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析了APPS、CSRS-PPP、GAPS和magicGNSS四种在线精密单点定位服务系统的实用性,并同时处理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的数据,且与PANDA软件解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精度分析,得出了各系统静态处理外符合精度为cm级、动态处理精度为dm级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系统比较了APPS、CSRS-PPP、GAPS、magicGNSS 4种在线PPP服务系统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全球分布的5个IGS站,分析了这4种在线PPP服务系统在定位精度、收敛时间、对流层延迟精度3个方面的解算性能。试验结果表明,4种在线PPP服务系统解算的单天站坐标的精度都可达毫米级,其中APPS和CSRS-PPP解算的坐标精度略高于另外两种服务解算的精度。PPP定位坐标在1 h内可收敛至厘米级,在1.5 h时定位精度在0.05 m内。另外,4种在线PPP服务系统解算的对流层天顶延迟ZTD与IGS发布的ZTD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对比分析了CSRS-PPP、APPS、GAPS、magicGNSS 4款在线PPP服务系统对钟跳数据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CSRS-PPP的稳健性最好,能够有效处理三类ms级钟跳的数据;APPS能够有效解决第一类ms级钟跳对定位的不利影响,但其对第二类ms级钟跳缺乏必要的控制;GAPS则完全没有顾及钟跳的影响,当发生第一、二类钟跳时,定位结果反复重新初始化,严重影响了PPP的定位精度;magicGNSS的稳健性最差,即便是对于许多不存在钟跳的数据,其定位结果也相对较差,甚至经常出现解算失败的现象。此外,还对计划升级为在线PPP服务系统的TriP 3.0的钟跳处理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软件能够有效处理各类钟跳数据,定位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使用在线GPS定位服务系统处理南极地区GPS数据精度的问题,介绍4种常用在线GPS定位服务系统APPS、CSRS-PPP、gaps以及magicGNSS,分别使用4种在线GPS服务系统对南极地区长期连续(7d)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精度与稳定性。将处理结果与相同框架下真值进行比较与分析,发现4种在线GPS服务系统在南极地区解算精度都能达到dm量级,其中APPS与CSRS-PPP两种服务系统在南极地区解算结果的精度与稳定性优于gaps与magicGNSS,可达cm量级。另外,使用4种在线GPS服务系统处理短期(1d以内)观测数据,对得到的解算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3h以上观测时长的数据可以保证稳定的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精密单点定位在线GNSS数据处理精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动精密定位服务(APPS)、GPS分析定位服务(GAPS)、加拿大空间参考系统(CSRS)以及magicGNSS四个在线精密单点定位(PPP)网络数据处理软件,分别采用静态、静态模拟动态方式处理了若干国际GPS服务(IGS)跟踪站的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四个在线PPP定位服务的数据处理能力及其精度。结果表明:不同的PPP在线定位服务的定位精度及其稳健性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能够满足静态mm-cm级,动态1~2dm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今天以及今后20年的大量图象,仍然是以硬拷贝形式出现。可以预见一种便于利用这种形式的系统将能作出贡献。自动图形识别、按规定的专家系统、可选择的变化检测算法、以及通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一些新功能将会迅速成熟起来。应用这些技术来处理空间数据其潜力是非常现实的。能够把模拟和数字影象结合起来的系统将是很有价值的。本文讨论解析图象匹配系统(AIMS)。它利用自动立体测图仪APPS—IV,将图形复合到影象上或者打算研制一种独特的装置,通过配备工作站的硬、软件模块,能快速开发利用大量图象的变化检测技术。看来AIMS是非常有用的,可作为硬拷贝软片或软拷贝显示系统的较经典的图象判读方法和传统的数字图象识别方法之间的一种过渡系统。这个概念将取得高经济效益,它考虑到数字图象的获取将广泛用于国家机构和军事上的智能设施,以及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更广泛用于民间和商业领域。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高原冻土地带建造GPS参考站施工过程遇到的技术难点,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实践总结了一些新的技术方案,有效解决建造设计和施工中的难点,大大提高了功效,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建造质量。  相似文献   

8.
