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浙江沿海岛屿众多,其高程基准一般采用当地平均海面。国家标准《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90)明确规定: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当地平均海面。近几年来,对平均海面的研究和应用,已大大超出了大地测量学和海洋学的范畴。研究并了解当地平均海面的变化及其对岛屿高程精度的影响,对进行沿海岛屿调查测量是有积极意义的。 经过一代又一代测绘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国家三角点已控制了沿海各地;特别是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2.
明确了水位控制涉及的基本概念,重新梳理了海道测量水位控制的技术体系。提出水位控制包含海域垂直基准确定,水位归算信息提供两项内容,阐明了水位控制的多任务服务、信息综合利用、质量控制系列技术体系。分析了现行《海道测量规范》的相关指标,对技术标准的改进做了相关论证说明。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海道测量数据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和用户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和世界海道测量技术发达国家相继发布了各自的新版海道测量规范和标准.将我国海道测量规范与国际海道测量标准在测量的分类与质量基准、水深测量技术要求以及其他测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比较,指出了我国海道测量规范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问题,旨在推进我...  相似文献   

4.
香港跻身世界最繁忙港口之列,自1994年7月起着手成立海道测量部。到了1996年后期,海道测量部全面投入工作:海道测量人员和制图人员受训完毕;两艘的其中一艘设备完善的测量船投入服务;设立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中央基准站;在办公室安装全面整合数据处理与海图制作系统。本文旨在介绍香港海道测量部成立经过;差分全球定位系统中央基准蛄的广播服务、覆盖范围、精确和性能测试;操作多波束回声测深仪和测后处理工作所遇到的困难;整合海图绘制系统;展望将来。  相似文献   

5.
根据15年来GB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的使用情况和海洋测绘新技术的发展,针对《海道测量规范》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技术方法、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以进一步增强规范的先进性、科学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15年来GB12327-1998《海道测量规范》的使用情况和海洋测绘新技术的发展,针对《海道测量规范》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技术方法、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以进一步增强规范的先进性、科学性、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沿海岛屿建立国家高程基准,统一海岛与大陆的高程系统,是海洋测绘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GPS技术在测量上的应用,为此课题开创了一个新的探索路径。本文结合海道测量熟悉的潮汐理论和常用的潮位传递方法,采用水面水准与GPS高程相结合,通过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具体实践,比较两项作业的最后成果,相互验证,说明了依这种传递高程的方式建立的沿海岛屿国家高程基准,在理论上是成立的,精度也是能满足需要的,因此,是目前连接海岛和大陆之间高程关系较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为及时了解国际海道测量领域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系统梳理海道测量工作组(HSWG)的创立过程、工作目标和组织构成,跟进研究HSWG历次会议主要内容,分析得出HSWG工作重点及前沿技术动态。结合我国海道测量行业现状,对维护和更新《海道测量标准》(S-44)、维护和更新《海道测量手册》(C-13)以及开发、促进卫星遥感反演水深(SDB)的前沿技术方面展开思考,提出若干建议,为我国海道测量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制定了国际海道测量标准并保持不断更新,我国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海道测量的国家强制标准。从测深、定位、障碍物、潮位、潮流和底质等6个方面对国际海道测量标准和我国海道测量规范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它们在要求上的不同和差异,旨在供测量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并推动国内测量规范与国际测量标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0.
GPS测量正在推动着海洋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其中实时差分GPS(即Real Time DGPS,以下简称DGPS)测量把我国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电子定位技术推向了更加简便、高效、全天候、自动化的阶段。石油、水运、海洋及军队等测绘系统,经过近年来对DGPS的消化吸收、试用和总结,先后制定了DGPS测量技术规定和规范。例如国家标准《海道测量规范》、海军《GPS海洋测量规定》、交通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等都把DGPS测量技术要求纳入了规范内容。这些规范和规定  相似文献   

11.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为满足发展中国家进行电子航海图生产的需要,近期发布了特别出版物S65《电子航海图生产指南》(ElectronicNavigationCharts[ENCs]ProductionGuidance)。目前为2005年3月第1版。该指南在较高层次上对电子海图数据的生产、维护、分发等做了指导性的规范。就ENC数据的生产、维护、分发所必须的需求和流程,对官方海道测量部门给出了建设性的框架结构。它提供了支持每个生产阶段所必须的参考性文档,这些文档不是技术手册,而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指导。该指南的内容包括:编制目的和涉及范围,电子航海图定义,官方海道测量部…  相似文献   

