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野外实际调查资料为依据,在浅述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危害程度,探讨了灾害治理的工程措施。认为较大的沟谷比降,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储备,短历时、高强度、集中式的强降水,对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水石极为有利,同时也为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势能和物质来源,而沟口(下游)相对宽阔的扇形地又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堆积场所;泥石流类型为典型的强降雨崩塌型中频稀性沟谷型发展期泥石流,其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的界线不明显;提出了"拦+固+清淤+护+排导"泥石流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甘沟位于都江堰市龙池乡,5.12地震使沟内增加了大量松散物源。2008年9月甘沟发生泥石流,沟口的个别居民点被摧毁;因沟内物源未被全部带走,沟口的公路及居民点仍受泥石流的威胁。本文采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结合现场勘察,对甘沟泥石流形成条件、类型、发育特点、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沟属于中型、低频、中等易发、沟谷型泥石流,对沟口公路影响大,对紫坪铺库区仅为淤积。  相似文献   

3.
夏里2~#泥石流沟位于昌都市八宿县夏里乡,根据川藏铁路规划,其线路从夏里2~#泥石流堆积扇附近以夏里大桥形式经过。受2013年昌都"8.12"地震影响,夏里2~#泥石流沟流域沟谷两侧危岩崩塌普遍发育,存在较丰富崩塌和沟道松散物源,具备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对拟建川藏铁路夏里大桥构成潜在威胁。为掌握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在查明泥石流发育特征基础上,采用CFX软件对夏里2~#沟可能暴发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100 a一遇泥石流运动堆积至拟建线路附近,且淹没堵塞主河,对拟建大桥桥墩施工及安全运营构成淤埋和撞击威胁,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上游波罗水电站库区泥石流较发育,有不同类型泥石流沟130条。泥石流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多集中发育于岩性相对软弱的千枚岩、岩屑砂岩及板岩的相对宽谷段,多为黏性泥石流。流域内绝大部分泥石流处于衰退或停歇状态,现代活动泥石流规模不大,多发育于植被破坏较严重区域,对当地人民生命安全及波罗水电站水库的淤积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汶川县佛堂坝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佛堂坝沟为岷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100a来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该沟发育干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山峡谷区,流域相对高差达2470.7m,又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内,沟内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激发泥石流的高强度局部暴雨时有发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充分;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试验分析确定,泥石流具有粘度低、固体物质颗粒粗大、重度高,活动频率低、规模大的特征。根据泥石流的特征进行了泥石流分类,对该沟下游和沟口地带按泥石流危险性大小,分出泥石流一级危险区、二级危险区和安全区三级共3个区,并提出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6.
祁连县牛心山北坡刺疙瘩泥石流,严重威胁沟口附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详细勘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形成机制;评价动力学特征;运用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灰色关联法,将泥石流规模、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和不稳定沟床比作为评价因子,对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刺疙瘩泥石流泥...  相似文献   

7.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级地震,震后G544线川九路白水江流域两岸泥石流灾害风险增加,主要表现为坡面泥石流数量和规模增加,沟谷型泥石流松散物源增加。为查明震后白水江流域两岸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对拟建的G544线川九路(县城—沟口段)的危害,通过现场调查流域内公路沿线泥石流沟地形、松散固体物质、水动力等条件,结合现场试验,查明了流域两岸泥石流沟发育分布特征,对典型泥石流沟的流速、一次冲出量等重要参数进行了计算,预测了其发展趋势。根据泥石流的治理原则结合当地多年来治理泥石流的丰富经验,对沿线泥石流的治理提出了跨越工程、排导工程、管理和养护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近几年的观测表明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和龙市地处长白山脉东北部,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内常有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该市东城区具备形成泥石流的条件,泥石流发生频繁。文章根据东城区34条泥石流沟的实际调查资料,采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泥石流沟谷形态的分形特征及其在不同观察尺度下分维值的变化特征。这种非线形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区泥石流沟谷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孔泥巴沟天然状况下是一条沟谷型泥石流沟,2007年曾暴发过近百年采最大规模的一次泥石流,近两年来近沟口受采矿(大理石)影响,局部山体崩滑较为严重并形成规模近万m3的堰塞湖,加剧了未来该沟泥石流暴发的风险和规模,也使得未来该沟泥石流暴发更具不确定性和独特性针对该沟泥石流的这种特性,本文在全面阐述该沟泥石流发育的基本特征并深刻分析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未来该沟泥石流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有别于传统评价方式的全新方式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为合理评价该沟泥石流对近沟口工程建筑物的影响提供了准确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张天义  陈伟楠 《地下水》2022,(4):158-160
研究区位于新疆莎车县霍什拉甫乡11村(萨依巴格村),艾亚河河谷右岸,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发育有三条泥石流沟整体流向呈南东-北西向,沟道两侧坡体冲沟发育,沟谷形态主要呈“V”型;研究区泥石流的物源主要集中分布于泥石流沟的形成-流通区内,一次固体物质总量分别为819.63 m3;研究区泥石流水源类型为地表洪水,设计2%频率(50 a一遇)的24 h面暴雨量为58.86 mm,短时强降雨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相似文献   

