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阐述了岛屿综合的内容和原则。介绍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概念并给出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定义,研究并证明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特性。分析了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岛屿综合的内容和原则.介绍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概念并给出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定义,研究并证明了双向缓冲区算法的特性.分析了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的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利用双向缓冲区算法综合海图岛屿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海岸线自动综合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要素自动综合一直是自动制图综合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对海图线要素的自动综合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对数字海图要素的自动选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海岸线制图综合的基本原则和分形、分维方法在海岸线自动综合中的应用.在对线状要素的分布规律和特征以及制图综合指标的确定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岸线自动综合的量化、模型化、算法化的一些具体实现方法,初步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海岸线自动综合.  相似文献   

4.
线状要素是海图上大量存在的最基本的制图要素,求解两线状要素间的最短距离一直是海上航行的重要研究内容,且在其他方面也有重要应用.讨论了"不作离散转换的两线要素间距离的求解"、"一线要素转换成离散点的两线要素间距离的求解"和"缓冲区分析法"等几种基于矢量数据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5.
缓冲区分析(Buffer Analysis)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缓冲区生成分点、线、面三种,其中线状目标缓冲区生成是关键和基础。本文将线状目标缓冲区的生成分为每个线状目标缓冲区多边形独立生成过程和所有线状目标缓冲区多边形重叠合并过程两个阶段,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矢量算法。  相似文献   

6.
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缓冲区分析常重影响范围轻影响力值、重静态缓冲轻动态缓冲、重缓冲半径轻约束条件,缺乏顾及多方要素的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的问题,该文基于分析对象、距离属性及约束条件3个基本要素构建了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设计了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的实现方法,并从河面宽度、哨岗监控以及噪音扩散不同应用视角验证了综合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可有效综合多种缓冲要素的复合作用,适用于多样化的缓冲区分析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一种有效的线状缓冲区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冲区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本文对线状缓冲区算法做了进一步改进,提出一种基于轴线转折点旋转生成线状缓冲区的算法,简化了线状目标缓冲区边界的生成过程,较好地解决了双线的等宽性.最后用实验数据对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50万军事交通图数据库为基础,探讨并研究了数据库支持下的自动制图综合的理论,方法和实施过程:重点研究了地图内容的选取、线状要素的化简和重迭要素的移位问题;尤其是对图形要素的移位,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检查线状要素之间图形重迭的方法及自动移位的具体措施,并给出了用于程序运行的一些详细算法。  相似文献   

