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甘肃三种特色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分析与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田间试验,调研考察,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黄花菜、百合、啤酒大麦等特色作物气候生态适应性,确定了3种特色作物的气候生态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即:黄花菜取4—8月上旬≥0℃积温、降水量、6—7月日照时数作主导指标及产量作辅助指标;百合选取年≥0℃积温、无霜冻期和花期至鳞茎膨大期(6月中旬至8月上旬)降水量作主导指标,平均产量作辅助指标;啤酒大麦选取年≥0℃积温、幼穗分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灌桨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平均气温作主导指标,以及产量和品质作辅助指标。对3种特色作物分别进行最适宜、适宜、次适宜、可种植和不宜种植共5级气候生态适生种植的区划,并提出提高气候生态资源利用途径,为种植基地建设、发展规模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谷子气候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气候区谷子气候产量模型。确定影响产量形成关键时段的关键气象因素是≥10℃积温、8~9月平均气温、7月降水以及海拔高度和投入产出比等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据此划分5个谷子气候生态种植区。并提出提高气候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西北5省(区)150个测站1961~2003年历年日平均气温,引入气候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对〈0℃负积温、〉0℃和〉10℃积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进行分析。采用EOF分解后的时间系数,利用小波和M-K分析方法,对〈0℃负积温、〉0℃和〉10℃积温的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0℃负积温表现为全区一致增加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52.9℃/10 a,增长最快;〉0℃积温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50.7℃/10 a,西北地区〉10℃积温的平均气候倾向率为49.3℃/10 a,增长最慢。〈0℃负积温、〉0℃和〉10℃积温均从1986年开始增加,在1995年后增加趋势更加明显。1987年是负积温显著增温的突变年份,〉0℃积温在1996年前后发生突变,〉10℃积温在1995年前后发生突变。小波分析结果呈现出〈0℃负积温存在准6 a和准9 a的振荡周期;〉0℃和〉10℃积温存在准8 a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4.
利用达州及周边15个气象站资料和国内香椿主要产区气象资料、GIS资料,基于香椿生物学特性和现代高产栽培技术要求,综合分析了达州香椿气候生态适宜性,并选取气候生态区划指标,建立气候因子空间模型,运用集优法开展香椿栽培生态气候区划。结果表明:达州气候生态条件总体适宜香椿生长,影响其栽培的主要因子是年均气温和地形条件;冬末春初的气温水平和积温及其变化是影响香椿上市时间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头茬椿芽采收要求≥10.0℃有效积温约60~70℃·d。香椿栽培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达州中南部,面积占比约58.7 %,其中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00m、年均气温≥16.0℃的中亚热带浅丘平坝区,其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500~800m、年均气温14.0~16.0℃的北亚热带向山地暖温带过渡的低山深丘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海拔高度800~1200m、年均气温12.0~14.0℃的山地暖温带半山区,面积占比约26.2 %;北部海拔高度≥1200m的中高山区为不适宜区,面积占比约15.1 %。达州南部浅丘平坝区为香椿重点发展区,中南部低山深丘区为香椿适度规模发展区,北部低中山区为香椿自然生态分布区。   相似文献   

5.
本利用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区5个气象站1961~2002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日平均气温≥0℃、≥10℃积温近40年韵变化特征,研究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0℃、≥10℃界限温度初日普遍提前,终日稳定推后,积温显增多,生长季明显延长。平均而言,二十世纪90年代≥0℃初、终日与多年平均相比,初日平均提前5.5d,终日推后5.4d;≥10℃初日平均提前4.3d,终日推后5.9d;全年≥0℃积温平均增加136℃、≥10℃增加166℃。  相似文献   

