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体水力学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伙在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分析,揭示了人类工程、岩体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岩体水力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岩体水力学基础(二)─—岩体水力学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裂隙水流立方定律是岩体水力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定理。本文从不变形平直等宽单裂隙水流运动定理开始,讨论了受应力作用岩体单裂隙、一组平行裂隙、一组正交裂隙以及岩体裂隙系统中水流运动规律,分析了单裂隙中水流渗透压力与裂隙变形之关系。运用水力学原理推导了岩溶单管道流定理,为岩体水力学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岩体水力学基础(二)——岩体水力学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裂隙水流立方定律是岩体水力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定量,本文从不变形平直等宽单裂隙水流运动定量开始,讨论了受压力作用岩体单裂隙,一组平行裂隙,一组正交裂隙以地体裂隙系统中水流运动规律,分析了单裂隙水中流渗透压力与裂隙变压之关系,运用水力学原理推导了岩溶单管流定理,为岩体水力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谷德振先生开创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是我国工程地质代表性科学理论之一,岩体结构力学效应是它的核心内容。本文简要概括了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思想,介绍了近20多年来统计岩体力学对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的发展,包括岩体结构参数模型、应力-应变模型、强度与破坏概率模型、岩体水力学模型,讨论了岩体结构对岩体变形、破坏与水力学性质的各类力学效应与定量控制规律,并探讨了充分调动边坡岩体自稳潜力的主动加固理念、固脚和护腰的加固模式与锚固设计方法。本文认为,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深刻把握了岩体工程行为的基本控制因素和作用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推进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定量理论研究是后来者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了岩体系统的结构性和水力学特征后,提出了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数学模型的机理分析,混合分析及系统辨识建模方法,运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集中参数模型,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机理分析和混合分析方法建立了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双场耦合及与温度场三场耦合的连续介质分布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6.
《岩体水力学导论》仵彦卿张倬元著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常常引起滑坡、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水库诱发地震、矿山突水、隧洞突水、大坝失事等一系列灾害发生。这些灾害大多由水—岩相互作用所引起。由成都理工学院仵彦卿和张倬元教授撰写的《岩体水力学导论》一...  相似文献   

7.
浅析山区高等级公路中的边坡工程岩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晏鄂川  王晋等 《地球科学》2001,26(4):347-351
随着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类边坡工程岩体问题也日益增多。从卸荷岩体力学的基本观点入手,探讨了边坡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性、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开挖设计理论。研究表明,边坡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性完全符合卸荷岩体力学行为,不同于常规的加载岩体行为;边坡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分析计算中必须重视水力学因素和卸荷作用的影响,并得到了有意义的表达式;边坡工程岩体的开挖设计应在充分认识其工程力学性状的基础上,针对边坡岩体地质特性,结合已有各类稳定边坡的资料,进行既经济又可靠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
裂隙岩体独特的裂隙网络结构,控制了其内在的各种力学及水力学行为。因而对裂隙岩体网络结构特征的研究,成为对裂隙岩体水力学特性研究的基础。文章结合石太客运专线特长隧道(太行山隧道)分析了隧道区裂隙发育特征及地质构造对渗透性的影响,量化裂隙岩体结构特征,为准确地预测隧道涌、突水位置及水量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存在于人类工程活动岩体中的水,对岩体的平衡状态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工程岩体失稳都与水的作用有关,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区的结晶岩体也不例外。船闸高边坡、地下厂房及坝基岩体的稳定都受水压作用的影响。虽然,所研究的与水压作用有关的工程岩体稳定性问题千变万化,但从水力学的角度来看,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怎样合理地选取岩体的水力参数。本文首先从岩体中的裂隙入手,用渗透率张量法研究坝址区结晶岩体渗透习性的各向异性变化规律;其次,据岩体的地质特征、物理力学习性和水力习性建立结晶岩地区典型  相似文献   

