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第三纪转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沉积体系组合,构造地层分析和岩浆热流体标志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柴达木第三纪转换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过程,笔者认为:柴达木第三纪盆地是以扩展裂陷为主的单型盆地,可划分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洪积扇-近岸浊流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常态湖三角洲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形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滨浅湖-砾质辫状河沉积,近岸水下重力流-中深湖-扇三角洲,扇三角洲-中浅湖-河流三种湖盆充填形式。依据古构造运动界面和相应整合界面,将第三纪盆地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分别对应于台裂陷,伸展扩张裂陷和转换坳陷三个发展过程。柴达木第三纪转换争盆地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作用,同时喜马拉雅运动等运程应力作用对盆地的演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 山东境内,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广泛分布。这些盆地中,特别是早第三纪这个时期形成的盆地中,不仅有煤、自然硫矿床,而且赋存盐类矿床、天然气和石油。本文仅就山东早第三纪沉积盆地的特点;山东早第三纪沉积盆地的演化;山东早第三纪沉积盆地的类型及其与自然硫、盐类矿床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白垩纪─早第三纪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永  傅德荣 《地球学报》1996,17(1):32-40
塔里木西南部白垩纪-早第三纪沉积特征表现为5次海进-海退旋回。由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及随后对塔里木盆地的持续性挤压,造成塔里木周缘的挠曲下沉,同时古特提斯海水从西部侵入盆地,形成相应的沉积旋回。白垩纪-早第三纪塔西南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早白垩世为继承性走滑-断陷盆地;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为前陆盆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青海玉树囊谦第三纪盆地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盆地沉积特征及地层生物入手,通过分析早第三纪囊谦盆地气候环境,认为属湿润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盆地岩相古地理揭示,盆地早期为反映构造活动强烈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组合;晚期为反映构造稳定的河流-湖泊-小型扇三角洲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5.
一系列中小型早第三纪红色盆地出露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它们是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因陆壳变形和高原隆升产生的。典型早第三纪盆地的地质填图和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及构造、沉积和岩浆热事件的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盆地具有两阶段构造-沉积特征,即早期受控于逆冲挤压背景,盆地接受底部冲积扇体系的粗碎屑岩段沉积,局部伴有岩浆活动;晚期受控于走滑-拉分背景,盆地充填湖泊-三角洲体系的含膏砂泥岩段夹薄层灰岩,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作用。青藏东北缘早第三纪盆地在盆地构造格架、沉积层序结构、沉积物组成和岩浆活动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演化。盆地古水流统计和岩浆岩4 0 Ar/ 3 9Ar定年结果表明,青藏东北缘早第三纪盆地沉积物主要形成于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 (38~ 2 9Ma)。盆地沉积型式和岩浆活动受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早期逆冲挤压和走滑-拉分构造格局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王华 Courel  L 《地学前缘》1999,6(B05):157-166
从法国中央地块晚石炭世的3个内陆山间小型断陷聚煤盆地厚煤层的成因标志和沉积特征出发,讨论了这些煤层独特的堆积机制及其沉积-构造条件,并与中国东北早第三纪抚顺盆地超厚煤层的沉积条件做了比较分析,指出了2人大陆间在厚煤层的堆积背景与条件方面的差异性和共同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东北地区早第三纪聚煤规律研究黄振裕(东北煤田地质局沈阳测试研究中心,沈阳110011)关键词早第三纪,聚煤规律,东北地区,沉积盆地我国东北地区发育有早第三纪含煤地层,是仅次于晚保罗世的另一个重要聚煤期,形成了一系列大型煤田,煤层集中,厚度大,储量...  相似文献   

8.
楚雄盆地含油气系统分析及勘探目标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楚雄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南大陆边缘上发育起来的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前陆盆地与晚白垩世-第三纪陆内湖盆叠置的构造-沉积残留盆地。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北缘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次沉降和降升变化,侏罗系沉积作用分布于整个盆地,中、晚侏罗世盆地内地层遭受广泛剥蚀。白垩纪沉积物局限于盆地东部,最大剥蚀区在盆地东南部。下第三系沉积集中于断裂带控制的断陷盆地中,剥蚀主要在盆地东部和南部。根据南北向平衡剖面分析,早侏罗世盆地为南北挤压,晚侏罗世盆地拉张松驰形成东西向断层;白垩纪受东西向挤压,早第三纪为南北向拉张。东西向平衡剖面分析表明:在盆地内存在一条规模巨大的南北向巨型隆起,隆起形成干早白垩世早期延续到晚白垩世晚期。盆地经历了早侏罗世前挤压推覆,侏罗-白垩纪松驰下陷,白垩纪盆地西部及中部隆升,晚白垩世-早第三纪盆地受南北向拉张作用。形成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晚第三纪挤压降升。  相似文献   