于惠娟 《测绘通报》2015,(9):99-101
利用挂图内图廓联系数据库,建立了挂图现势资料数据库,同时从数据库中提取了现势数据并对挂图进行了更新,保证了挂图的现势性与系统性,更好地发挥了地理信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同时系统地总结了现势资料信息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解决了目前收集信息的分散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效率,避免了重复测绘,提高了其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 《中国国土资源年鉴》、《国土资源通讯》工作会议今天就要结束了。会上,李元副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刘允洲、吴哗同志分别作了年鉴和机关刊的年度工作报告。江西、山东、陕西、吉林、四川、辽宁、湖北等省的同志介绍了办刊做法和经验。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李元副部长的讲话精神,就进一步提高年鉴的质量和时效、增强机关刊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大家集中精力、热情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进一步统一了办刊思想,交流了办刊经验,明确了办刊思路,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次会议,年鉴工作和机关刊工作两个会议一起开,降低了成本,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大家一天半的共同努力,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表彰大会完成了预定议程,就要圆满结束了。这次会议正如大家总结的那样,规模大、规格高、内容实、效果好,令人鼓舞、催人振奋,既表彰了先进、宣扬了典型,又交流了经验、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任务,会议开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下机器人在浅海工作时定位误差大的问题,在浅海电磁波信号衰减不大的情况下,文中重点介绍一种基于GPS/BDS双模组合定位技术的浅海水下机器人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为了比较双模定位系统的定位性能,设置了GPS和BDS单模定位系统作对比,提出了使用中值滤波算法和卡尔曼滤波算法相结合的定位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双模定位系统测试数据的滤波处理,得出系统的定位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双模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要高于单模定位系统;中值滤波和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算法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双模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室内外无缝定位在室内外过渡点精度低、不能平滑自动切换等问题,结合GNSS定位技术以及室内地磁指纹节点的组合方法来实现室内外无缝定位及导航。由于从室外至室内时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星数减少、GDOP值逐渐增加、定位的误差增大,因此室内地磁定位精度逐渐优于GNSS定位精度,在两个定位精度临界点通过分析计算得出GDOP最优转化范围值,进行平稳切换。此次试验仿真结果表明,GDOP在3~3.5进行切换与单一GNSS或地磁方法定位的精度相比,分别提高85.7%和82.6%,从而达到了室内外的高精度无缝定位,填补了国内外在室内外无缝定位上没有合适的切换界定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高精度的室内定位技术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位置服务需求逐渐增加,技术不断发生迭代,室内定位向着高精度和无缝持续发展。在卫星信号无法覆盖室内的情况下,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发展出多种定位源和对应的定位原理。针对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的最新发展现状,依据不同定位原理分为基于几何关系、指纹匹配、增量估计和量子导航的高精度定位方法,并对各类方法的定位原理进行了介绍,对当前技术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总结出高精度室内定位技术的特点,探讨出多源化、智能化、大众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基于行业用户需求而建立的集中式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模式在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服务多样性等方面已无法满足大众用户的精密定位需求。结合云平台技术,提出了云定位的概念,通过综合管理和整合各类定位资源,实现多种定位手段的资源共享、技术融合和优化配置。给出了云定位的架构图,并讨论了GNSS网络RTK,GNSS广域精密定位,Wi-Fi定位,通信基站定位等多种手段在定位云上的综合和服务实现。云定位在可扩展性、可靠性、系统维护成本以及用户使用灵活性等方面都具有传统的精密定位服务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云定位,用户不仅可以获取各类精密定位服务,还能实现多种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定制个性化的应用;为精密导航定位的大众化普及提供有效的商业模式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视觉里程计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提供短时间的高精度导航定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具有全天候、全球性和误差不随时间积累的特性,但是在恶劣环境多路径效应下,GNSS定位精度会变差甚至不可用. 为了研究在复杂环境下视觉里程计辅助GNSS导航定位技术,首先介绍了视觉里程计的导航定位原理;然后在卡尔曼滤波器中将GNSS定位结果和视觉里程计定位结果进行了松组合处理;并利用视觉里程计定位结果和预测的视觉里程计误差实现了GNSS在恶劣环境下的导航定位. 基于KITTI数据集的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组合方案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持续提供可靠的导航定位.   相似文献   

16.
低成本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智能手机等低成本接收机的飞速发展,使得连续性、完好性、高精度成为其新的定位需求。GNSS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在智能交通、增强现实、变形监测、精密农业等众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而在低成本GNSS接收机中,厘米级定位技术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低成本终端的高精度定位受其接收机信号处理能力,以及由天线性能引起的相位中心误差、多径误差等问题的制约。通过天线运动方式实现定位精度的提高也为定位成本降低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重点研究了如何实现高精度定位技术在低成本接收机中的应用,总结现有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对低成本接收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展开低价高精度定位解决方案的讨论;最后,基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展望未来低成本高精度定位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省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推进建设中系统评估方法存在的欠缺,提出了北斗多模组合定位测试方法。通过重点分析6种组合定位模式下的RTK实时定位关键性能表现,对定位初始化时间、固定成功率、连续性定位精度和实时定位精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可为广东省范围内提供符合精度要求的实时定位服务,在基准站平均间距35km以内,采用GPS+BDS组合信号RTK实时定位效果较好,能够提升其初始化时间和固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给出了一种基于高度角和GDOP的组合选星算法,研究了其算法在GPS/GLONASS组合单点定位中的应用,在提高定位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在动态定位中能快速选出较少的卫星组合用于定位解算,能满足动态用户对实时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