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确评价开发潜力、确定合理的开采技术政策是特低渗油藏精细表征的根本目标.以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典型陆相特低渗油藏为对象,通过地质、测井、储层建模、油藏工程多学科研究,形成了砂体结构-储层属性-开发潜力-体化系统表征技术方法.依靠高分辨率层序结构识别及精细层序划分,以及多井对比、地质综合解释与开发动态校验等技术揭示了...  相似文献   

2.
商明  乔文龙  曹菁 《新疆地质》2003,21(3):312-316
由于储集层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开发上不同于一般碎屑岩油藏,特别是砾岩储集层的普遍严重非均质性,给油田(藏)开发带来极大的难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主要砾岩油藏基本特征和开发历程的基础上,对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开发效益进行了评估.指出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在开发中所应用的技术并不比国外差,但经济效益与国外同类油藏相比明显偏低,这主要与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的油层厚度小、储量少、原油粘度高、天然驱动能量低和由其决定的单井产量低等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3.
油藏地球化学的基础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系统综述国内外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其4个研究领域及地质意义,即:油藏地球化学描述、油藏原油混合作用原理、油藏中的有机隔层-沥青垫、油藏内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及储层润湿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贺伟 Ande.  RN 《地学前缘》1995,2(3):21-28
在油藏开发和油藏工程方面,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年都可发现三维地震在这些方面的应用,特别是时间延续的三维地震即四维地震技术使得用计算机来监测油田开发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也许这种监测技术不久将成为石油工业的标准。野外生产监测仪可以源源不断、近真时地把地层压力、温度和流体的变化送到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油藏模拟、弹性波和声波的正反演将告诉我们有关这些变化的答案,进而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视像显示来控制油藏的开发。文中我们应用在哥伦比亚大学Lamont-DohertyEarthObservato-ry发展的四维地震振幅分析技术分析了墨西哥湾EugeneIsland330/338块中的沙岩油气藏LF。初步结果显示,在类似北墨西哥湾的盆地中,连续三维地震反射振幅的变化可以直接显示第三系盆地中的碎屑岩油气藏的存在。井A-8ST的成功钻探也证明了四维地震振幅的变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寻找油气藏。目前,我们正利用现有的测井资料结合地震正反演技术进一步分析振幅的变化。我们相信这种应用重复三维地震勘探的四雏地震技术将在油藏开发和生产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油藏地球化学的形成和发展丰富和扩大了油/源(油)对比技术和概念。本文综合常规对比和分子对比的地球化学油/油对比技术,分析了辽河油田千12区块油藏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油藏的注入史,指出千12区块莲花油藏、兴隆台油藏与馆陶油藏的甾萜类和多环芳香烃宏观组成特征相似,它们可能来自相同的主力油源层。但馆陶组原油与兴隆台组原油的成熟度比莲花组高,表明它们的运移途径比莲花油藏远,注入时间亦比莲花组晚,且兴隆台组原油遭受了激烈的降解作用。因此,对兴隆台油藏的开发评价应当考虑到油藏发育历史的特殊性。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油/油对比技术研究不同油层之间油/油关系,加强对其油藏形成机理及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对加强该区块油藏的开发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动态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动态流动单元是在前人关于流动单元研究基础上的发展。动态流动单元的研究不仅以岩石地质、物理性质为基础,还油藏流体性质参数。在开发过程中油藏流体是变化的,因此动态流动单元也是变化的。在开发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开发初期确定的动态流动单元代表着油藏原始状态。文中以某油田J2井为例,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选用流动系数、存储系数、净/毛厚度比、含油饱和度和饱和度中值压力为特性指标,用模糊ISODAT  相似文献   

7.
金强 《地质论评》1993,39(7):88-93
油藏描述技术能够为油气勘探开发和油藏评价提供宏观与微观各方 面的参数。在东濮凹陷黄河南中央隆起带的油藏描述中发展了勘探阶段、 滚动勘探开发阶段和开发早期的油藏描述技术方法,得到了油藏的断层 封闭性、储集体几何形态、孔隙结构、有效厚度、原油性质和油气产能等 方面几十种参数,从中选出了十几种参数制定了本区的油藏评价标准,将 油藏分成四种类型,评价结果用于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效 果。  相似文献   

8.
双重介质流线模拟技术在天然裂缝性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把握天然裂缝性油藏的开发动态,提升大型复杂油藏模型的运算速度,建立了以流线模拟技术为基础的双重介质模型,对天然裂缝性油藏的井型、注水速率、注水周期等影响采收率的因素进行研究,确定了油藏的最佳井型、最佳注水速率、最佳注水周期等指导油藏开发的关键参数,证实了流线模拟技术可以更直观地显示三维驱替前缘。在流线模拟技术与有限差分方法运算时间的比较中,也证实流线模拟技术具有更快的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河油田深层砂岩油藏埋深大、油层薄、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对塔河油田2区三叠系油藏进行了油藏描述研究,对油藏特征、储层展布、隔夹层分布、储层非均质特征有进一步认识,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油藏动力学模型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光庆  孙永传 《地学前缘》1995,2(4):200-205
油藏动力学模型由油藏外部形态模型、油藏内部结构模型、岩石物理特性模型、油、气、水特征模型及油藏动力系统模型5个子系统构成。建模工作通常分勘探期、开发前期、开发期及开发中-晚期4个阶段进行,各阶段中建模研究内容、层次及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在整个油藏动力学模型研究系统工作中,储层地质模型与油藏动力系统模型是研究重点,地下原油(或剩余油)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