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这里考虑的早前寒武系包括太古界(35—26亿年)和早元古界(26—16.5亿年),整个早前寒武系大多是经受了各种变形和变质的上地壳岩和深成岩类。而晚前寒武系(比16.5亿年年青)主要是由广泛发育的地台型沉积覆盖物组成,因此,早前寒武系的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是以造山幕为根据的,而对于晚前寒武系则用岩性和生物地层标志则更为合适。在苏联研究早前寒武系的主要地区是欧洲的波罗的地盾和亚洲的阿尔丹地盾(东西伯利亚),它们的上地壳岩层序可作为古老的前寒武系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在《经过六千年的开采,世界金矿资源已经采完了吗?》(1967)和《世界金矿资源》(1976)这两篇文章中都强调了前寒武系金矿床的产量在世界黄金产量中占有很大比例。现在我要强调“非元古界砾岩型”的前寒武系金矿。 历史 据C.H.V.苏泽兰德所著《金》中记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2年)以前的5500年人类历史中,采出的金不到10亿盎斯。可是,在那以后的487年中却开采了将近30亿盎斯。在这30多亿盎斯黄金产量中,前寒武系金矿床所产的金占一半以上。其中12.7  相似文献   

3.
这里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前寒武系的划分,二是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线,三是几个地方前寒武系的柱状剖面。一、前寒武系的划分前阿特拉斯的前寒武系可划分为六个系,前五个系都是以重要的造山运动而结束的。造山运动形成了褶皱和花岗岩化带,而第六系造成了显生宙的基底,并被显生宙早期褶皱带所复盖。这六个带由下至上为: 1.克杜斯系(Kerdous system)(太古界),花岗岩化的时代为26亿年,主要是混合岩、花岗岩,以及片岩等。该系的造山带是扎哥里德斯(Zagorides),造山带,走向东西。  相似文献   

4.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东缘活动陆缘区,是我国前寒武系出露较典型地区该区出露“ 非史密斯”地层有中新太古界达格拉格布拉克群TTG质片麻岩套(片麻岩SIMS锆石U-Pb年龄为(2 565±18) Ma)和古元古界兴地塔 格群石英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建造(混合岩锆石 U-Pb年龄值为(1 912±1 2.1)Ma...  相似文献   

5.
总的特征 (一)定义始寒武系指加丹加地壳旋回以后的各类地质沉积,即6.8—6.5亿年至6.7亿年的沉积。所以始寒武的延续时间有100—80百万年。这样,它比前寒武系任一地层单位延续时间都短,并且与那些用构造旋回所划分的“代”或“亚代”也有很大不同。始寒武与新原生界以大的地壳变动来划分,而与寒武系之间未发现有任何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6.
中国末前寒武纪生物群演变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末前寒武纪(系)”(Terminal Precambrian)一词是本文作者之一邢裕盛于1980年在巴黎召开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在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召开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在国际上还没有建立一个前寒武纪最上部的、国际统一的系级年代地层单位之前,暂时用这个名词代表这一段地质历史时期。这个名词最先在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主席J.W.考依1980年度工作报告中使用,以后又在2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作为一个分组会议的名称使用,1987年在宜昌召开的国际末前寒武系及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露头、钻测井及地震层序地层特征综合分析,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寒武系划分出6个可全盆地追踪与对比的三级层序。结合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全岩碳同位素旋回与反映沉积古水深相对变化的沉积旋回的对比分析,可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三级层序分为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形成的全球海平面层序(层序CSQ2、CSQ4、CSQ5、CSQ6)及主要受地区性构造沉降作用控制形成的构造层序(层序CSQ1、CSQ3)2类。塔北轮南地区寒武系台地边缘总体呈现由早寒武世的缓坡向中—晚寒武世的镶边台地的演变以及由西向东的进积叠置型式,推测主要与寒武纪全球海平面总体微弱下降及塔里木盆地基底沉降速率总体稳定且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8.
晋北前寒武系变质铁矿主要分布于五台山及吕粱山两山区,即山西台背斜的五台隆起及吕粱凸起中.其他地区,如恒山、云中山虽有零星分布,但不重要.前寒武系地层从中太古界至下元古界,比较齐全,同位素年龄在24~13亿年之间.目前已发现的主要变质铁矿类型是鞍山式条带状磁(赤)铁矿石英岩.它们在区内呈纵向集中分布于五台群、吕梁山群地层中,而以五台群的文溪段、吕梁山群的袁家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滇西是云南寒武系比较发育的地区之一。特别晚寒武世地层出露广泛,生物化石丰富,并具有独特的区域性色彩,是研究我国寒武系的重要地区。早在二十世纪初叶,英人勃朗(J.C.Brown,1913)调查滇西地质时,将滇西的变质岩系统称为“高良系”,时代属前寒武纪。对滇西有化石依据寒武系的发现,则首推孙云铸(1939),他在保山县蒲缥孔雀寺棕黄色页岩中采到晚寒武世凤山期三叶虫Agnostus cyclopygeTullberg,Soukia acamus(Walcott),S.grabaui Sun,Quadraticephalusyunnanensis Sun,Tsinania sp.,Xenostegium sp.等,将此段地层命名为“保山页  相似文献   

