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滇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过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忠 《地质与勘探》2011,47(5):755-764
位于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的滇东铅锌多金属成矿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区内矿床赋矿围岩为震旦系-二叠系碳酸盐岩,以构造控矿为主;成矿过程漫长,成矿元素来自上下不同层位的地层中,成矿流体具多源特征。本次研究收集了前人关于滇东地区铅锌多金属矿勘查和研究成果,并利用作者在滇东地区长期从事矿产勘查所获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外已知类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HMS)、热水沉积型(SEDEX)等)的特性,提出了该类矿床是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其形成与海西晚期伸展环境与印支期造山挤压环境的构造体制转换有关,并建立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的矿床模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构造推覆—大规模流体运移;流体"贯入"—气液分异;流体卸载—重力分异成矿。该模型诠释了滇东北矿集区富锗银铅锌多金属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无疑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矿床研究与深部、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藏林周县勒青拉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勒青拉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北矿带.文章在系统总结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时代和矿床成因.勒青拉铅锌多金属矿床严格受地层一构造一岩浆岩三位一体控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热液,成矿温度在423℃~290℃之间,成矿热液在接触带附近与碳酸盐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生成夕卡岩型铁矿床,并经东西向断裂远距离运移至碳酸盐地层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夕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为喜马拉雅早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铅锌矿床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铅锌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国铅锌矿产地数据3000多处,铅锌金属储量1亿多吨,铅锌储量均居世界第二位。鉴于铅锌矿床的分类一直以来极具争议,应矿产资源定量预测需求建立了铅锌矿床预测类型分类方案,并将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结合,提出了以成矿作用为一级要素,容矿围岩为二级要素的5类13亚类铅锌矿床类型划分方案。总结了全国铅锌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提出多期次、多旋回的造山带环境是铅锌矿床发育的最有利部位,元古代是火山岩型矿床发育的主要时期,古生代是沉积型铅锌矿床发育的重要时期,中、新生代是岩浆型铅锌矿床发育的全盛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演化与铅锌成矿的关系,并提出了成矿时代确定、成矿关键地质要素厘定、构造环境分析等因素是影响成矿类型划分、时空分布规律研究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结合部位,构造地质背景复杂,铅锌矿床众多,矿床地质特征独特,历来是国内外地质学者研究的热点地区。众多学者从成矿构造背景、成矿流体来源、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前人的  相似文献   

6.
关陵根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陵根铅锌矿床位于西秦岭北带关子镇—太阳寺加里东构造带上。为揭示该地区铅锌等多金属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从区域地质背景、含矿建造以及成矿构造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关陵根铅锌矿床的成矿条件,通过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为较典型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矿床,铅锌等主要成矿物质为深部来源,成矿具有多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中南部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可能是一种新的铅锌矿床类型,该类铅锌矿床明显特征是规模大、品位富、伴生有用元素多,暗示其成矿环境较为特殊。从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以及峨眉山玄武岩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认为矿床成矿时代与西南大面积峨眉山玄武岩成矿时代相近,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成矿流体存在均一化过程,区域大规模流体运移在该区铅锌成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活动与铅锌成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床可能为“均一化成矿流体贯入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湖南水口山铅锌矿田地质特征及找矿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湖南水口山矿田所处区域地质背景和深部构造对矿田内岩浆活动的控制作用入手,阐述了矿田内表层构造与岩浆侵位、岩体产状及成矿的关系,讨论了矿床基本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研究了矿田内两类基本矿床(接触交代型铅锌矿床和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床和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金银矿床)与火成活动的关系,提出应在火成岩周围找矿。  相似文献   

9.
东坡多金属矿田是湘南重要的钨、铅、锌等多金属矿化集中区,铅锌矿床主要产在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中,受褶皱和断裂控制明显,千里山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成矿动力和成矿物质.文章在分析铅锌矿床控矿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控矿模式,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枞树板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结合区域成矿规律分析,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千里山花岗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成矿温度168℃~244℃,它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与柿竹园钨多金属矿、红旗岭锡(铅锌)矿、南风坳银(铅锌)矿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与千里山燕山早期花岗岩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1.