12.
《华南沿海地区的基面》(此文载《海洋预报》1992年第9卷第1期,该文还载交通部四航院编辑的《港湾建议》1991年第3期。以下简称“华文”)文中“四”谈到“……原来所使用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与新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值,两者相差为0.0286m。华南沿海地区的地形和地物的高程值或水文站的水位,如果以《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起算的话,则原来使用《黄海平均海水面》起算的水准点以及由此发展的地物高程或水文测站的水位,应一律减去0.0286m”。  相似文献   

13.
深度基准面是海图水深的起算面,其精度直接影响着真实水深的精度.《海道测量规范》中对深度基准的求解方法进行了规定,但是未对其求解精度进行要求.因此本文采用我国10个验潮站19a间水位观测数据,分析了各站点不同水位观测时长求解的平均海面精度和深度基准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港航区域重要长期验潮站,海图深度基准的设定应该采用...  相似文献   

14.
《海洋测绘》2015,(6):87-90
<正>gaocheng jiZhun高程基准(height datum)高程测量的起算面。为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点的高程提供起算依据,也是海洋测量中高程测量的起算基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选取海水面的平均位置作为起算面,因为平均海水面是实际存在的,相当稳定,可以精确测得,而且全球的海水面平均位置与地球的自然表面相接近。为了确定平均海水面,通常是在沿海的一个合适的地点设立验潮站,积年累月记录该处的海面位  相似文献   

15.
关于海图深度基准面计算方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骥  刘克修 《海洋测绘》2002,22(4):10-13
选取了中国沿岸57个验潮站,根据《海道测量规范》中理论最低潮面的定义,用19年最低天文潮面对该规范中的计算方法作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浅水改正时,两者基本相同;该规范中关于浅水改正的计算方法不能充分组合出最低潮位,造成浅水区计算的理论最低潮面偏高。指出了使用《海道测量规范》中所列计算公式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S-52表示库的数据组成与绘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孟婵媛  陆毅 《海洋测绘》2003,23(6):27-30
研究了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海图内容与显示规范》(S-52)及其表示库的内容,分析了海图符号中点、线、面及有条件符号的图形特点和结构,论述并实现了各种海图符号的绘制。  相似文献   

17.
双频GPS PPK技术在沿岸海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NovAtel OEM4高精度双频GPS和所采用的动态测量后处理(PPK)技术工作原理,论述了沿岸海道测量机动作业系统的设备组成、作业原理、测量实施、数据处理以及技术指标等,明确了PPK基准站的设立条件、方法和要求,并结合试验和外业工作实际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海道测量规范》(GB 12327—2022)正式实施,按照新规范评估南海沿海港口航道图深度基准面值,能为海洋垂直基准的维护提供数据支持。对广州海事测绘中心辖区17个长期水位站长于2年的水位数据、长期站邻近的28个短期、临时水位站数据进行潮汐分析,评估了长期水位站的L值及深度基准面保证率,分析了短期、临时水位站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的传递精度。结果表明:17个长期水位站3种算法深度基准面保证率均超过98%,保证了航行的安全性;不同方法确定的深度基准面L值互差,53%的长期水位站超过10 cm, 7%短期、临时水位站超过15 cm, 11%短期、临时水位站两种方法L值中数与原采用值差值超过15 cm,亟需修正南海沿海港口航道图深度基准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参加第18届国际海道测量大会测绘仪器展和对所收集的资料翻译整理,对当前国际海道测量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我国海道测量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国际海道测量、测量装备及软件系统的不断更新、自主式无人机、水下机器人及智能浮标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丰富了海道测量信息,海道测量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海洋开发的加快,北极必将成为世界海道测量下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根据《海滨观测规范》潮汐观测相关规定、观测方法和实际工作经验,对潮汐观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要求、国家高程引测过程、水尺安装方法和测量要求、潮位测算基准面的设定和推算,以及各测算基准面相互之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