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山东地震台网仪器记录资料,研究了1985年12月28日山东胜利油田角07井因漏水而诱发的震群活动。认为震群的发生可能与水的非均匀渗透有关,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低初始应力条件下发生的一次深井漏水诱发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2.
全世界死亡千人以上的地震,以公元前70年中国山东诸城昌乐地震为最早,震级7,死亡6000人。到1985年底为止,全世界共发生死亡千人以上地震335次,共死亡6807896人。具体资料见《国际地震动态》1981年6期、1982年2期和1985年《地学基本数据手册》(海洋出版社),本文不再重复。我国发生死亡千人以上地震83次,占全世界同类地震的24.77%;死亡2693460人,占全世界的39.56%。这两个比例极高,从灾害学角度,我国才是名符其实的“地震之国”。多少年发生一次死亡一万人以上的地震,或者死亡十万  相似文献   

3.
1985年第三季度发生的墨西哥地震和中国乌恰地震,显示了全球地震活动的进一步增强。1985年的地震活动正处在回升和“爬坡”阶段,但 A(b)指数可能尚未达到峰值。1985年全球地震活动的中心地带是美洲的西海岸。地震的迁移现象只是表观的,其实质是同一地震带上不同地点在短时间内先后发生地震。亚欧带上的地震活动正在逐渐加强。乌恰地震发生在兴都库什地震之后仅仅25天。笔者估计西南太平洋岛弧地区在1986年内将有较强的地震活动。深、浅震的频数比在1984年为1.59,1985年前九个月为1.11,可见深震减少和浅震增加的趋势已很明显。  相似文献   

4.
2017年9月23日16时29分在朝鲜丰溪里核试验场发生3.4级地震。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对该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分析认为:该事件不是一次简单的单独过程,虽然事件开始时发生爆破,但事件主体是由断层错动产生的天然地震。这次事件是爆破和天然地震相继发生的复合型事件。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6月17日11时12分,甘肃酒泉市阿克塞县发生M4.5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结果,震中位置为(38.87°N,94.93°E),震源深度15 km。阿克塞M4.5地震是一次发生在祁连山地震带内的显著地震,同时,也是在祁连山西段M_L4.0地震长期平静背景下发生的显著地震事件。有研究表明祁连山地震带显著性地震事件的出现与区域地震活动增强和成组前兆同  相似文献   

6.
序 1985年6月,地球科学理事会(Board of Earth Sciences)的一个委员会希望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和美国科学院能够促使联邦政府的官员们注意这样一个事件;科学家们最近作出了地震预报,1986年至1993年期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克菲克德(Parkfield)地区将发生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对于提高关于地震的认识和增进预报的能力,这次预报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机会。为了把这样一个很可能发生的事件前后情况完整  相似文献   

7.
龚鸿庆 《地震》1993,(2):1-9
本文提出了利用地震平均重现周期判别地震丛集和确定地震丛集等级的方法。进而研究了中国M_s≥7.0地震的丛集事件分布特征,得到丛集事件等级一频次分布式和时间分布式。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大陆强震丛集事件作了背景预测。结果认为:中国大陆自1988年11月起,在未来15年内,发生强震丛集事件的概率为83.3%,其最大可能的等级为D_T=Ⅲ级。  相似文献   

8.
地震巨灾保险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巨灾模型的主要分析模块之一。传统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主要是基于潜在震源模型、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衰减模型等并采用概率方法得到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值,该危险性表示的是未来所有地震对场点的综合影响。然而,在使用地震巨灾模型进行地震风险分析时需要用到单个地震事件对场点的影响,这就需要根据潜在震源区生成一系列单个地震事件,并计算每个事件对场点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基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所采用的地震活动性模型(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模拟符合我国地震活动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的地震事件集。模拟时遵从的基本理论为:地震发生在时间上符合泊松分布,震级分布可用古登堡-里克特定律来描述,空间分布特征则用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发生率来描述。模拟得到的地震事件包含以下参数:时间(年、月、日)、地点(经度、纬度)、深度、震级、断层走向以及衰减特征等。该模拟地震事件集可满足地震巨灾模型中地震风险分析的需求,已应用于我国地震巨灾模型中。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3年 2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 5 0地震 72次 (见表 1 ) ,无 7级以上地震发生 ,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于 2 0 0 3年 2月 1 9日乌尼马克群岛地区 ,MS=6 6。在本月发生的 72次M≥ 5 0的地震中有 38次发生在东半球 ,34次发生在西半球。可以看出东、西半球地震发生的频率基本相当。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 5 0的地震事件 ,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 ;对于…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 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 IRIS 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1年 8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 M≥ 5.0地震 1 2 1次 (见表 1 ) ,其中 M≥ 7.0地震 1次。本月发生的 1 2 1次 M≥ 5.0的地震中有 76次发生在东半球 ,45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 M≥ 5.0的地震事件 ,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 ;对于发生在全球的 M≥ 6.0的地震事件 ,CDSN各台站也有地震波形记录。欢迎各研究单位使用 CDSN的地震波形记录数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资料,2000年3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97次(见表1)。其中M≥6.0地震6次,最大一次地震发生在火山烈岛地区,震级为7.6。本月发生的97次M≥5.0地震中有63次发生在东半球,34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M≥5.0的地震事件,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对于发生在全球的M≥6.0的地震事件,CDSN各台站也有地震波形记录。欢迎各研究单位使用CDSN的地震波形记录数…  相似文献   

