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沙群岛马尾藻种类较多,我们已在本刊12集上发表了“西沙群岛马尾藻科研究Ⅰ”,报道了五个种。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继续报道以下六种(其中包括四新种和两新记录),即:叶囊马尾藻S. phyllocystum sp. nov.,细囊马尾藻S. parvivesiculosum sp. nov.,西沙马尾藻S. xishaense sp. nov.,陀螺叶马尾藻S. turbinatifolium sp. nov.,粉叶马尾藻S. glaucescens J.Ag.,厚叶马尾藻S. crassifolium J. Ag.。新种的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徐凤山 《海洋与湖沼》1992,23(2):211-213
笋螂科一新种——中华笋螂Pholodomya(Nipponopanacca)sinica sp. nov.系于1981年采自东海冲绳海槽。新种的主要特征是壳表具粗糙的同心生长纹,较大的粒状突起遍布壳的表面。在壳顶附近这些粒状突起呈放射状排列,在壳的近边缘处则排列无序。  相似文献   

3.
刘师成 《海洋学报》1994,16(2):95-100
本文用光镜(LM)、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在光镜下难以分辨的主要采自海南省西沙群岛的硅藻共6属13种,其中有4个新种,3个新记录种和1个新记录属(以*号为记),它们是:Synedracy clophoroides sp.nov.,* Cyclophera tenuis,Plagiogramma parva sp.nov.,Plagiogramma pandurata sp.nov.,P.atomus,P.reimeri,Opephora elliptica sp.nov.,O.martyi,O.olsenii,O. sp.*Fragilaria brevistriata var,elliptlca,*F.construens和Pseudostaurosira brevistriata.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沿海和平水母科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中国东南沿海和平水母科2新种,即八辐和平水母Eireneoctonemalis sp.nov.和黑疣真瘤水母Eutimakrampi sp.nov.。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鳃为材料 ,用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 ,研究了砂海螂 Mya arenaria L innaeus的核型 ,其核型公式 2 n为 34,2 4 m+ 10 sm,染色体总臂数 NF为 6 8。无端部和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也无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砂海螂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砂海螂(Mya arenaria Linnaens)是我国北部沿海的一种大型埋栖型双壳类.广泛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海、白令海、北美东西海岸、日本和朝鲜沿海等地[1].它个体肥大(壳长可达13cm以上),肉嫩味美,出肉率高,适应性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极有增养殖开发价值的海洋贝类.  相似文献   

7.
本文审查了中国南海感棒水母科、触丝水母科、玛拉水母科和帽冠水母科有关种类。记述了二个新种:隆脊真唇水母,新种Eucheilota carinata sp.nov.和南海盐生水母,新种Halopsis nanhaiensis sp.nov.和二个新记录属种:十字胃水母Staurostoma sp.及阿弗罗八拟杯水母Octophialucium aphrodite(Bigelow,1928)。编制了触丝水母科和玛拉水母科所有已知属和分种的检索表。此外,还简介了中国南海感棒水母科、触丝水母科、玛拉水母科和帽冠水母科已知种类名录及分布。模式标本保存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采自我国近海的玉蟹科Leucosiidae 两新种:尖齿拳蟹(新种) Philyra acutidens sp.nov. 及假珍珠玉蟹(新种) Leucosia pseudomargaritata sp. nov.。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拳蟹属Philyra及玉蟹属Leucosia系玉蟹科中种类较多的两个属,我们收藏上述两新种的标本数量较多,前一新种产于渤海、黄海及东海北部,后一新种产于南海,尤以北部湾数量较多;它们与亲缘种十分相似,甚至容易造成误定。本文除详细描述新种特征外,还与近似种作了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9.
黄加祺 《海洋学报》1999,21(4):92-95
中国海域水螅虫纲(Hydrozoae),花水母目(Anthmedusae),棒状水母科(Corymorphidae)的真囊水母属(Euphysora)经研究有3个新种:褐色真囊水母(Euphysora brunnescentis sp.nov.)、刺胞真囊水母(Euphysora knides sp.nov.)和硬手真囊水母(Euphysora solidonema sp.nov.),对此予以详细的描述报道.模式标本保存于厦门大学海洋系.  相似文献   

10.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2004,35(2):156-158
对2002年5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南沙群岛诸碧礁海洋底栖生物调查中采集的一批海洋软体动物标本进行整理研究,发现了属于软体动物门、鹑螺总科中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记录,分别为嵌线螺科Ranellidae中的一新种:南沙蝌蚪螺Gyrineum nanshaensis sp.nov.;扭螺科Personidae中的一个新记录:小扭螺Distorsomina pusilla(Pease)。  相似文献   

