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3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结构性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土本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们已提出数以百计的土本构模型,诸多文献也对这些模型进行了评述和归纳。然而这些土本构模型多是在扰动土或砂土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它们难以描述由于土结构性引起的各种非线性行为,其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天然土体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结构性,所以有必要建立考虑土结构性影响的土本构模型。针对这个现实,目前有些学者已基于各种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可以考虑土结构性影响的土本构模型,并得了较好的应用。但在目前的文献中还很少有对土的结构性本构模型研究进行归纳,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下目前土的结构性本构模型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这些本构模型在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年来我国工程地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通过长江三峡及黄河小浪底工程施工开挖说明了施工工程地质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地质工程的理论与应用上的发展,环境工程地质及灾害地质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与不足。对今后工程地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地质问题中许多现象是不确定、且具有随机分布的特性,而这种随机分布特性往往可以采用某种形式的密度函数来描述。采用X2检验假设分布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方法,采用该法可以获得观测数据最佳拟合的概率模型,通过自编程序可以同时检验多种概率密度函数并选取最佳模型。本文将介绍这一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正惊悉我们一直以来十分敬仰的张咸恭教授驾鹤西游,痛失尊长,不胜哀恸,缅怀往事,倍增伤感。张咸恭教授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先驱与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老一辈的工程地质教育家,张咸恭老师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先生自幼天资聪慧,曾攻读西南联大,为保家卫国,毅然投笔从戎,亲历滇缅大反攻松山战役、龙陵战役等抗日战场。抗战胜利后为实现国家的富强,选择了地质学专业,并一直致力于工程地质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参加了三峡水库工程、丹江口水库、川汉、湘渝、成昆、南疆等铁路工程,  相似文献   
5.
天津海积软土微观结构与工程性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天津地区海积软土为代表,讨论了海积软土在固结,剪切作用下微观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海积软土力学行为的本质,并将微结构参数与力学强度建立了关系。  相似文献   
6.
土结构性模型是 2 1世纪土力学学科的核心问题。基于海积软土一维固结蠕变的宏观力学性状与微观结构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提出了软土在外荷作用下微观结构的演变模式 ,由此建议了一个含结构参数的固结变形本构关系。用试验资料和工程实例进行了初步验证 ,表明所建模型可以预测多级加载条件下海积软土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7.
层间剪切带抗剪强度评价:以清江高坝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层间剪切带抗剪强度评价中,如何由少数试验点成果和模型定量评价结果,扩充到整个面的抗剪强度参数的捷径方法.之后,结合清江高坝洲坝基层间剪切带横向特征,对层间剪切带在横向上的发育方式进行了划分,同时对肖树芳等人已建立的层间剪切带抗剪强度定量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稍加补充.然后,以层间剪切带横向发育方式为基础.结合已有的试验成果和模型评价结果,对清江高坝洲坝基中可能危及大坝稳定性的7条层间剪切带的抗剪强度加以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More than 240 items of historical records containing climatic information were retrieved from official historical books, local chronicles, annals and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yearbooks. By using moisture index and flood/drought (F/D) index obtained from the above information, the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namely wet-dry conditions in borderland of Shaanxi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and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BSGN, mainly included Ningxialu, Hezhoulu, Gongchanglu, Fengyuanlu and Yan’anlu in the Yuan Dynasty)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of the region was generally dry and the ratio between drought and flood disasters was 85/38 during the period of 1208–1369.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ies of drought-flood disasters, the whole perio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1) 1208–1240: drought dominated the phase with occasional flood disasters. (2) 1240–1320: long-time drought disasters and extreme drought events happened frequently. (3) 1320–1369: drought disasters were less severe when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happened alternately. Besides, the reconstructed wet-dry change curve revealed obvious transition and periodicity in the Mongol-Yuan Period. The transitions occurred in 1230 and 1325. The wet-dry change revealed 10- and 23-year quasi-periods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solar cycles, indicating that solar activity had affected the wet-dry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region in the Mongol-Yuan Period.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wo other study results reconstructed from natural evidences, and were similar to another study result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ll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in BSGN was characterized by long-time dry condition with frequent severe drought disasters during 1258 to 1308. Thus, these aspects of climatic changes might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local veget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  相似文献   
9.
海积软土的工程地质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清  肖树芳 《世界地质》2000,19(3):253-257
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性质极为软弱的近代沉积的欠固结软土。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的需要,巨型的工程建筑多修筑于软土地基之上,这样就带地多复杂的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问题,同时也促进了软土和吹填土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填海造陆工程的不断发展,就目前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国际通用数据库中关于社会经济指标和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权威数据,同时分析世界各主要经济集团、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和过程.采用近40年来各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两个指标,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划分成6种不同的国家型: 低人均碳排放贫困国家(ⅠA)、低人均碳排放相对富裕国家(ⅡA)、低人均碳排放富裕国家(ⅢA)、高人均碳排放相对富裕国家(ⅡB)、高人均碳排放富裕国家(ⅢB)和高人均碳排放贫困国家(ⅠB).研究时段上,ⅠB类国家极少出现,前5类分别对应于世界最贫困地区、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的经济转型国家、富裕岛屿地区以及北美和欧洲富裕国家.数据分析表明,各国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有密切联系,各国家型的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组合关系长期比较稳定.1970~2005年间,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变化不太明显,即人均温室气体排放较高国家,排放水平长期居高不下,人均低排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不明显; 国家型的主要变化过程是ⅠA转向ⅡA和ⅡB转向ⅢB,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了解这一变化过程,对认识各国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及其历史过程,对理解各方的减排目标和策略,对我国在以后气候外交谈判的立场选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