10.
分布于芦山-天全地区的大溪砾岩与晚白垩世灌口组、老第三纪名山组属同期异相沉积,大溪砾岩为一大型冲积扇体,该扇体向南东逐渐过渡到以灌口组、名山组为代表的湖相沉积,系陆相盆地中一个典型的冲积扇-湖泊沉积组合实例。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盆地孢粉组合、主要组分和盆地充填物质的颜色、性质、结构及原生沉积构造,对第三纪西宁-民和、贵德-化隆盆地进行沉积环境、植物群落分析,揭示出自古新世-上新世不同地质植被面貌及其所代表的古气侯特点,将盆地古植被、古气侯 化划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并初步探讨植被演化与高原隆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疆库车盆地第三纪形成的陆-海过渡碳酸盐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天锐 《沉积学报》1984,2(3):48-59
新疆的库车-拜城-阿克苏一带,广泛沉积中、新生代沉积,从沉积物组合、分布范围等特点考虑,三叠系至下第三系的沉积基本是在天山山前拗陷范围内的盆地中进行的,特别是早第三纪时期,浅水盆地蒸发岩相更为明显,而至晚第三纪,边缘凹陷的特点才逐渐表现出来,因此,本文将这一范围仍称之为库车盆地。  相似文献   

13.
可可西里盆地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是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第三纪沉积盆地,对于研究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和地壳短缩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盆地保存的始新世-渐新世早期风火山群和雅西措群主要由碎屑岩和泥岩组成,厚度为5452.8,碎屑岩的物源区分析表明,风火山群主要来自于南部的唐古拉造山带二叠-三叠纪地层,而雅西措群主要来自于南部的唐古拉、白日榨加和黑石山-高山造山带,剥蚀深度加大至石炭-二叠纪地层,它们的同积演化过程是盆地南部造山带老第三纪构造隆升持续加强的结果,表明在雅西措群沉积时期青藏高原北部已经隆升至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梅河口盆地位于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北段分支断裂 抚顺—密山断裂带中,该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第三纪聚煤带。在该断裂带中发育有一系列聚煤盆地,梅河口盆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据沉积相推测该盆地宽约5km,长约26km,总面积约150km~2。断裂带内的第三纪盆地是中国东部早第三纪裂陷作用的产物,与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的演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处于统一的古构造应力场中,盆地的演化过程也表现出伸展与走滑的双重控制。梅河口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划分为盆地裂陷期和盆地反转期两幕。盆地裂陷期主要在区域右旋张扭体制作用下。发生断块活动,发育一系列高角度同沉积正断层控制断块,盆地反转期主要在区域左旋压扭体制作用下,发生构造反转,致使盆地中部分同沉积正断层发生逆转,部分断凹和断隆发生转化。梅河口盆地总体沉积充填序列与中国东北晚中生代断陷盆地充填序列模式相似,可分为5段。由下向上分别为:底部粗碎屑岩段、主要含煤段、含油泥岩段、上含煤段和上部粗、细碎屑岩段。把它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梅河口盆地充填序列的厚度明显偏小;较深水湖相段发育较薄;主要厚煤层分布于较深水湖相段下部。梅河口盆地充填序列可划分为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白垩-第三纪盆地地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显球 《广东地质》1999,14(3):53-57
广东省白垩-第三纪盆地计有108个,总面积约3*10^4km^2,。盆地的分布受北东向深大断裂控制,多数沿北东向,少数沿北向向和东西向,呈带状,串珠状。盆地的沉积厚度一般为1000-4000m。盆地的岩相岩性变化大,沉积类型多样,普遍发育河流相粗碎屑岩,湖相泥质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  相似文献   