11.
绿球藻目两新种及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松 《海洋与湖沼》1990,21(4):343-345
1982—1987年,作者先后在安徽的36个县(市)和地区,共采集藻类标本约1000号,已鉴定出属于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的植物约150种。 本文报告的是其中的两个新种(Actinastrum subcornutum and Crucigenia setifera)及1个新变种(Tetradesmus cumbricum var. graeilis)。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标本室和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藻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一个以带有定时器的低功耗微处理机为主体的温度记录器。其定时器用于开动微处理机,可由一个开关定为0.5、1、3或30分钟。仪器通过处理一个电容器向热敏电阻放电的时间来测量温度。仪器在工作中能显示温度值,并把温度值保存在微处理机的RAM之中。总共资料容量为2816次测值,量程为0~35℃,精度±0.1℃,分辨±0.02℃。 温度记录器具有液晶显示器,可直接读出温度值,配有标准计算机接口RS-232,能把保存的资料方便地倒给个人计算机。 这项工作是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A.Bradley博士指导的。他提出的原理对研制可靠而廉价的温度记录器是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两个新的群落多样性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兰平 《海洋科学》1999,23(1):25-28
群落多样性是生物群落的重要生态学特征,反映群落自身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目前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极为活跃的领域[1]。关于群落多样性的概念和衡量方法马克平1993年、1994年,BriggsJ.C.1994年,BickmanM.1968年已有评述。但过去各种衡量方法采用的多样性指数只注重洋方大小和物种丰富度,忽视了物种在分类学上存在的多样性差异,而本文介绍的两个应用于海洋底栖生态学研究的新指数[6],包含了这方面的信息,并同其他几个常用的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1过去常用的几个指…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53,1954,1956,1976,1986,1987年等数年中,采自江苏南京、苏州、东台等21个市县的标本中的4新种,即:南京丽藻(Nitella nanjingensis)、繁枝鸟巢藻(Tolypella ramosa)、单生轮藻(Chara unica)、矮冠轮藻(c. brevioronula),一新纪录——安氏丽藻(Nitella annandalei)。  相似文献   

15.
爱神螺科(Eratoidae)是宝贝总科中的1个小科,均为小型动物,全世界分布的种类也很少,最多不超过40种,故以往我国很少有人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至今仅报道过3种(Yen,1936; Kuroda,1941;张玺等,1975)。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40余年在全国沿海搜集到的标本,整理鉴定为7种,分隶于3属2亚属,其中有2个新种和2个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绿球藻目的新种和新变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饶钦止和沈国华等人于1950、1952、1955和1990年自湖北、江苏、广西和黑龙江等地采得标本,经鉴定表明,它们为中国绿球藻目,分隶于6属的8个新种和4个新变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任先秋 《海洋与湖沼》1989,20(5):466-473
于1986,1987年在南海珠江口浮标上采到(严文侠采)无柄蔓足甲壳动物标本。经本文作者鉴定,系两新种——珠江藤壶Balanus zhujiangensis sp. n.、美丽藤壶 Balanus pulchellus sp. n. 和一新记录——皮氏小笠藤壶Tetraclitella pilsbryi (Utinomi,196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从大头狗母鱼Trachinocephalusmyops的消化道内检获细尾属1新种:厦门细尾吸虫,新种Eriepturusxiamenensissp.nov.。新种与狗母色细尾吸虫E.trachinocephaliYamaguti,1970和带鱼细尾吸虫E.trichiuriGuetShen,1978相似,但它们可以从虫体大小和虫卵大小以及其他形态特征相区别。  相似文献   

19.
西藏原生动物肉足虫一新种和两新亚种的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韫芬 《海洋与湖沼》1981,12(4):358-361
中国科学院青藏综合科学考察队于1966、1973—1976年在西藏全境采集了大量的水生生物标本,作者从中共观察到原生动物458种,其中肉足虫170种,纤毛虫288种。关于西藏原生动物的分类区系、地理分布、生态特点等已另有报道。本文仅对匣壳虫属Centropyxis中一新种、二新亚种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隆头鱼之一新属新种——尖尾新丝隆头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几年的西沙群岛鱼类区系调查中,我们曾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和永兴岛附近水域,先后三次采到5尾前所未曾见过的隆头鱼类标本,经过比较研究后,认为是一新属、新种,定名为“尖尾新丝隆头鱼”,(Neocirrhilabrus oxyurus gen. et sp. nov.)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