陕西横跨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曾历经前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和陆内造山等三大构造-成矿演化阶段、8个构造-成矿期和8次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形成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等四大类135种矿产2000余处矿产地。本文在建立涵盖陕西固体及非固体矿产矿床类型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总结了矿产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由早到晚分出8个构造-成矿期;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丛聚性,由北到南划出12个矿集区。矿集区与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成矿地质事件密切相关,根据二者的时空关系,划分出单一型、耦合型、叠加型和复合型4种类型矿集区。矿集区的矿产种类、规模大小,一般与其所发生的成矿地质事件的性质和频次有关。叠加型矿集区比单一型矿集区更具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矿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鳊板块的交汇地带,区域成矿背景可分为古亚洲成矿域、滨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各成矿域有不同的演化历史与成矿特征。因此,我国金矿成矿环境多样,矿床类型繁杂,金矿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具有区域集中的趋势和地域的差异,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有不同的金矿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陆区大规模成矿的地球动力学:以夕卡岩型金矿为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系统总结了中国不同构造单元 70个夕卡岩型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 ,其中 1个为超大型、1 9个大型和 2 4个中型矿床 ,总储量超过 1 0 0 0t,占全国探明储量的约 2 0 % ,表明夕卡岩型金矿是我国最重要金矿类型之一 ,值得今后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重视。通过编制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分布图 ,发现它们产于碰撞造山带、断裂岩浆带和活化克拉通边缘等 3类地区 ,所有夕卡岩型金矿集中区均受到显生宙陆陆碰撞的影响。通过对各成矿省夕卡岩型金矿和相关热液矿床及花岗岩类的同位素年龄统计 ,结合地质分析 ,发现中国夕卡岩型金矿的形成时间总晚于各成矿省最晚一次的洋盆闭合或陆陆碰撞的开始时间 ,约滞后 5 0Ma ,因此排除了它们形成于大洋板块俯冲所致的岩浆弧背景的可能性 ;通过联系各成矿省地质构造演化与碰撞造山带 p T t轨迹 ,确定各成矿省成矿作用和花岗岩浆作用均爆发于陆陆碰撞过程挤压伸展转变期的减压升温体制 ,而不是碰撞后。基于碰撞造山带构造几何和造山机制 ,认为中国夕卡岩型金矿及相关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因适合于CMF模式解释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铁炉坪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正友 《矿产与地质》2005,19(6):715-722
构造蚀变岩型银矿床在我国银矿床中占重要地位.通过对矿床成矿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矿床主要赋矿地层、蚀变、矿体中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和矿区的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铁炉坪银矿床的成矿机理、元素分带,并建立了该类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为该区银矿找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纳米比亚西南部奥兰治河海伯地区是纳米比亚重要的铜矿产地之一,区内的海伯铜矿和罗雷铜矿具有明显的斑岩型成矿特征。控制铜矿的斑岩体为古元古代威尔斯锥夫岩基的岩枝、岩株状分支,矿体的围岩为古元古界奥兰治河群海伯亚群。威尔斯锥夫岩基与奥兰治河群均为钙碱性火成岩和火山-沉积岩组合,形成于大陆边缘俯冲带的构造背景环境,结合海伯铜矿和罗雷铜矿地质及同位素特征,文章认为该区斑岩型铜矿可能为板块构造成矿。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部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新发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渊 《中国地质》2015,42(3):365-380
