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地区酸雨的天气影响因素及降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北京市2003-2009年的全市性酸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北京地区酸雨的主要天气系统,并结合气流后向轨迹分析和上甸子站酸雨离子成分浓度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影响北京地区酸雨的天气系统主要为低涡低槽型、西来槽型和副高边缘型天气系统.3种天气系统对应的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4.5,达到强酸雨水平.降水前北京地区受持续的偏南风影响、上升运动的强度较强且维持时间较长,降水前出现逆温现象,都是导致北京地区出现强酸雨的重要因素.对北京大气污染有影响的气流轨迹在低涡低槽、西来槽和副高边缘型天气系统的比例分别为59%、74%和66%.西来槽型天气系统的电导率K值与水溶性离子浓度明显高于低涡低槽型和副高边缘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对500百帕西来槽线的强弱找出一些定性的和定量判断指标,为更准确预报明显降水等重要天气过程提供分析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降水天气系统自然降水特征及火箭人工增雨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统计分析了1981~2000年20年中15种降水天气系统影响下河北地区自然降水特征,并对火箭人工增雨的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统计分析表明:西来槽类、高空低涡类、冷锋、切变线和副高后部等天气系统是影响河北地区的主要降水系统,其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占到了90%以上;不同的天气系统在不同季节对降水的贡献有所不同,其中西来槽类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均居首位,开展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机会最多;夏季降水系统最强,云水资源最为丰富,人工增雨潜力很大,是开展火箭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最佳季节,春秋两季增雨潜力明显比夏季小,冬季最小;倒槽、副高后部、台风低压、高空低涡类和气旋类等系统最强,日降雨量和单位面积降雨量明显比其它系统大,尤其对蓄水型火箭增雨作业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4.
MODE方法在降水预报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尤凤春  王国荣  郭锐  魏东 《气象》2011,37(12):1498-1503
采用WRF模式MET检验包中MODE方法,对BJ-RUC降水预报产品进行客观检验。使用2008—2009年汛期北京自动站逐小时降水数据,挑选出2个及以上站3小时累计降水≥50 mm的局地强降水个例及主要降水时段,根据其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进行分型,并将其归纳出三种型:西来槽型、低涡型、切变线型。分别针对这三种型中强降水个例的主要降水时段进行检验。在检验中使用BJ-RUC模式降水预报产品,实况数据使用与强降水时段相对应的雷达QPE降水估计产品。检验结果表明,BJ-RUC模式降水漏报比空报造成的误差更为明显,对移动较明显的西来槽型降水预报能力较差,相似度评分与TS评分没有本质区别,但它能给模式应用和模式开发人员提供更多有用信息。此项工作能为该模式应用及模式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降水天气及其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MICAPS常规地面高空、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降水天气的总体特点、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几次主要降水过程的降水量分布和环流形势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该期间降水天气的总体特点为:降雨过程多、降水量异常偏多、降水的局地性和突发性较强、城区降水多出现于午后和凌晨。奥运期间平均的高空环流形势与常年接近,但从500hPa位势高度沿116°E的时间-纬度剖面图上在40°N一带存在槽脊间隔分布的低高低高的随时间演变规律,经向风分析表明8月8日至14日冷暖空气在华北地区的活动相当频繁,造成了一次次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其中,8月8—14日共出现4次明显降水天气,其过程雨量分布特点明显不同,分别为部分地区型、带状分布型、城市中心型、波状分布型。其对应的环流系统属于造成夏季暴雨典型天气型中的副高西来槽型,但处于西来槽和副高相互作用的不同阶段。虽然四次主要降水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相近,但造成的降水分布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是不同的物理机制产生的中小尺度系统不同。  相似文献   

6.
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对2011年前汛期(4~6月)GRAPES区域中尺度模式与日本GSM全球谱模式东莞单站的逐日降水和气温预报进行定量检验和对比。结果表明:降水预报GRAPES区域中尺度模式略优于日本模式;对于前汛期由锋面低槽和季风槽引起的明显降水过程,GRAPES区域中尺度模式预报好于日本模式,且两个模式都对锋面低槽降水预报优于各自对季风槽降水预报;对日最高气温的预报,日本模式比GRAPES区域中尺度模式表现的更加稳定,对日最低气温的预报,日本模式具有较好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7.