6.
为使春小麦能稳产、高产,年年增产,根据新疆气候特点,结合春小麦阶段生长发育特性,为生产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的生产建议与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春小麦对气象条件的要求1.1播种──出苗春小麦种子在日平均气温0~3℃时发芽,5℃以上出苗。春小麦适宜播种开始的温度是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即早春土壤夜冻日消时地表解冻5~7cm时进行,大量播种气温指标是日平均气温0~5℃,低于0℃或高于10℃均不直播种。春小麦适播期除要求有适宜的温度外,还要有一定的水份,一般春小麦播种的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60%~70%时,利于…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规律,在四明山区域不同海拔高度代表性地段设置5个气象站,经连续8a对比观测,得出如下结果:1)四明山区域年平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直减率为0.51℃/100 m;夏季直减率最大,春季和秋季直减率较大,冬季直减率最小。2)四明山区域平均气温直减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最大直减率出现在下午17时,最小直减率出现在早晨5—6时,直减率变化上升速率较下降速率快。3)四明山区域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气温相似,但平均最高气温直减率较平均气温大,平均最低气温直减率较平均气温小。4)日平均气温≥0℃、≥5℃和≥10℃的积温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海拔的升高变化十分明显,且成二次曲线性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呼伦贝尔市1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63—2022年日平均气温观测数据为基础,计算每年≥0℃和≥10℃的活动积温、起止日期、持续日数,并通过统计分析、线性回归、M-K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其时空分布及保证率、倾向率、突变及周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0℃、≥10℃活动积温均呈现随纬度和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分布状态,1963—2022年积温显著增多,生长季变长,林区≥0℃活动积温在1992年前后发生突变,农区、林区≥10℃活动积温在1992年前后发生突变,牧区≥10℃活动积温在1995年前后发生突变,各区域活动积温均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9.
福建黄岗山东南坡气温的垂直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成洋  方精云 《气象学报》2004,62(2):251-255
利用HOBOOnset自动温度记录仪于 2 0 0 1年 11月~ 2 0 0 2年 11月对福建黄岗山东南坡 7个地点的气温 ,间隔15min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显示 :黄岗山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 0 .4 3℃ / 10 0m ;不同月份的直减率有差异 ,一般来说 ,冬季小 ,夏季大 ,其中 12月最小 (0 .2 6℃ / 10 0m) ,9月最大 (0 .5 6℃ / 10 0m)。平均最高气温沿海拔高度变化并非呈线性关系 ,表现为中海拔 (16 0 0m )数值最低 ,而平均最低气温沿海拔高度呈明显线性关系 ,直减率为0 .5 4℃ / 10 0m。最高温度沿海拔高度变化不明显。月平均的日较差沿着海拔高度变化呈“U”字形 ,中海拔月平均日较差值最低。日平均气温≥ 0℃ ,≥ 5℃和≥ 10℃的积温沿海拔高度呈线性关系 ,直减率几乎相同。≥ 10℃积温从低海拔至高海拔相差约 2 0 0 0℃ ,海拔每升高 10 0m稳定初日至终日 ,积温日期间隔平均减少 7d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油桐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客观定量的分析,指出:(1)桐籽产量和含油率与海拔高度、生育期间的积温和降水量分别呈抛物线关系,而与日照时数呈对数关系;(2)找出了油桐适宜栽培区的高度、积温和年平均气温指标。  相似文献   

11.
1961-2007年台安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台安县气候变化地域特征明显。本文利用1961—2007年的气候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和Mann-Kendall检测等方法,研究了台安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 a来,台安县气候明显变暖,平均气温以0.34℃/10 a的速度上升,积温净增加约260 ℃或以上,冬季增温对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直接导致冬季最大冻土深度以3.6 cm/10 a速度变浅。年降水量出现减少趋势,春、夏季降水量减少比较明显,极端降水日数无变化规律。四季日照时数明显减少,不利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近47 a间,除了年平均最高气温和降水量外,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平均最低气温、最大冻土深度、大于等于10 ℃积温和大于等于0 ℃积温等要素都发生了显著突变,但突变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攀枝花市区1977~2009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以及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累计距平、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攀枝花市区气温变化趋势,主要结论有:(1)33年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呈现弱的下降趋势,与全球升温趋势相悖。(2)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升温趋势率为0.24℃/(10a),大大高于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升温趋势率0.09℃/(10a)。(3)高温日数及热积温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热积温下降趋势率为8.4℃/(10a)。(4)市区炳草岗年平均气温相对稳定,不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3.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选取≥10 ℃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冬季日平均气温≤8 ℃的天数、≤-2 ℃的积寒指数作为青枣种植的热量条件指标。利用广东、广西、福建的241个气象台站30 a(1981—2010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青枣种植的热量条件进行年际、年代际分析,并应用ArcGIS的空间插值方法推算各指标的年代际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10 ℃活动积温≥6 500 ℃·d的面积较1980年代、1990年代分别增加8.77%、4.05%;年平均气温≥18 ℃的面积较1980年代、1990年代分别增加8.89%、4.69%,种植北界有所北移;适宜青枣生长的热量明显增加。冬季寒害严重影响的趋势较1990年代有所减轻,但≤-2 ℃有害积寒0~5 ℃·d的面积较1980年代、1990年代分别增加1.42%、2.78%,且影响区域约占研究区面积的85%;冬季日平均气温≤8 ℃的天数呈减少趋势,但≤-2 ℃的有害积寒、总天数年际波动性变化较大,冬季日平均气温≤8 ℃的天数、≤-2 ℃的积寒指数极大值均出现在福建宁德地区。因此,广东、广西大部地区热条件均适宜青枣种植,但在两广北部、福建仍有遭受严重寒害的可能,应该在具备防寒措施的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决策树的香蕉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是华南重要出口水果,开展香蕉气候适宜性区划可为合理利用资源和优化香蕉布局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传统气候区划方法过于依赖知识经验、不具学习能力的不足,尝试使用ID3决策树方法进行广西香蕉气候适宜性区划。根据香蕉生长气候需求,选择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10℃活动积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8℃连续天数和年平均日照时数等6个气候因子,利用广西90个气象站1971—2000年观测资料,结合台站空间信息建立栅格推算模型,把各个因子推算为l km×l km栅格数据,并根据香蕉区划指标对各个因子进行离散化运算。通过实地考察并结合离散化后的因子栅格数据,获取香蕉气候适宜性样本点,并使用ID3算法建立决策树,结果总体精度达到92.5%。区划结果表明,ID3决策树算法适用于香蕉气候区划。  相似文献   