10.
二十几年前,我提出了文德这一名称(文德系、文德杂岩、文德植系),以前在地层表中把这些沉积划分为俄罗斯地台的寒武系(含有古老的管状无骨骼化石的兰泥的波罗的群)。“文德”这一名称提出后很快在苏联被采纳了。在1957年我曾提出作为全大陆震旦最晚期的命名(在巴黎国际寒武及前寒武系划分会议上)。广泛传播这一概念中起很大作用的是的两本综合著作(上前寒武系,1963,1968),关于俄罗斯地台及全苏的上元古界(上前寒武系),及提交在印度召开的22届国际地质会议的资料(1964)。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经历了多期伸展-聚敛旋回,资源潜力巨大。近年来,盆地中部下组合天然气勘探在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寒武统龙王庙组获得重大突破,但盆地东部尚未获得实质性进展,有利勘探方向尚待明确。以构造-沉积演化分析为基础,将盆地东部及邻区海相下组合划分为伸展分异台地(震旦纪至早寒武世沧浪铺期)、稳定统一台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至中奥陶世宝塔期)和挤压前陆坳陷(晚奥陶世至志留纪)三个演化阶段;根据油气成藏要素和运聚特征,划分出寒武系盐下碳酸盐岩、寒武系盐上碳酸盐岩和志留系致密碎屑岩等三个油气勘探领域,不同勘探领域制约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键因素差异较大;指出了川东南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台缘带、川东寒武系洗象池群碳酸盐岩浅滩和志留系小河坝组大型三角洲砂体等,为盆地东部海相下组合的有利勘探方向,同时明确了重点突破地区。  相似文献   

12.
嵩山地区的前震旦系至少可以分出两个不同的变质岩群:即早元古界嵩山群和晚太古界登封群.登封群现有同位素年龄为25.62±1.70亿年;是华北地台南沿最古老岩群之一.本文讨论登封群区域变质作用的压力类型及其变质历史.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前寒武系主要分布区之一,是27个太古宙陆核中的一个。1972年编制出版的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地质图(1:500万),将澳大利亚前寒武系分为:西澳造山省西澳地台盖层北澳造山省北澳地台盖层中澳造山省中澳地台盖层晚前寒武纪造山带(域)等构造区Rutland(1973b)认为可按三个 Chelogenic 划分三个特征省(图Ⅵ—1):(1)太古宙皮尔巴拉—伊尔岗省,相当于西澳造山省。  相似文献   

