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志红  王亚青 《干旱区地理》2015,38(5):1049-1060
农产品现货价格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影响期货价格的统计特征都是显著的,通过建立假设,利用VEC模型,选取农产品现货月度数据,根据期货市场日数据加权计算其月度数据,进一步探析了现货影响期货的程度及其机理。逐步控制模型中的其他变量,结果验证其经济意义是历史现货价格数据影响期货价格也是显著的,但是单个农产品现货和期货价格的影响程度是不一致的,有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从单一品种农产品价格来看,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相关度极高,对于大豆、棉花、豆粕和强麦来说,现货价格上涨1%,期货价格上涨幅度则分别为0.948%、0.836%、0.873%和0.845%,对于小麦和大豆来说,现货价格上涨1%,期货价格上涨幅度接近1%;期货价格的变动一方面直接受到现货价格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影响现货价格变动的因素的间接影响。拆借利率、M2、进出口总值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证实了农产品供求因素(生产量、进口量、出口量、世界总产量、世界总出口量)、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的变动,都直接影响到期货价格。农产品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是具有联动影响的,因此,适度且分类引导现货价格,建立单品种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平抑农产品期货市场上大的波动,有利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因为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的稳定对当前的农产品现货也具有引导作用,会促进农产品现货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6,(6):44-44
过去的五年,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举世瞩目。五年建成高速公路2.47万公里,是“八五”和“九五”建成高速公路总和的1.5倍,总里程达到4.1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未来五年,我国公路建设将迎来新的黄金期。高速公路里程将不断增加,国省干线公路网将继续扩展,农村公路建设也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邵武市将石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景观资源丰富,景点秀雅、幽深、曲折、奇特、壮观等,独具特色。它的开发利用,将促进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是一种亲近自然,提倡生态回归的体验性旅游,它是现代旅游的标志。福建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努力将不利化为有利,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把福建建设成生态旅游大省、强省。  相似文献   

5.
水文阐述了印度铁路网的发展背景和历史进程,分析了铁路网目前状况和发展远景,无疑将对我国铁路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连软件园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业是“知识经济”时代最典型的代表性行业,软件园的建设是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举措。发展软件业,把大连建设成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是大连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而软件园的建设将是大连实现其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作为中国北方最开放的城市之一,大连的软件园建设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软件园的创新机制、融资机制、人才战略和政府支持将是影响软件园发展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福建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及其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郑耀星 《福建地理》2002,17(4):44-46,43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近自然,提倡生态回归的体验性旅游,它是现代旅游的标志。福建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努力将不利化为有利,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把福建建设成生态旅游大省、强省。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上海产业布局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针对产业布局存在问题,并借鉴世界级国际大都市产业布局经验,认为21世纪上海的产业布局,将形成一个核心、三个圈层、六条发展轴线和八个中等城市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型的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会展产业发展系统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产业发展系统的角度对中美会展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是一次有益的科研尝试。本文将在界定会展产业发展系统的基础上,从影响会展产业发展的5个核心层面对中美会展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以期找出中美会展业发展的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为中国会展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黎婴迎  黄海俊 《热带地理》2002,22(1):39-42,47
根据穗城的城市环境的改善和房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大量的论据,论证了穗城的环境和房地产业是互动发展的关系,指出在今后城乡一体化的格局状态下,其互动发展关系将更为密切,分析了互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measured discharge,sediment load,and cross-sectional data from 1986 to 2015 for the lower Yellow River,changes in the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width,depth,and cross-sectional geomorphic coefficient)of the main channel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 that before the operation of the Xiaolangdi Reservoir(XLDR)from 1986 to 1999,the main channel shrunk continually,with decreasing width and depth.The rate of reduction in its width decreased along the river whereas that of depth increased in the downstream direction.Because the rate of decrease in the width of the main channel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channel depth,the cross-sectional geomorphic coefficient decreased in the sub-reach above Gaocun.By contrast,for the sub-reach below Gaocun,the rate of decrease in channel width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channel depth,and the cross-sectional geomorphic coefficient increased.Once the XLDR had begun operation,the main channel eroded continually,and both its width and depth increased from 2000 to 2015.The rate of increase in channel width decreased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and the depth of the main channel in all sub-reache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2 m.Because the rate of increase in the depth of the main channel was clearly larger than that of its width,the cross-sectional geomorphic coefficient decreased in all sub-reaches.The cross-sectional geometry of the main-channel of the lower Yellow River exhibited different adjustment patterns before and after the XLDR began operation.Before its operation,the main channel mainly narrowed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and silt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n the sub-reach above Aishan;in the sub-reach below Aishan,it primarily silt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After the XLDR began operation,the main channel adjusted by widening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and deepening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n the sub-reach above Aishan;in the sub-reach below it,the main channel adjusted mainly by deepening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Compared with the rates of decrease in the width and depth of the