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晚前寒武系18一5.7亿年晚元古界巴西利亚(Brasiliano)旋回(n一5.7亿年)乌拉圭亚纳Uruaeuano(Esp-inbago)旋回(>15一12亿年)中前寒武系(26一18亿年)早元古界外萨马宗(Transama:onian)旋回(20士2亿年)早前寒武系>27亿年晚太古界哲基耶(Jequie)旋回(30一26亿年)(27士1亿年)早太古界(>30亿年)古林西(前哲基耶)〔Gu卜iense(pre一Jequie)〕旋回()30亿年)据Earth一science Reviews 1981,Vol.17,NQ.l/2巴西前寒武系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总的特征 (一)定义始寒武系指加丹加地壳旋回以后的各类地质沉积,即6.8—6.5亿年至6.7亿年的沉积。所以始寒武的延续时间有100—80百万年。这样,它比前寒武系任一地层单位延续时间都短,并且与那些用构造旋回所划分的“代”或“亚代”也有很大不同。始寒武与新原生界以大的地壳变动来划分,而与寒武系之间未发现有任何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3.
罗惠麟  蒋志文 《地质学报》1991,65(4):367-375
本文简要报道了1987—1988年间对梅树村剖面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学等方面深入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重点对产于梅树村阶顶部的拉普渥斯壳(Lapworthella)进行了显微结构研究,特别是在中谊村段发现具有对比意义的遗迹化石Phycodes pedum Seilacher,玉案山段发现激江动物群的蠕形动物,水母和节肢动物.对梅树村阶的化石带作了补充。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最新结果,提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年龄值为597Ma。进一步讨论了“B”点仍是划分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寒武纪年代地层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全球寒武系的底、顶界层型已被确定 ,但寒武系内的统和阶一级的全球标准划分尚待进行。介绍了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有关建阶的意见和推荐的 13个分阶的层位 ;同时介绍了劳亚大陆新近提出的 4统 6阶的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回顾了我国的建阶过程 ,指出我国现有的阶一级单位实质上仍然是岩石地层单位 ,具有建立在单位层型上、底界被粗略界定因而时间意义不明确、对比性差、与岩石地层单位重名和不利于竞争国际标准阶和GSSPs等一系列缺点。在湘西、黔东地区新建的 5个阶可取代我国现有的中—晚寒武世年代地层系统。建议暂将我国寒武系划分为 3统和 9个阶 ,即 :下寒武统梅树村阶、筇竹寺阶、沧浪铺阶和龙王庙阶 ;中寒武统台江阶和王村阶 ;上寒武统酉水阶、瓦儿岗阶和桃源阶。  相似文献   

5.
中国末前寒武纪生物群演变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末前寒武纪(系)”(Terminal Precambrian)一词是本文作者之一邢裕盛于1980年在巴黎召开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在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召开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在国际上还没有建立一个前寒武纪最上部的、国际统一的系级年代地层单位之前,暂时用这个名词代表这一段地质历史时期。这个名词最先在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主席J.W.考依1980年度工作报告中使用,以后又在2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作为一个分组会议的名称使用,1987年在宜昌召开的国际末前寒武系及  相似文献   

6.
西天山博罗科努地区普遍发育古生代地层,为系统研究该地区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史,本文对区内寒武系—下二叠统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古生代地层的SiO2含量为66%~73%,各组地层的TFeO+MgO、Al2O3/SiO2和Rb、Ba、Sr、Th/U、La/Sc、La/Th值,以及稀土元素组成等地球化学参数均与上地壳平均组分相当。寒武系为泥岩、泥灰岩,中奥陶统科克萨雷溪组为泥岩,其他组地层的砂岩大多为杂砂岩,其次为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除寒武系、中奥陶统和下二叠统含有沉积再旋回物质外,其他各组地层源区均经历了较弱的化学风化作用,其物源主要为长英质火成岩。构造环境判别表明,博罗科努地区在寒武纪—早奥陶世期间为被动大陆边缘环境,中奥陶世转为活动大陆边缘,发生俯冲作用;中泥盆世进入俯冲间歇期,晚泥盆世开始了新一轮更强烈的俯冲作用;晚石炭世开始碰撞造山,形成统一的大陆;早二叠世进入稳定的板内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鲁西前寒武纪岩石地层清理意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鲁西前寒武纪地层清理意见。其一,鲁西前寒武系厘定为中太古代沂水岩群、晚太古代泰山岩群、早元古代济宁岩群及晚元古代土门群四个群级岩石地层单位;其二,晚太古代泰山岩群雁翎关组之下建立孟家屯岩组;其三,将晚元古代土门群浮莱山组厘定为砂岩夹页岩组合,石旺庄组厘定为含砂质灰岩、灰岩、白云岩组合。  相似文献   

