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文章通过近几年参与渤海海冰应急预警,尤其是2009-2010年冬季30年来最严重冰情应急防灾实践,介绍目前渤海的海洋经济发展和海冰灾害状况,分析我国渤海海冰监测预警及防灾减灾方面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成因做了分析,在高度重视海冰监测预报、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海冰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5/2006年度莱州湾东部的海冰灾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是水深较浅的半封闭海湾,与外海海水的交换缓慢,受黄河等十几条入海河流汇入的淡水影响使海水的盐度较低.受寒潮影响莱州湾内海冰灾害发生频繁.莱州湾的海冰灾害分5个冰情等级.在冬季气温偏高的年份,莱州湾内形成Ⅰ、Ⅱ级海冰,沿岸一般没有固定冰形成;一般年份形成Ⅲ级海冰,西岸和南岸冰情较严重,有固定冰形成;在冬季气温偏低的年份,形成Ⅳ级或Ⅴ级海冰,南岸、西岸的固定冰宽度较大,有时整个莱州湾海面都分布流冰.2005年末~2006年初在莱州湾东岸形成了一次较严重的海冰灾害,莱州市近海海湾扇贝养殖的经济损失达400万元以上.为减轻未来海冰灾害带来的损失提出了加强海冰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技术研究,严格管理近海养殖生产作业,莱州湾沿岸地方政府应制定<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建设和完善海冰灾害应急防御体系等防御海冰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在我国海冰研究方面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遥感技术在我国海冰研究中的发展情况作了详细地论述,并介绍了几种常用于海冰研究的遥感数据;其次,从海冰厚度识别、海冰运动速度矢量计算、海冰资源量测算以及海冰灾害监测等四个方面,简单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海冰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以渤海海冰为例,阐述了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卫星遥感海冰监测系统在渤海海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冰是渤海冬季常见的一种海洋灾害,对渤海海冰的监测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一环.本文初步分析了卫星遥感监测渤海海冰的能力,介绍了一种结合多遥感卫星数据源的海冰监测系统的搭建方法,该系统实现了从数据输入、预处理直至海冰信息提取、成果输出全过程的处理功能.最后介绍了该系统建成后在2010-2011年冬季渤海海冰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宋新 《海洋信息》2013,(2):42-43,54
研究近年来潍坊冬季海冰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渔业生产和养殖的影响,重点对寿光海域、昌邑海域、滨海区海域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海冰灾害宣传教育、加强应急管理、加强涉海安全生产设施排查力度、开展海冰监测与预警报工作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突发海洋生态灾害防范的需求,文章以渤海石油平台为例,研究海洋工程海冰灾害风险监测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表明,围绕风险监测的目标和内容确定系统构架,渤海石油平台海冰灾害风险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结构运行状态监测和海冰环境要素监测2个子系统,可综合结构振动监测和冰情监测直接判别和动态监控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7.
海冰灾害是我国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域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加强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于保障和促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互利关系以及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基于海洋生态文明的视角,以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为指导,从基础资料获取、预警报服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灾害应急预案5个方面,提出加强我国海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2009~2010年度防冰工作情况,对渤海油田总体冰情、海冰油田预防部署、油田海冰预报与监测以及油田生产防冰、破冰措施进行介绍。最后作者浅议了对渤海油田海冰管理应急预案的改进意见和对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岳海波  张杰  纪永刚  张晰 《海洋学报》2009,31(5):169-174
辽东湾是我国海冰冰情最重的海区,其周边分布了大量的油田,海冰面积的变化对海上油气勘探及海上生产等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需要开展对辽东湾海冰面积变化的模拟与预测研究,为海冰灾害的业务化监测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2005~2006年冬季渤海冰情及海冰警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2005~2006年冬季渤海冰情。初冬12月莱州湾发生历史上少见的局地冰灾。2月上旬面临辽东湾严重冰情,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首次启动“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发布海冰警报,为防冰减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