)对空间域Mascon反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位于毛德皇后地的Mascon对不同空间分布的观测值并不敏感,结果较为一致;而在位于阿蒙森海地区的Mascon,对于不同空间分布观测值较为敏感,差异可以达到80mm/yr左右。对于南极冰川总体质量变化速率(2003-2012)而言,不同观测值的结果十分相近,在90-100Gt/yr之间,但它们的空间分布会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气候和海平面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的变化规律 ,结合当前各国科学家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实验、分析 ,讨论了最近 10 0多年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和未来海平面变化趋势。海平面在今后百年尺度里 ,随气候变暖继续上升一段时间之后 ,将会随气候变冷而下降。这种时高时低现象可能会持续数百年 ,变幅不会超过 3米  相似文献   

19.
详细论述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大陆冰盖的遥感影像特征、地质特征、空间分布范围以及形成期次和环境,探讨了大陆冰盖形成的地质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20.
梁雷  郭华东  李新武 《遥感学报》2013,(2):430-438,423,429
基于改进的小波冻融探测算法,利用SMMR和SSM/I数据对南极冰盖1978年—2010年期间的冻融状况进行监测,分析了南极冰盖近31年(1978—2010)和近10年(2000—2010)的整体和区域冻融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极冰盖冻融变化受南极地区温度变化影响比较明显,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南极冰盖冻融具有南极东部和南极西部两种不同的冻融变化特征,南极西部冰盖冻融变化剧烈,南极东部冰盖冻融变化相对稳定,甚至有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