15.
乌鲁木齐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5个气象站近30a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各月参考作物蒸散量ETo,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To的月际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各气候要素和海拔高度与ETo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流域ETo空间变化较大。从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人工绿洲区到高寒地带的乌鲁木齐河源头ETo多年平均值呈明显递减趋势,平均垂直递减率为17.3mm.(100m)-1;30a来,流域各站的年参考作物蒸散量ETo均呈递减趋势,递减速率为-0.05mm.a-1~-5.21mm.a-1;ETo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和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造成近30a乌鲁木齐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呈递减趋势的气候原因是: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升高和降水增多以及风速、日照时数减小等气候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重庆地区油菜精细化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庆市有适宜油菜生长发育的优越气候,在海拔高度、气温、降水、日照等多种气象因子影响下,生长分布有一定规律。本文选取1971~2000年气候数据,基于GIS进行精细化空间分析,同时结合实地调研等相关资料,对油菜进行气候区划,划分出一年二到三熟光照较丰油菜栽培区、一年二到三熟光照一般油菜栽培区、一年二熟光照较丰油菜栽培区、一年二熟光照一般油菜栽培区、一年一到二熟光照较丰油菜栽培区、一年一到二熟光照一般油菜栽培区和气候冷凉阴湿零星栽培区等7个不同类型栽培区,为重庆地区的油菜种植提供客观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applicability is analyzed of the model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the MGO regional climate model and multilevel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model for the mesoscale climate change evaluation in the regions with irrigated land use. Based on these models, the Aral Sea evolution impact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vicinity of irrigated land is assessed. Numerical experiments cover climate evolution during 1979–2011. It is shown that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Aral Sea impact was manifested in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distributions up to the altitude of 200–300 m at the distance of about 40 km off the seashore. The effect of advection on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irrigated areas located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the sea is also investigated. Different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over the irrigated cotton fields are intercompar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esolution of surfa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n total evapotranspiration estimates is analyzed.  相似文献   

18.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规律与农业生产的响应特征,对促进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代表性站点--武川县为例,基于1960-2009年气象观测数据和1992-2010年春小麦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气候变化与春小麦生育期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武川县1960-2009年年平均气温每10年升高0.43℃,春季稳定通过0℃的初日每10年提前0.98 d,当地满足春小麦播种温度的日期有提前的趋势,秋季稳定通过0℃的终日每10年推迟0.24 d,生长季具有延长趋势;1992-2010年作物生长季(4-8月)0~10 cm、10~20 cm土壤相对湿度有明显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下降18%和13%;播种期与0~10 cm和10~20 cm土壤相对湿度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表现为土壤相对湿度每降低1%,播种期分别推迟0.2 d和0.3 d;各生育期与播种期一样,受温度与水分综合作用的影响,不同生育期与二者之间关系不同,各生育期之间持续日数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得出,春小麦生育期的变化是各气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水分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具有较大影响,直接影响着春小麦的各个生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赤水市金钗石斛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斛是热带、亚热带丛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赤水市是我国目前金钗石斛最大和最适宜种植区。根据赤水市气候资源特点及金钗石斛适宜生长环境指标,选取了年平均气温、全年≥10℃活动积温、海拔高度、月平均气温≥25.0℃月数、分蘖开花期(3-5月)空气相对湿度等5个气象因子作为种植区划指标,在综合考虑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对气候资源影响的基础上,利用遵义市12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候资料和台站信息,采用逐步回归法分别构建了4个区划因子的细网格推算模型。基于数字高程(DEM)数据推算了分辨率为1 km的赤水市气候资源数据集。利用赋值法对5个区划指标分别计算,按照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3个等级完成了赤水市金钗石斛种植气候区划。区划结果显示,赤水市金钗石斛的适宜种植区随地形和海拔高度而变化,主要分布在沿赤水河两岸和沿习水河两岸的沟谷或山地。次适宜和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海拔700 m以上的半高山地区,冬季气温偏低、热量供应不足和夏秋干旱是这些区域不适宜种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