西北地区地处中亚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交汇处,中间夹有塔里木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的西段。地质历史上,两个克拉通及其裂解的微陆块的形成和运动史,基本约束了中国西北部的构造发展历程。围绕克拉通及微陆块的显生宙造山带基本是其周缘增生的结果,由于大陆运移,其他大陆边缘增生的产物,在早三叠世(210 Ma)大陆汇聚中也添加了进来,这些造山带及其陆块边缘的增生是西北各种内生金属矿床的重要形成背景。同时,新元古代、晚古生代陆内与地幔柱有关的大火成岩省的发育,为铜镍等重要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此外,在克拉通及其微陆块形成和后期的叠生盆地中,形成了重要的沉积和沉积变质矿床。西北地区近年来重要找矿发现,不断印证了西北克拉通边缘板块构造增生和板内幔源构造岩浆作用成矿的特点,并对传统的地质背景构造认识提出了挑战。这其中,最具经济价值和地质意义的是3个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发现:西天山早石炭世阿吾拉勒火山-次火山岩浆喷溢型磁铁矿矿床、东昆仑早泥盆世夏日哈木岩浆深部熔离-贯入型铜镍矿床和西昆仑侏罗—白垩纪火烧云构造热液型铅锌矿床。阿吾拉勒磁铁矿矿床是中国首例火山-次火山岩浆喷溢型磁铁矿矿床,可与智利的拉科超大型典型磁铁矿矿床对比,且更具有经济价值,该矿床的勘查和研究为深入理解中亚造山带天山及其邻区石炭纪裂谷型火山岩浆作用与成矿提供了研究的范例;夏日哈木铜镍矿是中国近年来最重要的铜镍矿发现,探明镍资源量已达百万吨以上,该矿床的发现为查明中国早古生代末期新的岩浆铜镍成矿事件及其找矿潜力提供了研究新区;火烧云铅锌矿床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资源潜力的铅锌矿床,也是喀喇昆仑—三江造山带中蕴藏的中新生代巨型铅锌成矿带上最重要的成矿发现,为深化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巨型铅锌成矿带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构造控矿机制提供了新的基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云南易门式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润生  邹海俊  刘丛强  马更生 《地质通报》2007,26(12):1549-1563
系统地概括了易门铜矿田的成矿地质背景及2种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火山热水沉积作用、构造改造作用、岩浆叠加作用、地下热水再造作用与成矿密切相关。易门式铜矿床为"裂谷成矿背景-火山热水沉积-构造改造富集-深源岩浆叠加-地下热水再造"型多因复成矿床,建立了新的成矿模式,为该类矿床深部及外围的找矿预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云南富乐厂铅锌矿床是滇东北矿集区东南部的典型矿床之一。在矿区进行大比例尺构造填图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成矿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筛选典型断裂构造进行力学性质的鉴定,对不同期次、不同方向的断裂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初步划分了构造期次,总结了构造体系。认为该区断裂经历了晋宁期-澄江期近东西向的挤压作用,印支期-燕山早期北西-南东向挤压作用及后期燕山中晚期-喜马拉雅期的北东-南西向挤压作用的过程。晋宁-澄江期构造作用为该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质背景,印支期-燕山早期为该矿成矿主期,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和北西向的扭张性断裂使得流体充填、富集成矿;后期近东西向的扭性断裂为破矿构造。通过矿区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研究,为隐伏矿预测与深部勘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浙东南金(银)矿的遥感影像地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东南金银矿受矿源层和矿化层及其赋矿空间;岩浆、变质、火山一次火山热液作用;多期性的成矿以及不同矿化类型的形成条件;不同构造块体及其构造格局和控矿赋矿方式等的影响和控制,这种多源的特征可由遥感的影像地质特征表现出来,并构成浙东南金银矿成矿的遥感影像地质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双峰式火山岩与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福芝 《矿床地质》2001,20(4):331-338
双峰式火山岩不仅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中最常见的含矿岩石组合,而且也是研究其古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作用的主要依据之一。笔者收集了我国以及世界一些著名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矿带的含矿建造资料,其中包括含矿建筑的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和层序、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和岩石化学、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等等。整理结果表明,双峰式火山岩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最佳含矿岩石组合;它们主要产五各个时期的造山火山岩类,产生了有利成矿组分浓集的巨大热液循环系统及适宜原(海水深度和封闭条件良好的)含矿流体集积的沉陷盆地(裂谷),从而为成群成带的VHMS型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