10.
岩体水力学基础(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体是由裂隙和其间的岩块组成。当岩块御于近乎隔水状态时,岩体中的渗流可看作裂隙网络流。本文通过分析岩体裂隙网络渗流场、应力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力学关系,提出了岩体渗流与应力场耦合的裂隙网络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裂隙参数分析在岩体力学和水力学习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旭君  潘别桐 《现代地质》1992,6(2):217-226
岩体的力学和水力学习性主要取决于其中裂隙的发育程度。一定成因的裂隙具有一定的发育规律,这一规律既具确定性又具随机性。本文详细讨论了表示岩体裂隙发育程度特征参数的量测和分析方法,重点论述了裂隙参数分析在研究岩体渗透习性、岩体中裂隙网络计算机模拟及岩体弹性参数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岩体结构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体力学是解决土木工程、矿山工程、国防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岩体工程建筑的基础理论。但是工程界仍感到已有的岩体力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低。作者认为原因有两条:(1)岩体力学研究与地质研究脱节,(2)已有的岩体力学理论不能反映岩体力学的真实规律。已有的岩体力学理论是从材料力学和土力学移植过来的,实质上是连续介质力学,不符合岩体的地质实际。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岩体边坡中地下水的存在性态及怍用机理分析,提出了实用排水模型;建立了排水微分控制方程,通过敏感性分析求解此方程得到岩体中地下水的优化排水方向。此成果在岩体边坡及洞室中地下水渗流、库岸边坡岩体中地下水的有效排泄、岩体滑坡有效排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丰富了岩体水力学及山地灾害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论岩体结构控制论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作者于1984年提出岩体结构控制论是岩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并全面、系统地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指导研究了岩体变形、岩体破坏及岩体力学性质的基本规律;提出岩体变形系山岩体材料变彤和岩体结构变形共同贡献的,岩体破坏系受岩体材料破坏和岩体结构破坏控制的;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决定于岩体材料力学的性质,而且受控于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及环境因素力学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岩体可以划分为连续介质、碎裂介质,块裂介质及板裂介质四种岩体力学介质,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岩体结构力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岩体水力学基础(七):岩体水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在对参数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参数的类型及其概念。介绍了岩体渗透系数张量确定的统计学方法、野外抽(压)水试验方法、数学模型反演求解方法,以及应力与渗透系数关系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岩体损伤力学在岩体力学中的地位,并从细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其最新研究进展;对岩体损伤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提出了见解,认为分形几何是研究损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边坡岩体中地下水优化排水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岩体边坡中地下水的存在性态及作用机理分析 ,提出了实用排水模型 ;建立了排水微分控制方程 ,通过敏感性分析求解此方程而得到岩体中地下水的优化排水方向 ,此成果在岩体边坡地下水渗流、库岸边坡岩体中地下水的有效排泄、岩体滑坡有效排水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丰富了岩体水力学及山地灾害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了岩体系统的结构性和水力学特征后,提出了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数学模型的机理分析、混合分析及系统辨识建模方法。运用系统辨识方法建立了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的集中参数模型,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机理分析和混合分析方法建立了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双场耦合及与温度场三场耦合的连续介质分布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19.
夏露  刘晓非  于青春 《岩土力学》2010,31(12):3991-3996
表征单元体(REV,或典型单元体)的存在是应用连续介质方法研究岩体问题的前提,因此,裂隙岩体表征单元体研究是岩体力学及岩体水力学中的一个基础问题,表征单元体的存在与否可以从不同物理参数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岩体块体化程度的角度对其存在性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把岩体中由裂隙圈闭形成的孤立块体的总体积在岩体中所占体积百分比定义为裂隙岩体的块体化程度。介绍了GeneralBlock软件的基本分析过程,利用软件建立了三维裂隙岩体模型。根据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的裂隙分级,针对5个延展性级别、7个间距级别建立了35种岩体结构模型。利用GeneralBlock对这35种岩体进行了块体识别,分别讨论了这35种岩体结构的块体化程度随着模型范围变化的波动情况。由于所建立的岩体结构模型是随机的,对每种结构的每个研究范围进行了5次随机实现。结果表明,对所有的35种岩体,表征单元体的尺寸在4~8倍间距之间,不超过8倍间距。  相似文献   

20.
岩体工程地质综述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本次大会有关岩体工程地质的定性、定量分析问题及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问题,岩体微结构及应用,岩体赋存环境、岩体构造、灾害防治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