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海洋学   10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西沙羣島魚类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较大的一个岛群,位于海南岛东南,由一大群珊瑚岛礁所构成,按其散布形势,可分为东西两群,东群包括7个小岛,以永兴岛面积最大;西群有8个小岛,其中以甘泉岛为主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等单位,曾于1956—1958年间先后组织了生物考察队到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石岛、北岛等岛屿进行采集调查。本文即依据考察队所采到的鱼类标本加以整理鉴定写成的,初步分析结果计有119种,分隶于70属、41科,其中28  相似文献   
2.
成庆泰 《海洋科学》1982,6(5):62-62
澳大利亚的悉尼(Sydney)港是该国的最大海港之一,人口约三百余万,港湾交错,环境优美,也是国际旅游胜地之一。1981年9月7日至11日,就在这里召开了“印度-太平洋鱼类分类区系和演化国际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of Indo-Pacific fishes)”。出席  相似文献   
3.
中国鲽形目鱼类地理分布及区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庆泰 《海洋与湖沼》1963,5(4):346-352
鲽形目为海洋底层鱼类,多栖息于陆棚浅海水域,仅有少数种类在索饵期进入江河。有些种类在生殖期作短距离移动,其游泳力不强,一般皆不作长距离洄游。鲽形目鱼类对水温的适应随种类不同而异,例如,大口鳒Psettodes erumei(Bloch & Schneider),冠汉鲽Samaris cristatus Gray等,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海区;相反,另一些种类如光鲽Liopsettaglacialis Pallas,棘鲽Acanthopsetta nadeshnyi Schmidt等,则生活于寒温带与寒带。因鲽形目鱼类活动范围较狭,对水温适应的要求比较严格,故为研究鱼类区系与地理分布的良好资料。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土五千年前海产鱼类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朝殷墟甲骨文中有象形文字“鱼”字的出现,到了春秋战国,管子治齐以“渔盐致富”实为利用海鱼资源一例证。但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我国古代人民如何利用海鱼资源?能捕到哪几种海鱼?由于资料缺乏,迄今还是一个空白。 1974—197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5.
1960年2月10日在我国海南岛以东外海,水深210米,首次采得蜥(鱼衔)科(Draconettidae)鱼类3尾。经鉴定,其中一尾为蜥(鱼衔)Draconetta xenica Jordan et Fowler,1903;另两尾,在与其他记载过的种类比较研究后,认为是一新种,根据体具深褐色珠形斑点,定名为珠点蜥(鱼衔)Draconetta margarostigma sP.nov.,现描述如下。 珠点蜥(鱼衔)Droconetta margarostigma Cheng et Tain sp.nov(图1) 背鳍Ⅲ,14;臀鳍13;胸鳍25;腹鳍1-5;尾鳍12。  相似文献   
6.
南海深海鱼类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在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面积最大,而其大陆架宽度则较狭窄,水深在200米以上的深海水域相当广阔。我国过去关于南海深海鱼类的研究报道极少,1962年《南海鱼类志》中曾记载过少数深海鱼类,但具有确切深度记录的仅有8种。在国外文献中,Gilbert和Hubbs(1920), Schultz(1938), Abe(1974 , 1975, 1976 )等曾报道过数种。 本文材料是1959-1960年在海南岛以东海域,水深200-1100米进行底栖生物拖网时所获得的标本。鉴定结果,共71种,分隶于37科,12目,其中34种为我国新记录,7种是我国在南海首次记录。 文内凡是我国新记录的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有外形图,有些种作了分类上的讨论;对我国有过记录的种,只记有地理分布和标本采集记录。此外,就现有资料并参考有关深海鱼类文献,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深度分布也作了初步分析。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拖网次数不多,本文仅为南海鱼类区系提供了一些初步资料。丰富的南海深海鱼类区系,随着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1956—1964年间,采自南海的若干鳍科鱼类标本,其中有12尾与曾记载过的其他种类稍有差异,经解剖比较研究后,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点线石斑鱼Epinephelus stigmogram macus sp.nov.,其正模及副模标本均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现描述如下。点线石斑鱼(新种)Epinephelus stigmogrammacus sp.nov.(图1—3) 背鳍Ⅺ-14;臀鳍Ⅲ-8;胸鳍16(稀少为17);腹鳍Ⅰ-5;尾鳍17。侧线有孔鳞62-63(13-14)/(36-37)。  相似文献   
8.
中国隆头鱼之一新属新种——尖尾新丝隆头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几年的西沙群岛鱼类区系调查中,我们曾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和永兴岛附近水域,先后三次采到5尾前所未曾见过的隆头鱼类标本,经过比较研究后,认为是一新属、新种,定名为“尖尾新丝隆头鱼”,(Neocirrhilabrus oxyurus gen. et sp. nov.)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南海经济鱼类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庆泰 《海洋与湖沼》1959,2(4):278-283
南海是我国的热带海,位于广东之南,东临菲律宾,南接婆罗洲,西界印度支那半岛,北以台湾海峡与东海相连。南海在我国海洋中面积最为广阔,海中岛屿星布,共计有560多个,依其构造和分布,可分力二类:一为近陆岛,沿岸诸岛属之,共400多个,例如硇州岛、海陵岛、上下川岛、万山群岛、南澎列岛、南澳岛等,这些岛屿多集中在近岸江口一带,由于大陆江河的吐泄,而带来了大量有机和无机质,故在岛屿的附近形成了天然的渔场和产卵场,亦为近海渔业的优良某地。另一为海洋岛,均属于珊瑚岛或沙岛,共160多个,分成东  相似文献   
10.
黄海和东海经济鱼类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古书中,关于海产鱼类的研究很早就有记载,例如汉郭璞的尔雅释鱼、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鳞部等等著作。近代黄、东海鱼类区系的研究自1844年Richardson始,继之有:Basilewsky 1855、G(?)nther 1873、Boulenger 1895、Jordan & Seale 1905、Jordan &Starks 1906、Regan 1908、Rondahl 1924、Oshima 1927、寿振黄1929、伍献文1929—32、朱元鼎1931—58、伍献文和王以康1931—33、陈兼善1935—48、方炳文1934、顾光中1933、王以康1933—35、汤独新1934—37、林书颜1935—38、张春霖1935—55。尤其是解放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上海水产学院,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