9.
孙立新  黄鸣 《东北测绘》1998,21(3):16-18
缓冲区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缓冲区生成分点、线、面三种,其中线状目标缓部眍生成是关键和基础。本文将线状目标缓冲区的生成分为每个线状目标缓冲欧 独立生成过程和所有线状目标缓冲工多边形重桑合并过程两个阶段,并分别给同了相应的矢量算法 。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客观综合自然规律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的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i  Z 郭庆胜 《武测译文》1994,(1):49-58
本文叙述了一套基于所谓客观综合自然规律的自适应线状要素综合的新算法。简要讨论了已有的线状要素综合的缺点,并叙述了它们的算法。还把这些新方法的功能同手工制图过程及很多地理信息系统中现有标准方法的功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缓冲区边界相向逼近求交模型的曲线间中心线生成算法,利用SuperMap Objects控件在VC++环境下对算法性能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编程实现难度低、中心线形态可控、可适应较复杂的曲线形态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符合"安全性"要求的数字水深模型(DDM)正向滚动球变换应用局限的基础上,根据高保真DDM多尺度表达评价标准中对水深值准确性、严密有序性及地形信息等级嵌套性的要求,从顾及"保真性"原则的DDM多尺度表达需要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双向滚动球变换的DDM多尺度表达算法。分析了海底地貌特征点在DDM双向滚动球变换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根据DDM正向滚动球变换的尺度依赖特性,计算出了一定尺度下海底地貌的横向分布范围与纵向分布高度,建立了DDM多尺度表达中细部(骨架)地貌的判定准则。通过保留给定尺度下DDM中的骨架地貌,使海底地形的整体变化趋势得到了保持,满足了DDM多尺度表达对水深值准确性的要求;论证了DDM单值曲面等距离面变换的水深序同构特性,通过对给定尺度下的细部地貌进行DDM双向滚动球变换的等距离面提取,使海底地形的局部起伏形态得到了保持,满足了DDM多尺度表达对水深值严密有序性的要求;从满足DDM多尺度表达对地形信息等级嵌套性的要求出发,分析了DDM双向滚动球变换中尺度因子与地形信息等级单元逻辑包含关系的不相关性,论证了任意尺度因子条件下具有的相应等级地形信息范围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克服了DDM正向滚动球变换存在的无法保留负向骨架地貌和保持海底局部地形起伏形态等不足,可有效保留DDM中骨架地貌并综合细部地貌,满足顾及"保真性"原则的DDM多尺度表达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结构光提取目标表面三维信息,对被测目标进行检测,是各种检测系统中常用的方法。由于激光具有方向性好,光能分布集中等优点,所以很多检测系统都采用激光作为检测光源。本文在分析了线型激光图像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旋转件在线同轴度检测系统所采用的红色激光条纹图像提出了一种精确、快速、稳定的激光线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针对遥感图像基于树结构实现的动态规划半自动线特征提取算法。在线模型的约束下 ,线特征的搜索过程很容易描述为一个多阶段决策的优化计算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线特征模型 ,使之可以同样适合于遥感图像中的明、暗线特征的提取。并采用一种双向预测技术 ,使之也可适用于较大曲率线特征。最后利用树结构和动态剪枝技术实现整个线的半自动提取过程。实验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c/Info的线状要素制图综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图综合是当前地图学家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前沿问题,在地图中线状要素所占比重往往最高,因此它是制图综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线状要素制图综合的特点及Arc/Info软件的综合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rc/Info解决线综合问题的策略;然后以土地利用专题图作为实验数据,给出其在Arc/Info中的实现算法,同时对不同的实现方法进行比较,最后分析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几何特征约束的建筑物点云配准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人工建筑物表面存在的几何特征关系提出了基于几何特征约束的建筑物点云配准算法,根据点云数据中平面与平面重合关系,推导点在平面上和平面法线平行的2种线性不等约束条件。在6独立参数模型中增加几何特征约束的不等约束条件组成了附有约束条件的配准模型。通过对建筑物3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详细分析了几何特征约束配准算法的处理结果。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几何特征约束条件可以合理地改善3维空间转换参数解算结果,提出的配准模型较适合于人工建筑物点云数据的配准。  相似文献   

17.
方敏  霍亮  宋磊  鲍鹏  王锐  田军 《测绘通报》2018,(3):66-70
同名要素匹配是空间数据集成、更新和融合的关键技术。针对要素匹配中不同尺度数据构成差异但拓扑结构相似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相似度的线要素匹配方法。该方法以线要素节点为主要特征,选取了方向、距离等相似性度量指标,并构建了拓扑、方向和距离三类约束,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拓扑关系和空间位置的匹配模型,实现了线要素特征点的相似性匹配。采用大规模道路网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能够有效解决复杂线要素匹配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长距离网络RTK参考站间双差整周模糊度快速解算方法,该方法利用双频载波相位模糊度间的线性关系确定宽巷模糊度,然后选取双频载波相位的备选模糊度组合,通过计算参考站间对流层误差和轨道误差等非色散误差,对双频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进行搜索。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快速、可靠地解算长距离参考站间的双差整周模糊度。  相似文献   

19.
BDS网络RTK中距离参考站整周模糊度单历元解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BDS网络RTK中距离(50~100 km)参考站间的双频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单历元解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B1、B2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间的线性关系选取B1、B2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备选值。利用双频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备选值计算双差电离层延迟误差,根据参考站各卫星电离层延迟误差间的空间关系,使用双差电离层延迟误差构建双差电离层延迟误差的线性计算模型。通过双差电离层延迟误差线性计算模型的建立搜索和确定B1、B2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经CORS网实测数据试验算例的验证,该方法只需一个历元的观测数据即可确定参考站间双差B1、B2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且不受周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