main channel during the siltation period,the rate of increase in channel width during the scouring period was clearly smaller while the rate of increase in channel depth was larger.After continual siltation and scouring from 1986 to 2015,the cross-sectional geometry of the main-channel changed from wide and shallow to relatively narrow and deep.The pattern of adjustment in the main channel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ater and sediment conditions.For the braided reach,the cross-sectional geomorphic coefficien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charge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during the siltation period.By contrast,the cross-sectional geomorphic coeffici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charge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SC during the scouring period.For the transitional and meandering reaches,the cross-sectional geomorphic coefficien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scharge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SC.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以来南黄海辐射沙洲潮滩脊线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可  李飞  高宁  张子鹏  温欣 《地理科学》2017,37(10):1593-1599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南黄海辐射沙洲1979年、1990年、2002年和2014年4个时期的潮滩脊线,并对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显示:① 辐射沙洲潮滩脊线可分为主线和支线2级,滩脊主线为条子泥-高泥-东沙潮滩脊线,支线为滩脊主线两侧分支;② 辐射沙洲潮滩脊线空间组合形态总体稳定,条子泥段滩脊主线总体呈东西向,东沙段滩脊主线总体呈南北向,高泥段滩脊主线连接条子泥和东沙;滩脊线演变呈显著空间分异,条子泥段滩脊主线南向迁移显著,东沙段和高泥段滩脊主线总体向东迁移,迁移距离条子泥段滩脊主线>高泥段、东沙段,条子泥段滩脊主线中部>两侧、东沙段滩脊主线北段>南段,条子泥滩脊支线形态和位置变化均较东沙滩脊支线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彦君  吴保生  申冠卿 《地理学报》2019,74(11):2411-2427
基于黄河下游1986-2015年的水沙和沿程实测大断面数据等资料,统计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行前后下游主槽断面形态参数(河宽、水深、河相系数)的调整过程。结果表明:1986-1999年小浪底运行前主槽持续淤积萎缩,主槽河宽和水深均减小,河宽与水深调整强度高村以上段河宽大于水深、断面河相系数明显减小,高村以下段河宽小于水深、河相系数小幅增加;2000-2015年小浪底水库运行后主槽持续冲刷,主槽河宽和水深增加,沿程各段水深调整强度均大于河宽,河相系数减小;各段断面形态调整方式淤积期表现为艾山以上游荡段和过渡段既有横向萎缩又有垂向淤高、艾山以下弯曲段以垂向淤高为主,冲刷期游荡段和过渡段为横向展宽和垂向冲深、弯曲段以垂向冲深为主;河宽淤积期减小速率明显大于冲刷期增加速率,水深淤积期减小速率略小于冲刷期增加速率,经过一轮淤积和冲刷后,断面形态向窄深方向发展;主槽断面形态调整规律与水沙条件密切相关,断面河相系数除游荡段淤积期与流量呈正相关、与含沙量呈负相关外,游荡段冲刷期、过渡段和弯曲段淤积与冲刷不同阶段,河相系数与流量呈负相关,与含沙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若干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长江经济带是现阶段、新常态下推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大战略举措之一。作为全国国土开发的一级轴线,长江经济带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航运优势和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2014年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左右。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跨区域的重大问题,制约着长江经济带的未来发展。通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要特征,对长江轴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解剖,从经济增长、国土空间开发、航运建设、产业发展、资源环境、城镇化和体制机制等7个方面,提出了近期建设长江经济带的若干建议,供政府及学术界参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为基本切入点,通过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的历史剖析,探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从规划的政治经济和科学发展等不同层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实践价值.结合河南人地关系发展现状,以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为目标,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进行了研究,对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构思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目前进行的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河内蒙河段河床冲淤演变特征及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黄河内蒙段1962-2000年间4期大断面观测资料,计算了各期河床冲淤和河槽形态指标。发现从1962-2000年间前20年、中间9年及后9年,内蒙河段河槽500m2过水面积下河底高程发生了降低-升高-再升高的过程;河槽漫滩过水面积经历了升高-降低-再降低的过程,2000年只有1982年的大约一半;滩地经历了持续淤积过程,平均抬升0.25m;河槽宽深比值经历了变化不显著-增加-减小的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引水、水库拦沙和重点产沙支流来沙变化在河床冲淤和河床形态调整中作用较大;水库对径流的年内调节对1982年后河槽淤积贡献较大;来水来沙变化下河流多要素自动调整是造成河槽形态变化过程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定指标体系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依据,指标确定的适宜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深入研究全国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初步确定的15项指标基础上,并充分考虑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提出了确定河南省划定主体功能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初步提出了适合河南省省情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同时就构建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体系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和转变.作者在全面分析河南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条件的过渡性是影响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本底因素;土地、水等重要资源严重不足并且开发利用强度高成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刚性限制因素;生态环境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尤其是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划定作用显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省经济的高增长势头和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主体功能区划分需要把握的重要经济属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强调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焦点是粮食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在我国当前存在的多个严峻条件的刚性约束之下,粮食的生产流通改革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以对粮食生产流通所需要素的科学评估为依据,以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为核心,以按市场化机制运行的各类企业为市场主体,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为基本保障,形成良性运行模式,以尽快解决对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组织问题,达到粮食生产及流通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山东寿光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应恒  吕超  周德 《地理研究》2012,31(4):687-700
通过对我国蔬菜主产区山东寿光4个乡镇的284位蔬菜种植户的调查,构建了蔬菜主产地形成的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技术进步、交通条件、市场需求和规模、知识溢出、政府政策对我国蔬菜主产地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要素禀赋因素影响较小。从影响效应看,政府政策的影响程度最大,之后依次为市场需求和规模、交通条件、技术、知识溢出和要素禀赋,同时政府政策对知识溢出也有显著正向影响。本研究为更加准确把握我国蔬菜主产地的形成机制,有效提供决策参考的理论支撑做出努力,并且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区域经济理论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