华北南部一次回流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华北南部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动力、热力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回流暴雪天气属于华北回流中的两槽一脊型,导致这次强降雪的影响系统是高空急流、西来槽、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东北冷空气起到了触发作用.最大降水出现在南北风转换阶段,当东北风完全控制低层,降水结束.高空辐散和低...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及对比检验,对2010年10月10—11日通辽市出现的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这次天气过程在西来槽与地面低压倒槽共同作用下,并且在低层配合有切变线,前期暖湿气流的蓄积与后来冷空气的交汇而产生的。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及对比检验,EC形势预报比较准确,对预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于降水预报德国和日本传真预报都比较准确,只是德国降水预报在一定程度上比日本降水预报保守一些。通过检验,使数值预报产品在今后的预报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2000—2016年呼和浩特地区20次过程性暴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5%的暴雨天气过程为冷切变型、25%的为西来槽型,暖湿切变型和蒙古冷涡型各出现1次;冷切变型的冷空气路径为西北或北,呼和浩特北部暴雨天气过程都是该类型,影响系统发展至对流层上层的高低空急流作用明显,副热带高压是重要的影响系统;西来槽型的冷空气路径为西北或西,系统发展至对流层中层,全部发生在呼和浩特中部地区,高空急流作用不明显、低空急流有很大贡献;暖湿切变型的冷空气路径为西或北,天气系统发展至对流层中下层,有地面倒槽或气旋顶部辐合区配合,低空急流起到关键作用,暖湿切变依赖于副热带高压存在;蒙古冷涡与偏南方向的低涡或西来槽相结合造成内蒙古中部强降水的个例较多,系统发展比前3种深厚且辐合更强烈。  相似文献   

10.
引言 浙江省1995年梅汛期天气特点为:1.雨带活动异常,2.平均气温偏低,3.降水总量偏多。分析北半球环流形势发现:梅汛期内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动和北方冷空气的异常活跃对我省梅汛期内上述天气特点的出现起主导作用。而北方冷空气的异常活跃则直接源于今年梅汛期内伸向亚洲的极涡槽的异常偏强。  相似文献   

11.
毛燕军 《气象科技》2001,29(1):31-34
该文分析了ENSO对1998年和1999年浙江省汛期(5-9月)天气的影响,1998年汛期正处在强厄尔尼诺现象逐步向ENSO循环冷位相特征转变的时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由强盛期开始减弱,表现出不稳定性,而1999年汛期正处在强拉尼娜的持续期,副热带高压一于偏东偏弱状态。因此,1998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性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匀,洪涝和高温相间,而1999年汛期天气表现为降水阶段不明显,持续的降水引起了罕见的凉夏天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得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西,抑制了西南暖湿气流北上;中高纬环流平直、冷空气南下受到遏制;东亚大槽偏深、额海高压和日本海高压始终没建立起来,大多数天气系统直接减弱人海:鹤岗位于小兴安岭余脉东坡,对较弱的西来系统如果没有西南气流补充水汽和能量,降水明显减弱或根本不产生降水,这些不利因素均是造成2007年鹤岗地区夏季严重干旱少雨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鹤岗夏季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中纬度高空环流形势特征场、天气系统演变及地形特点分析得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偏西,抑制了西南暖湿气流北上;中高纬环流平直,冷空气南下受到遏制;东亚大槽偏深,额海高压和日本海高压始终没建立起来,对进入黑龙江省的冷空气形成不了阻塞作用,大多数系统直接减弱入海;鹤岗位于小兴安岭余脉东坡,较弱的西来系统没有西南气流补充水汽和能量,降水明显减弱或根本不产生降水等不利因素均与2007年鹤岗夏季严重干旱少雨天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广东省前汛期总降水量明显少于常年同期平均降水量,降水的地区分布、降水的时间长短以及降水的强度大小出现明显的不均匀性,造成本季度内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个别地区还出现了雷雨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2003年前汛期内无明显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伍红雨  郭尧  邹燕  陈卓煌 《湖北气象》2021,40(3):306-315