11.
鲜水河下游流域处于鲜水河断裂带之南西,总体呈南北走向.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河谷地貌演化及气候条件等的控制,流域内泥石流较发育,属泥石流中等发育区.泥石流以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可见少量暴雨坡面型泥石流及古冰川泥石流.泥石流多集中发育于岩性相对软弱的板岩、千枚岩及砂岩与板岩互层的相对宽谷段,多为粘性泥石流.泥石流一般具有多期次发育特征,且规模逐次减小.流域内绝大部分泥石流处于停歇或衰退状态,现代活动性不活跃,现代活动泥石流频度低、规模小,且多发育于植被破坏较严重区域.流域内泥石流活动具有退化的特征,对当地人民生命安全及两河口水库的淤积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某水电站某泥石流沟内常年流水,属季节性排洪沟谷,水动力类型为暴雨,沟内松散物源丰富,具有泥石流发生条件。在上游区以拦挡泥石流为主,通过修建拦挡措施,减少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在下游区以防水、边坡防护及引流等措施,通过修建溢流坝截断上游水流对沟内堆渣体渗流影响;通过修建排洪渠及排洪洞引流;通过削坡、修坡进行边坡维护加固。确保了导流洞出口及上下行交通洞进出口的施工期安全及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某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江河之一,但在金沙江上修建水库,泥石流是经常遇到的地质灾害问题。文章在详细调查了库区地层岩性、构造、滑坡的前提下,结合金沙江某水库区泥石流发育与降雨、地层岩性、构造、滑坡及地形地貌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库区泥石流的类型、规模、特征及发育阶段。研究表明:(1)本库区泥石流活动历史久远,泥石流地质灾害活跃,在部分泥石流地质灾害衰退的同时,更多的泥石流沟在逐步形成:(2)水库蓄水,减小了泥石流沟的比降,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泥石流的活动性及破坏能力;(3)泥石流对水库的影响主要为输送泥沙,造成水库淤积。  相似文献   

14.
以野外实际调查资料为依据,在浅述区域地质环境概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认为陡峭的山体、密集发育的沟谷以及较大的沟谷比降、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储备,对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水石极为有利,同时也为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势能和物质来源,而下游海子湖相对宽阔的扇形地又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堆积场所,"7.29"短历时、高强度、集中式的强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素;泥石流类型为典型的强降雨坡面侵蚀型中频稀性沟谷型发展期泥石流,其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的界线较明显;提出了"拦+固+清淤+护+排导"泥石流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拦挡坝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拦挡坝设防高度决定着库容,因此确定合理的设防高度在拦挡坝的设计中极为重要。在坝址确定的情况下提高拦挡坝的设防高度可以加大库容,增强防治工程的抗灾能力,但其泄洪能力会受到影响,因此拦挡坝的库容与其泄洪能力是矛盾的。既有设计理论中泥石流峰值流量按照全流域面积汇水输沙总量计算,该理论认为每个拦挡坝的设计洪峰流量是相同的,而实质上对于流域面积大的泥石流沟,设置在上游、中游及下游的拦挡坝由于汇水面积的差异而导致泥石流峰值流量相差较大,本文作者提出了按有效汇流面积计算泥石流峰值流量的优化设计方法,用该方法设计的拦挡坝的溢流断面面积较小,从而达到提高设防高度,增大库容,提高拦挡坝的容灾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云南小江泥石流与泥石流滩地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江泥石流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属暴雨型泥石流 ,是中国四大泥石流作用区之一。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共成灾 40余次 ,直接经济损失 70 0 0余万元 ,已成为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大患。本流域泥石流是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变异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叠加形成的地质灾害 ,其活动机理包括固体松散物源形成、河流加剧冲刷切坡、强降雨或地震诱发泥石流等 3个过程。泥石流防治的根本在于控制山地荒漠化并恢复植被与生态环境。然而 ,要退耕还林就必须开发泥石流滩地 ,以安置坡地区居民 ,开发工程不仅要先治理泥石流沟谷 ,而且还要治理河床。小江农场是小江泥石流滩地开发的成功典范 ,其成功的基本条件总结 ,为泥石流滩地开发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泥石流灾害体形态确定的地貌发育程度构建了泥石流灾害的评价模型,并将熵理论综合应用于泥石流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兰州地区山谷泥石流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评价模型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震后映卧路沿线泥石流发育分布呈面积广、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调查结果公路沿线主要发育泥石流两类57条,其中沟谷型泥石流28处,坡面型泥石流29处,沟谷型泥石流以大型—特大型为主,坡面型泥石流以小型为主;针对该区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提出了生物防治和工程治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对映卧路的防灾减灾工程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之后,研究其发展趋势是做好舟曲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通过现场调查和搜集历史数据,分析了泥石流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认为三眼峪沟爆发泥石流的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依然存在,“8.8”特大泥石流的下泄量体积仅180×10^4m^3,仅为总物源的1/15,大量的松散物质仍然堆积在沟谷内,三眼峪仍然具有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三眼峪沟泥石流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频率和规模将呈现增大的趋势,灾后泥石流堆积扇上人员、住房和基础设施减少会使泥石流造成的灾害损失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