8.
基本重要性目前寒武系—寒武系界限成为颇专门的研究课题以来,所提出确定界限的建议是根据其地质或物理特征,而不是纯粹根据古生物准则。然而,很明显,只有生物地层准则可导致问题得以解决,用这种晚前寒武纪和寒武纪的生物区系之间意义深长的差异,有必要采用“前寒武系—寒武系层型点放在实际上接近产生托莫特(广义的)化石组合的最老地层单位底部”的原则,这是基于界限应沿着产生大量骨骼化石的最早一个带组合底部的想法建立的。既然是这样,古杯纲、腹足纲、软舌螺纲、托莫特壳类和鳃足亚纲即属此带组合。  相似文献   

9.
阿尔丹地盾的太古宙杂岩可划分为两大构造单位:1.早太古宙基底,2.晚太古宙-早元古代上地壳海槽(绿岩或片岩带)。最老的基底岩石,已确定年龄比3500Ma(远太古宙)更老。基性片岩(主要为正辉石和二辉石麻粒岩)已知是出露的最下部基底变质岩层。这些岩层被石英岩、高铝片岩和碳酸盐岩(延格拉岩系)所复盖。复盖在该岩系之上的是基性片岩和含有碳酸盐岩夹层的黑云母-闪石-石榴石片麻岩(提姆普顿-扎尔土拉岩系)。由于交代作用而转变成  相似文献   

10.
对前寒武系不同部分上地壳岩石组合主要特征的分析,可阐明地球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物理和化学环境演化的许多重要问题。并已得出了某些概念,但新资料,特别是有关地层和地质年代顺序的新资料,现在可允许我们对这些问题作更详细的探讨。太古代太古代的上地壳岩层多半是很特征的。它们不仅在所经历的高级变质作用方面不  相似文献   

11.
贵州震旦系与寒武系分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贵州的震旦系、寒武系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化石丰富,是解决华中—西南区震旦系与寒武系分界及其对比的重要地区。1974年以来,不少单位在织金、纳雍、清镇和习水等地梅树村期地层中,发现了带壳动物化石。本文着重讨论贵州震旦系、寒武系的分界,及与相关地层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
南美洲的面积约17783000Km~2,由于在60年代初期才开始对前寒武纪岩层进行放射性年龄测定工作,因而所得少量资料与如此广大面积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据此仍有可能描绘出该大陆前寒武系发展的总轮廓(图Ⅳ-1)。一、分布和主要特征下前寒武系—南美洲的北部、中部和东部有五个克拉通核,即:圭亚那地盾、圣路易斯克拉通、中巴西地盾、圣弗兰西斯科地盾和马拉圭—坦迪尔克拉通。它们都曾受前寒武纪早期造山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滇西是云南寒武系比较发育的地区之一。特别晚寒武世地层出露广泛,生物化石丰富,并具有独特的区域性色彩,是研究我国寒武系的重要地区。早在二十世纪初叶,英人勃朗(J.C.Brown,1913)调查滇西地质时,将滇西的变质岩系统称为“高良系”,时代属前寒武纪。对滇西有化石依据寒武系的发现,则首推孙云铸(1939),他在保山县蒲缥孔雀寺棕黄色页岩中采到晚寒武世凤山期三叶虫Agnostus cyclopygeTullberg,Soukia acamus(Walcott),S.grabaui Sun,Quadraticephalusyunnanensis Sun,Tsinania sp.,Xenostegium sp.等,将此段地层命名为“保山页  相似文献   