12.
傅征祥  刘桂萍  粟生平 《地震》2002,22(2):13-16
研究了中国大陆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自1500年以来因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率的自相似指数标度律, 并将其应用于泊松模型中, 对未来地震人员死亡数作了长期预测。预测表明, 在2020年前, 华北地区、西南地区发生地震死亡1 000人以上事件以及西北地区发生地震死亡100人以上事件的概率都在0. 8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从1985年到2000年间,中国及其邻近地区大约10%的地震事件属于重复性地震事件,并且彼此间不超过1km。我们对约14000个地震和爆炸的地震图做互相关,计算了相对到时约0.01 s,并使横向定位精度达到了100m~300m。这样的精度对于地震危险性研究、地震物理、禁止核试验的核查都非常重要。通过对已有的资料重复性信号的识别和测量,提高了定位精度,改进了在读取初至到时和定位方面目前程序的不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 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1年 1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 M≥ 5 .0地震 12 4次 (见表 1)。M≥ 7.0地震 5次 ,其中最大的一次发生在印度 ,震级为 8.0。本月发生的 12 4次 M≥ 5 .0地震中有 78次发生在东半球 ,46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 M≥ 5 .0的地震事件 ,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 ;对于发生在全球的 M≥ 6 .0的地震事件 ,CDSN各台站也有地震波形记录。欢迎各研究单…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 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0年 1 2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 M≥ 5 .0地震 95次 (见表 1 )。其中 M≥ 7.0地震 1次 ,发生在土库曼斯坦 ,震级为 7.5。本月发生的 95次M≥ 5 .0地震中有 5 8次发生在东半球 ,37次发生在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 M≥ 5 .0的地震事件 ,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 ;对于发生在全球的 M≥ 6 .0的地震事件 ,CDSN各台站也有地震波形记录。欢迎各研究单位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乌句蒙口 -东风村段的遥感资料解释、野外地质地貌考察 ,并通过对重点地段的古地震探槽开挖 ,获得了该断裂段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8~ 1 83mm a ,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垂直位移速率是 0 89mm a。通过 2个大型探槽的开挖、古地震事件分析和相关堆积物的断代研究 ,以及用逐次限定方法分析整个断层段上的古地震事件 ,认定该断裂段上全新世以来发生了 5次古地震事件 :事件 1发生在距今 90 0 0± 130 0年 ,事件2发生在距今 6 5 0 0± 5 0 0年 ,事件 3发生在距今 5 5 70年左右 ,事件 4发生在距今 4 2 0 0± 30 0年 ,事件 5发生在距今 32 5 0± 2 5 0年。晚更新世晚期到距今 1万年之间 ,古地震事件很不完整。全新世以来的 5次古地震事件表现出一定的丛集特征。最早的一丛事件发生在距今 890 0年左右 ,第2丛发生在距今 6 5 0 0~ 5 70 0年之间 ,第 3丛事件发生在距今 32 5 0~ 4 2 0 0年之间。第 1丛与第 2丛古地震事件之间间隔为 2 4 0 0年左右 ,而第 2丛与第 3丛古地震事件之间仅间隔 15 70年左右。距今 32 5 0年以来 ,该断裂段上还没有发生过错断地表的地震事件 ,已经超出了古地震丛之间的重复间隔。因此 ,它是色尔腾山前活动断裂带上具备潜在危险的一个活动断裂段。  相似文献   

17.
1920年海原大震的发生是中国地震工作由古代低层次的记载进入了现代科学研究的里程碑。文章回顾了海原大震的历史事件,研究了大震发生后造成的大区域地震活动变化后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必须重视历史经验教训,加强对抗震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原  吴忠良 《中国地震》1995,11(2):147-160
远震体波宽频带记录可以用来研究震源参数和破裂过程,利用宽频带地震记录的P波振幅,可以找到一种较方便地得到一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的计算方法。1993年10月2日中国新疆南部Mb6.2地震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事件,利用宽频带波形资料和本文提出的一种简化的计算震源两个子事件相对位置的方法分析后认为,这次事件实质上是两次破裂的结果。Mb6.2地震事件发生前约2.3秒,有另一个小地震事件发生,两个事件之间的相  相似文献   

19.
古地震资料要在地震中长期预报和地震危险性评估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减小古地震研究中的不确定性,古地震发生年代的确定是最大限度减小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得到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古地震事件年代,除正确地选择测年方法外,正确的采样方法和事件年代确定技术尤为关键。在几种主要测年技术中,优先采集碳十四(14C)测年样品、释光样品采集搬运过程有充分"退火"条件的物质、铍十(10Be)样品应采集各种干扰因素较少的样品、依据构造运动属性选择适宜的采样位置、用序列样品限制事件年代等,是正确采集测定事件年代样品的技术要点;用地层年代限制的事件发生年代宜用区间值、有多个可信样品年龄值时应用年轻样品的年代数据,是确定单一地点事件发生年代的基本原则;而包括逐次限定法、Z统计法、年龄分布曲线重叠法、事件窗法、年龄分布曲线权重重叠法在内的时间对比法,以及空间对比法是断层或断层段多个测年地点事件年代估计的主要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震视应变场的演化与强震发生地区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福明  易志刚 《地震学报》2000,22(6):577-587
根据中国的中强地震资料,初步研究了地震视应变场的时空演化特征与1955 年以来31次强震事件发生地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年左右的时间范围内,地震视应变异常区与强震事件发生地区存在相当好的对应关系.应用地震视应变异常区预测强震发生地区的M值为0.458,预测强震发生地区的经验概率为0.625,具有比较好的预测效果.最后对所得到的主要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