16.
景谷微型断陷盆地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泽恒  王崇镐 《地质论评》1988,34(5):422-429
本文根据70年代初所取得的大量钻井资料,结合作者近年来的野外实地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对位于滇西兰坪思茅中新生代拗陷中的微型断陷盆地——景谷盆地的沉积特征、沉积相作了初步研究。景谷盆地为晚第三纪早期形成的一个微型地堑型断陷盆地,面积83km~2;在晚第三纪时期,盆地充填了厚达2400余米的陆相砂泥岩含煤地层,重要的沉积包括:水下冲积扇沉积,滨浅湖沉积及半深湖至深湖沉积,这些沉积已成为盆地中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作者还探索性地建立了景谷微型断陷盆地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以东沉积盆地与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行山以东沉积盆地叠置在华北克拉通之上。燕山运动使该区与胶辽隆起、山西隆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断裂隆起区。该区中晚元古界-古生界均被剥蚀殆尽,中生界有部分残留。早第三纪初,构造应力场发生变化,本区发生断块破裂和陷落,变为西高东低的构造格局,并以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为主,发育并围限了一系列地堑、地垒或阶梯式断块。陆续沉积了4~5km的河湖相沉积物。沉降与沉积中心随盆地演化过程作有规律的定向迁移,伸展量较大的断陷沉降量也较大,生油岩也就越丰富。晚第三纪,松散沉积平铺于早第三纪的垒堑结构上,呈现大型平原地貌。同时,应力场也发生了变化,使早期裂陷伸展形成生油凹陷,为烃类转化、运移提供了温压条件。由于生储盖条件的不同配置,造成了不同的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18.
晚第三纪盐源盆地位于夹持于鲜水河断裂与红河断裂之间的川滇块体的东南缘,并夹于木里弧与盐源弧形构造之间。为东西向展布并向南东凸出的弧形盆地,盆地中充填了巨厚的同构造期的磨拉石,是一个由顶底不整合面限制的构造层序,具有总体先向上变细后向上变粗变浅的完整沉积旋回;盆地自南而北的充填样式总体显示为冲积扇(水下扇)-深湖-湖沼-河流冲积平原,为一个南厚北薄楔形盆地,沉只特征表明该盆地具有单断张性盆地的充填特性,川滇块体向南东挤出作用使该区由原来的挤压状态下逆冲系统转变为引张状态下的向南东的构造逃逸系统,从而在川滇块体内形成晚第三纪盐源盆地,盆地的长轴垂直于川滇块体南东向挤出方向。因此,晚第三纪盐源盆地是大陆块体侧向挤出作用的沉积响应,沉积物的时代研究表明川滇块体这次挤出构造事件出现的时间为晚中新世-上新世,其与Tapponnier(1986)大陆块体侧向多期挤逸模式最后一期挤出事件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刘宝成  袁力 《吉林地质》1994,13(1):69-79
黄松甸子砾岩型金矿床位于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活动带,长白-春化裂谷的北端春化盆地内。矿体赋存于第三纪冲洪积层底部粗碎屑沉积中,为一河流冲积扇沉积矿床。成矿物质来原为中性-中酸性岩类及赋存于其中的热液脉金矿化体。重砂矿物除自然金外还见有30余种其它矿物,并伴生可供综合利用的有益矿物钛铁矿和锆石。  相似文献   

20.
大陆裂谷盆地钾盐矿床特征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成林 《地球学报》2013,34(5):515-527
全球板块运动对表生成钾控制明显, 即从古生代到中新生代, 从巨型稳定克拉通陆表海盆成钾, 到中生代特提斯海域海盆成钾, 再到新生代的大陆裂谷盆地成钾, 地球表生成钾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成钾物质来源从海水补给为主, 转变为非海相(以火山活动带来深部物质和陆表水)与海相混合型, 甚至以非海相深部物质补给为主。全球裂谷成钾时期正好处于Pangea超大陆解体及新特提斯洋闭合时期, 成钾的裂谷型蒸发岩盆地也主要位于这两个构造域内, 这些进一步表明裂谷成钾是地球板块构造运动演化历史的必然结果。典型的裂谷盆地钾盐矿床有: 大西洋裂谷形成初期沉积的刚果(布)白垩纪钾盐矿、欧洲大陆莱茵地堑第三纪钾盐矿、非洲大陆埃塞俄比亚达纳基尔钾盐矿等; 同时, 还有众多裂谷盆地蕴藏有富钾卤水矿, 如死海裂谷富钾卤水、东非大裂谷一些富钾盐湖、美国加州索尔顿海高温富钾热卤以及中国江陵凹陷富钾热卤等。这些钾盐矿的共同特点是: 盆地内发育火山岩和温热泉, 具有深源补给的明显特征; 尽管裂谷盆地规模一般很小, 但形成的钾盐规模最大可达数十亿吨。总结世界大陆裂谷盆地钾盐矿床特征、物质来源与成矿作用, 提出了大陆裂谷型小盆地成钾模式。其裂谷成钾过程可分解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地表盐湖-太阳能作用, 第二阶段, 埋藏-岩浆热能作用; 成钾作用有三个, 即蒸发沉积作用、沉积后淋滤改造作用和埋藏变质改造作用。中国中新生代裂谷型盆地比较发育, 进一步研究大陆裂谷盆地成钾作用, 可以为此类盆地找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