14.
这里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前寒武系的划分,二是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线,三是几个地方前寒武系的柱状剖面。一、前寒武系的划分前阿特拉斯的前寒武系可划分为六个系,前五个系都是以重要的造山运动而结束的。造山运动形成了褶皱和花岗岩化带,而第六系造成了显生宙的基底,并被显生宙早期褶皱带所复盖。这六个带由下至上为: 1.克杜斯系(Kerdous system)(太古界),花岗岩化的时代为26亿年,主要是混合岩、花岗岩,以及片岩等。该系的造山带是扎哥里德斯(Zagorides),造山带,走向东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的大陆上晚前寒武纪岩石组合的主要类型(建造组)与以前所述显生代系列相似。关于上前寒武系的划分方案与乌法会议的基本一致,只是将所谓《库达什》划入上里菲内,将晚里菲的开始年龄界限划在10.5±0.5亿年,而其与文德的界限划在6.8±0.2亿年。这样,晚里菲的时间间隔大致是3.5—4亿年,它相当于全部古生代的时间。与早一中里菲比较,这一时间较短,由于它具有代表性的地质资料,使对晚里菲年代确定精度反而提高很多。  相似文献   

16.
郯庐断裂带以西的鲁西地区,寒武系/太古宇不整合面改造成为构造滑脱面,滑脱面上发育碎裂岩和动力变质岩。滑脱面上盘的寒武系底部产生强烈的构造变形,褶皱和破碎带发育;滑脱面之下的太古宇构造变形以劈理和裂缝为主,岩石破碎。构造滑动使露头区寒武系底部地层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济阳坳陷南缘则出现地层重复现象。从地层缺失到褶皱产生再到地层重复是滑脱构造逐渐演化的结果。40Ar-39Ar、K-Ar、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分析表明:滑动的主要时期在早白垩世中-晚期(距今130~110Ma)和中始新世(距今43~37Ma)。各种构造指向标志表明滑动的方向以向北、北北西和北北东为主。滑脱构造是低角度的伸展构造,其机制与华北东部晚中生代的构造变革和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和速度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奥斯陆国际地质大会修订的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四分方案为依据,通过对古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及与顶底和内部地层单位的接触关系等综合分析,对西北地区16个地层区(地区)的寒武纪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重新厘定。通过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西北地区寒武纪岩石地层划分方案(即4统10阶的年代地层框架),为今后西北地区寒武纪地层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蒙古交界地区,早前寒武系—新生界分布广泛,地层划分系统差别较大。根据近年来内蒙古地层年代划分研究成果,初步对中蒙边界中东段蒙古地层岩石、化石进行了整理与划分,并以中国出露的地层为参照,进行中蒙边界中东段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中蒙边界中东段地层具有连续性,可以统一划分对比。  相似文献   

19.
滇东南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东南是云南寒武系发育最全的一个地区,早、中、晚寒武世地层均有出露,特别是中、上寒武统生物群异常丰富,是我国扬子区研究寒武系比较理想的地区。早在20世纪初,法人戴普拉(J.Deprat,1915),满苏(H.Mansuy,1915,1916)在中越交界地区的长蓬、田蓬、董干等地发现寒武纪地层,并描述了其中所含的三叶虫动  相似文献   

20.
樊金涛 《地质论评》1993,39(5):381-389
江苏省连淮地区前寒武系沉积岩稀土组成除东海群下亚群外显示为后太古宙沉积岩的特征。不同时代沉积岩的稀土元素组成,以及地层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地层接触关系和同位素年龄资料等表明,东海群属晚太古代—早元古代(Ar_2—Pt_1),海州群属中—晚元古代(Pt_(2-3)),石桥群属震旦纪(Z)。本区处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