14.
前寒武纪地层专业分会(SPS)已经正式同意前寒武纪的年代划分方案及其命名原则。这个方案已由国际地科联(IUGS)批准在全世界采用。本文简要地公布了全世界马上将采用的新的前寒武纪年代表的定义及其应用。该专业委员会分会正在研究将太古宙进一步分代的方案。 1.定义 前寒武纪年代表必须按表1所示的年代划分方案进行,其中时间界线被选择来包括或确定主要的沉积旋回、造山旋回、岩浆作用旋回的界线,不过其中的时间界线以年为单位而定义,并不专门针对任一岩体。前寒武纪的顶界应放在寒武纪的底界处,其界线将由SPS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来确定,不过国际地层专业委员会(ICS)要求SPS的该工作组选择一条能测定其同位素年龄的界线。目前,前寒武纪的底界还未确定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寒武纪早、中期后生带壳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导言寒武纪早中期地层在中国广有分布,其中含颇具特色的以软舌螺为代表的多门类后生带壳动物群。生物从发生、发展到晚前寒武纪——寒武纪分界附近(距今约6亿年)的“硬壳化”,首次出现了地质历史中具有矿化骨骼(内骨骼和外骨骼)的生物类群。它在无三叶虫带(Non-trilabita zone)中占统治地位,三叶虫出现之后又与之並驾齐驱。这一动物群的广泛发现,不仅对解决当前地层学领域中国际性重大课题之一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确定,而且对于探讨生命初期演化历史,寻找大部分生物门类的始祖,都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序言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北美西部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前寒武纪Z(8—5.7亿年)和前寒武纪Y(16—8亿年)的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方面的新资料。然而,尽管在少数地区已进行过对比,但在区域规模上,严谨的对比资料是不充足的。本文想根据1969年弗林特(F(?)int)等人提出的关于杂砾岩(diami(?)tites)形成的可能共时性,和1964年哈兰(Harland)提出的关于晚前寒武纪冰川作用下产生的属于冰碛岩石的上述概念,阐述从阿拉斯加州东部到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和亚利桑那州即北美科迪勒拉山区未变质的前寒武系地层的主要层序对比的大致输廓。  相似文献   

17.
滇东南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东南是云南寒武系发育最全的一个地区,早、中、晚寒武世地层均有出露,特别是中、上寒武统生物群异常丰富,是我国扬子区研究寒武系比较理想的地区。早在20世纪初,法人戴普拉(J.Deprat,1915),满苏(H.Mansuy,1915,1916)在中越交界地区的长蓬、田蓬、董干等地发现寒武纪地层,并描述了其中所含的三叶虫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的大陆上晚前寒武纪岩石组合的主要类型(建造组)与以前所述显生代系列相似。关于上前寒武系的划分方案与乌法会议的基本一致,只是将所谓《库达什》划入上里菲内,将晚里菲的开始年龄界限划在10.5±0.5亿年,而其与文德的界限划在6.8±0.2亿年。这样,晚里菲的时间间隔大致是3.5—4亿年,它相当于全部古生代的时间。与早一中里菲比较,这一时间较短,由于它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资料,使对晚里菲年代确定精度反而提高很多。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东部前寒武纪岩系发育论中国东部大地构造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论前寒武纪划分的原则及命名关于寒武纪以前地质时代及地质层系的名词问题,作者在1948年曾予论述,已经通行的用法是把前寒武纪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称为太古代(Archaeozoic)及太古界(Archaean);后一阶段称为元古代及元古界(Proterozoic),元古界另一通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东部上新元古界-下寒武统地层碳同位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东部上新元古界-下寒武统沉积序列中碳酸盐岩较多,本文研究的三条剖面上厚约500m,包括:东龙潭组、渔户村组及筇竹寺组底部,覆于海相冰水沉积之上,反映了从潮上蒸发至浅水相环境。已获得的δ^13C和δ^18O值显示出较大的变化范围,分别是-7.33~ 2.64(‰)和-14.98~ 0.78(‰)。依靠δ^13C测试,结合岩矿鉴定,发现梅树村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岩石成岩作用中有改造现象。显然,δ^13C总的变化范围及变化模式比世界其它地区小,但却包含一个δ^13C负异常,直接位于古生物学上的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