利用1961—2019年华南19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定义华南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标准,客观定量评估华南区域性暴雨过程,确定华南年和前、后汛期暴雨过程强度序列,分析其次数和综合强度指数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华南前、后汛期暴雨过程强弱年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广东前汛期锋面强降水和后汛期季风强降水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应用近二十年的历史观测资料和EC再分析资料,对由锋面和季风槽两种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广东发生的两组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降水/短时强降水落区及其对流活动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前汛期锋面降水还是后汛期季风降水,珠三角(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次中心,有大到暴雨量级降水。珠三角地区也是小时雨量≥50 mm的短时强降水高发区。前汛期锋面对流活动的抬升凝结高度约在900~850 hPa,南北方向的温度梯度提供了斜压不稳定能量,0~3 km强的风垂直切变使对流易于维持和发展;对流区有较强的水汽通量辐合;风暴相对螺旋度较大,对流的旋转性和沿着旋转方向的移动特征明显。相对而言,后汛期季风强降水对流凝结高度更低,对流活动具有正压的热带对流性质,可在弱的水汽通量辐合和垂直风切变环境中维持,但对流强度不如前汛期。以上结论可为同类天气的短期和短临主客观预报提供预报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大雪天气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应用1971—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内蒙古大雪天气过程进行普查,查找出大雪天气过程98次。根据700hPa环流形势特征的不同,将内蒙古大雪天气形势分为2类6型。弱冷空气类:这种类型大多和南支暖湿系统相联系而出现,以降雪天气为主,降雪量较大。根据影响系统的不同分为槽涡型、切变型、北槽南涡型。强冷空气类:这种类型大多和高空长波槽脊相联系而出现,由于冷空气主体东移,且锋区较强,因此在产生降雪的同时,有大风和降温天气出现,多为风雪寒潮天气过程。根据影响系统的不同分为蒙古低槽(涡)型、贝加尔湖低槽(涡)型、西来斜压槽型。从系统的垂直结构分析表明:弱冷空气类与强冷空气类大雪存在明显的不同,弱冷空气类整层暖湿上升运动明显,强冷空气类对流层中高层冷平流强,斜压性明显。文章最后总结了各型大雪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石家庄的云、降水和水汽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1972~2003年石家庄17个站的云、降水资料分析了各类云的发生频率及其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全年而言,积层混合云出现频率高,且降水概率、降水率较大;夏季积状云出现频率高,降水概率、降水率大,对两者增雨机会多。应用2000~2004年常规天气图,对造成石家庄降水的天气系统、云、降水、水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来槽、冷切变、东蒙冷涡和华北低涡出现频率较高,造成的降水次数多,实施增雨的机会多;气旋类、西南涡出现频率低,但过程雨量大,降水持续时间长,是人工增雨不可忽视的天气系统;冷涡类降水时间最短,降水强度大,对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时机的把握很重要。石家庄上空的水汽含量呈单峰型季节变化,空中水汽资源量明显地受到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影响。对水汽通量场分析表明,对流层中高层水汽多来自于孟加拉湾和南海,低层水汽主要来自于东海、黄海,地面近地层水汽源多为黄渤海。  相似文献   

19.
天气系统预报效果的量化检验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颖  李俊 《气象科学》2010,30(6):763-772
对中国天气过程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一种针对模式对于降水及各种天气系统预报效果的天气学检验方法,将此方法应用于AREM模式对2007年降水个例预报及2005—2007年汛期天气过程的批量预报检验,得出结论如下:(1)此天气学检验方法能够对各类天气系统及降水进行有效的检验,(2)对于中国典型高空槽类降水,AREM模式总体上对高空槽预报较为稳定、强度接近实况,对降水预报稳定性相对较差、强度偏弱,槽预报的较好(差)与降水预报的较好(差)不完全对应,(3)对于梅雨锋类降水,AREM模式对副高预报总体偏西、偏北、偏强,对高空槽、降水预报均总体偏弱,副高预报的较好(差)对应降水预报的较好(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天气图、数值预报产品、大气探测等资料对鄂尔多斯市1970~l989年6~8月的39次中—大雨以上降水过程加以分析。应用天气学、动力学原理及物理量场条件进行诊断。总结出4种模型:北槽南涡型、西来槽型、冷式切变型和暖湿切变型。可用来预报鄂尔多斯市夏季中一大雨以上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